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

大家都說三國,但是曹操活著的時候,並沒有三國,當時只有一國,天子也只有一個,也就是大漢天子劉協。孝愍皇帝是劉備睜著眼睛說瞎話給活山陽公的諡號,也不知道劉協聽到這個消息是該哭還是笑;劉協那個漢孝獻帝的諡號也不是曹丕給的,因為他比曹丕還晚死八年。

咱們不去討論漢獻帝有沒有把大漢江山獻給曹家,也不討論劉備給活劉協上諡號是不是大逆不道,咱們今天只討論一個問題:比劉備和孫權都有能力的曹操為什麼沒有完成一統大業並稱帝?也許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曹操之所以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原因就是臉皮太薄了!

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

​大家別把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當正史,也不能完全相信蜀漢降臣陳壽寫的《三國志》,咱們用歷史的眼光來看一看曹操到底哪一點不如劉備,為什麼劉備登九五、稱至尊,而曹操沒有稱帝卻被當做了“篡漢奸臣”?結合史料記載,我們就會找出三個重要因素,也就是曹操有三點不如劉備,尤其是第三點,曹操永遠也趕不上劉備。於是我們不能不感嘆:如果曹操有劉備的一半優勢,那麼漢朝以後會不會是不靠譜的晉,還真就很難說了。

首先我們來看曹操不如劉備的第一點,那就是他沒有一個好身世。雖然到了東漢末年,“劉氏宗親”沒有十萬也有八萬,劉備認下的“祖宗”中山靖王劉勝,更是個生育冠軍——活了五十三歲,卻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漢書·卷五十三》)。到了劉備這一輩,“兄弟”要是沒有個萬八千的,那就是他們響應號召了。

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要比曹操的“宦官之後”好聽一百倍——亂朝政者,宦官也。黨錮之禍、十常侍之亂殷鑑不遠,無論是門閥士族還是還是庶族百姓,都對宦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反感,特別是讀書人,跟宦官一向是冰火不同爐。“宦官的孫子”曹操,就是想當個魏公、加個九錫,也會招致曾經的親密合作夥伴、第一心腹謀臣、荀彧荀令君的強烈反對。如果荀彧活到曹操稱王,那麼荀令君要不被活活氣死,也會跑到劉備那裡:“曹阿瞞太不像話了,我幫你打丫的!”

除了沒有個好身世,曹操還有第二點不如劉備,這第二點跟第一點是相輔相成的,那就是曹操手下沒有得力的好文官來支持他的宏圖霸業。荀彧跟曹操漸行漸遠,而當時最有名的文官比如孔融、楊彪,根本就鳥曹操。就連門閥士族出身的司馬懿,一開始也瞧不上曹操。曹操請司馬懿出來做官,也是廢了很大的勁兒的。據《晉書·卷一·帝紀第一》記載,曹操一開始徵召司馬懿,司馬懿裝病不出:“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曹操第二次發了狠:“若覆盤桓,便收之(抓起來)。”司馬懿出山不情不願,所以他從踏入曹營那天起可能就在挖坑,最後三馬食槽埋了曹魏江山。

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

​我們甚至可以設想:如果劉備三顧茅廬請的是司馬懿,司馬懿也未必假裝半身不遂而百般逃避,這一點諸葛亮就是個例子:有史料說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就曾主動上門自薦。這跟三顧茅廬也並不矛盾——諸葛亮可以先去自薦,劉備三次回訪,這才有了成熟的“隆中對”。

咱們細看一下曹操陣營的文官,人品好的如荀彧崔琰毛玠,或殺或貶,人品差的賈詡司馬懿得到重用,就連罵了曹操祖宗十九代的陳琳,曹操也不能不用——人才難得呀。但是曹操“唯才是舉”招攬了一幫“不仁不孝”的能人,最後那夥人有奶便是娘,都成了三馬食槽的幫凶,曹家子孫缺乏智謀之士輔佐,光能打而不懂權術,最後被架空甚至弄死,也就沒啥好奇怪的了。

曹操不如劉備的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一貫標榜忠義,一向以大漢忠臣自居。曹操要是代漢自立,那就等於自扇耳光,他的墓道上就不會有“漢故徵西將軍曹侯”的字樣,而是要改成“篡漢奸賊曹瞞”了——其實他不篡漢,後世也有人稱之為篡漢曹瞞。在這一點上,劉備則比曹操強得多,因為劉備會睜著眼睛說瞎話。

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

​所謂的“大漢皇叔”稱號是不存在的,按照劉備的家譜來算(這家譜應該是真的,因為當時包括曹操在內,沒有人提出質疑),他比劉協矮五輩呢,劉備應該管劉協叫高祖還是天祖,現代人也分不清——這裡不需要避劉邦之諱,因為劉邦也不是什麼漢高祖,他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劉備敢給活劉協開追悼會上諡號,曹操卻不敢讓劉協“意外死亡”,曹操見劉協,也要被虎賁軍拿刀架在脖子上,嚇得曹操再也不去陛見。

歸根到底說白了,這第三點就是曹操沒有劉備臉皮厚——這裡沒有貶低劉備的意思: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這是趙高勸胡亥矯詔奪位時說的話(《史記·李斯列傳》),劉備聽懂了記下了照做了,但是小時候很會撒謊的曹操,老了時候倒變得愛惜羽毛了。說白了就是臉皮不夠厚,沒有絕世梟雄的霸氣與霸道。

三個因素註定曹操難以完成一統大業,他要是有劉備一半優勢就好了

​有時候我們分析史料,甚至會為曹操感到惋惜:如果曹操是漢室宗親,或者他聲稱“認祖歸宗”改名“夏侯操”,那麼就會洗清“宦官之後”的汙點,起碼跟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爭雄,不會在“大義大節”上顯得那麼被動。如果曹操早早代漢稱帝,那麼他就擺脫了“漢臣”的身份,自然也就沒有“奸臣”一說了——曹操終生為漢臣,所以才有人說他“篡漢”,而做了半輩子臣子而後稱帝的楊堅、李淵、趙匡胤,可沒有人說他們“篡北周”、“篡隋”、“篡後周”,反而拿他們當開國之君大加頌揚。

終生為漢臣者成了“篡漢奸臣”,這事兒講不講道理,咱們也不去評價了。最後只是想請問讀者諸君兩個問題:如果曹操有劉備那樣尊貴的身份和城牆拐彎一樣厚的臉皮,那麼他有沒有可能完成一統大業並建號稱帝?生前稱帝的曹操還能算漢賊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