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黃士俊 (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黃士俊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但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黃士俊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兩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后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黃士俊 (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黃士俊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但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黃士俊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兩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后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樑耀樞 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廣東省順德縣光華鄉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是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據說,樑耀樞出生時,人們好像聽到天空中響起了優美的旋律,樂音悅耳動聽,同時產房裡一陣異香突起,正在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之時,只聽“呱呱呱”,樑耀樞出生了,這事在當地稱為奇聞。 樑耀樞自小父母雙亡,由堂兄樑介眉撫養長大。中了狀元的樑耀樞不忘堂兄樑介眉的撫養之恩,對待他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樑耀樞一生做事,嚴謹。遺憾的是樑耀樞因為為官時積勞成疾,告老還鄉後不久,便於光緒十四年 [1888] 病逝於自己的家鄉,享年56歲。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黃士俊 (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黃士俊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但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黃士俊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兩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后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樑耀樞 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廣東省順德縣光華鄉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是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據說,樑耀樞出生時,人們好像聽到天空中響起了優美的旋律,樂音悅耳動聽,同時產房裡一陣異香突起,正在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之時,只聽“呱呱呱”,樑耀樞出生了,這事在當地稱為奇聞。 樑耀樞自小父母雙亡,由堂兄樑介眉撫養長大。中了狀元的樑耀樞不忘堂兄樑介眉的撫養之恩,對待他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樑耀樞一生做事,嚴謹。遺憾的是樑耀樞因為為官時積勞成疾,告老還鄉後不久,便於光緒十四年 [1888] 病逝於自己的家鄉,享年56歲。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其他幾位狀元林大欽 (1511~1545),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人。幼家貧,聰穎嗜學。明嘉靖十一年壬辰科(1532),21歲的潮州考生林大欽授翰林院修撰,成為潮汕地區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狀元。 林大欽以不足21週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林狀元在潮汕地區有大量傳說故事,為一代代潮汕學子樹立了一個奮發向上良好榜樣。但幾年後林狀元以母老乞歸,1540年母逝,林狀元哀傷過度而大病,1545年卒於葬母歸途,年34虛。因其英年早逝、未有作為,留下“早出日頭不成天”的俗語。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黃士俊 (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黃士俊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但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黃士俊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兩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后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樑耀樞 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廣東省順德縣光華鄉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是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據說,樑耀樞出生時,人們好像聽到天空中響起了優美的旋律,樂音悅耳動聽,同時產房裡一陣異香突起,正在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之時,只聽“呱呱呱”,樑耀樞出生了,這事在當地稱為奇聞。 樑耀樞自小父母雙亡,由堂兄樑介眉撫養長大。中了狀元的樑耀樞不忘堂兄樑介眉的撫養之恩,對待他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樑耀樞一生做事,嚴謹。遺憾的是樑耀樞因為為官時積勞成疾,告老還鄉後不久,便於光緒十四年 [1888] 病逝於自己的家鄉,享年56歲。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其他幾位狀元林大欽 (1511~1545),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人。幼家貧,聰穎嗜學。明嘉靖十一年壬辰科(1532),21歲的潮州考生林大欽授翰林院修撰,成為潮汕地區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狀元。 林大欽以不足21週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林狀元在潮汕地區有大量傳說故事,為一代代潮汕學子樹立了一個奮發向上良好榜樣。但幾年後林狀元以母老乞歸,1540年母逝,林狀元哀傷過度而大病,1545年卒於葬母歸途,年34虛。因其英年早逝、未有作為,留下“早出日頭不成天”的俗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莊有恭 (公元1713~1767年),廣州番禺人,13歲即通《五經》,1739年被乾隆四年巳未科欽狀元。 史料記載,莊有恭一生清正,勤政愛民,當時江浙常受海潮的影響,作為江蘇巡撫,他自然把興修海塘作為工作中心,其治水思想和方法至今尚有借鑑意義。 莊有恭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經受了罰俸、革職、赴軍臺效力,甚至秋後問斬等懲罰,卻又一次次被乾隆赦免。但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據傳,乾隆皇帝認為莊有恭是國家棟梁,決定加封高官,為保護莊有恭,自作聰明特地用12道黑牌召其進京。誰知莊有恭接到12道黑牌後,以為死期將至,立即召集一家大小,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講:“伴君如伴虎,日後子孫切勿在朝庭當高官。”隨後吞金自盡。 也許是受先祖遺訓影響,莊有恭後莊家鮮有從政的名人誕生,倒是有位赫赫有名的乒乓球運動員——莊則棟,中國現代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的重要人物,使得乒乓球真正成為了我們的“國球”。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黃士俊 (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黃士俊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但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黃士俊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兩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后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樑耀樞 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廣東省順德縣光華鄉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是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據說,樑耀樞出生時,人們好像聽到天空中響起了優美的旋律,樂音悅耳動聽,同時產房裡一陣異香突起,正在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之時,只聽“呱呱呱”,樑耀樞出生了,這事在當地稱為奇聞。 樑耀樞自小父母雙亡,由堂兄樑介眉撫養長大。中了狀元的樑耀樞不忘堂兄樑介眉的撫養之恩,對待他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樑耀樞一生做事,嚴謹。遺憾的是樑耀樞因為為官時積勞成疾,告老還鄉後不久,便於光緒十四年 [1888] 病逝於自己的家鄉,享年56歲。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其他幾位狀元林大欽 (1511~1545),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人。幼家貧,聰穎嗜學。明嘉靖十一年壬辰科(1532),21歲的潮州考生林大欽授翰林院修撰,成為潮汕地區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狀元。 林大欽以不足21週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林狀元在潮汕地區有大量傳說故事,為一代代潮汕學子樹立了一個奮發向上良好榜樣。但幾年後林狀元以母老乞歸,1540年母逝,林狀元哀傷過度而大病,1545年卒於葬母歸途,年34虛。因其英年早逝、未有作為,留下“早出日頭不成天”的俗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莊有恭 (公元1713~1767年),廣州番禺人,13歲即通《五經》,1739年被乾隆四年巳未科欽狀元。 史料記載,莊有恭一生清正,勤政愛民,當時江浙常受海潮的影響,作為江蘇巡撫,他自然把興修海塘作為工作中心,其治水思想和方法至今尚有借鑑意義。 莊有恭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經受了罰俸、革職、赴軍臺效力,甚至秋後問斬等懲罰,卻又一次次被乾隆赦免。但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據傳,乾隆皇帝認為莊有恭是國家棟梁,決定加封高官,為保護莊有恭,自作聰明特地用12道黑牌召其進京。誰知莊有恭接到12道黑牌後,以為死期將至,立即召集一家大小,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講:“伴君如伴虎,日後子孫切勿在朝庭當高官。”隨後吞金自盡。 也許是受先祖遺訓影響,莊有恭後莊家鮮有從政的名人誕生,倒是有位赫赫有名的乒乓球運動員——莊則棟,中國現代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的重要人物,使得乒乓球真正成為了我們的“國球”。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林召棠 清朝道光三年,吳川地區誕生了一位狀元,這對於地處邊陲海隅、鑑江流域的高州府下轄縣來說,可謂鯉魚跳龍門。這條躍過龍門的大“鯉魚”就是林召棠(1786年~1872年)。 林召棠的父親從小對他管教甚嚴。有一回,其父聽人說林召棠戲弄女性,十分生氣,本想責罰兒子一番,可又一想事情尚待證實,便出一合字上聯,令兒子對下聯,從中進行試探。上聯是:奴手是拏,切其亂拏奴手;少年林召棠聰慧過人,猜到有人誣告自己,父親正信疑參半,於是對以下聯:人言是信,不能輕信人言。他父親見下聯對得好,言之有理,便去調查,證實是鄰人誣告。 林召棠高中狀元后授職翰林院修撰,充任國史館纂修官,又任陝甘正主考官。後因感官場汙濁,託病辭歸故里,終身從事教育,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十五年。林則徐來粵查鴉片,常與林召棠書信往來。 林召棠經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朝,跨越18、19世紀之間,享年87歲。

"

廣東地區只出過九位文狀元,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是:莫宣卿,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林大欽,黃士俊,莊有恭,林召棠,樑耀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廣佛山地區佔五佛山自古崇尚文學,重視教育,是廣東地區除了古番禺地區外最發達的地區。 簡文會 佛山南海咸寧黎水村人(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衝村人)),生於907年,卒於958年,是廣東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佛山地區第一位文狀元。 簡文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拉扯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南漢乾亨二年(918年),簡文會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但無奈第三代南漢王中宗嗜殺成性,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張鎮孫 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也有說是廣州番禺人,生年不詳,一說是公元1235~1278。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張鎮孫還和廣州有淵源。如今廣州的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狀元坊",是有名的步行街。相傳,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倫文敘

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

倫文敘自幼家貧,但才氣橫溢,有"神童""鬼才"之稱。但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文敘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中狀元后倫文敘被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黃士俊 (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黃士俊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但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黃士俊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兩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后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樑耀樞 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廣東省順德縣光華鄉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是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據說,樑耀樞出生時,人們好像聽到天空中響起了優美的旋律,樂音悅耳動聽,同時產房裡一陣異香突起,正在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之時,只聽“呱呱呱”,樑耀樞出生了,這事在當地稱為奇聞。 樑耀樞自小父母雙亡,由堂兄樑介眉撫養長大。中了狀元的樑耀樞不忘堂兄樑介眉的撫養之恩,對待他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樑耀樞一生做事,嚴謹。遺憾的是樑耀樞因為為官時積勞成疾,告老還鄉後不久,便於光緒十四年 [1888] 病逝於自己的家鄉,享年56歲。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其他幾位狀元林大欽 (1511~1545),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人。幼家貧,聰穎嗜學。明嘉靖十一年壬辰科(1532),21歲的潮州考生林大欽授翰林院修撰,成為潮汕地區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狀元。 林大欽以不足21週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林狀元在潮汕地區有大量傳說故事,為一代代潮汕學子樹立了一個奮發向上良好榜樣。但幾年後林狀元以母老乞歸,1540年母逝,林狀元哀傷過度而大病,1545年卒於葬母歸途,年34虛。因其英年早逝、未有作為,留下“早出日頭不成天”的俗語。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莊有恭 (公元1713~1767年),廣州番禺人,13歲即通《五經》,1739年被乾隆四年巳未科欽狀元。 史料記載,莊有恭一生清正,勤政愛民,當時江浙常受海潮的影響,作為江蘇巡撫,他自然把興修海塘作為工作中心,其治水思想和方法至今尚有借鑑意義。 莊有恭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經受了罰俸、革職、赴軍臺效力,甚至秋後問斬等懲罰,卻又一次次被乾隆赦免。但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據傳,乾隆皇帝認為莊有恭是國家棟梁,決定加封高官,為保護莊有恭,自作聰明特地用12道黑牌召其進京。誰知莊有恭接到12道黑牌後,以為死期將至,立即召集一家大小,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講:“伴君如伴虎,日後子孫切勿在朝庭當高官。”隨後吞金自盡。 也許是受先祖遺訓影響,莊有恭後莊家鮮有從政的名人誕生,倒是有位赫赫有名的乒乓球運動員——莊則棟,中國現代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的重要人物,使得乒乓球真正成為了我們的“國球”。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林召棠 清朝道光三年,吳川地區誕生了一位狀元,這對於地處邊陲海隅、鑑江流域的高州府下轄縣來說,可謂鯉魚跳龍門。這條躍過龍門的大“鯉魚”就是林召棠(1786年~1872年)。 林召棠的父親從小對他管教甚嚴。有一回,其父聽人說林召棠戲弄女性,十分生氣,本想責罰兒子一番,可又一想事情尚待證實,便出一合字上聯,令兒子對下聯,從中進行試探。上聯是:奴手是拏,切其亂拏奴手;少年林召棠聰慧過人,猜到有人誣告自己,父親正信疑參半,於是對以下聯:人言是信,不能輕信人言。他父親見下聯對得好,言之有理,便去調查,證實是鄰人誣告。 林召棠高中狀元后授職翰林院修撰,充任國史館纂修官,又任陝甘正主考官。後因感官場汙濁,託病辭歸故里,終身從事教育,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十五年。林則徐來粵查鴉片,常與林召棠書信往來。 林召棠經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朝,跨越18、19世紀之間,享年87歲。

廣東歷史上只出了9個文狀元,潮州金石人“林大欽”有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