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異向用藥法…………(用藥精髓)

1.補陰與補陽

要注意把補陰與補陽結合起來,或以補陽為主,結合補陰;或以補陰為主,結合補陽,適用於陰陽兩虛。

熟地、附子:熟地補腎陰,附子補腎陽。二者合用可水中補火,以治腎虛。

龜板、鹿角:龜板補任脈之陰,鹿角補督脈之陽,二者合用陰陽並補,填補精血(如龜鹿二仙膠)。

2.補氣與補血

血為氣母,氣能生血,“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

黃芪、當歸:黃芪益氣生血,當歸入血(為引)補血,二者合用可益氣生血,治血虛形痿。

當歸、人蔘:當歸補血,人蔘益氣。二者合用補陰中之陽,血中之氣,治氣虛(補血益氣)。

3.補與消

白朮、枳殼:白朮補脾健脾,枳殼破氣開痞,二者合用消補兼施(補破兼施),治脾虛氣滯,食積成痞。

熟地、砂仁:熟地補腎陰,砂仁健脾胃。二者拌蒸後合用,治腎虛脾弱,能減少地黃滋膩礙胃之弊。

肉蓯蓉、沉香:肉蓯蓉補腎潤腸,沉香理氣調腑,二者合用治老年虛祕。

4.補與散

黃芪、防風:黃芪補氣固表,防風祛風散寒,二者合用治表虛自汗,易感冒。防風升散陽氣,引黃芪達表。

人蔘、蘇葉:人蔘補氣,蘇葉發散風寒,二者合用扶正祛邪,治氣虛衛弱、風寒表證。

枸杞子、菊花:枸杞子補肝腎陰,菊花清散風熱,二者合用治肝虛、目疾、眩暈。

5.補與瀉

熟地、澤瀉:熟地滋腎陰,澤瀉瀉腎經溼熱,二者合用治腎陰虛而有溼熱。

黃芪、防己:黃芪益氣,防己利水溼。治風水浮腫,表虛身重汗出惡風。對慢性腎炎,心臟性水腫有效。

6.補與攻

芫花、大棗:芫花逐水,大棗護胃氣、解毒,二者合用治懸飲、胸水。

大黃、當歸:大黃瀉下通腑,當歸潤燥補血,二者合用潤下通幽,治陰血虧耗,燥熱內結。

大黃、人蔘:大黃通腑,人蔘補氣,二者合用扶正祛邪,治正氣虛弱、燥熱內結之證。

7.行氣與活血

川楝子、元胡:川楝子理氣,元胡活血,二者合用治氣結血瘀、血氣刺痛。

香附、當歸:香附理氣解鬱,當歸和營活血,二者合用治氣血鬱結之痛。

8.升與降

桔梗、枳殼:桔梗化痰宣肺,枳殼下氣利膈,二者合用治痰氣鬱結、胸膈痺悶、脘部痞滿。

柴胡、前胡:柴胡解熱散邪,前胡下氣化痰,二者合用治時邪發熱、咳嗽胸悶、肺氣不利。

川芎、大黃:川芎引藥上行,大黃清熱瀉火,二者合用清上部溼熱火毒,治瘡瘍、目赤、頭眩、頭痛。

9.散與斂

細辛、五味子:細辛散寒解表,五味子收斂肺氣,二者合用治寒飲蘊肺、肺虛上氣咳逆。

桂枝、白芍:桂枝發汗解肌,白芍斂陰和營,二者合用調和營衛,治表虛感受風邪、惡風自汗、脈緩。

10.表與裡

麻黃、石膏:麻黃宣肺散寒,石膏清肺洩熱,二者合用治表寒裡熱、邪熱鬱肺、風溫喘咳、風水證。

麻黃、黃芩:麻黃辛散、宣通肺氣,黃芩苦寒、清肺降火,二者合用於表寒肺熱、痰熱壅肺之咳喘。

柴胡、黃芩:柴胡透達半表之邪,黃芩清洩半里之熱,二者合用,入少陽肝膽,和解樞機,疏散鬱熱。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欲嘔,口苦、咽乾等症。

桂枝、石膏:桂枝祛衛表之寒,石膏清內伏鬱熱,二者合用治外寒束表,背微惡寒,內熱煩躁,熱痺證,關節痛、身痛。

淡豆豉、梔子:淡豆豉解表疏風清熱,梔子清熱除煩,二者合用解表清裡,治熱鬱氣分,發熱,胸膈煩悶。

麻黃、附子:麻黃髮表散寒,附子溫裡,二者合用溫經散寒,治風溼相搏,身體疼煩。

薄荷、石斛:薄荷解表發汗,石斛滋陰生津,二者合用養陰發汗,用於肺胃津液不足,外有表證,不能得汗者。

淡豆豉、生地:淡豆豉發表,生地滋陰,二者合用治素體陰虧,溫邪失表,不能得汗,邪從氣分入營,發熱無汗,煩躁,舌質紅。

11.寒與熱(溫與清)

細辛、石膏:細辛升散鬱火,石膏清陽明胃熱,二者合用治陽明火熱上攻、頭疼齒痛。

細辛、黃連:細辛升散鬱火,黃連清心瀉火(如屬腎火改黃柏),二者合用治心腎火炎、口舌生瘡。

大黃、附子:大黃通腑下積,附子溫中祛寒,二者合用治寒積便祕腹痛。

大黃、肉桂:大黃清熱通腑,肉桂溫裡化溼,二者合用治痢疾遷延,溼不化,熱不清,腹痛;亦可治血證。

木香、黃連:木香行氣消滯,黃連清溼熱,二者合用治溼熱痢。

蒼朮、黃柏:蒼朮燥溼,黃柏清熱,二者合用治溼熱在下焦,腿膝腫痛,小便赤澀、短少疼痛。

肉桂、黃柏:肉桂助陽化氣,黃柏清溼熱,二者合用治溼熱蘊結膀胱,小便不利,咽痛。

黃連、肉桂:黃連清心火,肉桂引火下行,二者合用交通心腎,治失眠。

蒼朮、石膏:蒼朮燥溼,石膏清熱,二者合用治溼溫發熱,肢體酸重疼煩。

白芷、黃芩:白芷祛風引黃芩上行以清頭目,黃芩清肺熱制白芷辛溫香燥之性,二者合用治風熱之頭額眉稜骨疼。如陽明有熱,用石膏代黃芩。

12.開與洩

即辛開苦洩法,治胃氣不降出現痞滿、疼痛、嘔吐等症。

黃芩、厚朴:黃芩清胃腸熱,厚朴燥脾胃溼。化脾胃溼熱,治溼溫之溼遏熱伏,身熱不退。

黃連、蘇葉:黃連清中洩熱,蘇葉理氣和胃,二者合用宣通上焦,治肺胃不和,氣滯熱鬱,胃氣不降等症。

黃連、厚朴:黃連清熱,厚朴燥溼,二者合用治溼熱鬱於中焦腸胃之脘痞、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臨床多用於時病溼溫。

黃連、乾薑:黃連清熱,乾薑溫中散寒,二者合用開中焦胃家之痞,令熱從中散,治寒熱互結,脘部痞脹或痛,嘔惡。

黃連、附子:黃連清胃洩熱,附子溫中止痛,二者寒因熱用,治胃痛脘痞。

黃連、半夏:黃連清熱,半夏化痰,辛苦合用,化痰熱,開痞結,可治嘔吐。

黃連、吳茱萸:黃連苦洩清中,吳茱萸辛通理氣,二者合用瀉肝經之痞結,令熱從下達,解肝鬱,治肝胃不和,氣鬱化火,脘痞痛,脅痛,噁心吐酸嘈雜。

▍聲明:

○ 本文涉及方藥請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雷濤醫師微信號:342218535,歡迎投稿交流嘮嗑,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