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作者/Crystal

十年前唱著《獅子座》的曾軼可,應該沒想到自己以這樣的方式又“火”了一把。

在被幾大官媒點名批評後,摩登天空在官方微博中宣佈,曾軼可將不參加長沙草莓音樂節的演出。而在《我是唱作人》決賽預告中,已經把原來4vs4的賽制變成了3vs4,並且直接刪去了曾軼可的片段。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就曾軼可是否“被封殺”一事,河豚文旅聯繫了摩登天空相關人員,對方表示:“目前一切工作暫停,此後的計劃還不知道。”

作為一個獨立音樂人,在主流視野裡消失已久的曾軼可,如何會引發如此大的輿論熱點?除了她自己本身行為不當之外,顯然,她在事件中的態度,激怒了大眾對於明星特權的牴觸心理。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觀察近兩年的音樂市場,因為“黑點”而出圈的音樂人不在少數,僅摩登天空旗下,就有PG One、宋冬野等相繼“出事”,如今曾軼可又遭遇輿論風波,不禁讓河豚君有一個疑惑——當曾經小眾的音樂人紛紛走入主流視野,誰來幫助這些原本滿身稜角、野蠻生長的音樂人,與公眾從容溝通?

曾軼可“很剛”,還是“很傻很天真”?

讓我們來回顧下整個事件裡曾軼可的表現。

6月17日下午,曾軼可在微博上發佈長文@首都機場 官微,說自己在機場過邊檢的時候遭到工作人員(事實上是邊檢民警)的“刁難”,文中言辭激烈——“還說我罵你,在有嚴重工作錯誤的情況下,罵你全家又怎樣”,並配圖曝光了邊檢民警的警號與照片。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在官方並未給出迴應後,當天晚上曾軼可又在微博上發出了一條露臉的、更為清楚的照片,還配以三個吃瓜表情。

6月20日,“北京邊檢”通過官微通報了曾軼可事件詳情,指責曾軼可不配合機場檢查並對民警爆粗口;隨後人民網也對此次事件也發表了“人民快評”:奉勸有關明星,自我膨脹、以身試法,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6月20日下午15點,曾軼可在自己的微博小號發佈道歉,還原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但是在文中她還是寫著:“此人如同對待畜生一樣,態度及其惡劣,語氣有激怒的成分”,顯然直至道歉階段,她依然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態度和看法。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在一位追隨曾軼可多年的粉絲看來,機場的事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曾軼可本身就是一個“性格很剛的人”。

然而,在整個事件之中,曾軼可所犯的最致命的錯誤是,是在網絡平臺對邊檢民警出言不遜,並披露了民警個人信息及照片,最終導致了北京邊檢的輿論反擊。

根據北京邊檢描述的信息,雖然曾軼可在機場出現了不配合檢查,並對民警爆粗口的情節,但警方並未對其採取拘留等強制措施,而是對其批評教育之後,予以放行。

但是隨後,曾軼可在微博上的接連質問,顯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的嚴重性,與其說是“剛烈”,不如說是一種“無知者無畏”的狀態。

當時光倒推回十年前,快女時期的曾軼可,就是當時舞臺上的一個“怪咖”。顫抖的綿羊音,只學了三個月的吉他,和絃都按不準,就敢唱著自己的原創上臺,其極具爭議的形象,迅速成為了當時的話題人物。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當時的曾軼可,就如同現在的楊超越,喜歡她的人極其死忠的喜歡,但是不喜歡她的人,就無所不用其極的用各種手段去攻擊她。

在高曉鬆看來,能寫出“飛鳥離去的忐忑”這種歌詞的曾軼可,極具有音樂天賦,她最珍貴的不是唱功,而是音樂裡獨一無二的,風格化的東西。

在當時那個年代,還沒有獨立音樂這個名詞,但是曾軼可音樂裡的個人色彩,極具有辨識度的嗓音,已經非常有獨立音樂的雛形。在簽約天娛的八年時間裡,曾軼可是在同屆選手裡最快出專輯的,公司後期也捕捉到了她獨立的屬性,讓她與左小祖咒進行合作,但是曾軼可一直沒有做到真正的自己。

直到2018年簽約摩登天空,許多人才覺得曾軼可終於走對路了。從曾軼可的微博中就可以看出,在2012年,她更多分享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且很沉默寡言,而到了18年之後,她的微博相冊裡,在音樂節舞臺上畫著煙燻妝,抱著吉他的曾軼可,成為了她心中最滿意的自己。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當曾軼可遇上了摩登天空,可是說是一個奇怪的人進入到了一群“怪咖”之中,反而成了正常人。同時,摩登天空鬆散的藝人管理模式,也給了曾軼可非常大的創作自由度,但是隱患也在於此。

“佛系”的摩登天空,“難管”的獨立音樂人

在整個事件中,曾軼可所在經紀公司摩登天空對於事件的公關態度,成為了許多粉絲詬病的一點。還有粉絲在微博抱怨說:“公司的危機公關能力不夠,不應該等到輿論發酵到那麼嚴重再回應”。

一位經紀公司的宣傳人員告訴河豚文旅(id:hetunwenlv),曾軼可這種事,在自己手裡基本不可能發生,因為旗下平日藝人的微博,基本都是由工作人員代發的,更重要的是,一般藝人性格不會性格太銳利,這種事情上非常“分得清輕重”。

幾年前,摩登天空CEO沈黎暉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獨立音樂的圈子裡“每個人都是瘋子,有太多自以為是的人,或者是太過偏執的人”。但是他願意去尊重藝人的音樂理念,所以摩登天空藝人經紀部門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在是處理麻煩,就像在“修復一款產品裡的缺陷”。

一位親歷過PG One事件的前摩登工作人員麻子也對河豚文旅回憶說:“當時簡直就像一場噩夢,每天深夜還在跟客戶談合作,第二天一睜眼就是看微博,害怕又上熱搜了,直到現在都有心理陰影”。

如果說傳統音樂經紀公司對藝人的模式是“保姆式”的大包大攬,那麼摩登天空對於旗下音樂人的管理就是自由的“放養”,在其中的角色更像一個居間人、中介的角色,並不會對藝人加以嚴格管控。

類似模式,在國際上最成功的例子,是全球最大的代理經紀公司CAA。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根據河豚文旅(id:hetunwenlv)瞭解,摩登天空下設眾多獨立廠牌和藝人經紀部,比如像曾軼可和宋冬野就在經紀一部,一般每個經紀人帶2組藝人,而宣傳部,商務部則是獨立出來的部門,為全公司藝人提供服務。

這種經紀模式的好處在於,首先是解決了摩登旗下藝人數量眾多的問題,摩登旗下聚集了搖滾、嘻哈、民謠等各色風格的音樂人,統一管理的難度非常大,而這種共享模式自由靈活,有助於各種商務合作的高效推行。

同時,大量簽約音樂人,也降低了摩登天空旗下草莓音樂節的藝人成本。比如紅花會丁飛就在微博上提及,自己當時與摩登天空簽約的合同裡,團隊出演每場草莓的價格非常低,只有每人3.5萬。而音樂節,正是摩登天空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摩登前工作人員麻子表示,許多獨立音樂人是很“不服管教”的,如果一個公司不給他們足夠的自由,那麼他們寧願繼續“待在地下”。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內地沒有比摩登天空更適合獨立音樂人生存的公司,但同時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天然缺陷。

比如當某位音樂人一旦通過綜藝節目成為流量以後,短期內急切需要大量曝光度,這種“共享經紀”的模式顯然就不適配,之前紅花會和摩登天空的矛盾,有一部分就源於此。而在應對藝人的突發事件上,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比如曾軼可事件,雖然公司的反應速度很快,但其實也是在輿論已經發酵之後才開始處理,顯然為時已晚。

在小眾音樂文化也開始逐漸被大眾接納的當下,一家音樂經紀公司如何管理藝人,在未來需要考慮的事情顯然要更多。

當獨立音樂人逐漸走入主流,

曾軼可事件帶來的行業思考是什麼?

河豚文旅(id:hetunwenlv)採訪到一位樂隊經紀人miko時,她說她並不認為曾軼可未來的音樂之路會由此終結,因為音樂人與歌手的核心價值不一樣。

音樂人核心販賣的是作品,他們重心是在專輯,演出這種和音樂強關聯的產業上,但是藝人最賺錢的部分是品牌商業化部分,比如說代言、綜藝。

所以對於音樂人來說,再不觸及法律和道德底線的情況下,只要作品足夠優秀,曾軼可就依然有她的商業價值,聽眾就依然願意為她買單。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在微博上,除了一片對曾軼可的討伐聲外,也出現了一些力挺曾軼可的聲音,認為曾軼可的憤怒更像是“沒有經歷世俗碾壓人的簡單的憤怒”,稱讚她維權的姿勢很搖滾。

也有音樂圈資深人士對河豚文旅(id:hetunwenlv)說,“應該不會被封殺,並不是什麼大事,曾軼可的核心實力還是作品。”

但河豚君覆盤完整個事件後,也開始思考:當我們在討論曾軼可的時候,真的僅僅只是在討論曾軼可嗎?

隨著嘻哈,電音,樂隊文化等小眾音樂文化接連被綜藝節目帶火,獨立音樂人和主流歌手的界限也在逐步模糊,曾軼可事件此次被輿論發酵到如此程度,其實也給了行業敲響了一個警鐘。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眾所周知,獨立音樂人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堅持自我”的態度,特別是出身草根的音樂人,其複雜的生活經歷就是他們的創作來源,在經歷過生活磨難後依然“渾身尖刺”的狀態,其乖張,叛逆,憤怒的自我態度,都是一種在音樂裡展現生命力的方式。

但是這種“特立獨行”遭遇大眾審視之後,事情就不只是“表達自我”那麼簡單。比如當一個音樂人成為一類文化的代表符號後,他影響到的人越多,其一言一行就越會被放大,甚至會影響大眾對於某種音樂文化的看法,這就是音樂人所需要思考的責任感和“公眾邊界”的問題。

而從行業的角度看,經紀公司所要承擔的責任,不止是培育藝人這麼簡單,在政策逐步收緊的背景下,所有藝人都面臨合規挑戰,既包括公眾形象,媒體應對,也包括稅務,法務等等,曾軼可事件顯然是一個失敗的危機公關案例,在大環境下,行業呼喚經紀公司需要更高的專業度。

曾軼可因機場事件被“封殺”背後,是小眾音樂人與主流大眾的衝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