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提升空間發展格局 大灣區發展跟“一核一帶一區”結合

7月5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同時,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形成了廣東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

《實施意見》提出的九大重點工作任務之一是優化提升空間發展格局,並列出了5條實施意見。在《三年行動計劃》中,這一任務被細化成三條重點舉措,為優化大灣區區域功能和空間佈局明確具體任務和目標。日前,金羊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就相關熱點進行解讀。

文/金羊網記者 王丹陽 趙燕華

新提法——協調大灣區與“一核一帶一區”

發揮大灣區在區域發展新格局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三年行動計劃》有關空間格局中篇幅最長的舉措,也是不同於《實施意見》的一條。其中,提到了加快建設大灣區連通東西兩翼沿海地區和北部生態區以及貫通沿海經濟帶的快速大通道。

“廣東的經濟發展還不平衡,尤其是東西兩翼、粵北地區。”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說,為此廣東省提出了“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戰略。

——一核是指珠三角的核心區—九個城市;

——一帶是指整個廣東從粵東到粵西的沿海經濟帶,一個是湛江茂明一帶,一個是包括汕頭揭陽的潮汕地區一帶;

——一區就是指北部生態保護區,包括梅州、韶關、雲浮,還有肇慶一部分和清遠一部分。

陳廣漢認為,《三年行動計劃》給出了要如何把大灣區的發展跟廣東的“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結合,要如何處理珠三角跟環珠三角、珠三角周邊的關係,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沒有的新提法。

“我們在調研時也看到了河源、清遠、陽江等周邊地區都在制定怎樣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方法。” 陳廣漢說。

劃重點——提高珠江西岸發展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兩岸,東岸發展比較快,西岸相對薄弱。《實施意見》提出,在優化提升空間發展格局中,要求加快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增強珠江西岸發展動能,以提高珠江西岸發展水平為重點。

《三年行動計劃》具體要求,通過推進跨珠江口通道建設,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等既有通道作用,科學謀劃新的過江通道、拓展完善珠江西岸地區交通網絡,加快快速通道建設。

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胡剛表示,《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中重視珠江西岸發展,在空間結構佈局上有較明顯的側重規劃。

“強調了在東岸、西岸現有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通道基礎上,還要增加西岸的伶仃洋大橋、深珠通道。其中,深珠通道已經在建,立足長遠,投資也比較大。”胡剛解析說。

此外,《三年行動計劃》中還具體提出西岸佈局建設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之前西岸是發展製造業,現在變為高端製造業聚集區。”胡剛認為對西岸交通、產業佈局的特別強調,是《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在落實中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深化,讓人印象深刻。

多亮點——三角架構、交通通勤、發展空間

《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中有關空間格局的闡述,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鄧江年認為,至少有三個“非常明顯”的亮點。

第一個“非常明顯”——現在的空間格局架構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總體三角形城市框架。廣佛超級城市,深港一體化,珠海澳門構建的三個極點,構建出一個三角架構,搭起了整個世界級城市群的架構體系。大、中、小城市合理佈局,有序分工的總體城市群結構,非常明顯。

第二個“非常明顯”——著重於用毛細血管式的交通通勤解決方案,去聯通各個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面對“東強西弱、南沙中空”,這一大灣區內部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通過通勤方式來解決,讓大灣區內的毛細血管鋪得越來越緊密,讓大灣區各城市間的血液循環更加通暢。

第三個“非常明顯”——指出瞭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城市發展空間受限問題的一條有效的途徑。提出要建設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特別點出來深汕特別合作區等,來解決當前城市發展中遇到的一些空間受限的問題。

“這種任務書、計劃表,把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方向,每一個節點的選擇都已經勾勒得非常清楚。” 鄧江年說。

強動力——四大核心引擎引領大灣區建設

《實施意見》和《三年計劃》提出,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網絡化空間格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華南城市研究會副理事長伍嶽峰認為,四個大城市歷史文化,城市功能配備各有優勢,要強化城市之間的協同性及預見性,預留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要充分考慮產業及人口的流向。如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一河兩岸的產業規劃要先行,預留足夠城市發展空間。

《實施意見》和《三年計劃》明確,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伍嶽峰分析,重在城市之間的合作:香港重在金融及資本市場,廣州丶深圳丶佛山重在科技創新及產業帶動。

在伍嶽峰看來,科技引擎,需要深港合作載體,可以在深港河套地區,共建兩地科創硅合。加快廣佛同城化發展,兩地的科創合作尤為重要,佛山要藉助廣州的科技創新能力,帶動以佛山為龍頭的珠江西岸科創產業帶的發展,與珠江東岸廣深科創帶一起,形成雙龍出海的大格局。

好思路——如何讓老城市新活力

珠三角地區土地面積稀缺,特別是像深圳、廣州、佛山、東莞這一帶土地面積都很少,城市中有些老的工業園、舊市場,產業升級後怎麼辦?

《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給出的答案是進一步開發提升。

《實施意見》在優化城市功能佈局中提出“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三年行動計劃》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中則提出“進一步優化‘三舊’改造和城市更新政策,加快盤活利用各類低效城鎮建設用地”。

“廣州最近在大力煥發老城市新活力,包括城中村改造、對老工業園區提升,將老城的一些物流功能,計劃搬到清遠和周邊地區。” 陳廣漢說。

以中大布匹市場改造為例。陳廣漢分析,“中大的布匹市場計劃改造已多年。在廣州市中心搞布匹市場,造成大量的車流人流不便。其實該地的土地價值很高,應該有更高端的產業。”

城市空間區域協調發展涉及到優化城市的功能佈局。陳廣漢說,“把老城舊的用地空間置換出來,裝一些新的產業。這是廣州煥發老城活力的一個好思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