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作蘇澤猷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巨川公祠也是一門二進格局,清嘉慶年間落成。供奉南京應天府龍江宣課司宣課使巨川公等牌位。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巨川公祠也是一門二進格局,清嘉慶年間落成。供奉南京應天府龍江宣課司宣課使巨川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巨川公祠也是一門二進格局,清嘉慶年間落成。供奉南京應天府龍江宣課司宣課使巨川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

文作蘇澤猷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里處,古俗稱後隴。 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當時後隴管轄包括今潮安區鳳塘、古巷兩個鎮近百個村。後來也曾是政社合一的“鶴隴公社”的所在地。公社轄區除後隴外,還包括其他雜姓鄉村20多個。 古時為十三姓氏聚居,蘇姓為其中之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潮州府轄地最大的蘇氏聚居地,該自然村分為東和、西和、盛戶、新和及和安5個行政村。 當代後隴蘇姓約二萬人,劉、邢二姓總共約八九百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後隴蘇氏“大宗祠”、“小宗祠”及“巨川公祠”,形成三壁聯祠堂,其中以“大宗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史最久。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為三山門三進二天井式,坐西朝東。深44米,寬16.1米。牌匾“大宗祠”三字,為明代海陽知縣錢夢鬆所寫,不加姓氏,可見當年家族在當地之顯。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潮州精美木雕裝飾。

後隴大宗祠前為廣場,廣場有個靈蛇澤池,屬於自然水池塘。在過去後隴鄉屬於低窪地近海洋,村中池塘一個連一個與繞村落的頭重溪佮二重溪(統稱玉帶溪)相通,形成活水靈地村落。現大宗祠前廣場常作為後隴早市菜市場。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堂號“著存堂”,重修時由中山市政協主席蘇鬆勤重新題寫。祭祀大廳樑上懸掛“吏工翰苑”匾及“蘆山衍派”匾。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

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 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

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 享年七十六。

後隴蘇譜的記載,後隴蘇氏屬福建同安蘆山大宗的一個宗支,即蘆山三房光誨系。蘆山蘇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僅兩宋期間,就有九個進士。其中,蘆山三房系尤為突出。這裡僅列蘆山三房光誨系後隴蘇氏宗支直系的顯宦賢達:蘇光誨、蘇佑圖、蘇仲昌、蘇紳、蘇頌、蘇攜、蘇孟容。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清代《鶴隴蘇氏族譜》中的官宦錄選頁。

蘇孟容長子、承事郎嚴州觀政蘇茂(魯詹公),由府城北廓遷入海陽縣(今潮安區)肇基。蘇茂之子蘇潽(資始公)派下分為3個房系:長,佾齋,分遷縣內楓洋開基;次,丙舍(隴東公)留居後隴;幼,崔綿,分遷揭陽雷浦開基。

留居後隴的蘇丙舍,見三利溪支流玉帶溪圍繞鄉里,似錦帶纏身,故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後世築塘基成池)起厝定居,今舊厝尚存。

資始公派下3房,共同在後隴選中了“靈龜”風水活地,為其父母建墓。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為後隴鄉龜地蘇氏祖墓分別為一世祖容公、二世祖魯詹公、三世祖資始公、四世祖隴東公。後隴蘇氏衍派,已包括粵東及海外宗親,為潮汕蘇氏祖源地。也有部分蘇氏村落對後隴蘇氏衍派存在爭辨,但後隴蘇氏‘先其閩之同安人’,在明代後隴先賢蘇志仁巜墓誌銘》已有記載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潮州府前七賢之一、後隴人蘇志仁赴京履新途中在京郊病逝。當月官葬,由時任戶部主事的林大春撰寫《江西按察僉事似峰蘇君墓誌銘》曰:

其先閩之同安人,宋名臣頌之裔也。後有為徽猷閣待制者生子某,主簿海陽,因家於邑之魯瞻山下,復卜鶴壟居焉......

這裡,肯定蘇志仁及其後隴族人是福建同安蘆山衍派,宰相蘇頌裔孫。

蘇志仁,字道先,號似峰,後隴西和宮邊人。若論房系,則是盛戶七房公之三房克裕公的曾孫,後隴十八世。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 七月。

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蘇志仁赴省城參加鄉試,以禮經得中舉人。七年後,赴京城參加殿試,高中嘉靖甲辰科進士。初仕池州推官,因政績昭著被選調進京。先後任吏部稽勳司、驗封司、考功司及文選司主事。吏部共設4個司,蘇志仁全任過職。他主持考評選拔吏員,議定秩品,公正行事,淡泊清節,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來自宮禁中的多方干預,使他深感考選用人左右為難,便以生病為由,身退歸田。尚書極力挽留,但他去意已決,遂被調到浙東、浙西任外判。後又被調往興化府任同知,旋又升遷江西按察僉事,福建提學。請辭後補外是否有任大理寺卿?存疑。

撰寫《墓誌銘》的林大春(1523—1588) 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潮陽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由湖廣江防僉事入仕,官至戶部主事。文武雙全,有一代名儒美譽。其著作甚豐。這篇《墓誌銘》載於其《井丹詩文集》第7卷。明萬曆狀元、翰林院修撰焦竑{1540—1620}編輯的《國朝獻徵錄》第86卷有收錄。《墓誌銘》是存放於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可信程度很高{見下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林大春撰寫的蘇志仁《墓誌銘》之一頁。

蘇志仁墓葬在北京,據推斷,《墓誌銘》應存放在墓中。其衣冠冢在後隴山“老爹圍”,1975年修排澇西山溪時,潮安縣文物部門對衣冠冢做搶救性發掘清理。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 祭祀大廳正中安放蘇頌木雕像,祖龕供奉入潮始祖孟容公及分代祖牌位。蘇頌為孟容公之祖父,蘆山堂六世祖、北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學家,哲宗朝宰相。雕像兩側聯語:"尚書御史翰林第;將相公侯科學家"。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宗祠一進,中廳木架,應為清乾隆重修重件。三進柱聯:鶴書光四海歷數傅科甲蟬聯猗歟文章華國;隴右復先疇萬斯年粢盛豐備美哉黍稷明禋。

大宗祠前原有十二對旗杆夾,見證著後隴蘇氏科舉的興旺。鶴隴派系有進士、舉人、貢元及其他功名五十餘人,以蘇光、蘇志仁、蘇彤紹等為傑出代表。凡有官員見這十二對旗杆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故大宗祠又稱朝官祠第。可惜這十二對旗杆夾多已在文革破四舊等時期損壞,現僅仿製四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大宗祠旁的小宗祠與巨川公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由蘇文炳、蘇作霖、蘇為光、蘇其來等人倡建。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小宗祠堂號明薦堂。系一門二進格局,天井有三門四本石"儀門"。門額正面"敬宗收族"和背面"尊仁安義",門聯嵌入"鶴隴"村名:鶴滿羽毛,九皐長鳴聲聞遠;隴綿瓜瓞,一本浡發孳生昌"。是本村和安人,蘇彤紹的門生、雙科狀元于振所題。小宗祠供奉鶴隴本鄉隴東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順便說一下,于振為清代雍正元年癸卯科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到雍正四年在督察湖北學政時擅自増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三年後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重新任職,應博學鴻詞科考中一等。重新欽點為狀元。他在12年內,先後被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欽點狀元,這恐怕是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可說是一個值得蘇氏後人學習的人,不怕曲折多磨敢於奮進求取。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巨川公祠也是一門二進格局,清嘉慶年間落成。供奉南京應天府龍江宣課司宣課使巨川公等牌位。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此宗祠現作為後隴潮曲藝聯誼社場所。

後隴鄉西北方向為後隴山,屬廣東粵東蓮花山餘脈,其高為位於玉窖鎮半泮村東北部,地勢逶迤險要,有如屋脊,稱為大脊嶺;其山脈東延伸到潮州古巷鎮楓洋洋鐵嶺,一字排開有如半月形,是玉窖鎮、登塘鎮與鳳塘鎮的分水嶺,素有“雞鳴三鎮”之稱,為粵東戰略要地。在抗日時期,周邊村落祠堂被日軍拆厝杉(木)去做戰用,後隴蘇氏大宗祠及巨川公祠佮小宗祠能倖免於戰火保仔至今,實是不易。

圖片攝製蘇樹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