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成都 成都生活 抗日戰爭 四維成都 2019-08-07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曾經街頭遍佈的老茶館

成都茶廠供應著大部分茶葉

無論是絕不拉稀擺帶的袍哥人家

還是混茶館兒酒店,扯把子衝殼子的李伯清

桌子上都離不開那頂蓋碗兒

到現在

成都已經聽不到“走,彈(啖)三花兒”

這一曾經流行的方言了

也很少有年輕人圍坐在一起

愜意地品嚐茉莉花茶,擺龍門陣

現在去一心橋街

還是可以看到街上商鋪有很多賣茶的

大都打著成都茶廠的招牌

成都茶廠舊址也依然在

只是裡面空空蕩蕩

守門大爺說,成都茶廠垮了,有些遺憾

可旁邊賣茶的阿姨卻否定守門大爺的說法

阿姨肯定地說,成都茶廠只是搬了而已

現在“三花茶”不叫三花,叫“花毛峰”

為了證實自己說法的正確和茶葉的正宗

阿姨祭出了自己的法寶——成都茶廠的牌子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曾經街頭遍佈的老茶館

成都茶廠供應著大部分茶葉

無論是絕不拉稀擺帶的袍哥人家

還是混茶館兒酒店,扯把子衝殼子的李伯清

桌子上都離不開那頂蓋碗兒

到現在

成都已經聽不到“走,彈(啖)三花兒”

這一曾經流行的方言了

也很少有年輕人圍坐在一起

愜意地品嚐茉莉花茶,擺龍門陣

現在去一心橋街

還是可以看到街上商鋪有很多賣茶的

大都打著成都茶廠的招牌

成都茶廠舊址也依然在

只是裡面空空蕩蕩

守門大爺說,成都茶廠垮了,有些遺憾

可旁邊賣茶的阿姨卻否定守門大爺的說法

阿姨肯定地說,成都茶廠只是搬了而已

現在“三花茶”不叫三花,叫“花毛峰”

為了證實自己說法的正確和茶葉的正宗

阿姨祭出了自己的法寶——成都茶廠的牌子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曾經街頭遍佈的老茶館

成都茶廠供應著大部分茶葉

無論是絕不拉稀擺帶的袍哥人家

還是混茶館兒酒店,扯把子衝殼子的李伯清

桌子上都離不開那頂蓋碗兒

到現在

成都已經聽不到“走,彈(啖)三花兒”

這一曾經流行的方言了

也很少有年輕人圍坐在一起

愜意地品嚐茉莉花茶,擺龍門陣

現在去一心橋街

還是可以看到街上商鋪有很多賣茶的

大都打著成都茶廠的招牌

成都茶廠舊址也依然在

只是裡面空空蕩蕩

守門大爺說,成都茶廠垮了,有些遺憾

可旁邊賣茶的阿姨卻否定守門大爺的說法

阿姨肯定地說,成都茶廠只是搬了而已

現在“三花茶”不叫三花,叫“花毛峰”

為了證實自己說法的正確和茶葉的正宗

阿姨祭出了自己的法寶——成都茶廠的牌子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曾經街頭遍佈的老茶館

成都茶廠供應著大部分茶葉

無論是絕不拉稀擺帶的袍哥人家

還是混茶館兒酒店,扯把子衝殼子的李伯清

桌子上都離不開那頂蓋碗兒

到現在

成都已經聽不到“走,彈(啖)三花兒”

這一曾經流行的方言了

也很少有年輕人圍坐在一起

愜意地品嚐茉莉花茶,擺龍門陣

現在去一心橋街

還是可以看到街上商鋪有很多賣茶的

大都打著成都茶廠的招牌

成都茶廠舊址也依然在

只是裡面空空蕩蕩

守門大爺說,成都茶廠垮了,有些遺憾

可旁邊賣茶的阿姨卻否定守門大爺的說法

阿姨肯定地說,成都茶廠只是搬了而已

現在“三花茶”不叫三花,叫“花毛峰”

為了證實自己說法的正確和茶葉的正宗

阿姨祭出了自己的法寶——成都茶廠的牌子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曾經街頭遍佈的老茶館

成都茶廠供應著大部分茶葉

無論是絕不拉稀擺帶的袍哥人家

還是混茶館兒酒店,扯把子衝殼子的李伯清

桌子上都離不開那頂蓋碗兒

到現在

成都已經聽不到“走,彈(啖)三花兒”

這一曾經流行的方言了

也很少有年輕人圍坐在一起

愜意地品嚐茉莉花茶,擺龍門陣

現在去一心橋街

還是可以看到街上商鋪有很多賣茶的

大都打著成都茶廠的招牌

成都茶廠舊址也依然在

只是裡面空空蕩蕩

守門大爺說,成都茶廠垮了,有些遺憾

可旁邊賣茶的阿姨卻否定守門大爺的說法

阿姨肯定地說,成都茶廠只是搬了而已

現在“三花茶”不叫三花,叫“花毛峰”

為了證實自己說法的正確和茶葉的正宗

阿姨祭出了自己的法寶——成都茶廠的牌子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路寬了

樓不見得有多高

整個街一副頤養天年的樣子

臨街的樓房

在拆與不拆之間可能還沒做好決定

或許歷史賦予一心橋街的使命已經達成了

所以也不著急

看著周遭不斷拔地而起的高樓

一心橋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急

可能還是會有點心癢癢的

"

2016年6月,一條“成都一心橋驚現土豪停車場,百萬賓利長出草”的新聞,讓一個不知道是街還是橋的地方出了名。

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明面上說是看下這些豪車,但心裡面多少都在想著能不能開一輛回去,當然最後都想多了。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當初很多人以為,那些豪車是在一心橋橋下面放著的,實際去後才發現,這哪兒有橋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橋呢?車呢?土豪呢?)

但是這裡曾經真的有一座橋。


《成都街巷志》記載

清末

東大路起始之地附近多農田

方圓幾百米內多溪渠

因行走需要

曾築過一座單孔石橋

橋頭連著一間無名小廟

當地人取“一心向佛”之意

故而取名“一心橋”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圖非“一心橋”,只是想象中應該長這樣)

口口相告,代代相傳

一心橋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滄海桑田

農田變為商鋪

溝渠填為道路

再將前後打通

左右拓寬

一心橋街也成形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

可能皇帝老兒都還在金鑾殿

太早了,說不清楚

抗戰時期

一心橋街已經沒有水沒有橋

是陸路東進的主要通道

成渝馬路必須從此經過

走商的車馬絡繹不絕

川軍出川抗戰時

一心橋街設有一個兵站

因此常會看到有青年人報到入伍

領取軍服,剃頭換裝,拜別爹孃

有些人,這一別就是生死兩隔

一心橋街上不再“一心向佛”

而是“一心盼兒還”

那段時間

一心橋街時不時就會聚起人群

圍觀者大都義憤填膺

又或者慷慨激昂

圈中的人通常有三人

兩男一女

小女啼哭不已

老者持鞭責罵

青年打抱不平

這便是《放下你的鞭子》

一出影響深遠的街頭劇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最有名的表演者據說是陳謙益

老版《抓壯丁》中王保長的扮演者

去延安之前

在一心橋街上多次上演了這齣劇

鼓舞了成都人民抗日的士氣

凝聚了成都人民鬥爭的力量

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心橋街上反覆的上演

可能這裡有個兵站

可能這裡是交通幹道

也可能陳謙益老師

屬意這一心橋街的含義

希望諸君都能“一心抗日”

再後來的成都城

拆了皇城,推了城牆

填了護城的金河御河,修了一環路

一心橋街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

這裡反倒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活

世人皆知成都人愛喝茶

聽戲、打麻將、看報、閒聊都離不開茶香

成都茶廠當時就設立在這一心橋街上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曾經街頭遍佈的老茶館

成都茶廠供應著大部分茶葉

無論是絕不拉稀擺帶的袍哥人家

還是混茶館兒酒店,扯把子衝殼子的李伯清

桌子上都離不開那頂蓋碗兒

到現在

成都已經聽不到“走,彈(啖)三花兒”

這一曾經流行的方言了

也很少有年輕人圍坐在一起

愜意地品嚐茉莉花茶,擺龍門陣

現在去一心橋街

還是可以看到街上商鋪有很多賣茶的

大都打著成都茶廠的招牌

成都茶廠舊址也依然在

只是裡面空空蕩蕩

守門大爺說,成都茶廠垮了,有些遺憾

可旁邊賣茶的阿姨卻否定守門大爺的說法

阿姨肯定地說,成都茶廠只是搬了而已

現在“三花茶”不叫三花,叫“花毛峰”

為了證實自己說法的正確和茶葉的正宗

阿姨祭出了自己的法寶——成都茶廠的牌子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一心橋街路寬了

樓不見得有多高

整個街一副頤養天年的樣子

臨街的樓房

在拆與不拆之間可能還沒做好決定

或許歷史賦予一心橋街的使命已經達成了

所以也不著急

看著周遭不斷拔地而起的高樓

一心橋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急

可能還是會有點心癢癢的

一心橋街還在,只是再無“啖三花”的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曾經舊貌換新顏

但多年以前在這條街上

送別小兒的父母

廣開民智的賢者

還有承載成都人文的三花茶

無論時代和城市怎樣變化

都是這條街獨一無二的名片

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