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提到吃喝玩樂,很多人都會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費活力,到底有多麼旺盛呢?

這兩天,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跟蹤研究,最終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排名如下:

"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提到吃喝玩樂,很多人都會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費活力,到底有多麼旺盛呢?

這兩天,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跟蹤研究,最終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排名如下: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後,強勢拿下“零售第四城”。而且這是自從2014年報告首次發佈以來,連續6年榮膺“第四城”。那麼,成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01

成都、瀋陽,兩座不可忽視的消費中心

這份報告將16組數據,包括頂奢、輕奢、快餐、咖啡、大眾服飾等在內的8個品類50個國際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鋪數分類歸總,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

上海能長期位居榜首並不奇怪。作為一座擁有2400萬人口的一線城市,上海歷史上就曾扮演過外貿中心的角色,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貨商場,更是成為地標存在。

長三角1.5億人口的腹地,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消費中心,也孕育出上海人精緻的生活。

北京的實力不用多說。是首都也是全國的中樞,同樣擁有超2000萬的人口;三次產業比為0.4:18.6:81,支柱就是服務業,去年市場總消費額高達25405.9億元,和上海一起構成了內地的兩大消費中心。

再看深圳。深圳排第三,不過零售指數明顯低於北京和上海,因為深圳本身比較年輕,加上週圍有廣州、香港兩大都市對購買力進行了分流。

榜單還可以看出一些規律。比如除了上海和北京,重慶和天津兩個二線直轄市,零售指數的排名,都要低於GDP的排位。

相反像GDP排第11位的南京,殺進十強,並且將GDP排第7的地級市蘇州,擠出了十強開外。

這正好說明了市場腹地的重要性。沒有腹地,向來是二線直轄市、非省會城市的痛點,就好像重慶是3000萬人撐起來的消費市場,成都背後則站著整個四川,站著8000多萬人口。

"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提到吃喝玩樂,很多人都會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費活力,到底有多麼旺盛呢?

這兩天,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跟蹤研究,最終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排名如下: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後,強勢拿下“零售第四城”。而且這是自從2014年報告首次發佈以來,連續6年榮膺“第四城”。那麼,成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01

成都、瀋陽,兩座不可忽視的消費中心

這份報告將16組數據,包括頂奢、輕奢、快餐、咖啡、大眾服飾等在內的8個品類50個國際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鋪數分類歸總,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

上海能長期位居榜首並不奇怪。作為一座擁有2400萬人口的一線城市,上海歷史上就曾扮演過外貿中心的角色,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貨商場,更是成為地標存在。

長三角1.5億人口的腹地,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消費中心,也孕育出上海人精緻的生活。

北京的實力不用多說。是首都也是全國的中樞,同樣擁有超2000萬的人口;三次產業比為0.4:18.6:81,支柱就是服務業,去年市場總消費額高達25405.9億元,和上海一起構成了內地的兩大消費中心。

再看深圳。深圳排第三,不過零售指數明顯低於北京和上海,因為深圳本身比較年輕,加上週圍有廣州、香港兩大都市對購買力進行了分流。

榜單還可以看出一些規律。比如除了上海和北京,重慶和天津兩個二線直轄市,零售指數的排名,都要低於GDP的排位。

相反像GDP排第11位的南京,殺進十強,並且將GDP排第7的地級市蘇州,擠出了十強開外。

這正好說明了市場腹地的重要性。沒有腹地,向來是二線直轄市、非省會城市的痛點,就好像重慶是3000萬人撐起來的消費市場,成都背後則站著整個四川,站著8000多萬人口。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所以,省會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漢、西安、瀋陽,排位都要高於它們在GDP排序中的位置。青島、寧波兩大GDP位列二十強的計劃單列市,零售商指數反而輸給西安、瀋陽等經濟體量更小的城市。

比起成都來,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瀋陽。儘管它依舊處在東北沒落的陰影中,但千萬不要低估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瀋陽可以說是鐘錶、珠寶、汽車等“硬奢品”的重鎮,它甚至誇張到一條街有4家LV店。

02

成都的消費活力為何如此旺盛

成都的消費活力,體現在商超、便利店這種中低端零售上,更體現在奢侈品消費,它聚集了西南地區最多的品牌門店。

截止到2018年末,30家主要國際奢侈品牌在全國開設門店656家,成都坐擁52家,超過廣州和深圳,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另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成都LV直營店每年銷售業績穩居全國前三甲。因此成都歷來有奢侈品“第三城”的說法。

"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提到吃喝玩樂,很多人都會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費活力,到底有多麼旺盛呢?

這兩天,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跟蹤研究,最終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排名如下: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後,強勢拿下“零售第四城”。而且這是自從2014年報告首次發佈以來,連續6年榮膺“第四城”。那麼,成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01

成都、瀋陽,兩座不可忽視的消費中心

這份報告將16組數據,包括頂奢、輕奢、快餐、咖啡、大眾服飾等在內的8個品類50個國際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鋪數分類歸總,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

上海能長期位居榜首並不奇怪。作為一座擁有2400萬人口的一線城市,上海歷史上就曾扮演過外貿中心的角色,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貨商場,更是成為地標存在。

長三角1.5億人口的腹地,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消費中心,也孕育出上海人精緻的生活。

北京的實力不用多說。是首都也是全國的中樞,同樣擁有超2000萬的人口;三次產業比為0.4:18.6:81,支柱就是服務業,去年市場總消費額高達25405.9億元,和上海一起構成了內地的兩大消費中心。

再看深圳。深圳排第三,不過零售指數明顯低於北京和上海,因為深圳本身比較年輕,加上週圍有廣州、香港兩大都市對購買力進行了分流。

榜單還可以看出一些規律。比如除了上海和北京,重慶和天津兩個二線直轄市,零售指數的排名,都要低於GDP的排位。

相反像GDP排第11位的南京,殺進十強,並且將GDP排第7的地級市蘇州,擠出了十強開外。

這正好說明了市場腹地的重要性。沒有腹地,向來是二線直轄市、非省會城市的痛點,就好像重慶是3000萬人撐起來的消費市場,成都背後則站著整個四川,站著8000多萬人口。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所以,省會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漢、西安、瀋陽,排位都要高於它們在GDP排序中的位置。青島、寧波兩大GDP位列二十強的計劃單列市,零售商指數反而輸給西安、瀋陽等經濟體量更小的城市。

比起成都來,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瀋陽。儘管它依舊處在東北沒落的陰影中,但千萬不要低估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瀋陽可以說是鐘錶、珠寶、汽車等“硬奢品”的重鎮,它甚至誇張到一條街有4家LV店。

02

成都的消費活力為何如此旺盛

成都的消費活力,體現在商超、便利店這種中低端零售上,更體現在奢侈品消費,它聚集了西南地區最多的品牌門店。

截止到2018年末,30家主要國際奢侈品牌在全國開設門店656家,成都坐擁52家,超過廣州和深圳,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另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成都LV直營店每年銷售業績穩居全國前三甲。因此成都歷來有奢侈品“第三城”的說法。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贏商雲智庫

2018年,成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28元,上海是68034元。不過收入水平敵不過一線城市的成都人,卻是中西部最活躍的高端消費群體。

這也吸引了很多國際品牌將西南首店乃至全國首店落地於此,成都的首店經濟,完全具備和北上深掰手腕的實力,是品牌來華的首選站點。

成都零售商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80%的知名品牌,都在成都開設了門店。僅去年一年就有200家首店落戶成都,包括13家全國首店、75家西南首店、110家成都首店、2家全球旗艦店。

作為一個內地二線城市,成都的消費潛力為何如此巨大?除了可觀的經濟實力外,西部菌認為還有幾個重要因素。

龐大的腹地。成都本身就有1633萬人口,體量超過廣州、深圳,在全國僅次於北京、上海和重慶,擁有八千萬人口的四川,也算得上不折不扣的人口大省。這保證了成都的消費市場有足夠的人氣。

很多人調侃,成都是“西南的省會”,某種程度上這恰恰是一種實力的說明。消費是種高度集聚的行為,成都周邊地市乃至省份的人,要買到最前沿的商品,可能會首選成都,因為這裡聚集了西部地區門類最齊全的全球大牌。

所以同理,作為西北經濟中心的西安,零售指數的表現要超過不少同等級二線城市。

便利的交通和頂級的物流。成都是西部的重要樞紐,客流量相當大,天府機場運營後,更將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這種樞紐地位,一方面保證成都有源源不斷的外地消費者過路,另一方面保證了消費產品能夠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抵達成都。

"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提到吃喝玩樂,很多人都會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費活力,到底有多麼旺盛呢?

這兩天,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跟蹤研究,最終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排名如下: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後,強勢拿下“零售第四城”。而且這是自從2014年報告首次發佈以來,連續6年榮膺“第四城”。那麼,成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01

成都、瀋陽,兩座不可忽視的消費中心

這份報告將16組數據,包括頂奢、輕奢、快餐、咖啡、大眾服飾等在內的8個品類50個國際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鋪數分類歸總,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

上海能長期位居榜首並不奇怪。作為一座擁有2400萬人口的一線城市,上海歷史上就曾扮演過外貿中心的角色,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貨商場,更是成為地標存在。

長三角1.5億人口的腹地,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消費中心,也孕育出上海人精緻的生活。

北京的實力不用多說。是首都也是全國的中樞,同樣擁有超2000萬的人口;三次產業比為0.4:18.6:81,支柱就是服務業,去年市場總消費額高達25405.9億元,和上海一起構成了內地的兩大消費中心。

再看深圳。深圳排第三,不過零售指數明顯低於北京和上海,因為深圳本身比較年輕,加上週圍有廣州、香港兩大都市對購買力進行了分流。

榜單還可以看出一些規律。比如除了上海和北京,重慶和天津兩個二線直轄市,零售指數的排名,都要低於GDP的排位。

相反像GDP排第11位的南京,殺進十強,並且將GDP排第7的地級市蘇州,擠出了十強開外。

這正好說明了市場腹地的重要性。沒有腹地,向來是二線直轄市、非省會城市的痛點,就好像重慶是3000萬人撐起來的消費市場,成都背後則站著整個四川,站著8000多萬人口。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所以,省會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漢、西安、瀋陽,排位都要高於它們在GDP排序中的位置。青島、寧波兩大GDP位列二十強的計劃單列市,零售商指數反而輸給西安、瀋陽等經濟體量更小的城市。

比起成都來,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瀋陽。儘管它依舊處在東北沒落的陰影中,但千萬不要低估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瀋陽可以說是鐘錶、珠寶、汽車等“硬奢品”的重鎮,它甚至誇張到一條街有4家LV店。

02

成都的消費活力為何如此旺盛

成都的消費活力,體現在商超、便利店這種中低端零售上,更體現在奢侈品消費,它聚集了西南地區最多的品牌門店。

截止到2018年末,30家主要國際奢侈品牌在全國開設門店656家,成都坐擁52家,超過廣州和深圳,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另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成都LV直營店每年銷售業績穩居全國前三甲。因此成都歷來有奢侈品“第三城”的說法。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贏商雲智庫

2018年,成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28元,上海是68034元。不過收入水平敵不過一線城市的成都人,卻是中西部最活躍的高端消費群體。

這也吸引了很多國際品牌將西南首店乃至全國首店落地於此,成都的首店經濟,完全具備和北上深掰手腕的實力,是品牌來華的首選站點。

成都零售商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80%的知名品牌,都在成都開設了門店。僅去年一年就有200家首店落戶成都,包括13家全國首店、75家西南首店、110家成都首店、2家全球旗艦店。

作為一個內地二線城市,成都的消費潛力為何如此巨大?除了可觀的經濟實力外,西部菌認為還有幾個重要因素。

龐大的腹地。成都本身就有1633萬人口,體量超過廣州、深圳,在全國僅次於北京、上海和重慶,擁有八千萬人口的四川,也算得上不折不扣的人口大省。這保證了成都的消費市場有足夠的人氣。

很多人調侃,成都是“西南的省會”,某種程度上這恰恰是一種實力的說明。消費是種高度集聚的行為,成都周邊地市乃至省份的人,要買到最前沿的商品,可能會首選成都,因為這裡聚集了西部地區門類最齊全的全球大牌。

所以同理,作為西北經濟中心的西安,零售指數的表現要超過不少同等級二線城市。

便利的交通和頂級的物流。成都是西部的重要樞紐,客流量相當大,天府機場運營後,更將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這種樞紐地位,一方面保證成都有源源不斷的外地消費者過路,另一方面保證了消費產品能夠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抵達成都。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網絡

一份2010年的《成都市中心城區外來購物調查報告》顯示,成都中心城區的外來購物比重已達到 57.1%,雖然報告年份有些久了,不過它說明,成都的消費市場,並不只是1633萬本地成都人撐起來的。

消費文化。成都的重消費文化,和任何一二線城市比都不虛,春熙路商圈的太古裡,日均客流量高達三四十萬。成都能成為西南消費中心,零售第四城,這種文化底蘊是重要前提。

03

成渝聯手,撐起西南消費極點

放在西部比較,成都的消費活力毋庸置疑,但成都強,重慶和西安兩大國家中心城市,表現其實也不差。成都拿下零售第四城,重慶民眾沒必要覺得風頭被搶了。

重慶吃虧在腹地小,不過畢竟有三千萬人口體量,加上超過兩萬億的GDP體量。所以2018年重慶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次於北上廣三大城市,高達8770億元,拿下了社消“第四城”。

成都去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6801.8億,排在全國第6位,高於GDP的位次;西安以4658.72億位居15位,同樣高於GDP的排名。

可見在消費領域,西部三大核心城市,都充當了地區的門面。西安成為陝西乃至西北的消費中心,成都和重慶,則共同撐起西南的消費極點。

"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提到吃喝玩樂,很多人都會想到成都,成都的消費活力,到底有多麼旺盛呢?

這兩天,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中國零售20城》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跟蹤研究,最終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排名如下: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成都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後,強勢拿下“零售第四城”。而且這是自從2014年報告首次發佈以來,連續6年榮膺“第四城”。那麼,成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01

成都、瀋陽,兩座不可忽視的消費中心

這份報告將16組數據,包括頂奢、輕奢、快餐、咖啡、大眾服飾等在內的8個品類50個國際零售品牌在各城市店鋪數分類歸總,得出20城零售商指數排名。

上海能長期位居榜首並不奇怪。作為一座擁有2400萬人口的一線城市,上海歷史上就曾扮演過外貿中心的角色,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貨商場,更是成為地標存在。

長三角1.5億人口的腹地,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消費中心,也孕育出上海人精緻的生活。

北京的實力不用多說。是首都也是全國的中樞,同樣擁有超2000萬的人口;三次產業比為0.4:18.6:81,支柱就是服務業,去年市場總消費額高達25405.9億元,和上海一起構成了內地的兩大消費中心。

再看深圳。深圳排第三,不過零售指數明顯低於北京和上海,因為深圳本身比較年輕,加上週圍有廣州、香港兩大都市對購買力進行了分流。

榜單還可以看出一些規律。比如除了上海和北京,重慶和天津兩個二線直轄市,零售指數的排名,都要低於GDP的排位。

相反像GDP排第11位的南京,殺進十強,並且將GDP排第7的地級市蘇州,擠出了十強開外。

這正好說明了市場腹地的重要性。沒有腹地,向來是二線直轄市、非省會城市的痛點,就好像重慶是3000萬人撐起來的消費市場,成都背後則站著整個四川,站著8000多萬人口。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所以,省會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漢、西安、瀋陽,排位都要高於它們在GDP排序中的位置。青島、寧波兩大GDP位列二十強的計劃單列市,零售商指數反而輸給西安、瀋陽等經濟體量更小的城市。

比起成都來,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瀋陽。儘管它依舊處在東北沒落的陰影中,但千萬不要低估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瀋陽可以說是鐘錶、珠寶、汽車等“硬奢品”的重鎮,它甚至誇張到一條街有4家LV店。

02

成都的消費活力為何如此旺盛

成都的消費活力,體現在商超、便利店這種中低端零售上,更體現在奢侈品消費,它聚集了西南地區最多的品牌門店。

截止到2018年末,30家主要國際奢侈品牌在全國開設門店656家,成都坐擁52家,超過廣州和深圳,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另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成都LV直營店每年銷售業績穩居全國前三甲。因此成都歷來有奢侈品“第三城”的說法。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贏商雲智庫

2018年,成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28元,上海是68034元。不過收入水平敵不過一線城市的成都人,卻是中西部最活躍的高端消費群體。

這也吸引了很多國際品牌將西南首店乃至全國首店落地於此,成都的首店經濟,完全具備和北上深掰手腕的實力,是品牌來華的首選站點。

成都零售商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80%的知名品牌,都在成都開設了門店。僅去年一年就有200家首店落戶成都,包括13家全國首店、75家西南首店、110家成都首店、2家全球旗艦店。

作為一個內地二線城市,成都的消費潛力為何如此巨大?除了可觀的經濟實力外,西部菌認為還有幾個重要因素。

龐大的腹地。成都本身就有1633萬人口,體量超過廣州、深圳,在全國僅次於北京、上海和重慶,擁有八千萬人口的四川,也算得上不折不扣的人口大省。這保證了成都的消費市場有足夠的人氣。

很多人調侃,成都是“西南的省會”,某種程度上這恰恰是一種實力的說明。消費是種高度集聚的行為,成都周邊地市乃至省份的人,要買到最前沿的商品,可能會首選成都,因為這裡聚集了西部地區門類最齊全的全球大牌。

所以同理,作為西北經濟中心的西安,零售指數的表現要超過不少同等級二線城市。

便利的交通和頂級的物流。成都是西部的重要樞紐,客流量相當大,天府機場運營後,更將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這種樞紐地位,一方面保證成都有源源不斷的外地消費者過路,另一方面保證了消費產品能夠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抵達成都。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網絡

一份2010年的《成都市中心城區外來購物調查報告》顯示,成都中心城區的外來購物比重已達到 57.1%,雖然報告年份有些久了,不過它說明,成都的消費市場,並不只是1633萬本地成都人撐起來的。

消費文化。成都的重消費文化,和任何一二線城市比都不虛,春熙路商圈的太古裡,日均客流量高達三四十萬。成都能成為西南消費中心,零售第四城,這種文化底蘊是重要前提。

03

成渝聯手,撐起西南消費極點

放在西部比較,成都的消費活力毋庸置疑,但成都強,重慶和西安兩大國家中心城市,表現其實也不差。成都拿下零售第四城,重慶民眾沒必要覺得風頭被搶了。

重慶吃虧在腹地小,不過畢竟有三千萬人口體量,加上超過兩萬億的GDP體量。所以2018年重慶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次於北上廣三大城市,高達8770億元,拿下了社消“第四城”。

成都去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6801.8億,排在全國第6位,高於GDP的位次;西安以4658.72億位居15位,同樣高於GDP的排名。

可見在消費領域,西部三大核心城市,都充當了地區的門面。西安成為陝西乃至西北的消費中心,成都和重慶,則共同撐起西南的消費極點。

上海北京深圳之外,成都再次拿下“第四城”

來源:仲量聯行

這種相互競爭其實是好事。未來的區域經濟,本來就是都市圈、城市群的天下。正如上海繁榮的商貿背後,是一群消費活力同樣旺盛的二級城市。

南京、蘇州、杭州等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逼近6000億元。二級城市和上海之間形成了互補性,豐富了商品選擇的空間,這保證了長三角一直都有足夠的人氣,成為吸引人口流入的黑洞。

成渝城市群是京津冀、長、珠三角之外的第四極,論經濟體量和發展水平,以及二級城市的整體實力,和前三者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投資、出口和消費,向來被視作經濟的三駕馬車。成都在消費活力上引領新一線,這種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對提升成渝城市群的綜合實力同樣有好處。

成為商品流通的超級中樞,保持商貿活力,讓消費這駕馬車更快地跑起來,也是成渝城市群的轉型關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