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相見不如不見,恰如瞭解倉央嘉措,瞭解的越多,讀他的詩就悲苦越深。如同在心心念唸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背後的真相陰謀,意識到這世界不存在的自由,那種失落,相知相識反不如不言語的默契。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初讀這首詩,我一度認為倉央嘉措是自在隨性的吟遊詩人,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樣灑脫,不拘一格的浪蕩才子。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後來我又以為他是一個痴心絕對的用情者。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相見不如不見,恰如瞭解倉央嘉措,瞭解的越多,讀他的詩就悲苦越深。如同在心心念唸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背後的真相陰謀,意識到這世界不存在的自由,那種失落,相知相識反不如不言語的默契。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初讀這首詩,我一度認為倉央嘉措是自在隨性的吟遊詩人,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樣灑脫,不拘一格的浪蕩才子。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後來我又以為他是一個痴心絕對的用情者。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他又像一個看破紅塵的佛家學者。

到後來,我才知道那都是他,一個佛子,一個浪子,一個痴情人,一個傷心人。

倉央嘉措,我是讀《十子戒》瞭解到了這位“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人。那時的感覺就像是在戀愛的年齡,彼此心心念念卻不得相見的無奈,相思之苦時常折磨著自己。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位他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生的,出生在西藏,當時的西藏分著許多的教派,他出生不久達賴五世羅桑嘉措圓寂,為了保持教派的穩定,五世的弟子祕不發喪,去民間尋找達賴“轉世”,也因此倉央嘉措被選為了達賴五世,也被稱為“佛子”!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接受著嚴格的學經修道教育,他的經師寸步不離的給他教授著佛經。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但是在布達拉宮,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讓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相見不如不見,恰如瞭解倉央嘉措,瞭解的越多,讀他的詩就悲苦越深。如同在心心念唸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背後的真相陰謀,意識到這世界不存在的自由,那種失落,相知相識反不如不言語的默契。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初讀這首詩,我一度認為倉央嘉措是自在隨性的吟遊詩人,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樣灑脫,不拘一格的浪蕩才子。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後來我又以為他是一個痴心絕對的用情者。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他又像一個看破紅塵的佛家學者。

到後來,我才知道那都是他,一個佛子,一個浪子,一個痴情人,一個傷心人。

倉央嘉措,我是讀《十子戒》瞭解到了這位“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人。那時的感覺就像是在戀愛的年齡,彼此心心念念卻不得相見的無奈,相思之苦時常折磨著自己。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位他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生的,出生在西藏,當時的西藏分著許多的教派,他出生不久達賴五世羅桑嘉措圓寂,為了保持教派的穩定,五世的弟子祕不發喪,去民間尋找達賴“轉世”,也因此倉央嘉措被選為了達賴五世,也被稱為“佛子”!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接受著嚴格的學經修道教育,他的經師寸步不離的給他教授著佛經。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但是在布達拉宮,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讓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倉央嘉措雖是達賴六世,卻並無實權。達賴五世的弟子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身為佛子的詩人的故事。

倉央嘉措在成為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聰明貌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十分恩愛。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領袖生活,常懷念著民間的多彩,思戀著他的青梅竹馬。他便經常在夜間偷偷外出,與情人相會。有一次下大雪,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將他的青梅竹馬處死,也把倉央嘉措關了起來。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相見不如不見,恰如瞭解倉央嘉措,瞭解的越多,讀他的詩就悲苦越深。如同在心心念唸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背後的真相陰謀,意識到這世界不存在的自由,那種失落,相知相識反不如不言語的默契。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初讀這首詩,我一度認為倉央嘉措是自在隨性的吟遊詩人,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樣灑脫,不拘一格的浪蕩才子。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後來我又以為他是一個痴心絕對的用情者。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他又像一個看破紅塵的佛家學者。

到後來,我才知道那都是他,一個佛子,一個浪子,一個痴情人,一個傷心人。

倉央嘉措,我是讀《十子戒》瞭解到了這位“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人。那時的感覺就像是在戀愛的年齡,彼此心心念念卻不得相見的無奈,相思之苦時常折磨著自己。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位他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生的,出生在西藏,當時的西藏分著許多的教派,他出生不久達賴五世羅桑嘉措圓寂,為了保持教派的穩定,五世的弟子祕不發喪,去民間尋找達賴“轉世”,也因此倉央嘉措被選為了達賴五世,也被稱為“佛子”!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接受著嚴格的學經修道教育,他的經師寸步不離的給他教授著佛經。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但是在布達拉宮,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讓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倉央嘉措雖是達賴六世,卻並無實權。達賴五世的弟子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身為佛子的詩人的故事。

倉央嘉措在成為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聰明貌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十分恩愛。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領袖生活,常懷念著民間的多彩,思戀著他的青梅竹馬。他便經常在夜間偷偷外出,與情人相會。有一次下大雪,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將他的青梅竹馬處死,也把倉央嘉措關了起來。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這是他倉央嘉措15歲坐床後不喜歡被人當神佛一樣供養在布達拉宮裡,每天早到完學習各種各樣的佛教和政治知識。年少的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後面林園的湖中小島上修建了一座名叫龍王潭的精美樓閣,在這裡邀請拉薩城裡的青男青女,在一起唱歌跳舞,飲酒飲歡,倉央嘉措編寫了很多情歌,讓大家演唱。也是在這時,他的許多作品被做了出來。倉央嘉措坐床以後,沒有心懷宗教與眾生安寧,甚至還有不少違反戒律的行為,布達拉宮便修書給倉央嘉措和桑傑嘉措六世達賴喇嘛為宗教與眾生安生為重,刻苦鑽研經典,參加眾僧辯論,切切放任自流,自暴自棄。而倉央嘉措在信中回到自己是天生不喜歡辯經他可以與師父會晤,但不願意接受比丘戒。數日之後,六世達賴終於抵達日喀則,僧眾們早已準備好了受戒儀式。但就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受戒的最關鍵時刻,倉央嘉措日積月累的苦悶於此刻忽然爆發----他突然一頭跪在其師五世班禪弟子前面,聲嘶力竭地反覆哭述:違背師父師恩,實在慚愧-------但若恩師不收回先前受給我的出家戒和沙彌戒,還我自由,我將面向扎什倫布自殺!二者當中,請恩師擇其一!的愛情,簡單悲苦。

這是他的抉擇,堅定且剛烈。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相見不如不見,恰如瞭解倉央嘉措,瞭解的越多,讀他的詩就悲苦越深。如同在心心念唸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背後的真相陰謀,意識到這世界不存在的自由,那種失落,相知相識反不如不言語的默契。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初讀這首詩,我一度認為倉央嘉措是自在隨性的吟遊詩人,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樣灑脫,不拘一格的浪蕩才子。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後來我又以為他是一個痴心絕對的用情者。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他又像一個看破紅塵的佛家學者。

到後來,我才知道那都是他,一個佛子,一個浪子,一個痴情人,一個傷心人。

倉央嘉措,我是讀《十子戒》瞭解到了這位“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人。那時的感覺就像是在戀愛的年齡,彼此心心念念卻不得相見的無奈,相思之苦時常折磨著自己。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位他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生的,出生在西藏,當時的西藏分著許多的教派,他出生不久達賴五世羅桑嘉措圓寂,為了保持教派的穩定,五世的弟子祕不發喪,去民間尋找達賴“轉世”,也因此倉央嘉措被選為了達賴五世,也被稱為“佛子”!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接受著嚴格的學經修道教育,他的經師寸步不離的給他教授著佛經。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但是在布達拉宮,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讓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倉央嘉措雖是達賴六世,卻並無實權。達賴五世的弟子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身為佛子的詩人的故事。

倉央嘉措在成為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聰明貌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十分恩愛。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領袖生活,常懷念著民間的多彩,思戀著他的青梅竹馬。他便經常在夜間偷偷外出,與情人相會。有一次下大雪,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將他的青梅竹馬處死,也把倉央嘉措關了起來。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這是他倉央嘉措15歲坐床後不喜歡被人當神佛一樣供養在布達拉宮裡,每天早到完學習各種各樣的佛教和政治知識。年少的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後面林園的湖中小島上修建了一座名叫龍王潭的精美樓閣,在這裡邀請拉薩城裡的青男青女,在一起唱歌跳舞,飲酒飲歡,倉央嘉措編寫了很多情歌,讓大家演唱。也是在這時,他的許多作品被做了出來。倉央嘉措坐床以後,沒有心懷宗教與眾生安寧,甚至還有不少違反戒律的行為,布達拉宮便修書給倉央嘉措和桑傑嘉措六世達賴喇嘛為宗教與眾生安生為重,刻苦鑽研經典,參加眾僧辯論,切切放任自流,自暴自棄。而倉央嘉措在信中回到自己是天生不喜歡辯經他可以與師父會晤,但不願意接受比丘戒。數日之後,六世達賴終於抵達日喀則,僧眾們早已準備好了受戒儀式。但就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受戒的最關鍵時刻,倉央嘉措日積月累的苦悶於此刻忽然爆發----他突然一頭跪在其師五世班禪弟子前面,聲嘶力竭地反覆哭述:違背師父師恩,實在慚愧-------但若恩師不收回先前受給我的出家戒和沙彌戒,還我自由,我將面向扎什倫布自殺!二者當中,請恩師擇其一!的愛情,簡單悲苦。

這是他的抉擇,堅定且剛烈。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桑結嘉措和拉藏汗的矛盾演化為一場戰爭,拉藏汗調集蒙古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蒙古軍隊將倉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時被武裝僧人營救到寺廟裡,僧兵和蒙古軍隊戰鬥了三天三夜最後倉央嘉措為了避免無辜的傷害,獨自一人從哲蚌寺走了出來,放棄抵抗。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絕筆詩:白色的野鶴啊,請將飛的本領借我一用。

這是他的擔當,孤獨但隨心!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相見不如不見,恰如瞭解倉央嘉措,瞭解的越多,讀他的詩就悲苦越深。如同在心心念唸的美夢中驚醒,意識到背後的真相陰謀,意識到這世界不存在的自由,那種失落,相知相識反不如不言語的默契。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初讀這首詩,我一度認為倉央嘉措是自在隨性的吟遊詩人,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樣灑脫,不拘一格的浪蕩才子。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後來我又以為他是一個痴心絕對的用情者。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他又像一個看破紅塵的佛家學者。

到後來,我才知道那都是他,一個佛子,一個浪子,一個痴情人,一個傷心人。

倉央嘉措,我是讀《十子戒》瞭解到了這位“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人。那時的感覺就像是在戀愛的年齡,彼此心心念念卻不得相見的無奈,相思之苦時常折磨著自己。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位他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生的,出生在西藏,當時的西藏分著許多的教派,他出生不久達賴五世羅桑嘉措圓寂,為了保持教派的穩定,五世的弟子祕不發喪,去民間尋找達賴“轉世”,也因此倉央嘉措被選為了達賴五世,也被稱為“佛子”!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接受著嚴格的學經修道教育,他的經師寸步不離的給他教授著佛經。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但是在布達拉宮,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讓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倉央嘉措雖是達賴六世,卻並無實權。達賴五世的弟子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身為佛子的詩人的故事。

倉央嘉措在成為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聰明貌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十分恩愛。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領袖生活,常懷念著民間的多彩,思戀著他的青梅竹馬。他便經常在夜間偷偷外出,與情人相會。有一次下大雪,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將他的青梅竹馬處死,也把倉央嘉措關了起來。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這是他倉央嘉措15歲坐床後不喜歡被人當神佛一樣供養在布達拉宮裡,每天早到完學習各種各樣的佛教和政治知識。年少的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後面林園的湖中小島上修建了一座名叫龍王潭的精美樓閣,在這裡邀請拉薩城裡的青男青女,在一起唱歌跳舞,飲酒飲歡,倉央嘉措編寫了很多情歌,讓大家演唱。也是在這時,他的許多作品被做了出來。倉央嘉措坐床以後,沒有心懷宗教與眾生安寧,甚至還有不少違反戒律的行為,布達拉宮便修書給倉央嘉措和桑傑嘉措六世達賴喇嘛為宗教與眾生安生為重,刻苦鑽研經典,參加眾僧辯論,切切放任自流,自暴自棄。而倉央嘉措在信中回到自己是天生不喜歡辯經他可以與師父會晤,但不願意接受比丘戒。數日之後,六世達賴終於抵達日喀則,僧眾們早已準備好了受戒儀式。但就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受戒的最關鍵時刻,倉央嘉措日積月累的苦悶於此刻忽然爆發----他突然一頭跪在其師五世班禪弟子前面,聲嘶力竭地反覆哭述:違背師父師恩,實在慚愧-------但若恩師不收回先前受給我的出家戒和沙彌戒,還我自由,我將面向扎什倫布自殺!二者當中,請恩師擇其一!的愛情,簡單悲苦。

這是他的抉擇,堅定且剛烈。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桑結嘉措和拉藏汗的矛盾演化為一場戰爭,拉藏汗調集蒙古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蒙古軍隊將倉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時被武裝僧人營救到寺廟裡,僧兵和蒙古軍隊戰鬥了三天三夜最後倉央嘉措為了避免無辜的傷害,獨自一人從哲蚌寺走了出來,放棄抵抗。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絕筆詩:白色的野鶴啊,請將飛的本領借我一用。

這是他的擔當,孤獨但隨心!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終究負了誰?他是佛子更是悲苦浪子

他沒能負了佛,當他為了避免無辜的傷害而獨自一人出走,他便成了他自己的佛。

他大概負了那個她,沒能青絲到暮雪,便是對她最大的辜負。

那一天,我閉目在香霧經殿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