二戰中國五四衝鋒槍槍史介紹詳情解說

列寧格勒這座以蘇聯領袖命名的城市,自二戰一史,便陷入了德國鐵鉗般的包圍。在歷時900余天的殘酷戰鬥中,城中居民傷亡超過5分之4,鑑於物資能源極端匱乏,列寧格勒兵工廠開始對原先的波波沙41衝鋒槍進行改造,其重點是儘可能採用工廠可以找到的材料和設備,生產。列寧格勒兵工廠將原先波波沙衝鋒槍的木製固定槍托改為金屬架構成的摺疊槍托,並將彈鼓改為35發彈匣,全槍零件全部採用鋼板衝壓焊接之成。

二戰中國五四衝鋒槍槍史介紹詳情解說

每生產一支這樣的衝鋒槍所用的金屬材料,只是上期老唐講的波波沙的二分之一,這隻簡陋的武器不但是守衛列寧格勒的紅軍,最終瓦解了德軍的圍攻,而且在另一場戰爭中,他更是成了中國志願軍手中的殺敵利器,朝鮮戰爭期間,在敵我對峙情況下志願軍會組織精幹的偵察小分隊穿插到敵方縱深進行偵察,此時短小精悍而火力猛烈的波波沙43式衝鋒槍便,成為偵察兵手中的最愛。在電影打擊侵略者中,志願軍一個班的戰士奇襲敵偽團部,波波沙43式衝鋒槍噴射出的猛烈火力,讓敵人誤以為受到一個營的進攻。

二戰中國五四衝鋒槍槍史介紹詳情解說

在這場戰鬥中,志願軍迅速殲滅了俗稱白虎團的南朝鮮軍第一團團部,最終使敵人失去指揮,為全殲敵軍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朝鮮戰爭默契的地下攻勢戰鬥中,由於43式槍托可以摺疊在狹窄的坑道中使用更加方便,志願軍的戰術一般四人一組分兩個衝鋒槍梯隊交替向前攻入坑道。同時,還推廣的,將手電筒綁在衝鋒槍下方的做法,這樣可以邊照明邊射擊便於在夜間坑道和山洞內發揮作用,鑑於波波沙43式衝鋒槍在朝鮮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中國於1951年與蘇方達成協議,並於1954年定型生產正式命名為54式衝鋒槍這便是雷鋒手中這支烏黑的鋼槍成名於二戰的衝鋒槍,在單兵武器中的地位一度達到巔峰,但他始終給人留下結構,簡單精度不高的印象,尤其是他粗略的工藝導致故障頻發二戰末期,德國槍械設計師雨果施邁瑟研製出具有革命性意義的STG44突擊步槍。發明家馬克沁為何放棄自己的事業潛心研究殺人武器?

令盟軍恐懼的希特勒電鋸又是什麼無形?下期老唐要講機槍的槍械史望各大老兵軍迷訂閱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