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都是不同又相同的“蛆蟲”,趴俯於社會邊緣。

奉俊昊鏡頭下“蟑螂”般的窮人家庭,亦是如此。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都是不同又相同的“蛆蟲”,趴俯於社會邊緣。

奉俊昊鏡頭下“蟑螂”般的窮人家庭,亦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日韓電影風格各有千秋,特色鮮明。

雖表現形式不同,也的確共存著亞洲電影的獨特細膩感。

這份飽受喜愛的浪漫現實,細緻而入微的別樣凝視,即為亞洲電影的一大優勢所在。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樣“天時地利”,且從未缺乏。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都是不同又相同的“蛆蟲”,趴俯於社會邊緣。

奉俊昊鏡頭下“蟑螂”般的窮人家庭,亦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日韓電影風格各有千秋,特色鮮明。

雖表現形式不同,也的確共存著亞洲電影的獨特細膩感。

這份飽受喜愛的浪漫現實,細緻而入微的別樣凝視,即為亞洲電影的一大優勢所在。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樣“天時地利”,且從未缺乏。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首部戛納獲獎華語影片《俠女》(1970)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奪得華人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金棕櫚。

此後數年,張藝謀、王家衛、姜文、楊德昌、侯孝賢頻頻亮相戛納,葛優、梁朝偉則相繼稱影帝。

那時的中國電影光芒萬丈,耀眼璀璨。

而今衝擊戛納之勢雖盛不如前,卻也沒失了希望。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都是不同又相同的“蛆蟲”,趴俯於社會邊緣。

奉俊昊鏡頭下“蟑螂”般的窮人家庭,亦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日韓電影風格各有千秋,特色鮮明。

雖表現形式不同,也的確共存著亞洲電影的獨特細膩感。

這份飽受喜愛的浪漫現實,細緻而入微的別樣凝視,即為亞洲電影的一大優勢所在。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樣“天時地利”,且從未缺乏。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首部戛納獲獎華語影片《俠女》(1970)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奪得華人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金棕櫚。

此後數年,張藝謀、王家衛、姜文、楊德昌、侯孝賢頻頻亮相戛納,葛優、梁朝偉則相繼稱影帝。

那時的中國電影光芒萬丈,耀眼璀璨。

而今衝擊戛納之勢雖盛不如前,卻也沒失了希望。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2009年,《春風沉醉的夜晚》獲戛納最佳編劇獎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都是不同又相同的“蛆蟲”,趴俯於社會邊緣。

奉俊昊鏡頭下“蟑螂”般的窮人家庭,亦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日韓電影風格各有千秋,特色鮮明。

雖表現形式不同,也的確共存著亞洲電影的獨特細膩感。

這份飽受喜愛的浪漫現實,細緻而入微的別樣凝視,即為亞洲電影的一大優勢所在。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樣“天時地利”,且從未缺乏。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首部戛納獲獎華語影片《俠女》(1970)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奪得華人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金棕櫚。

此後數年,張藝謀、王家衛、姜文、楊德昌、侯孝賢頻頻亮相戛納,葛優、梁朝偉則相繼稱影帝。

那時的中國電影光芒萬丈,耀眼璀璨。

而今衝擊戛納之勢雖盛不如前,卻也沒失了希望。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2009年,《春風沉醉的夜晚》獲戛納最佳編劇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近年國產類型片之光《我不是藥神》

去年日本捧金,今年韓國摘葉。

亞洲的細膩與悲憫,再次贏得了全世界的目光。

對此,中國電影不會洩氣,更不能再停滯。

相信在未來,我們也將看見中國電影再捧金棕櫚的那一天。

"

近幾年,日韓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去年,五次提名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首捧大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小偷家族》於上海電影節放映時,民間搶票搶到地暗天昏,甚至還傳出“一張《小偷家族》換上海一套房”的趣梗。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同樣是去年,韓國李滄東導演用一把喪火點燃村上春樹的書頁,將戛納場刊史上最高分納於《燃燒》

那時,距棕櫚葉已僅幾步之遙。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實際上,在《之後》、《哭聲》、《小姐》、《燃燒》等片的提名衝擊後,韓國拿下首座金棕櫚是遲早之事,唯一論題不過是“誰來拿”。

這不,短短一年答案便已揭曉。

最擅長創造奇蹟的奉俊昊,再一次成為了韓國影史上的新奇蹟。

《寄生蟲》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金棕櫚向來是影迷們的免檢標籤。

正如《小偷家族》的金棕櫚效應般,韓國拿下金棕櫚的消息坐實後,國內影圈再次被“一葉”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寄生蟲》成了無數影迷的年度期待之最。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前,西寧FIRST影展先是確定引進,後又取消放映,讓嗷嗷待哺的影迷們餓穿了肚皮。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以至《寄生蟲》初出網絡資源那幾天,相關興趣領域內少見地掀起了一股小眾狂歡。

全網影迷聚焦於它,找完“生肉”又尋字幕,與屏蔽機制頑強搏鬥。

為求早看一秒,努力頗多。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長久以來,影迷們常常會說:

能得獎的片子大眾不愛看,票房高的片子又拿不到獎。

由此,甚至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觀影鄙視鏈”。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然而,《寄生蟲》的“特殊”之處,正在於與不同觀眾間的高度適配。

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在故事內核、結構編排、佈景運鏡等專業範圍中的獨到與考究,足以降服眼光犀利的戛納評委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通過“窗戶”表現出的貧富對比

而作為一部金棕櫚影片,其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之強,也反映在了舉韓少見的千萬票房上。

如此成就,對於奉俊昊這位類型片導演中的佼佼者而言,依舊是職業生涯上的一大突破。

這樣“兩手抓”的成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手捧“金棕櫚”的主演宋康昊與導演奉俊昊

實際上,《寄生蟲》所設計的是一個“既現實又不現實”的故事。

現實在於,貧富差距,社會現狀。

窮人之窮。

金家,是一個位於韓國社會底層的窮人家庭。

父母二人在家待業,哥哥高考四次落榜,妹妹也沒錢上補習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有多窮呢?

一大家子人,只能蝸居“半地下室”。

房間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比純地下室好一點,比普通公寓又差得遠。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每天晚上還總有路邊醉漢往自家窗邊撒尿。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遇見潑灑殺毒劑的車子刻意不關窗,藉此殺死家中滿桌爬的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不僅陰暗潮溼,有時還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夜暴雨就能將房子徹底淹沒。

馬桶就算修得再高,也壓不住從地下翻湧而上的糞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常年住在這裡,人身上會帶上一股由廚餘臭味、地下黴味混合而成的“窮味”。

無論如何洗刷、偽裝也去不掉。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味道區分了階級。

因此,即使這家窮人通過扮演、偽裝,逐漸蠶食了富人家庭,卻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富人。

一場意外頻發的暴雨,便可以將那件山寨金衣沖刷得一乾二淨。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大俯拍鏡頭下,一切偽裝褪去。

這時,觀眾再看倉皇竄逃的窮人家庭,彷彿俯視著無所可歸的燈下“蟑螂”。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富人之富。

樸家四口,是富裕善良的代名詞。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別墅門口的路是蜿蜒而上的曲折坡道,令人只能抬眸仰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踏進家門,映入眼簾的先是蔥蔥郁郁的庭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轉角再轉角,才能走入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別墅,欣賞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的豪華裝潢。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再大的暴雨,家中小孩也可以在庭園中駐營玩耍。

因為連露營帳篷都是美國產的,質量過硬,絕不會滲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斥重金請家教,培養大女兒的學業,以及小兒子那子虛烏有的藝術細胞。

在請管家、司機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上,也絕不含糊。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由於熟人牽線,貧窮的金家兒子意外得到了來樸家當家教的機會。

以此需求為跳板,精明的窮人家庭得以步步侵入,最終成功全員駐入樸家,完成“寄生”。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窮人想要依附富人而富有,看似感激,卻也無法抑制心底的嫉妒仇恨。

富人依憑窮人而生活,看似友好,實際對他們毫不關心,隨口評判。

於是,兩相沖撞,矛盾一觸即發。

這是《寄生蟲》中既現實又極富社會性的部分。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另一方面,影片又有著許多“不現實”。

其中最甚,即為過於聰明的窮人過於愚蠢的富人

一場場的背稿表演,一次次的熟人介紹,輕鬆而黑色幽默的,窮人就這樣一點點寄生富家,鳩佔鵲巢。

如此極端的簡化設計,顯得藏於“現實”中的那些戲劇性轉折更為順滑流暢。

而這種劇情節奏,正是優秀類型片所必需的。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此外,影片中段突如其來的大反轉,更是為故事摻入了一絲魔幻現實的味道。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半地下室”外,竟還有著“地下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現實邏輯上的“不合理”,意外成就了這份反轉的突如其來。

從建築垂直空間中透露出的祕密,也成功將人物間的階級關係用空間結構藝術具象化。

再配以其間的破局思維、以及優秀的運鏡攝影,影片表達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地下室跟拍鏡頭

因而,作為一部類型片,《寄生蟲》的藝術亮點滿溢。

其視聽考慮,空間設計,臺詞編撰,以及劇本結構的細緻度,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標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韓版“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另外,影片對於畫面對比的著重表現,把貧富相差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窮人而言足以摧毀一切的雨夜,在富人眼裡卻換來了次日的晴朗。

一邊是被淹沒的半地下室,另一邊則是庭園上歡欣陽光的生日宴。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影片對於“石頭”這枚象徵性隱喻,自頭至尾的工整對仗處理,也可謂是飽含匠心。

這塊能夠“帶來運勢”的石頭,是金家割捨不掉的貧窮烙印。

贈送它的人,也是金家兒子最為嚮往、事事模仿的對象。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貫穿全片的“石頭”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寄生蟲”趕走“寄生蟲”的隱喻鏡頭

在類型片的合理戲劇化下,藝術效果中的“不現實”又被順暢地帶過了。

藝術效果對邏輯性的柔化,以及通俗敘述對故事性的增色,在《寄生蟲》中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雜糅方式,被奉俊昊運用得爐火純青。

也因此,《寄生蟲》才實現了獎項與票房的雙贏。

1加1大於2,大約便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即使已經完成了如《殺人回憶》般優秀的類型電影,奉俊昊卻依舊在不斷嘗試,並且穩定進步。

最終,集大成的《寄生蟲》助他在戛納完成了堪稱華麗的蛻變升級。

如此光彩,乃是充分積累後的必然。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殺人回憶》劇照

不過,如今再細細看來,從《小偷家族》到《燃燒》,再到《寄生蟲》……

這幾部被戛納垂青的亞洲影壇佳作之間,似乎都有些微妙的聯繫。

對於貧富差距、社會邊緣的聚焦描寫,他們一部不比一部少。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燃燒》劇照

1997年,同樣榮獲金棕櫚的日本電影《鰻魚》,出自導演今村昌平之手。

片中主角位處社會底層,徘徊於人間邊緣,意圖尋求一份悲苦而仁慈的自我救贖。

自今村昌平而起,這類典型的“蛆蟲電影”成型並問世。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到了《小偷家族》,片中“蛆蟲”便成了互無血緣關係,且為社會所遺棄的偷盜家庭。

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拯救,演繹了一出最樸實的親情故事。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而喪詩般的《燃燒》,雖然全面藝術化了貧富階層差距,提出“小飢餓”(物質)與“大飢餓”(精神)的概念。

但處於存在邊緣的女主角,還是被這份“差距”輕而易舉地消滅。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他們都是不同又相同的“蛆蟲”,趴俯於社會邊緣。

奉俊昊鏡頭下“蟑螂”般的窮人家庭,亦是如此。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日韓電影風格各有千秋,特色鮮明。

雖表現形式不同,也的確共存著亞洲電影的獨特細膩感。

這份飽受喜愛的浪漫現實,細緻而入微的別樣凝視,即為亞洲電影的一大優勢所在。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樣“天時地利”,且從未缺乏。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首部戛納獲獎華語影片《俠女》(1970)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奪得華人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金棕櫚。

此後數年,張藝謀、王家衛、姜文、楊德昌、侯孝賢頻頻亮相戛納,葛優、梁朝偉則相繼稱影帝。

那時的中國電影光芒萬丈,耀眼璀璨。

而今衝擊戛納之勢雖盛不如前,卻也沒失了希望。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2009年,《春風沉醉的夜晚》獲戛納最佳編劇獎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近年國產類型片之光《我不是藥神》

去年日本捧金,今年韓國摘葉。

亞洲的細膩與悲憫,再次贏得了全世界的目光。

對此,中國電影不會洩氣,更不能再停滯。

相信在未來,我們也將看見中國電影再捧金棕櫚的那一天。

拿獎又賺錢,「蛆蟲電影」何以創造奇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