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長安十二時辰》確實好看,但是太多網友表示生僻詞太多,時長聽不懂人物在說什麼,上一篇文章已經給大家解釋了一部分生詞,這一期我們繼續。

查看《長安十二時辰》名詞解讀第一篇,點這裡

人物官職篇

右相林九郎林九郎是誰?右相是右丞相嗎?右相為什麼只是正三品?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長安十二時辰

林九郎是一代權臣李林甫,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右相不是右丞相,唐天寶年間中書省長官中書令改稱為右相,原門下省長官侍中改稱左相。大家可以瞭解一下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三省的長官即中書令、侍中、尚書令都被號為宰相分別行使宰相的部分實權。

右相確實是三品,在唐朝這已經是很大的官了,像一品二品都是一些榮譽官職,基本都是給已經退休的,或者追封已故功臣。不要被清朝劇給影響,動不動出來的都是一品二品的大員。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李林甫

雲麾將軍:是武階散官裡的從三品,四位大將軍之下最高的位階。整個長安,乃至整個大唐能有這頭銜的人,不超二十人,個個不是重臣就是顯貴。雖然王忠嗣到現在都沒有出鏡,但是名字被提到多次,他女兒王韞秀估計會是一個關鍵人物。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姚汝能

太子東宮右衛率:唐朝正四品上,掌東宮兵、儀仗,總諸曹及三府、外府事。所以姚汝能說自己的官階比李必要高,是很合情合理的。姚汝能歷史上沒有太多的記載,不過劇中透露他私下裡喜歡寫各種官員的小說傳記,並靠刊印這個賺點小錢。有一本《安祿山事蹟》便是署名姚汝能。

大理寺評事: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員法院,而評事呢就是裡邊的一個小法官,負責判案等瑣事,是個從八品的小官。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元載,他後來成為了中唐的宰相。從劇中也能看出這個人政治嗅覺極其敏銳,特別能攀附權貴,非久居人下之客。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元載

不良帥: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刑警大隊的隊長,負責偵查,抓人,破案。這是張小敬入獄前的官職。

習俗禮儀篇

上元節:上元節就是元宵節。“上元安康”相當於現在的“聖誕快樂”這種吉祥話。有上元節,就有中元節和下元節。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鬼節”, 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日。元宵節要看花燈,才引出狼衛想要藉此放火燒長安城的橋段。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上元節

叉手禮:叉手禮是我國古代平常生活活中打招呼的禮儀,在劇中被廣泛運用。宋人《事林廣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叉手禮

喏:這個字讀rě。以前看很多古裝劇,裡邊的人物都說“諾”,很少說喏的。唱喏也是古代的一種交際禮俗,不是導演隨便設計的。這個喏也有很多種表現方式,有肥喏,小喏,長喏等表現感謝,迴應,敬重,無奈等多種情緒。

阿爺:也讀"阿耶",這是稱呼父親的,千萬不要理解為是爺爺。《木蘭辭》中“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也是說的父親。

其他不太常用的名詞

干謁:指為某種目的而求見。劇中程參寫了很多詩文,打算去拜會長安的顯貴,用的就是這個詞。干謁詩,是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一些文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往往十分含蓄地寫一些干謁詩,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跡。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干謁的詩文被毀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按照封建禮法,官員欲退,則皇帝必稱社稷所倚而加以挽留,官員則以不能阻塞後人予以堅持,反覆數次之後,皇帝不再勉強,以優厚待遇讓官員回鄉安度晚年。劇中何監(賀知章)就經歷了這一段過程,聖人終於答應他退休,顯然那個時候他又不想退了,但他之前肯定是反覆提了多次要退休了

聖人:劇中把皇帝稱作聖人,很多劇迷覺得很詫異。聖人不一定是皇帝,皇帝卻一定是聖人。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媚娘共赴朝堂處理政事,被人們稱為“二聖臨朝”;宋朝的皇帝喜歡用“聖人”二字來稱呼皇后;明朝,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拍朱元璋的馬屁,說他是“天生聖人”。所以這個用法是沒有問題的。

《長安十二時辰》最全名詞解讀,幫你看懂好劇(二)

大案牘術

大案牘術:就是現在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根據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和計算,得出的結果來知道領導者決策,但難免還是被人為干預。

因為名詞太多了,有新的名詞,我也會隨時補充到這篇文章裡。希望大家持續關注,還有哪些沒有涉及到的生僻詞,可以在評論中和我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