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在《歌手》節目裡看到陳楚生,還是熟悉的氣息。在我看來這位優質歌手,除卻作品質量以及演唱能力,更吸引我的是氣性,不著急,不功利,純粹地對待音樂,才修得現在這般淡然。

在普遍浮躁的市場裡,守住淡然的歌手往往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才讓大眾有了嚮往美好的可能。正如當我們大部分時間裡都被潮流填鴨,聽到他們演唱的那一刻又能立刻喚起藝術的體驗。有些歌手,註定不同。

陳楚生依賴音樂作品,這不僅是歌手的職業需求,對於他而言,音樂更是進行表達的途徑。什麼意思?不善言談的他,可以選擇將想表達的思想通過作品輸出。這種方式相當古典卻又尤其突顯正念,因為,相比於語言闡述,歌手更需要用作品“說話”。

選擇用作品“說話”就是選擇剋制。將要表達的海量內容濃縮到一首歌曲裡,這需要高度提煉;將表達時機設定在舞臺上的幾分鐘內,這需要擇重避輕,鎖定核心。所以,每次看到陳楚生登臺演唱,都感覺他的淡然裡有些“心思重重”,倒不是疑慮或者茫然,而是經歷剋制思考過後的充盈。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這種狀態在《歌手》節目上有清晰呈現,從踢館成功到參加突圍賽,陳楚生演唱過三首歌曲,這三回合就是他三次用作品“說話”。在演唱的基底之上,他“說話”的內容才是重點。

到底都說了些什麼?我願意分享我個人的理解。

《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魚》、《旅途》三首歌曲擁有共同的母題:人生,或者說是,命運。它們都在講述對於人生的認知,無關對錯,只是個體的一點思考。此刻陳楚生的角色更像是分享者,將思考唱給觀眾們聽,這是他的溝通方式。

先從上週節目中的《旅途》講起。這首歌曲出現的背景是突圍賽失利後的返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這首歌曲表達的可以是,所有發生的事情無所謂好壞,都是際遇,人生還要往前。正如陳楚生在微博上所寫:感謝這段旅途,繼續下一段旅途!

陳楚生給我的感覺是,來到《歌手》舞臺他創造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場境,在這裡我們可以不談“晉級”,不談“輸贏”。這幾分鐘時間裡就是屬於純粹音樂的時間,同時也是屬於分享人生思考的時間。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所以,看節目每逢來到陳楚生的環節,是可以輕鬆享受音樂的時段。伴隨隱隱的律動,伴隨陳楚生標誌性的“訴說”口吻,《旅途》全程都具備“賞聽”的體驗。我想,歌手自己也會同樣享受,享受並不是因為演唱帶來的機能快感,而是完成一次成功表達後的舒暢,將心中放置的統統唱出來,這種掏空是一種思想代謝。從這個角度來講,陳楚生的演唱必定偏感性。在我看來,他的演唱不屬於純粹技藝展示,終極效用是“在音樂裡遇見自己”。這講的是,在音樂裡覆盤過往,思考當下,以及,考慮未來,跟每個時段的自己完成對話。音樂成為跟自己達成和解的過程,也是療愈自己的過程。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陳楚生的演唱通常都能夠觸發共鳴,每個人都擁有生活經歷,相似的經歷自然容易頻率共振。

我的理解:《旅途》講的是“路過幸福,路過痛苦”的人生百味,各位對於生活都有體味,這份目及之處皆為風景的心態,應當能夠理解。《魚》講的是面對選擇的搖擺,陳楚生則加入自己的訊息,結尾處堅定的聲音演唱出“原諒我飛,曾經眷戀太陽”,意為面對選擇,要果敢。人生就是由若干選擇組成,我們每天都在做不同選擇,正是這些選擇構成現在的我們。選擇是永恆的共同話題。《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更像是在講世事變遷中的個體沉浮,很明顯,“一個荒廢的名字”講的可以是我們每一個個體。對於陳楚生而言,經歷12年前的那段風光歷史,來到現在所有都已經改變,面對時代大勢推進,箇中滋味他最清晰。陳楚生在節目裡坦言,人遲早會不“紅”的。這位曾經站上巔峰的歌手看得很明白,個體在世界面前,終究弱勢。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從高點到低谷,誰的人生不曾如此?聽陳楚生唱歌總會有通透的聽覺體驗,這源自作品裡寫實的內容,也源自他演唱的真摯。

濃烈的情感因子,充沛的思想意味,這是陳楚生在節目裡演唱時突顯出的特質。當然,作為歌手,他沒有忽視作品的音樂性。《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魚》、《旅途》,三首歌曲都具備良好的音樂性。

總體來講,音樂性的構建來自兩個維度:演唱呈現以及風格形態。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關於演唱呈現。誠然,他不屬於強機能歌手,但演唱並不缺乏欣賞度。在錄音室作品裡多番展示的在音色、語感等多方面的特質在《歌手》舞臺上同樣有強化,除此外,我還聽到一些新鮮的東西。

其一大動態。或許你還認定陳楚生只專注於綿軟歌型,但在《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魚》、《旅途》三首歌曲中他明顯通過人聲塑造大動態。在其中可以感受到豐富的人聲表現力,強弱、高低、明暗,各類對比層次相當充沛,有時甚至只是在一句唱詞中就能夠完成體驗到以上三種轉換。在現場的場景裡,陳楚生通過演唱賦予歌曲更多戲劇化色彩,這種戲劇化與其說是技術驅使不如說是情緒使然,在飽滿情緒支撐下,他通過歌曲演繹出人生的動態起伏。

其二強聲壓。在《歌手》舞臺上,他不屬於聲量大戶,但跟自己相比,此番分明是有意識在增強聲壓。尤其頻繁動用長直音的輸出,製造“釋放”聽感。這種選擇一方面是適配現場環境,保證聲音的質感以及表現力。另一方面則是為傳達強烈情緒,可以感受到三首歌曲都傾注進炙熱的情緒,這是表達欲充足的表現。陳楚生本就擅長訴說式的演唱,經由聲壓支撐,他的訴說中再增加傾訴的勁道。

動態跟聲壓,保證演唱富有鮮活生命力,從而促使表達更具感染力。這背後所體現的是作為歌手陳楚生對於自己的聲音以及對於演唱有了更深度認知。“在音樂裡遇見自己”,在演唱方面,他確實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關於風格形態,看到網上將陳楚生定位在民謠,只能說這種分類太過偏頗。且不論其在個人作品裡涉足廣泛,僅此番在《歌手》節目裡演繹的三首歌曲,風格形態就足夠多樣化。就現場版本來講,《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以Piano Ballad為框架,加入Band Sound邏輯並且倚重大建制絃樂烘托戲劇化氛圍。最終歌曲呈現出細膩跟宏大並重的豐富層次,這跟歌曲主題完美貼合,細膩的是個體情感,宏大的是人生起落,真實生活完成戲劇化演繹。加之歌曲本身的旋律輪廓就是起伏、離散強烈,最終的《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是動態顯著的“催淚”之歌。

《魚》,編曲邏輯跟《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類似,其中突顯的是以Band Sound為基底的搖滾質感,尤其呈現Arena Rock的陣仗感。從而促使這首原版Indie-rock清新氣質的歌曲提振到強勢的感染力,歌曲結尾“原諒我飛,曾經眷戀太陽”的部分更是完成點睛,一方面歌詞內容表達勇敢向前的選擇,另一方面音樂上則實現類似大合唱的效果,最終《魚》成為一首觸發參與感的“主題曲”。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旅途》,歌曲呈現頗具陳楚生&SPY.C中的樣式,即基於樂隊形式的獨立風味。這裡的新奇點是陳楚生跟王以太配合,Guitar Music聯結Rap Music,兩種音樂元素兼容生成即興互動感強烈的形態。從音樂性層面來講,《旅途》的頗具“玩味”潛能,既有即時聽覺快感,又不乏延時的回味樂趣。最終這成為一首兼具賞聽跟新奇的玩樂歌曲。當然,這種出奇並非偶然,至少了解過《偵探C》這張專輯的就該清楚,其實陳楚生在音樂上一直有顆追求新奇嘗試的心。

此番,他只是將這顆心擺到了檯面上讓所有人知道。從“在音樂裡遇見自己”的角度來講,這可以視作是陳楚生在進行音樂破局,嘗試不同風格,突破固有框架,進而為未來發展贏得增量。所以,儘管已然算是老歌手,但並未沾染暮氣,滿滿的新鮮感。此外在《旅途》引入的Rap,不只是增添聽覺層面的潮流元素,可以看到的是王以太的Rap偏Melodic Rap,這正好貼合歌曲整體的旋律型特質。這表明陳楚生的嘗試,是以保證整體音樂性為大前提。

陳楚生,在音樂裡遇見自己

“Everybody say music don’t stop”。

《旅途》結尾處這樣一句簡單直觀的唱詞足夠道盡陳楚生對於音樂的“執念”。人生的旅途要繼續,音樂的旅途同樣如此,我想保持純粹應當就是他的音樂哲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