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迷茫時選擇難走的路,就是給他的生命注入無窮的能量

01

“迷茫的時候,選擇最難走的那條路。”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玲這樣教育兒子們。

這句話是父親留給她的,曾讓她受益無窮。

小時候她是學霸;

長大後她成為了著名的歌星;

有了兒子後,她攻讀斯坦福大學,又成為教育學博士;

後來她將三個兒子成功送進斯坦福大學,自己則成為了一名作家。

她的每一段傳奇經歷都離不開這句話的影響。

她解釋這句話時說:

孩子作業沒做完,又想看電視的時候,想到這句話就會做完作業再看電視。在不知道該不該道歉時,更難的一方是進行道歉,於是就會選擇主動道歉。目標是考上斯坦福,還是其他隨便什麼大學?孩子有這個迷惑的時候,就選擇以更難考的斯坦福大學為目標。選擇了難走的路,就會更加努力去不斷提高自己。敢於挑戰難事,即使身處惡劣環境也能忍耐,向著成功的目標不斷頑強邁進。

教會孩子迷茫時選擇難走的路,就是給他的生命注入無窮的能量


02

迷茫的時候,選擇難走的那條路。

一開始,我覺得這句話似乎沒有什麼邏輯性。但過後細細品味,我終於領悟到了其中的意義。

迷茫時選擇更難走的路,這其實是在培養孩子一種勇於挑戰的慣性思維,鼓勵孩子跳出舒適區。

我們都玩過遊戲,如果沒有一點難度和挑戰性,這個遊戲就會十分乏味和無趣,誰也不想再玩。

同樣的,人生中如果一直沒有挑戰性,就會失去意義感和對生活的熱情。

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都選擇容易走的,他就失去了探索和挑戰的本能,形成了退縮和追求安逸的個性。

當我們陷入了瓶頸區,難以突破的時候就會迷茫。選擇比較容易的退回舒適區還是選擇去突破自己,結果和感覺是完全兩樣的。

我們會發現,去做稍稍有點難度的東西來突破自己,才會激發自己的潛能,讓自己變成更有生命力。而退縮到舒適區,只會讓自己的生命力越來越脆弱。

教會孩子迷茫時選擇難走的路,就是給他的生命注入無窮的能量


03

告訴孩子迷茫的時候,選擇難走的那條路,它會帶給你驚喜。

有一種“心流”的狀態,就是在一個人全身心投入到有挑戰性的事情中並獲得能力去駕馭它時產生的一種物我兩忘的最佳狀態。

人一旦進入了心流狀態,就會享受到巨大的寧靜感和幸福感,感覺不到時間的飛逝,不眠不休也不覺得累。

心流是一種最專注、最有創造力的狀態,也是最放鬆最愉悅和最高效的狀態。

要進入心流的狀態,首先需要構建內心的秩序。

人的大腦是閒不住的,如果沒有積極的安排內容,它就會胡思亂想。就像一片土地一樣,要想不讓它雜草叢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種植莊稼。

孩子的心理能量要麼統一方向形成專注的力量,要麼隨意分散無序排列。選擇了困難的前者,內心的秩序感才能得以建立,而後者卻使人內心雜亂無序。

在孩子的生命之初,內心的渴望就是發展自己的潛能。鼓勵他去不斷學習和挑戰自己,他們的內心就會得到寧靜和幸福感。

如果阻止他嘗試的挑戰,總是給他選擇容易的活動,他的內心就無法得到滿足,能量不能集中,在相互抵消中產生了內耗,反而容易出現倦怠。

教會孩子迷茫時選擇難走的路,就是給他的生命注入無窮的能量


04

每一個生命和細胞都是一粒帶有磁性的生物電子,受到磁場引力的作用和不斷的重新排序。我們的意識一旦受到吸引力磁場的牽引,在內心形成一種秩序,增強了自身的磁場,生命力也會因此變得強大。

有一位女子得了乳腺癌,丈夫心疼她,希望她能安靜地度過餘下的日子。

在治療期間的一天,她突然對醫院中的一棵古樹形狀的雕塑感興趣。

回家後,她買來了材料,專心研究雕塑藝術,並從此迷上了它。在如痴如醉地投入雕刻後,她忘記了病魔帶來的疼痛,病情出現了奇蹟般的好轉,將自己的生命延續了十五年。

她說:“迷上雕塑後,我的生命找到了快樂,病魔自然就跑得遠遠的。”

這就是心理能量帶來的巨大力量。

05

選擇難走的路,意味著不懼怕失敗。

失敗是一種挫折,面對挫折是一種困難的事。當孩子選擇了難走的路,就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失去了許多可能性。

任何經歷都不是毫無意義的。

曾經,我總覺得有些經歷是無用的,純屬浪費時間。但越到後面,越發現所有經歷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最終它們都會變成人生中的一種精神財富和力量。

人最怕的不是失敗和挫折的經歷,而是日復一日在重複著打發光陰,甚至在抱怨中消耗自己。

教會孩子迷茫時選擇難走的路,就是給他的生命注入無窮的能量


06

生命力的源泉是挑戰自己。

為什麼一些無事可做的人反而容易覺得疲憊,另一些忙碌無比的人精神狀態要比別人好上百倍?

這是因為,人的身體和心靈都是一種反脆弱系統。適當的壓力和挑戰,能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過度舒適和保護,反而會傷害我們,使我們的生命力漸漸萎縮。

比如說,肌肉男在床上躺一個月,會導致肌肉萎縮。因為肌肉需要不斷的撕裂和修復,才能保留併成長得更強壯。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毀了孩子。

“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這就是反脆弱的詮釋。

選擇難走的路也意味著克服懶散的慣性。

拖延是一種慣性。拖延很容易,行動比較困難。拖延其實就是迴避做困難的事。

慣性總能在不知不覺中控制著我們,讓我們變成一潭死水。如果任由這種狀態延續,生命就大量消耗在這種舒適的低質滿足中。

孩子也是一樣,看電視是一件最不費腦和費力的事,當孩子看電視和玩遊戲中時,就非常容易陷入這種慣性狀態中。他們的生命力就在這樣的中漸漸枯萎。

生命如水,只有不斷的流動中才能成為活水,才有衝擊力。

教會孩子迷茫時選擇難走的路,就是給他的生命注入無窮的能量


07

選擇難走的路,前提是知道這種選擇對自己的意義。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圖省事,意義是可以避免當下的麻煩。可從長遠看,這種省事其實是在透支我們和孩子的未來。而我們選擇更難的那條路,則是在為長遠的好處做積蓄。

這種透支和積蓄都是有利息的,時間越長,利息越大。

例如,當孩子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直接告訴他答案比啟發他思考更容易,告訴完孩子答案的同時,你的任務就結束了,孩子就會更快地完成作業。

而啟發孩子思考,你就要自己動腦思考如何引導他,然後與他配合一起互動,這將耗費你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於孩子而言,自己動腦解決問題要比直接接受答案難得多。

但同時,也正是由於你做了這樣的選擇後,你給了孩子高效的陪伴,更讓孩子形成一種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這對於雙方而言,就是一種對未來的儲蓄。

這樣的選擇體現在各種日常小事中:

當孩子走路跌倒的時候,不要主動上去扶起他,更不要怕他碰磕受傷而抱起他不讓他走路,而是在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繼續走;當孩子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啟發他思考;在孩子需要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上,不要擔心他辛苦費勁而幫做他,甚至全部包辦。而是鼓勵他“再加把勁”“你能行”,這樣他就能挑戰並超越自己。

當孩子形成這種思維習慣,今後遇到困難就不會選擇退縮,面對挫折也不再選擇逃避,更不會有什麼自殺之類的極端想法。因為,他的生命力已在這樣的選擇中變得日益強大。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青雲計劃文章:

喚醒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學會向內看,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做夢,並幫助他圓夢

孩子窮養好,還是富養好?這篇文章告訴你不一樣的答案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青雲計劃獲獎文章:

這是素質教育觀察為大家整理的一份閱讀清單,請查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