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
"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文/林書薇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對自家孩子開啟了表揚模式。

孩子成績差?有的父母會誇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很聰明,很有天賦的。這次只是發揮不好。

孩子做錯了事,有的父母也會誇孩子:你這麼聰明,下次肯定不會再做錯了。

這種表揚其實都陷入了誤區,表揚也講方法,一味誇孩子“你很聰明,你天賦很好”,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01誇孩子“聰明”“有天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

心理諮詢師田宏傑在《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講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苦惱孩子,愛玩手機,成績下降厲害。

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多東西一看就會,就是不肯學。小學時一直沒怎麼用功,成績一直在中上等以上。以為兒子上了初中,就知道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誰知孩子卻迷上玩手機,成績越來越差。

“100分的試卷40分都考不到,太氣人了,以他的聰明勁兒,哪怕只花一半的力氣也能拿到60分。”

這位媽媽就犯了,一味誇孩子聰明的錯誤。一味誇孩子“聰明”“有天賦”,其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文/林書薇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對自家孩子開啟了表揚模式。

孩子成績差?有的父母會誇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很聰明,很有天賦的。這次只是發揮不好。

孩子做錯了事,有的父母也會誇孩子:你這麼聰明,下次肯定不會再做錯了。

這種表揚其實都陷入了誤區,表揚也講方法,一味誇孩子“你很聰明,你天賦很好”,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01誇孩子“聰明”“有天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

心理諮詢師田宏傑在《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講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苦惱孩子,愛玩手機,成績下降厲害。

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多東西一看就會,就是不肯學。小學時一直沒怎麼用功,成績一直在中上等以上。以為兒子上了初中,就知道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誰知孩子卻迷上玩手機,成績越來越差。

“100分的試卷40分都考不到,太氣人了,以他的聰明勁兒,哪怕只花一半的力氣也能拿到60分。”

這位媽媽就犯了,一味誇孩子聰明的錯誤。一味誇孩子“聰明”“有天賦”,其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概念,固定型思維的特點是,認為能力一層不變,無法通過努力改變。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在印證自己固有的能力。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長期對孩子灌輸“你很聰明,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反之就是如果努力也沒考到好成績,就是不聰明。

如果孩子長期接受這種觀念,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認為自己的聰明是固定,與生俱來的。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績,就說明自己不聰明。那麼為了保有自己的聰明形象,他們往往會放棄努力,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厭學的原因。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他不敢挑戰自己,會選擇最安全,最好走的路,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沒有敢拼敢闖的勇氣。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遇到過,一個考註冊會記師的諮詢者,每次都在考前最後兩週才複習。因此,他一直沒考過。

為什麼都在最後兩週才複習呢?因為他擔心如果通過半年的艱苦努力,最後考試還是沒有通過,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他沒法接受。但,如果只努力兩週,考試不通過,很正常,跟智商沒有關係,他可以歸因於時間太短。

這個諮詢者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他認為失敗跟智商有關,跟努力無關,為了保住自己的智商,他寧肯不努力。

"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文/林書薇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對自家孩子開啟了表揚模式。

孩子成績差?有的父母會誇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很聰明,很有天賦的。這次只是發揮不好。

孩子做錯了事,有的父母也會誇孩子:你這麼聰明,下次肯定不會再做錯了。

這種表揚其實都陷入了誤區,表揚也講方法,一味誇孩子“你很聰明,你天賦很好”,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01誇孩子“聰明”“有天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

心理諮詢師田宏傑在《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講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苦惱孩子,愛玩手機,成績下降厲害。

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多東西一看就會,就是不肯學。小學時一直沒怎麼用功,成績一直在中上等以上。以為兒子上了初中,就知道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誰知孩子卻迷上玩手機,成績越來越差。

“100分的試卷40分都考不到,太氣人了,以他的聰明勁兒,哪怕只花一半的力氣也能拿到60分。”

這位媽媽就犯了,一味誇孩子聰明的錯誤。一味誇孩子“聰明”“有天賦”,其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概念,固定型思維的特點是,認為能力一層不變,無法通過努力改變。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在印證自己固有的能力。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長期對孩子灌輸“你很聰明,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反之就是如果努力也沒考到好成績,就是不聰明。

如果孩子長期接受這種觀念,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認為自己的聰明是固定,與生俱來的。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績,就說明自己不聰明。那麼為了保有自己的聰明形象,他們往往會放棄努力,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厭學的原因。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他不敢挑戰自己,會選擇最安全,最好走的路,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沒有敢拼敢闖的勇氣。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遇到過,一個考註冊會記師的諮詢者,每次都在考前最後兩週才複習。因此,他一直沒考過。

為什麼都在最後兩週才複習呢?因為他擔心如果通過半年的艱苦努力,最後考試還是沒有通過,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他沒法接受。但,如果只努力兩週,考試不通過,很正常,跟智商沒有關係,他可以歸因於時間太短。

這個諮詢者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他認為失敗跟智商有關,跟努力無關,為了保住自己的智商,他寧肯不努力。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的人,受挫能力非常低,無法接受失敗,所以才會選擇消積的逃避。因此,父母在表揚孩子時,不要一味只誇孩子聰明、有天賦。

02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次做燈泡實驗時,想知道梨形燈泡的容積,便交給助手去計算。助手拿尺子仔細測量後,又在紙上列出各種公式,計算了一個小時都沒算出來。

愛迪生髮現後,讓助手往燈泡裡面注滿水,然後把水倒入量杯中,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結果不到一分鐘就算了出來。

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可能就像愛迪生的助手一樣,花費大量時間,做無用功。表揚孩子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001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勤奮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的400名小學生 ,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孩子分為兩組。第一輪測試的題目很簡單,孩子們都能完成。

測試後,研究人員誇第一組的孩子有天分,很聰明。誇第二組的孩子:“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非常出色。”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非常沮喪,他們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所以才不會做。

"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文/林書薇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對自家孩子開啟了表揚模式。

孩子成績差?有的父母會誇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很聰明,很有天賦的。這次只是發揮不好。

孩子做錯了事,有的父母也會誇孩子:你這麼聰明,下次肯定不會再做錯了。

這種表揚其實都陷入了誤區,表揚也講方法,一味誇孩子“你很聰明,你天賦很好”,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01誇孩子“聰明”“有天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

心理諮詢師田宏傑在《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講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苦惱孩子,愛玩手機,成績下降厲害。

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多東西一看就會,就是不肯學。小學時一直沒怎麼用功,成績一直在中上等以上。以為兒子上了初中,就知道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誰知孩子卻迷上玩手機,成績越來越差。

“100分的試卷40分都考不到,太氣人了,以他的聰明勁兒,哪怕只花一半的力氣也能拿到60分。”

這位媽媽就犯了,一味誇孩子聰明的錯誤。一味誇孩子“聰明”“有天賦”,其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概念,固定型思維的特點是,認為能力一層不變,無法通過努力改變。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在印證自己固有的能力。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長期對孩子灌輸“你很聰明,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反之就是如果努力也沒考到好成績,就是不聰明。

如果孩子長期接受這種觀念,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認為自己的聰明是固定,與生俱來的。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績,就說明自己不聰明。那麼為了保有自己的聰明形象,他們往往會放棄努力,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厭學的原因。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他不敢挑戰自己,會選擇最安全,最好走的路,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沒有敢拼敢闖的勇氣。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遇到過,一個考註冊會記師的諮詢者,每次都在考前最後兩週才複習。因此,他一直沒考過。

為什麼都在最後兩週才複習呢?因為他擔心如果通過半年的艱苦努力,最後考試還是沒有通過,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他沒法接受。但,如果只努力兩週,考試不通過,很正常,跟智商沒有關係,他可以歸因於時間太短。

這個諮詢者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他認為失敗跟智商有關,跟努力無關,為了保住自己的智商,他寧肯不努力。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的人,受挫能力非常低,無法接受失敗,所以才會選擇消積的逃避。因此,父母在表揚孩子時,不要一味只誇孩子聰明、有天賦。

02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次做燈泡實驗時,想知道梨形燈泡的容積,便交給助手去計算。助手拿尺子仔細測量後,又在紙上列出各種公式,計算了一個小時都沒算出來。

愛迪生髮現後,讓助手往燈泡裡面注滿水,然後把水倒入量杯中,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結果不到一分鐘就算了出來。

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可能就像愛迪生的助手一樣,花費大量時間,做無用功。表揚孩子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001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勤奮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的400名小學生 ,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孩子分為兩組。第一輪測試的題目很簡單,孩子們都能完成。

測試後,研究人員誇第一組的孩子有天分,很聰明。誇第二組的孩子:“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非常出色。”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非常沮喪,他們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所以才不會做。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而被誇努力的孩子,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他們會努力嘗試各種方法來解答,有的孩子甚至還喜歡上這種難度挑戰。

德韋克總結說:“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會束手無策。”

一味誇獎孩子聰明,有天分,會讓孩子形成固化思維,認為成功需要天分,不需要努力。這樣的孩子遭遇挫折時,在固化思維的作用下,就會放棄努力,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努力是無用的,愚蠢的,是笨人的做法。

因此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誇孩子聰明,要誇孩子的努力和勤奮。讓孩子知道,所謂的天分、聰明、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高的。

比如,孩子考了滿分。有些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寶寶真聰明,真有天賦,和我當年一樣聰明。這些都是錯誤的表揚法。

正確的表揚法是這樣的:我看到你上次測試以後,把做錯的題目都認真的抄下來反覆研究。針對自己不懂、容易出錯的部分重點研究。因為你的努力和勤奮,這次考試成績提高了很多。真棒!

這種方法就是把孩子的成績歸因於努力和勤奮,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通過有方法的努力來達成目標。

"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文/林書薇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對自家孩子開啟了表揚模式。

孩子成績差?有的父母會誇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很聰明,很有天賦的。這次只是發揮不好。

孩子做錯了事,有的父母也會誇孩子:你這麼聰明,下次肯定不會再做錯了。

這種表揚其實都陷入了誤區,表揚也講方法,一味誇孩子“你很聰明,你天賦很好”,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01誇孩子“聰明”“有天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

心理諮詢師田宏傑在《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講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苦惱孩子,愛玩手機,成績下降厲害。

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多東西一看就會,就是不肯學。小學時一直沒怎麼用功,成績一直在中上等以上。以為兒子上了初中,就知道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誰知孩子卻迷上玩手機,成績越來越差。

“100分的試卷40分都考不到,太氣人了,以他的聰明勁兒,哪怕只花一半的力氣也能拿到60分。”

這位媽媽就犯了,一味誇孩子聰明的錯誤。一味誇孩子“聰明”“有天賦”,其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概念,固定型思維的特點是,認為能力一層不變,無法通過努力改變。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在印證自己固有的能力。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長期對孩子灌輸“你很聰明,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反之就是如果努力也沒考到好成績,就是不聰明。

如果孩子長期接受這種觀念,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認為自己的聰明是固定,與生俱來的。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績,就說明自己不聰明。那麼為了保有自己的聰明形象,他們往往會放棄努力,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厭學的原因。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他不敢挑戰自己,會選擇最安全,最好走的路,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沒有敢拼敢闖的勇氣。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遇到過,一個考註冊會記師的諮詢者,每次都在考前最後兩週才複習。因此,他一直沒考過。

為什麼都在最後兩週才複習呢?因為他擔心如果通過半年的艱苦努力,最後考試還是沒有通過,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他沒法接受。但,如果只努力兩週,考試不通過,很正常,跟智商沒有關係,他可以歸因於時間太短。

這個諮詢者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他認為失敗跟智商有關,跟努力無關,為了保住自己的智商,他寧肯不努力。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的人,受挫能力非常低,無法接受失敗,所以才會選擇消積的逃避。因此,父母在表揚孩子時,不要一味只誇孩子聰明、有天賦。

02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次做燈泡實驗時,想知道梨形燈泡的容積,便交給助手去計算。助手拿尺子仔細測量後,又在紙上列出各種公式,計算了一個小時都沒算出來。

愛迪生髮現後,讓助手往燈泡裡面注滿水,然後把水倒入量杯中,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結果不到一分鐘就算了出來。

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可能就像愛迪生的助手一樣,花費大量時間,做無用功。表揚孩子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001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勤奮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的400名小學生 ,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孩子分為兩組。第一輪測試的題目很簡單,孩子們都能完成。

測試後,研究人員誇第一組的孩子有天分,很聰明。誇第二組的孩子:“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非常出色。”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非常沮喪,他們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所以才不會做。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而被誇努力的孩子,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他們會努力嘗試各種方法來解答,有的孩子甚至還喜歡上這種難度挑戰。

德韋克總結說:“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會束手無策。”

一味誇獎孩子聰明,有天分,會讓孩子形成固化思維,認為成功需要天分,不需要努力。這樣的孩子遭遇挫折時,在固化思維的作用下,就會放棄努力,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努力是無用的,愚蠢的,是笨人的做法。

因此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誇孩子聰明,要誇孩子的努力和勤奮。讓孩子知道,所謂的天分、聰明、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高的。

比如,孩子考了滿分。有些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寶寶真聰明,真有天賦,和我當年一樣聰明。這些都是錯誤的表揚法。

正確的表揚法是這樣的:我看到你上次測試以後,把做錯的題目都認真的抄下來反覆研究。針對自己不懂、容易出錯的部分重點研究。因為你的努力和勤奮,這次考試成績提高了很多。真棒!

這種方法就是把孩子的成績歸因於努力和勤奮,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通過有方法的努力來達成目標。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002表揚的同時指出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

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同類物品,出現的次數越多,它產生的效用就越低。打個比方,你很缺某件東西時,如果忽然擁有一件,會覺得特別珍貴,但如果給你一千件同樣的物品,你就不會再覺得稀奇了。

這個效應用在表揚孩子上也同樣適用。如果孩子接受的表揚太多,就會產生邊際遞減效應,表揚本是用來激勵孩子,如果孩子接受的表揚太多,則會失去表揚的效用。

因此,父母可以在表揚孩子的同時,指出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這樣做的好處,既表揚了孩子,又提出他還能提升的地方,讓孩子看到自己還有提升空間,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懈怠,或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

比如:孩子考了一百分。

父母可以這樣來表揚孩子:你這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你的努力換來了好成績,真棒,我發現這道題的解法,你做得有點複雜,你可以試試,用最簡單的方法算一下。這樣可以為你節省掉很多時間。

先給予孩子肯定之後,再提出孩子可以提升的地方。這樣孩子也會覺得你說得有道理,更願意接納和嘗試。

"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文/林書薇

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對自家孩子開啟了表揚模式。

孩子成績差?有的父母會誇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很聰明,很有天賦的。這次只是發揮不好。

孩子做錯了事,有的父母也會誇孩子:你這麼聰明,下次肯定不會再做錯了。

這種表揚其實都陷入了誤區,表揚也講方法,一味誇孩子“你很聰明,你天賦很好”,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

01誇孩子“聰明”“有天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

心理諮詢師田宏傑在《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中講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苦惱孩子,愛玩手機,成績下降厲害。

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多東西一看就會,就是不肯學。小學時一直沒怎麼用功,成績一直在中上等以上。以為兒子上了初中,就知道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誰知孩子卻迷上玩手機,成績越來越差。

“100分的試卷40分都考不到,太氣人了,以他的聰明勁兒,哪怕只花一半的力氣也能拿到60分。”

這位媽媽就犯了,一味誇孩子聰明的錯誤。一味誇孩子“聰明”“有天賦”,其實是在幫孩子塑造固定型思維。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概念,固定型思維的特點是,認為能力一層不變,無法通過努力改變。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在印證自己固有的能力。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長期對孩子灌輸“你很聰明,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反之就是如果努力也沒考到好成績,就是不聰明。

如果孩子長期接受這種觀念,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認為自己的聰明是固定,與生俱來的。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績,就說明自己不聰明。那麼為了保有自己的聰明形象,他們往往會放棄努力,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厭學的原因。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他不敢挑戰自己,會選擇最安全,最好走的路,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沒有敢拼敢闖的勇氣。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遇到過,一個考註冊會記師的諮詢者,每次都在考前最後兩週才複習。因此,他一直沒考過。

為什麼都在最後兩週才複習呢?因為他擔心如果通過半年的艱苦努力,最後考試還是沒有通過,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他沒法接受。但,如果只努力兩週,考試不通過,很正常,跟智商沒有關係,他可以歸因於時間太短。

這個諮詢者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他認為失敗跟智商有關,跟努力無關,為了保住自己的智商,他寧肯不努力。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固定型思維的人,受挫能力非常低,無法接受失敗,所以才會選擇消積的逃避。因此,父母在表揚孩子時,不要一味只誇孩子聰明、有天賦。

02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次做燈泡實驗時,想知道梨形燈泡的容積,便交給助手去計算。助手拿尺子仔細測量後,又在紙上列出各種公式,計算了一個小時都沒算出來。

愛迪生髮現後,讓助手往燈泡裡面注滿水,然後把水倒入量杯中,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結果不到一分鐘就算了出來。

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可能就像愛迪生的助手一樣,花費大量時間,做無用功。表揚孩子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001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勤奮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的400名小學生 ,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孩子分為兩組。第一輪測試的題目很簡單,孩子們都能完成。

測試後,研究人員誇第一組的孩子有天分,很聰明。誇第二組的孩子:“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非常出色。”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非常沮喪,他們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所以才不會做。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而被誇努力的孩子,面對難度高不會做的題目時,他們會努力嘗試各種方法來解答,有的孩子甚至還喜歡上這種難度挑戰。

德韋克總結說:“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會束手無策。”

一味誇獎孩子聰明,有天分,會讓孩子形成固化思維,認為成功需要天分,不需要努力。這樣的孩子遭遇挫折時,在固化思維的作用下,就會放棄努力,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努力是無用的,愚蠢的,是笨人的做法。

因此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誇孩子聰明,要誇孩子的努力和勤奮。讓孩子知道,所謂的天分、聰明、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高的。

比如,孩子考了滿分。有些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寶寶真聰明,真有天賦,和我當年一樣聰明。這些都是錯誤的表揚法。

正確的表揚法是這樣的:我看到你上次測試以後,把做錯的題目都認真的抄下來反覆研究。針對自己不懂、容易出錯的部分重點研究。因為你的努力和勤奮,這次考試成績提高了很多。真棒!

這種方法就是把孩子的成績歸因於努力和勤奮,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通過有方法的努力來達成目標。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002表揚的同時指出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

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同類物品,出現的次數越多,它產生的效用就越低。打個比方,你很缺某件東西時,如果忽然擁有一件,會覺得特別珍貴,但如果給你一千件同樣的物品,你就不會再覺得稀奇了。

這個效應用在表揚孩子上也同樣適用。如果孩子接受的表揚太多,就會產生邊際遞減效應,表揚本是用來激勵孩子,如果孩子接受的表揚太多,則會失去表揚的效用。

因此,父母可以在表揚孩子的同時,指出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這樣做的好處,既表揚了孩子,又提出他還能提升的地方,讓孩子看到自己還有提升空間,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懈怠,或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

比如:孩子考了一百分。

父母可以這樣來表揚孩子:你這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你的努力換來了好成績,真棒,我發現這道題的解法,你做得有點複雜,你可以試試,用最簡單的方法算一下。這樣可以為你節省掉很多時間。

先給予孩子肯定之後,再提出孩子可以提升的地方。這樣孩子也會覺得你說得有道理,更願意接納和嘗試。

為什麼不能隨便誇孩子聰明?一個實驗告訴你真相

003注意表揚的分寸

有些父母,不分大小事,都對孩子進行表揚,這是不可取的,父母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表揚。比如,當孩子非常努力,或養成了一個習慣,一定要給予孩子肯定的表揚。

特別是在孩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時,父母一定要表揚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得到父母的暗示,他們會更願意堅持下去。

需要注意的是,表揚孩子一定要及時,而且要具體,要讓孩子知道他是因為什麼行為,受到了表揚,他應該怎樣做出具體的努力。讓孩子看到方向,孩子會更加願意行動起來。

總結一下,養育孩子,處處都是學問,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要三思後再開口表揚。通過正確的表揚,幫孩子塑造出成長型思維,孩子才有能力和勇氣,迎接未來的一切挑戰。

我是林書薇,專注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