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衷情安居夢'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十年衷情安居夢"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基於對滄州渤海新區區位優勢、空間格局、港口發展等多方面的精準把握,提出並審批建設黃驊新城的戰略構想。

2009年春,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率先啟動新城建設的腳步,在浸潤著墾荒歲月風煙的片片“棚戶區”,著力推進危舊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身居“一間屋子半間炕”的農場職工衝破不平衡不充分,將自己的涼熱,融入新城建設發展,分享著花園式小區居民生活的舒適與愜意。

——作者手記

十年衷情安居夢

時至今日,在殘存著棟棟危舊房的“棚戶區”裡,有一支團隊不分晝夜地奔走著。那日,他們冒著37、38度的高溫,在擦拭汗水歇息的瞬間,回頭望一眼身旁的同事--於華忠。一路前行的他,微黃的臉龐上眉頭蹙著,頭頂上細疏的頭髮在輕風中搖曳,兩隻胳膊上的傷痕就像被麻繩勒出的花紋。他挺著胸脯心急火燎地擺動著十分扎眼的雙柺,奮力趕上大家的腳步。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多半是危舊房屋動遷政策的諮詢聲。他那眼鏡的鏡片被汗水放肆地“騷擾”,順著鏡片往下流,他不得不摘下來,在衣服上敷衍地擦一擦,再戴上。同事們注意到,透過眼鏡投射出的目光溢滿了頑強的精神和堅毅的力量。

(一)

2016年4月1日,第二天就是清明節的公休假了。即便如此,晚飯後於華忠亦加班不誤。下班前,單位通知,明天週六不休,大家一起研究由他起草的《中捷產業園區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暫行辦法》(草案)。身為園區房屋徵收辦公室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等三組組長的他,絲毫不敢懈怠。回家後,匆匆扒拉幾口飯,牆上掛鐘剛指向19點,便騎上電動車去單位。家裡人納悶,距單位這麼近,步行即可?他自有打算,假日前,要抓緊找人瞭解一樁白天無暇辦理的業務。他騎上電動車繞道前去。突然,前方一輛麵包車覺察走錯路倒車時,無意中衝著他撞擊輾壓過來。即刻間,他雙臂和左腿骨幹骨折,腦顱骨損傷,昏厥過去。當他甦醒時已經躺在醫院的急救室裡。

十年衷情安居夢

他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創傷引發的痛苦,站不可能,坐也不行,著急上火,單位還有一攤子緊著要做得事兒呢。當領導來看望時,他急迫地打聽產權認定或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是否已經熨貼;當同事們來到身邊時,他趕緊對實施方案中的某個節點,提出自己思慮已久的想法;……寂靜的深夜裡,他腦海翻騰,追逐著自己十年衷情老百姓安居夢想的一波又一波畫面。

在治療和養傷的日子裡,他腦袋裡裝的全是這些。

(二)

於華忠的老家,是黃驊新城起步區建設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市形象的窗口特徵不言自明。

2010年,於華忠作為動遷小組的成員被派到這裡做家鄉父老的工作。早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原在企業工作時碰到什麼難題,都可以手到擒來處理好,但是,這次深入到群眾中,而且是當門家族的群眾中,為新城修築“三橫兩縱”的街道打通他們的思想障礙,則尚屬首次。

十年衷情安居夢

於華忠說,回老家做工作最怵頭的事,莫過於跟自家兄弟爺們低頭要見,抬頭更要見。有一次,他到一個近門叔叔家送動遷明白紙。這文件遞上去還沒回過神來,對方已伸過手來,猛地一把抓過去,狠狠地拽他臉上,還罵個不停。見勢不好,他灰溜溜地跑出院子。頓時,於華忠百感交集,新城建設是個大局,老百姓多半輩子積攢的幾間房子,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大局”。現實中的矛盾既尖銳又複雜,如何破冰、如何推進、如何收官?決不能就這樣萬般無奈。自那時起,他的一行一動,無時不刻地考驗著自己的決心和智慧。

新城起步區建設順利推進,於華忠在其兩年間不斷成熟起來。他在親歷親為一件件徵拆項目時,始終把鄉親們放在心坎上,摸著良心行事,盡力張大雙臂,呵護著那些在工作上既通情達理又磕磕絆絆的他們。

(三)

2011年8月25日,取得一些動遷工作經驗的於華忠,作為骨幹力量奉調邁進城區房屋徵收辦公室的門坎。這個剛剛進入實質性運作程序的單位,急需配備一些能夠解讀園區惠民政策,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那時的於華忠說不上是否願意到這個涉及動遷家庭範圍更廣,矛盾和問題會更尖銳、複雜的單位報到。心裡直通通地就是一個感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起來忒難了!

面對城區一個又一個全新而生疏的動遷領域,領導上給這位早已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和“國家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及“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的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追加擔子,委以重任。最初,他先協助法律組組長進行動遷房屋產權認定;又調入政策組做動遷房屋相關數據核算及協議合同簽訂工作;後來,讓他同時兼任法律組、流程組、政策組三個攤子的組長。

實施老城區動遷改造,共享新城建設的繁華,既是這片“棚戶區”居民的熱切渴盼,更是中捷產業園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願。“棚戶區”內的平房,多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房屋低狹,屋基鹼腐;私搭亂建,院中套房;垃圾成堆,汙水難洩。有的地方小餐館、小門市林立,閒房外租,埋下治安和消防隱患,則不言而喻。這裡的動遷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一般舊城改造項目。園區黨委極為重視,從黨委書記到分管領導,多次到此明察暗訪,組織調度,要求啃下這些危舊房屋改造中的“硬骨頭”。

於華忠深知肩上的份量。老城區動遷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戰。2012年春,在部分片區危舊房屋徵收動遷告一階段後,為在更大的範圍內動員居民自覺自願地搬出“棚戶區”。受單位領導指派,於華忠和同事們一次次深入現場進行更為細緻的調研和清晰的分析。這期間,他們為了起草一個又一個解讀園區房屋動遷惠民政策的實施方案,忘記吃飯,延長上班時間,甚至連續工作已成為常態。

他清楚地記得,就在這一個個方案出臺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些懷著迫切動遷心情的人們蜂擁而至,將於華忠他們團團圍在辦公室裡交鋒。大夥兒指點著方案中的條款,讓他們明確透徹地說清楚,講明白。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於華忠應付自如。他給這個人講,又給那個人說。十個人有十個異樣的疑點,十個人又對同一個問題產生誤解。於華忠面帶微笑,不厭其煩。他說,你們有嘛說法,有嘛心願都擺出來,咱們一起弄清楚,搞明白。迎來一撥又一撥激情似火的人,送走一個又一個心情舒暢的人。一天下來,於華忠他們人人精疲力盡不說,嗓子眼兒都冒了煙。

而就在這酣暢淋漓的交流中,於華忠他們一點一點地瞭解到,上千戶的房屋產權構成異常錯綜複雜,有的土地證下落不明,房產證尋找不到;有的產權登記人死亡,需要在家人中調解,重新確認更正;有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分屬離婚家庭的男女各方,房產登記爭執不下……,涉及到這些老百姓並非雞毛蒜皮的事,於華忠心細如髮。他總是設法付出全力,撫慰這些家庭的創痛,為其投射一絲絲暖陽。

(四)

“棚戶區”房屋徵收是在艱難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交織狀態下進行的。經過多年來動遷工作的累積,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危舊房屋戶主常以極高的補償期望在現實中流連往返,與政策規定之間形成的落差,成為徵收工作的一大阻力。因此產權認定和相關數據的測算等作為關鍵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於華忠牽掛於心的大事。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1年6月,園區為其中兩個片區危舊房屋住戶唱明瞭按期動遷可享受相關獎勵的規定,獎勵期限眼看過去,1289戶人家中仍有166戶無動於衷。這明擺著就是“硬骨頭”。如何不突破規定,撬動這些“硬茬”,成為下一輪徵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接任的徵收辦主任召集包括於華忠在內的幾名骨幹連續加班加點,走訪調研,分析測算,深夜22點、23點回家休息已習以為常,凌晨兩三點鐘離開辦公室亦不是特殊情況。連續127天的奮戰,這166戶的“無動於衷者”,有137戶十分情願地進入動遷序列。園區領導聞訊稱奇不已,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在沒有突破“慣例”的情況下,簽署動遷協議的戶數能夠一舉“破百”!

事後說起輕鬆,其艱難程度於華忠和同事們心知肚明。2012年底,園區倡導城區平房居民開始自願報名動遷。呼啦!一時間報名者達到1000多戶。始料不及,老百姓對動遷這麼踴躍。而當時所能夠置換的房源存在著存量不足、分佈零散、戶型構成與實際需求偏差較大等困境。為了把每一個動作都做瓷實,擲地有聲。當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亟須報名者的訴求和房源狀況穩穩地對接上,決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同事們深知,將這兩項數據捋一遍,工作量就大的驚人!何況,還要求在繁瑣中,做到細微、準確。於華忠樂此不疲,他連軸轉在辦公室,相同的數據重複無數遍……。

同事們說,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工作認真、仔細、周到,他這種精神和作風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一次,有一動遷戶的採集檔案找不到了。工作上急等著翻閱查尋相關情況,分管的同事焦急萬分。整個檔案櫃存放著2000多份卷宗,尋覓一份未及時登記在冊的檔案無疑大海撈針。於華忠聞知後,一邊安慰當事者分析檔案迷失的原因,一邊幫助逐卷翻閱。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終於在一個同姓氏動遷戶的卷宗裡,找到了所需資料。

(五)

於華忠常跟同事們唸叨,做動遷工作必須“實打實”地拆解一個個死結,攻克一個個難題,理清一筆筆數據,不能出現半點差異。多年來,他就是以這種科學嚴謹的工作方式,一步一步廓清了紛繁複雜、矛盾叢生的那些人和事兒,在產權認定、流程安排、數據測算、政策兌現等方面,沒有出現一例糾纏上訪現象。司法部門調解或判案來此取證時,未挑出任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問題。同事們說,於華忠在徵收辦的關鍵崗位上嚴於律己,頂住人情關,把住利益關。

於華忠自我告誡,“得到信任不容易,失去信任在瞬間。”他在多年的工作中,面對一些鄰里糾紛、贍養衝突、家庭矛盾和財產分割爭執等問題,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園區的惠民政策拿出一個個方案,做到動遷家庭對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認同。

公平、公正是做好動遷徵收工作的基礎,講究得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老百姓心裡敞亮。

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一次,一戶動遷家庭房屋所有權人已經去世,實際居住人是其兒子。按照法律程序,需對該房屋進行繼承認定。但因其與另一位親屬關係不睦,不願讓他在產權認定手續上簽字。這人便託他人找到於華忠,甚至到於華忠父母家裡說情,讓於華忠同意其一個人簽字,被他嚴詞拒絕了。

還有一戶,持房屋所有權證的夫妻已過世,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個別人可能出於好心,也可能另有它意,勸解於華忠不要奔赴各地,變通一下即可把這動遷協議簽署了。於華忠堅決按規定辦事,就是麻煩點,勞累點,也要找全他們的家人,逐個在協議上簽字,避免了以後是非恩怨的發生。

(六)

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的於華忠,受傷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處理好個人“小天地”與園區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大格局”之間的關係。把真誠和實意毫無保留的交給了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苟地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力求讓經手的每一件事 “落地有聲”。他說,我不能因自己受傷休假影響園區安居工程的推進。

十年衷情安居夢

2018年4月,遵照醫囑,是於華忠傷後第二次動手術拆除肌肉內鋼板的最佳時機。而此時,園區百日攻堅大徵拆專項行動正在醞釀。6月1日,將在城區“樓東”、“曙一”、“曙二”……這些帶有“專業性綽號”的“窪地”正式開始。著力推進全區範圍保障性安居工程時至今日,像這些“窪地”殘存的危舊房屋已屬個別現象。但,這也是“百日攻堅”六個動遷小組的“前沿”。而從機關事業單位臨時抽調的小組成員大多比較年輕,且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過來與老百姓面對面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多,更別說懵懵懂懂地進入角色了。這些未來的工作骨幹需要抓緊培訓,更需要在“前沿”摸清情況有針對性的拿出方案,……這一切,容不得於華忠考慮是否向領導請病假,到醫院取掉讓他每天忍受煎熬的鋼板。他毫無聲息地每天照常拄著雙柺把自己送到單位。這是他唯一選擇。愛人提醒他,“醫生說,你鋼板拆得越晚,受得罪越大”。於華忠想了想,不知是點一下頭好,還是搖下頭。“你聽見了嗎?……”說這幾個字時,他愛人一頓一頓的,打了著重號兒一般,眼眶已經泛紅。

於華忠,沒敢看愛人一眼,架上雙柺開門,在樓梯上打著提溜一晃一晃地到了樓外。

至今,他依然記得在大街上拄著雙柺走路的情形。每逢認識的人都要問一聲,“這是怎麼了?華忠。”熟悉的人就要追問,“這傷沒好,還不在家好好待著?”未曾見過面的人就用疑惑的眼光盯他幾下,“這地界兒怎麼來了個殘疾人?”……最初一段時間,他心理承受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領導上拗不過他,讓他在“百日攻堅”綜合組掌握一些進度情況,避免他到現場因腿腳不利索出現意外。於華忠的愛人後來說,“他說起工作來,心裡就像揣著一團火,一忙起來就顧不得殘胳膊瘸腿了”。說這話時,眼淚開始在她眼眶裡打轉轉。

在綜合組,於華忠認真分析各組從“前沿”帶回來的信息。根據每戶具體情況,本著“找對人,做對事”的原則,幫助各組拿出一戶一策的運作方案。有一次,他在摸情況時得知,有個片區的居民原在2011年時因各種理由未簽訂動遷協議。這戶的夫妻與於華忠原在一起工作過。於華忠來不及細想拄著雙柺就向領導請纓。他一次又一次的利用對方閒暇時間促膝交談。軟磨硬碰,人心換人心,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相識提升到相知的境界。這夫妻二人願意和他談,聽他講形勢,論政策,算經濟賬,更算家庭幸福賬。他們終於明確表態就聽於華忠的。8年,雖然他們晚籤動遷協議8年,但是,他們從於華忠拄著雙柺坐在炕頭上不厭其煩做工作的精神狀態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七)

2019年4月,於華忠戀戀不捨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到醫院做第二次手術。主治醫生診斷後責怪道“拖的時間太長了,這不是胡來嗎?這樣對身體影響太大,損傷會很嚴重!”愛人在一旁扶著他,心疼的眼淚在眼窩裡打著轉滾落下來。於華忠面帶微笑,無言以對。

十年衷情安居夢

鋼板終於從肉體裡分離出來。2019年7月,複查拍片時,醫生觀察到,因第二次手術時間上的拖延,對他身體損傷最明顯的症狀,是骨骼癒合緩慢,雙腿不能持續站立,更不能隨便行走。於華忠顧不得這些,重新拄上雙柺,按時上班。一天下來,上午還輕一些,下午雙腿就會紅腫起來,膨脹的鑽心疼。

有一回,他和同事們約好第二天早晨到住在黃驊的動遷戶做工作。起程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勸他“雨下這麼大,就別去了”。他笑笑說,“沒關係,走吧”。這一去,頂風冒雨,上樓下樓,雙腿用力過度,折騰地他疲憊不堪,身體一晃悠虛脫了。同事們想,這一回,他該好好休息幾天了。可誰知轉天早上,他又打起精神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同事們說,於華忠一遇到疊加而來的工作業務,就精神的很。就在身體虛脫後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又悄悄來到辦公室。忙碌起來就忘時間,當感覺有些疲憊時,站起身朝窗口望去,路燈已按時熄滅了。他摸著黑,用柺杖撐著地,戳著點,往家摸,不足二、三百米的回家路,足足用了半個多小時。

園區徵收辦公室負責人過後心疼又自豪地說,從於華忠身上,我們深深地感觸到,著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艱苦細緻地做危舊房屋居民工作,對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工作作風都是一次次大錘練。頻頻入戶面對“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毅力的考驗。從2009年全區大規模的啟動“棚戶區”危舊房屋改造至今整整十年,有9630戶居民搬進花園式保障性住房,1060戶居民享受貨幣化政策。其中城區4300多戶“棚戶區”居民騰挪出4100多處宅基地。眼下,已到了“清零”階段,什麼叫“清零”?就是不能落下一處危舊房屋。而我們所做得這一切,沒有於華忠這種頑強的精神和堅毅力量,一往情深地幫助老百姓圓好安居夢,能行嗎?

(作者:老堯)

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十年衷情安居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