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士兵,將士,曾國藩的手下幕僚都來勸曾國藩黃袍加身,擁兵自立,其實早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有人曾提議讓曾國藩舉兵自立,當然,面對誘惑,曾國藩選擇的不是聽從,而是義正言辭地拒絕,這在我們常人看來,曾國藩這個想法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缺心眼嘛,自己擁有軍隊三十萬之眾,清軍斡旋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都在你的帶領下滅掉了,曾國藩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黃袍加身啊,並且這樣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王莽自立新朝,為什麼曾國藩卻能按兵不動,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並且面對同僚的勸告屢次拒絕。其實曾國藩才是真正認清局勢的那個人,他看到的自然要比別人要長遠,一旦起兵造反,他所面對的不是成功的果實,而是小命不保。

曾國藩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軍權是所有權力的核心,一旦一個政權失去了軍權,那就是失去了最後的堡壘。我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曾國藩一介書生卻組建了一支擁有叄拾萬之眾的武裝力量——湘軍,並且全軍都聽曾國藩一人指揮,而這個湘軍並非國有,算是曾國藩的私有軍隊了,並且,曾國藩對湘軍訓練嚴格,管理湘軍的基本都是他的家人密友,這樣就使得湘軍只有對曾國藩一人負責,受曾國藩一人指揮。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士兵,將士,曾國藩的手下幕僚都來勸曾國藩黃袍加身,擁兵自立,其實早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有人曾提議讓曾國藩舉兵自立,當然,面對誘惑,曾國藩選擇的不是聽從,而是義正言辭地拒絕,這在我們常人看來,曾國藩這個想法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缺心眼嘛,自己擁有軍隊三十萬之眾,清軍斡旋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都在你的帶領下滅掉了,曾國藩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黃袍加身啊,並且這樣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王莽自立新朝,為什麼曾國藩卻能按兵不動,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並且面對同僚的勸告屢次拒絕。其實曾國藩才是真正認清局勢的那個人,他看到的自然要比別人要長遠,一旦起兵造反,他所面對的不是成功的果實,而是小命不保。

曾國藩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軍權是所有權力的核心,一旦一個政權失去了軍權,那就是失去了最後的堡壘。我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曾國藩一介書生卻組建了一支擁有叄拾萬之眾的武裝力量——湘軍,並且全軍都聽曾國藩一人指揮,而這個湘軍並非國有,算是曾國藩的私有軍隊了,並且,曾國藩對湘軍訓練嚴格,管理湘軍的基本都是他的家人密友,這樣就使得湘軍只有對曾國藩一人負責,受曾國藩一人指揮。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面對這樣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統治者可不是吃素的,咸豐皇帝對曾國藩和湘軍也是一直不信任的,所以一直不給他實權,以虛位來安撫人心,但是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創辦起來的,怎麼能接受不讓他指揮,曾國藩索性就以告老還鄉等招數逼迫咸豐皇帝授予他兵權,畢竟清政府內外交困,少了曾國藩也是不行的。後來朝廷又先後收授曾國藩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等職位來管理江南的軍務,這個時候曾國藩看準時機,舉薦自己的親信來辦理江南的軍務,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畢竟人在權力面前總是把持不住的。而這樣的軍權,曾國藩為何沒有自立為帝起兵再次反清?這是因為一方面朝廷在給他這些權力的同時,還在壓制他。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士兵,將士,曾國藩的手下幕僚都來勸曾國藩黃袍加身,擁兵自立,其實早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有人曾提議讓曾國藩舉兵自立,當然,面對誘惑,曾國藩選擇的不是聽從,而是義正言辭地拒絕,這在我們常人看來,曾國藩這個想法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缺心眼嘛,自己擁有軍隊三十萬之眾,清軍斡旋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都在你的帶領下滅掉了,曾國藩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黃袍加身啊,並且這樣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王莽自立新朝,為什麼曾國藩卻能按兵不動,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並且面對同僚的勸告屢次拒絕。其實曾國藩才是真正認清局勢的那個人,他看到的自然要比別人要長遠,一旦起兵造反,他所面對的不是成功的果實,而是小命不保。

曾國藩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軍權是所有權力的核心,一旦一個政權失去了軍權,那就是失去了最後的堡壘。我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曾國藩一介書生卻組建了一支擁有叄拾萬之眾的武裝力量——湘軍,並且全軍都聽曾國藩一人指揮,而這個湘軍並非國有,算是曾國藩的私有軍隊了,並且,曾國藩對湘軍訓練嚴格,管理湘軍的基本都是他的家人密友,這樣就使得湘軍只有對曾國藩一人負責,受曾國藩一人指揮。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面對這樣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統治者可不是吃素的,咸豐皇帝對曾國藩和湘軍也是一直不信任的,所以一直不給他實權,以虛位來安撫人心,但是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創辦起來的,怎麼能接受不讓他指揮,曾國藩索性就以告老還鄉等招數逼迫咸豐皇帝授予他兵權,畢竟清政府內外交困,少了曾國藩也是不行的。後來朝廷又先後收授曾國藩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等職位來管理江南的軍務,這個時候曾國藩看準時機,舉薦自己的親信來辦理江南的軍務,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畢竟人在權力面前總是把持不住的。而這樣的軍權,曾國藩為何沒有自立為帝起兵再次反清?這是因為一方面朝廷在給他這些權力的同時,還在壓制他。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朝廷看破湘軍內部,重用曾國藩

1854年,湘軍攻破武昌,獲得了勝利,咸豐其實對曾國藩還是很欣賞的額,一介書生,竟然有這樣的軍事才能,鎮壓太平天國的重任就寄託在他的身上了。可是曾國藩當時是兵部侍郎,是個虛位,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漢人,萬一起兵造反,他的破壞力不比洪秀全差,這樣咸豐皇帝就一直對曾國藩心存芥蒂。到咸豐帝去世,恭親王奕訢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曾國藩被慈禧重用,但是慈禧也認清湘軍的內部局勢,才敢重用曾國藩。

曾國藩一人不可能指揮30萬的官兵將士,所以他就派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輔佐自己,但是雖然是自己的朋友,畢竟不是最親的人,無論是在權力還是在利益面前,總會和曾國藩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慈禧也會利用這些矛盾不斷加大,從而壓抑住曾國藩。所以這三十萬中曾國藩直接指揮的才三分之一,而真正的嫡系部隊也就是自己和弟弟曾國荃指揮的幾萬人而已。其他人雖然在大事上聽從曾國藩的調遣,但是卻對曾國藩不是真心誠意的。像是左宗棠是曾國藩最為相信的人之一,他曾經也勸曾國藩起兵自立,但是因為自己自己命不凡卻和曾國藩漸行漸遠,慈禧太后也是大力扶植左宗棠使他的力量可以牽制住曾國藩,慈禧太后用以牽制曾國藩的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士兵,將士,曾國藩的手下幕僚都來勸曾國藩黃袍加身,擁兵自立,其實早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有人曾提議讓曾國藩舉兵自立,當然,面對誘惑,曾國藩選擇的不是聽從,而是義正言辭地拒絕,這在我們常人看來,曾國藩這個想法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缺心眼嘛,自己擁有軍隊三十萬之眾,清軍斡旋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都在你的帶領下滅掉了,曾國藩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黃袍加身啊,並且這樣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王莽自立新朝,為什麼曾國藩卻能按兵不動,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並且面對同僚的勸告屢次拒絕。其實曾國藩才是真正認清局勢的那個人,他看到的自然要比別人要長遠,一旦起兵造反,他所面對的不是成功的果實,而是小命不保。

曾國藩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軍權是所有權力的核心,一旦一個政權失去了軍權,那就是失去了最後的堡壘。我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曾國藩一介書生卻組建了一支擁有叄拾萬之眾的武裝力量——湘軍,並且全軍都聽曾國藩一人指揮,而這個湘軍並非國有,算是曾國藩的私有軍隊了,並且,曾國藩對湘軍訓練嚴格,管理湘軍的基本都是他的家人密友,這樣就使得湘軍只有對曾國藩一人負責,受曾國藩一人指揮。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面對這樣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統治者可不是吃素的,咸豐皇帝對曾國藩和湘軍也是一直不信任的,所以一直不給他實權,以虛位來安撫人心,但是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創辦起來的,怎麼能接受不讓他指揮,曾國藩索性就以告老還鄉等招數逼迫咸豐皇帝授予他兵權,畢竟清政府內外交困,少了曾國藩也是不行的。後來朝廷又先後收授曾國藩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等職位來管理江南的軍務,這個時候曾國藩看準時機,舉薦自己的親信來辦理江南的軍務,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畢竟人在權力面前總是把持不住的。而這樣的軍權,曾國藩為何沒有自立為帝起兵再次反清?這是因為一方面朝廷在給他這些權力的同時,還在壓制他。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朝廷看破湘軍內部,重用曾國藩

1854年,湘軍攻破武昌,獲得了勝利,咸豐其實對曾國藩還是很欣賞的額,一介書生,竟然有這樣的軍事才能,鎮壓太平天國的重任就寄託在他的身上了。可是曾國藩當時是兵部侍郎,是個虛位,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漢人,萬一起兵造反,他的破壞力不比洪秀全差,這樣咸豐皇帝就一直對曾國藩心存芥蒂。到咸豐帝去世,恭親王奕訢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曾國藩被慈禧重用,但是慈禧也認清湘軍的內部局勢,才敢重用曾國藩。

曾國藩一人不可能指揮30萬的官兵將士,所以他就派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輔佐自己,但是雖然是自己的朋友,畢竟不是最親的人,無論是在權力還是在利益面前,總會和曾國藩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慈禧也會利用這些矛盾不斷加大,從而壓抑住曾國藩。所以這三十萬中曾國藩直接指揮的才三分之一,而真正的嫡系部隊也就是自己和弟弟曾國荃指揮的幾萬人而已。其他人雖然在大事上聽從曾國藩的調遣,但是卻對曾國藩不是真心誠意的。像是左宗棠是曾國藩最為相信的人之一,他曾經也勸曾國藩起兵自立,但是因為自己自己命不凡卻和曾國藩漸行漸遠,慈禧太后也是大力扶植左宗棠使他的力量可以牽制住曾國藩,慈禧太后用以牽制曾國藩的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清政府這樣的計謀使得湘軍看起來團結一致,實際上已經是四分五裂,這一下釜底抽薪使得湘軍不再團結一致,各個將領之間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這樣曾國藩即使造反,他的內部也不會支持的。

淮軍建立,分割權力,朝廷打壓

曾國藩曾經的學生和幕僚李鴻章很快就在朝廷的支持下組建了淮軍,目的大概就是和湘軍相互制衡相互壓制,但是曾國藩面對自己的權力被分割,心裡肯定是不愉快的,曾國藩甚至還扣留了本來要補充淮軍的部隊,這樣曾國藩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也大大加深,而淮軍的建立發展壯大的勢頭也不斷加快,很快就和湘軍軍事力量不相上下,加之有洋人洋槍洋炮的支持,萬一起了衝突,湘軍在軍事力量上已經不佔優勢,這恰恰是慈禧太后所希望的那樣。

此外,朝廷還不斷對曾氏兄弟進行打壓,1864年攻破天京之後,曾國荃上報朝廷,但是卻被譴責指揮不當,不但沒有實現咸豐當時"克復金陵者為王"的承諾,而嚴厲譴責了曾國荃,讓很多重要人物逃之夭夭,並且也嚴厲譴責了曾國藩。這種種都意味著朝廷對曾國藩的湘軍已經呈兔死狗烹之勢了。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士兵,將士,曾國藩的手下幕僚都來勸曾國藩黃袍加身,擁兵自立,其實早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有人曾提議讓曾國藩舉兵自立,當然,面對誘惑,曾國藩選擇的不是聽從,而是義正言辭地拒絕,這在我們常人看來,曾國藩這個想法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缺心眼嘛,自己擁有軍隊三十萬之眾,清軍斡旋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都在你的帶領下滅掉了,曾國藩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黃袍加身啊,並且這樣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王莽自立新朝,為什麼曾國藩卻能按兵不動,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並且面對同僚的勸告屢次拒絕。其實曾國藩才是真正認清局勢的那個人,他看到的自然要比別人要長遠,一旦起兵造反,他所面對的不是成功的果實,而是小命不保。

曾國藩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軍權是所有權力的核心,一旦一個政權失去了軍權,那就是失去了最後的堡壘。我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曾國藩一介書生卻組建了一支擁有叄拾萬之眾的武裝力量——湘軍,並且全軍都聽曾國藩一人指揮,而這個湘軍並非國有,算是曾國藩的私有軍隊了,並且,曾國藩對湘軍訓練嚴格,管理湘軍的基本都是他的家人密友,這樣就使得湘軍只有對曾國藩一人負責,受曾國藩一人指揮。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面對這樣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統治者可不是吃素的,咸豐皇帝對曾國藩和湘軍也是一直不信任的,所以一直不給他實權,以虛位來安撫人心,但是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創辦起來的,怎麼能接受不讓他指揮,曾國藩索性就以告老還鄉等招數逼迫咸豐皇帝授予他兵權,畢竟清政府內外交困,少了曾國藩也是不行的。後來朝廷又先後收授曾國藩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等職位來管理江南的軍務,這個時候曾國藩看準時機,舉薦自己的親信來辦理江南的軍務,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畢竟人在權力面前總是把持不住的。而這樣的軍權,曾國藩為何沒有自立為帝起兵再次反清?這是因為一方面朝廷在給他這些權力的同時,還在壓制他。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朝廷看破湘軍內部,重用曾國藩

1854年,湘軍攻破武昌,獲得了勝利,咸豐其實對曾國藩還是很欣賞的額,一介書生,竟然有這樣的軍事才能,鎮壓太平天國的重任就寄託在他的身上了。可是曾國藩當時是兵部侍郎,是個虛位,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漢人,萬一起兵造反,他的破壞力不比洪秀全差,這樣咸豐皇帝就一直對曾國藩心存芥蒂。到咸豐帝去世,恭親王奕訢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曾國藩被慈禧重用,但是慈禧也認清湘軍的內部局勢,才敢重用曾國藩。

曾國藩一人不可能指揮30萬的官兵將士,所以他就派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輔佐自己,但是雖然是自己的朋友,畢竟不是最親的人,無論是在權力還是在利益面前,總會和曾國藩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慈禧也會利用這些矛盾不斷加大,從而壓抑住曾國藩。所以這三十萬中曾國藩直接指揮的才三分之一,而真正的嫡系部隊也就是自己和弟弟曾國荃指揮的幾萬人而已。其他人雖然在大事上聽從曾國藩的調遣,但是卻對曾國藩不是真心誠意的。像是左宗棠是曾國藩最為相信的人之一,他曾經也勸曾國藩起兵自立,但是因為自己自己命不凡卻和曾國藩漸行漸遠,慈禧太后也是大力扶植左宗棠使他的力量可以牽制住曾國藩,慈禧太后用以牽制曾國藩的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清政府這樣的計謀使得湘軍看起來團結一致,實際上已經是四分五裂,這一下釜底抽薪使得湘軍不再團結一致,各個將領之間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這樣曾國藩即使造反,他的內部也不會支持的。

淮軍建立,分割權力,朝廷打壓

曾國藩曾經的學生和幕僚李鴻章很快就在朝廷的支持下組建了淮軍,目的大概就是和湘軍相互制衡相互壓制,但是曾國藩面對自己的權力被分割,心裡肯定是不愉快的,曾國藩甚至還扣留了本來要補充淮軍的部隊,這樣曾國藩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也大大加深,而淮軍的建立發展壯大的勢頭也不斷加快,很快就和湘軍軍事力量不相上下,加之有洋人洋槍洋炮的支持,萬一起了衝突,湘軍在軍事力量上已經不佔優勢,這恰恰是慈禧太后所希望的那樣。

此外,朝廷還不斷對曾氏兄弟進行打壓,1864年攻破天京之後,曾國荃上報朝廷,但是卻被譴責指揮不當,不但沒有實現咸豐當時"克復金陵者為王"的承諾,而嚴厲譴責了曾國荃,讓很多重要人物逃之夭夭,並且也嚴厲譴責了曾國藩。這種種都意味著朝廷對曾國藩的湘軍已經呈兔死狗烹之勢了。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曾國藩瞭解局勢,急流勇退

作為一個飽讀詩書的人他自然瞭解這些個道理,太平天國滅亡了,湘軍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要是自己還在這個位子上不下來,曾國藩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他在反覆盤算之後,決定急流勇退,自削兵權,終於自己全身而退。

曾國藩沒有稱帝的野心,只為清朝的中興,只願維護國家的統一,自己就是純粹為國家著想的,防禦列強侵略,抵禦內部起義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倘若曾國藩起義稱帝,加上太平天國的內亂,再加上這一支,發生內亂後果不堪設想,當然最後遭受苦難的還是老百姓,加上那個時候的湘軍已經被清王朝釜底抽薪再也沒有以前的團結,想要起兵造反也不可能了。

所以曾國藩這個選擇還是機智的。

"

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天京,太平天國真正滅亡,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等太平天國曾經的一號人物皆被曾國藩捕獲,而太平天國的滅亡,湘軍是功不可沒,擁兵30萬,並且滅了威脅清政府統治十幾年之久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志氣大振的時候,湘軍的軍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士兵,將士,曾國藩的手下幕僚都來勸曾國藩黃袍加身,擁兵自立,其實早在咸豐帝駕崩之前就有人曾提議讓曾國藩舉兵自立,當然,面對誘惑,曾國藩選擇的不是聽從,而是義正言辭地拒絕,這在我們常人看來,曾國藩這個想法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缺心眼嘛,自己擁有軍隊三十萬之眾,清軍斡旋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都在你的帶領下滅掉了,曾國藩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黃袍加身啊,並且這樣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王莽自立新朝,為什麼曾國藩卻能按兵不動,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一點兒都不動心,並且面對同僚的勸告屢次拒絕。其實曾國藩才是真正認清局勢的那個人,他看到的自然要比別人要長遠,一旦起兵造反,他所面對的不是成功的果實,而是小命不保。

曾國藩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軍權是所有權力的核心,一旦一個政權失去了軍權,那就是失去了最後的堡壘。我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曾國藩一介書生卻組建了一支擁有叄拾萬之眾的武裝力量——湘軍,並且全軍都聽曾國藩一人指揮,而這個湘軍並非國有,算是曾國藩的私有軍隊了,並且,曾國藩對湘軍訓練嚴格,管理湘軍的基本都是他的家人密友,這樣就使得湘軍只有對曾國藩一人負責,受曾國藩一人指揮。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面對這樣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統治者可不是吃素的,咸豐皇帝對曾國藩和湘軍也是一直不信任的,所以一直不給他實權,以虛位來安撫人心,但是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創辦起來的,怎麼能接受不讓他指揮,曾國藩索性就以告老還鄉等招數逼迫咸豐皇帝授予他兵權,畢竟清政府內外交困,少了曾國藩也是不行的。後來朝廷又先後收授曾國藩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等職位來管理江南的軍務,這個時候曾國藩看準時機,舉薦自己的親信來辦理江南的軍務,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畢竟人在權力面前總是把持不住的。而這樣的軍權,曾國藩為何沒有自立為帝起兵再次反清?這是因為一方面朝廷在給他這些權力的同時,還在壓制他。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朝廷看破湘軍內部,重用曾國藩

1854年,湘軍攻破武昌,獲得了勝利,咸豐其實對曾國藩還是很欣賞的額,一介書生,竟然有這樣的軍事才能,鎮壓太平天國的重任就寄託在他的身上了。可是曾國藩當時是兵部侍郎,是個虛位,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漢人,萬一起兵造反,他的破壞力不比洪秀全差,這樣咸豐皇帝就一直對曾國藩心存芥蒂。到咸豐帝去世,恭親王奕訢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曾國藩被慈禧重用,但是慈禧也認清湘軍的內部局勢,才敢重用曾國藩。

曾國藩一人不可能指揮30萬的官兵將士,所以他就派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輔佐自己,但是雖然是自己的朋友,畢竟不是最親的人,無論是在權力還是在利益面前,總會和曾國藩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慈禧也會利用這些矛盾不斷加大,從而壓抑住曾國藩。所以這三十萬中曾國藩直接指揮的才三分之一,而真正的嫡系部隊也就是自己和弟弟曾國荃指揮的幾萬人而已。其他人雖然在大事上聽從曾國藩的調遣,但是卻對曾國藩不是真心誠意的。像是左宗棠是曾國藩最為相信的人之一,他曾經也勸曾國藩起兵自立,但是因為自己自己命不凡卻和曾國藩漸行漸遠,慈禧太后也是大力扶植左宗棠使他的力量可以牽制住曾國藩,慈禧太后用以牽制曾國藩的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清政府這樣的計謀使得湘軍看起來團結一致,實際上已經是四分五裂,這一下釜底抽薪使得湘軍不再團結一致,各個將領之間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這樣曾國藩即使造反,他的內部也不會支持的。

淮軍建立,分割權力,朝廷打壓

曾國藩曾經的學生和幕僚李鴻章很快就在朝廷的支持下組建了淮軍,目的大概就是和湘軍相互制衡相互壓制,但是曾國藩面對自己的權力被分割,心裡肯定是不愉快的,曾國藩甚至還扣留了本來要補充淮軍的部隊,這樣曾國藩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也大大加深,而淮軍的建立發展壯大的勢頭也不斷加快,很快就和湘軍軍事力量不相上下,加之有洋人洋槍洋炮的支持,萬一起了衝突,湘軍在軍事力量上已經不佔優勢,這恰恰是慈禧太后所希望的那樣。

此外,朝廷還不斷對曾氏兄弟進行打壓,1864年攻破天京之後,曾國荃上報朝廷,但是卻被譴責指揮不當,不但沒有實現咸豐當時"克復金陵者為王"的承諾,而嚴厲譴責了曾國荃,讓很多重要人物逃之夭夭,並且也嚴厲譴責了曾國藩。這種種都意味著朝廷對曾國藩的湘軍已經呈兔死狗烹之勢了。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曾國藩瞭解局勢,急流勇退

作為一個飽讀詩書的人他自然瞭解這些個道理,太平天國滅亡了,湘軍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要是自己還在這個位子上不下來,曾國藩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他在反覆盤算之後,決定急流勇退,自削兵權,終於自己全身而退。

曾國藩沒有稱帝的野心,只為清朝的中興,只願維護國家的統一,自己就是純粹為國家著想的,防禦列強侵略,抵禦內部起義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倘若曾國藩起義稱帝,加上太平天國的內亂,再加上這一支,發生內亂後果不堪設想,當然最後遭受苦難的還是老百姓,加上那個時候的湘軍已經被清王朝釜底抽薪再也沒有以前的團結,想要起兵造反也不可能了。

所以曾國藩這個選擇還是機智的。

曾國藩擁兵30萬之眾,為什麼沒有起兵自立?只因慈禧太過狡猾

後人對於曾國藩的評價也是相當高的,曾國藩巨大的人格魅力也曾影響後世許多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