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說」50集,《長安十二時辰》這一天過得有點漫長


「牛角說」50集,《長安十二時辰》這一天過得有點漫長


說句老實話,對《長安十二時辰》這部中國版的《24 小時》,我還是挺期待的。馬親王在寫小說的時候,對標的就是美劇《24 小時》,全書 24 章,一章一個小時。講的就是上元節那一天發生的故事。情節也和《24 小時》一樣,多條線索同時推進,最後交織在一起,有點意思吧?

等劇出來之後我這麼一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情節推進得太慢。客觀地講,整部戲製作得不錯,服化道不錯,演員也不錯,就是節奏太慢,感覺把這一天當一個月過呢。時間就那麼重要嗎?太重要了,如今想想《24 小時》這部劇,何德何能跟《老友記》和《兄弟連》相提並論?靠的就是結構上的創新。

《24 小時》每一季都是 24 集,一集一個小時。其實美劇一集就四十幾分鍾,所以其實在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來描述一小時發生的事。這種把劇中時間與現實時間高度重合的手法,極大地提升了編劇難度,你壓縮也不行,注水也不行,必須用一天的時間把一天的故事講完。

然後到了《長安十二時辰》裡,雷佳音吃頓飯就用了 10 分鐘(雖然這頓飯吃得挺香)。這時間擱《24 小時》裡,總統都死了好幾個了。這把我急的,您這電視劇攏共就 25 集,咋還不緊不慢的呢?後來我一查才知道,這只是上半部,還有下半部,一共 50 集。我喘了口氣,不著急了,歇會兒,喝口茶。

這時候,再有人跟我說這是中國版的《24 小時》,我覺得就是個扯。當然,人家也可以矢口否認,誰說我們是中國版《24 小時》了?我們就沒追求了,我們就娓娓道來了,怎麼地吧。如果是這樣,那我就沒話說了,只能說,如果都這個創作狀態,超英趕美那是別想了,關起門來自己玩兒吧,反正市場這麼大,粉絲這麼多。

話說回來,你說中國影視工作者真的就沒能力拍出優質電視劇嗎?我覺得不是。否則沒法解釋《走向共和》《大明王朝 1566》《潛伏》這類作品的存在,而就在這兩年,不是也拍出《白夜追凶》和《無證之罪》來了嗎?

簡單解剖這兩個樣本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白夜追凶》32 集,《無證之罪》更短,只有 12 集。成功的祕訣只有一個字:短。唯其短,情節密度才大,才足夠吸引人。當然不是說要為了短而短,而是少廢話。不光是美劇,日韓劇也是以短小精悍著稱,多複雜的故事,都在十幾集的限度內搞定。

最近有個新聞,韓國偶像明星樸有天被判刑了。我記得我知道樸有天,還是看了他主演的韓劇《三日》。這部劇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它接檔的正是《來自星星的你》。顧名思義,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 3 天裡的故事,長度是 16 集。這部劇拍出了一點《24 小時》的感覺,很抓人,也是從這部劇和"星你"開始,我迷上了韓劇。

那麼國產劇就不能往短了拍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因為給電視劇注水有利可圖。歐美日韓電視劇為什麼不注水?因為說了算的是編劇和觀眾,觀眾不喜歡的劇集可以砍掉,觀眾不喜歡的角色可以去死,邊拍邊播的模式保證了這一點。

而我們這邊是拍完送審,審完再播,等觀眾看到的時候劇已經全拍完了,就這玩意兒,你愛看不看。這時候說了算的是製片方、廣告商和流量明星 …… 反正不是觀眾。對於製片方來說,按集賣錢,自然是集數越多錢越多,對廣告商來說集數越多,廣告播放次數就越多,對明星來說,集數越多曝光率越高。那這集數自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要想把國產劇裡的水擠出去,就得提高觀眾的話語權。在電視臺時代,觀眾看電視節目都是免費的,唯一一點話語權就是遙控器,但你架不住人家收視率能造假啊。除非像美國的 HBO 電視臺,沒有廣告,就靠會員費生存,那你就必須得靠精品留住觀眾。

不過到了視頻網站時代,我們有機會實現這種模式。對視頻網站來說,收入來源除了廣告還有會員費,這就讓觀眾重新獲得了話語權。我充了會費你就讓我看這個?拜拜了您哪。

而且視頻網站辦到了一件電視臺辦不到的事兒,就是自制電視劇。你不是集數多賣得貴嗎?我自己拍總行了吧?《白夜追凶》和《無證之罪》都是自制劇,就能夠控制集數。不過現在看,即使有了會員制的約束,自制劇也難以遏制注水的衝動。或許哪天,咱們的電視劇也能邊拍邊播了,注水這事兒咔嚓一下就能解決,你信不信?

新文化報評論員 牛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