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發展新戰略: 產業東進,學習雄安新區

城市規劃 經濟 交通 範銳平 21財經搜索 2017-05-09

本報記者李果成都報道

在近日召開的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這座城市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跨越龍泉山脈東進發展。

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稱,“東進”是學習貫徹中央設立雄安新區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此舉有利於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開放門戶,有利於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有利於發揮首位城市作用,有利於減輕中心城區環境壓力,有利於開闢永續發展空間。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駱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都未來的主要發展格局可概括為:城鎮化發展向南,產業發展向東,“東邊有成都未來唯一可進行大規模產業開發的腹地”。

城市發展更精細化佈局

“東進”的方向是成都市東部龍泉山區域,其主要行政區域為成都市龍泉驛區和簡陽市。

簡陽市是成都市新機場的所在地,龍泉驛區則是目前成都市主要的汽車製造業基地。2013年以來,龍泉驛區GDP位列四川省縣域經濟的榜首,打破了擁有雙流機場的雙流區連續18年佔據四川省縣域經濟第一名的局面。

成都市規劃局局長張瑛稱,“龍泉山對成都中心城區及其他區域,可形成有效的保護屏障。同時,在這個區域內發展現代產業,對中心城區及城市西部區域的產業,可以有效轉移和承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東進”戰略僅是本次成都市黨代會上提出的成都城市規劃中的一環,除此之外還包括“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其目的是“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

“南拓”即通過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建成成都的行政政務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基地;“西控”即通過對成都西部城區的控制性發展,優化生態功能空間佈局;“北改”即通過提升北部地區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誌性建築,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中優”是對成都中心城區的功能進行優化,通過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築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成都一位政經觀察人士認為,上述“東南西北中”戰略是對城市發展進行更精細化佈局的體現,並非增量內容,而是對過去幾十年成都市數個城市發展戰略的提煉昇華。

其中“北改”戰略最早是在黃新初任成都市市委書記時所提出,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北部城市的舊城改造,一體化發展成都中心城區,本次成都市黨代會的報告延續了這一提法。

產業東進推動成渝一體化

範銳平日前對成都東部城區的調研中稱,“東進”是學習貫徹中央設立雄安新區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

對此範銳平這一提法,成都政經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成都東部發展將被提高到全新高度。

駱玲稱,選擇成都東部發展產業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成都東邊是成都新機場所在地,同時擁有成都鐵路物流港,交通物流優勢明顯;第二,就成都市的空間佈局而言,西、北受生態環保的限制不適宜大規劃產業開發,南邊和成都中心城區,是成都經濟發展“雙核”,主要發展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而東邊翻越龍泉山後,具備了汽車、航空等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土地資源。

張瑛稱,“東進”主要是沿龍泉山東側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服務性行業,開闢城市永續發展的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成都市經信委主任施躍華稱,過去成都市的向東發展以龍泉山終點,但現在交通改善,簡陽整體劃歸成都代管,加上成渝經濟區逐步發展,向東發展反而是產業的機遇。

龍泉驛區區委書記何勳稱,龍泉驛區將利用“東進”機遇,加快發展以汽車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今後5年的目標是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產量突破200萬,到2021年,將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乘用車製造基地。同時,還將發揮汽車主導產業的優勢和作用,帶動智能製造、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智能裝備製造、工業機器人等產業,培育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駱玲稱,成都“產業往東走”是一個積極信號,通過產業向東邊的轉移,帶動成都和重慶之間的城市產業發展。在成渝一體化提出數年後,成都產業東進,是一體化發展的實質性一步。

而對於重慶,駱玲認為,重慶東部因為三峽庫區存在,不宜過度發展,“重慶產業應該向西走,通過對永川、江津等重慶西部城市的發展,與成都一起推動成渝一體化。”

(編輯:李博,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