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過路體感之鬆開雙膝

採天之氣借地之力 採天之氣借地之力 2017-08-27

不省南北興東西,滿真天,昧真地。

不認真神興真氣,三陽開泰無投奔。

上一篇文章描述了,經過百日築基功之後,隨著內氣在關節中凝聚,筋的不斷拉緊抻長,骨節的鬆開程度越來越好,進而貫通脊骨、化開背部、鬆開頸椎、鬆開尾閭和鬆開耳後大筋;特別是耳後大筋鬆開後,在內氣向上升騰的過程中,就是拳論裡所講的頂頭懸形成的過程。

拳論裡說:“滿身輕利頂頭懸”。內氣在頭頂凝聚的越多,向上的升騰的能也就越大,也就越能減輕地球對自己身體的重力,隨著這股向上的升騰的能量,我們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發輕,腿腳變得利落起來,這就是拳論裡所說頂頭懸的原理;日久功深,頭頂向上的懸浮之力,可以把重力減輕到膝蓋部位時,膝蓋因為減少了對上身重力的支撐,為後期的鬆開創造了條件。

太極拳過路體感之鬆開雙膝

膝蓋的鬆開,是漸漸體驗上虛下實的開始,很多修煉的人沒有把功夫修煉到膝蓋鬆開的層次,就自以為是的去追求什麼低架,結果功夫沒有修成身體沒有練好,反而把身體搞壞了,膝蓋的鬆開,再在站樁時,就會感覺自己的兩條小腿如同小樹苗的根部,深深埋入了地下,自己的膝蓋以上部位好像是樹的枝葉,當與外人搭手時,外人會有在推一個木樁或是一棵大樹。功到此時,我先前所說的什麼“推不動”的走勁和“沒勁推”的粘勁,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到自己身上了。下面我試著根據自己的練功體感,描述一下鬆開膝蓋的感覺,以起到拋磚引玉之目的。

太極拳過路體感之鬆開雙膝

第一是要意存腳底。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法,很多修煉太極拳的人沒有腳下生根的感覺,除了缺少外練基本功的訓練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沒有意存腳底的心法。追究其原因,會發現,是被意存腹部丹田所誤,意存腹部丹田就築基功時,靜極生動時的心法,這類似於汽車的啟動機,當內氣啟動後,就要用意引氣存於腳下。由此可見,不明理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意存腳下後,會把氣漸漸引入地下,上身的重力就會隨著功力的增長,由膝部支撐,慢慢變為腳腕支撐、腳底支撐或是大地支撐。這也是常說的腳下生根的過程。

第二是要順腳而推。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或是規矩。很多修煉太極拳的人練習一段時間後,會發生膝蓋痛的問題,甚至還有的人甚至把膝蓋練出刺的!發生這樣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掌握使用膝蓋的方法和技巧,細心的人會發現,我們正常自然站立時,膝蓋所朝的方向與腳尖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在膝蓋方向與腳尖方向不一致的情況下,發力或是下蹲,對膝蓋的損傷是非常大的!正確的方法是先要把膝蓋和腳尖調整到一個方向上,然後順著腳尖的方向前後用腳推動。在這樣的運動方向下,不僅可以發出功率最大的勁力,還不會損傷到膝蓋。

第三是要避免低架。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我以前反覆強調過,先人所傳的拳譜裡所講的規矩是自己功成後的描述,不是訓練的方法和要求,只能是做為一種檢驗功成的標準。低架也是這樣的情況,低架是功力達到一定程度後,骨節得到很大程度的鬆開,經脈能夠順暢的運行,是在身心放鬆的情況身體自然而然形成的狀態,也就是說,雖然處在低架的狀態,但身心並沒有因為低架而緊。反觀,如果自己所練的低架,身心會發緊,就已經違背了太極拳的要領,在違背要領的狀態下進行的修煉,下的功夫越大,對自己損傷也就越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