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好!不知如何懟回去,三招幫你巧應對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敏感期 安揚育兒 2019-04-14
你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好!不知如何懟回去,三招幫你巧應對

內向的孩子,有一個你看不見的大大的世界

今天老同學和我聊天,羨慕我家大寶比較外向,人見人愛,感嘆自己的大寶卻有點內向。我立刻迴應她“外向和內向都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想到她卻說:“我知道這個道理,但當別人說孩子性格內向不好時,我又不好意思說什麼。”

聽她這樣說,我很驚訝,我似乎從來沒遇到這種面對他人不正確引導孩子,不好意思懟回去的情況。快速地回想了下,我也曾遇到類似情況,但我都會第一時間有所反應,很順其自然地就解決了和他人在育兒觀念上的差異。

我之所以如此不糾結於此,就是我的育兒觀念來源於自己內心的堅信,無論這個觀念是來自於書籍還是我的個人認知,一旦我認為正確,就會毫不猶豫地執行,而不會顧慮別人是否認同。

我的育兒焦慮只來源於自己在育兒路上的迷茫,並沒有來自同他人育兒觀念上的分歧的痛苦。

育兒,育兒,孩子是自己的,把他人的意見看得那麼重要,還影響自己用心學來的正確育兒觀念,實在是得不償失。

經常聽到寶媽這樣聊天:

“你家寶寶認識多少字了?哎呀,都上大班了,連大小都不認識呀,到一年級你家寶寶會落後的。”

“我家寶寶上小班就會拼音,10以內的加減法了,還會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好多東西呢。你也得讓你家孩子學學呀,不能光瞎玩。”

“你家寶寶太內向了,見人連招呼不打,你要多訓練他呀。還是外向點好呀。”

……

每當聽到這些指手畫腳的育兒理論時,你有沒有感到內心波濤起伏,縱然有千言萬語只能忍住怒火,卻只是禮貌地笑笑,卻不知如何應對。

你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好!不知如何懟回去,三招幫你巧應對

正確應對,也是給孩子的一種保護

可以一次視而不見,但次數多了,還是當作不存在,那未免是自欺欺人了。當他人對我們說教不正確育兒觀念時,孩子往往也在場,如果你一味忍耐,不做出反應,孩子不僅無辜受到指責,還會迷惑到底誰說得對,哪種做法是正確的。

或許他會真的懷疑自己現在是一個什麼都沒學到的小傻瓜,或許會懷疑自己內向的性格真的不好……

如果因為自己的不好意思,讓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讓孩子的自信不能建立,那麼,這些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當你正確應對時,你的堅定態度會告訴孩子:你這樣很好,沒什麼問題,他人怎麼說根本沒關係。並且,你這種處理分歧的堅定態度,也會讓孩子在面對其他會加減法的孩子的炫耀或嘲笑時,更能自信應對。

那麼,在面對他人不正確引導孩子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1. 巧詢問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確選擇。孩子的天性能幫他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相信和尊重孩子。

在戶外,經常遇到其他小朋友來搶自家寶寶的玩具。現在的家長品格都非常高尚,一致會要求寶寶大方地拿出來分享,不是要求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就是要同意其他小朋友先玩一會。

殊不知,寶寶在2歲左右有自我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寶寶會意識到什麼是我的,並會對自己的東西有強烈的保護意識。

這個時候,單純地要求寶寶學會分享,則是違背了孩子的成長髮育特點。即使不再這個敏感期,寶寶也有權利保護好自己的東西,獨自玩耍。

做到分享是大度,是美德,不分享也符合情理。

你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好!不知如何懟回去,三招幫你巧應對

孩子天生友好,如果他暫時想獨處,不妨等等他

如果有人會因為孩子不分享玩具,就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則是罔顧科學和人性的錯誤育兒觀念。

當然你直接懟別人“觀念錯誤,無知”,必定會引來對方不滿。這時,你可以通過詢問孩子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出決定。

比如,你說“寶寶是不是現在很喜歡這個玩具,想自己好好玩一會。當寶寶玩夠了,可以讓其他小朋友玩玩嗎?寶寶的這個玩具太好了,小朋友也很想玩呢。”

“寶寶還沒有做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的準備,是嗎?你有什麼擔心呢?怕小朋友拿走不給你嗎?不會的,剛才這個小朋友保證只是和你一起玩。這個玩具是你的,誰也不能拿走。”

相信通過媽媽這樣詢問,每個孩子都會感到被理解,消除顧慮,自然會和小朋友分享了。當然,如果寶寶不分享,只能說明時機未到,我們也沒必要感到惋惜。

有時,育兒路上,對於寶寶的成長,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

2. 巧解釋,看清他人的真實心理。有時,別人不能正確引導孩子,並不是出於惡意,有時是善意的,但受限於個人育兒認知,才導致不能用正確的語言同孩子溝通。這時,我們能夠看到他人的真正用意,說出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在他與寶寶溝通見做個橋樑,自然就化尷尬於無形啦。

比如,我家寶寶的姥爺特別喜歡小孩子,見到寶寶總是逗著玩,可是他不會說話,有時不僅不能獲得寶寶的喜歡,還會惹得寶寶發怒和大哭。

你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好!不知如何懟回去,三招幫你巧應對

喜歡孩子,也要用對方法

有一次,姥爺又逗弄我家老大,給寶寶起了新名字“張夢珠”,興奮地喊她好幾遍,大寶不高興,一直不迴應。姥爺有點掃興,就說這個新名字是有含義的,你怎麼不答應。結果,大寶生氣地說:“我就一個名字,不叫張夢珠。”

我看在眼裡,很理解大寶被起了新名字不舒服的感覺,不想答應實屬正常。姥爺之所以為大寶積極地起新名字,含義就是比喻大寶在他心目中如一顆璀璨明珠,夢裡都想見到。可見,姥爺對大寶有多喜歡。這就和我們有時為寶寶起暱稱“寶貝”“小甜甜”一樣的,只是姥爺表達的方式比較特殊,不容易被孩子接受。

於是,我就告訴大寶:“姥爺為你起新名字,讓你有感到不適應了,你習慣了現在的名字,是嗎?其實,姥爺並不想讓你感覺不舒服,只是這是他表達喜歡你的方式。你能同姥爺溝通一下嗎?”

大寶明白了,對姥爺說:“姥爺喜歡我,我也喜歡姥爺,那姥爺像媽媽一樣叫我果果好不好?這樣我們就是最親密的人了。”

姥爺一聽,哈哈大笑起來,不愉快的氣氛就化解了。

你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好!不知如何懟回去,三招幫你巧應對

天真的孩子,很愛笑

3. 巧科普,事先準備有底氣。如果生活中經常遇到他人不正確引導孩子的地方,我們就可以事先做好準備,查找相關資料,找到權威論證,比如某個心理學家的研究和觀點,再找到一些典型例子,備足反駁的材料,當遇見類似說教後,我們就可以不急不躁地給他上一趟科普課了。

比如,遇到經常說“孩子內向不好,要讓他外向點”的說法,我們可以不動聲色地問她:“你看過《內向者優勢》這本書嗎?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Marti寫的,根據她多年的案例研究,內向性格的人很多,每10人中就有三人是內向性格的人。另外,內向性格的人有很多優勢,諸如專注力好,喜歡深度思考,擅於創造等,都是外向性格不具備的。

相信,在你有理有據地科普下,對方一定會知趣地不再亂彈琴了。

不好意思懟回去,無所謂的小事也就算了,如果諸如給孩子貼標籤等傷害到孩子的行為,我們一定要和善而堅定地懟回去。

懟回去,不一定要劍拔弩張,巧用方法,才是更智慧的選擇。對孩子巧詢問,對他人巧觀察,對觀念巧科普,掌握這三點,每個媽媽都可以懟回去,及時保護好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