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長江 太湖 惠山 元成宗 王莽 獨行客地圖帝 2018-12-03

2017年,江蘇省無錫市的GDP達到10511億元。如果不算京津滬渝穗深六大市,無錫在全國排名第7,江蘇省內第3。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無錫地區的歷史非常悠久,但作為地級市,無錫的歷史並不長。漢高祖劉邦時,公元前202年,設無錫縣。為啥叫無錫,因為這裡曾有錫礦,但早就被開採光了。漢初定名時,也不用費腦細胞了,就叫無錫吧。王莽喜歡搞花活,你說“無錫”就沒有錫了,朕就說有,於是改名“有錫”。東漢覺得王莽太扯了,又改回無錫。

從漢初到新時代初,無錫始終是縣,只是元成宗時升為無錫州,但級別低於地級,算是副地級。從漢初隸屬會稽郡,宋朝開始隸屬常州,明清承元之舊。也就是說,無錫是從常州分出來的地級市。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從1983年說起了。

進入新時代後,無錫確實是地級市,但是從原來的無錫縣分出來,而且無錫市、無錫縣同時存在。有意思的是,在1958年之前,無錫縣隸屬於蘇州專區,此後才隸屬無錫市。但到了1962年,無錫縣又劃給了蘇州專區。換言之,1983年之前的無錫市,是個“光桿地級市”,只有一個市區。

無錫市不能再當“光桿地級市”了,於是把原屬於蘇州的江陰劃給無錫市,而無錫縣則算是“回孃家”,以及宜興縣。

值得一提的是,和無錫一樣,原來管轄無錫的常州,也是個“光桿地級市”。有一種說法,當初要給無錫和常州“增肥”時,先讓無錫挑,因為當時無錫的經濟實力略強一些。所以,無錫挑了江陰和宜興。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無錫首先選擇了最親的無錫縣,這是必然選擇。然後江陰也是必選的,接下來就是在宜興和張家港之間選一個。當時的張家港,還叫沙洲縣。

宜興其實和無錫市區並不接壤,而是隔著太湖,是無錫的一塊飛地。從宜興到無錫市區,必須經過常州地面,在這管理上是不太方便的。那麼,無錫為什麼還要選擇宜興而放棄張家港?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為什麼選擇宜興?有以下說法:

一、無錫給自己的定位是太湖區域城市,而不是長江沿線城市。所以長江沿線的張家港對無錫來說,沒有瀕臨太湖的宜興更有吸引力。

二、太湖面積巨大,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放棄宜興,那麼無錫在太湖區域的發展將受到嚴重擠壓。要知道,無錫市區就在太湖邊上。如果選擇張家港,雖然沿江發展同樣誘人,但畢竟距離無錫市區有點遠。如果得到宜興,無錫縣所屬的太湖水域就能和宜興的太湖水域連成一片,直對太湖南岸的浙江。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不要宜興,無錫就將成為一個省內的“內陸市”。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可張家港臨江,可以就近進入東海,發展空間不大?無錫當時考慮的,可能是:張家港在蘇州管轄的常熟港以西,常熟港前景非常看好,自然就會擠壓張家港作為港口的空間。更何況,在常熟以東,還有一個就在大海邊的蘇州太倉港。

綜合考慮,無錫放棄了張家港,選擇了宜興。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1983年,整個蘇南的區劃都在進行調整,各市之間調整區劃也是互相影響的。一說:省會南京想得到句容縣,結果劃給了鎮江。南京要得到句容,那麼鎮江會爭取得到金壇。如果金壇歸了鎮江,常州僅有的的武進縣和潥陽縣就不接壤,還沒有水域上的通道,管理不便。這種情況下,就會優先照顧常州,讓常州先選。而常州,無疑是選擇宜興,並通過宜興,成為太湖區域城市。無錫要是得不到宜興,只能選擇張家港了。

無錫區劃調整時為何選了宜興,而沒有選擇張家港?


宜興劃屬無錫後,常州基本上就不算太湖區域城市了,只有武進縣(區)最南角不到5公里的瀕臨太湖水域。有點類似波黑的20公里“無效”海岸線,只是地理意義上屬於沿海,無法“有效”開發。

無錫市面積4627平方公里,設有5個市轄區,以及宜興、江陰兩個縣級市。這5個市轄區都在無錫市區,原來的無錫縣,在1995年拆分成錫山和惠山兩個區。另外三個區是樑溪區、濱湖區、新吳區。

對無錫來說,宜興和江陰太過重要。僅以面積論,宜興1996平方公里,江陰987平方公里。還有一點,宜興是太湖區域城市,而江陰是瀕臨長江的,是長江沿岸城市。無錫擁有江陰和宜興,既屬於長江經濟區域,也屬於太湖經濟區域,左右逢源,可謂智矣!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