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先別發飆,你該再“寵溺”他一點

媽咪讀呀原創

姥姥撥通我的視頻電話,言語中是滿滿的火藥味。我知道,小小費肯定又整么蛾子了。果然,姥姥說,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晚上帶孩子去試聽圍棋課。1小時的試聽課,孩子跟屁股下有針一樣,左三圈右三圈地扭。而他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一起去試聽,別家孩子就像小屁股被膠水粘住,動都不動。

“讓他到講臺上去擺棋,他也不肯去。其他小朋友都去了!”姥姥說,一起去的姥爺都有揍他的衝動了。我心中一酸,哎,我這可憐娃。

我是個職場媽媽,下班回家往往快8點了。在大城市裡生活,相當無奈。帶孩子去試聽這種事,原本該我帶去。然而,這種愧疚感,在姥姥不斷煽風點火中,我心中憤怒的小火苗也蹭蹭躥。

“為什麼別人能坐住,他坐不住呢?”我惱怒地想。姥爺說,其實,孩子接受力很強,有一個跟著老師擺棋的環節,好多小朋友都跟不住,他雖然“屁股下有針”,但從頭跟到尾,跟老師擺得一模一樣。“要是他能坐得住,學什麼都能學好。”姥爺恨鐵不成鋼地說。

孩子表現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先別發飆,你該再“寵溺”他一點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掛完電話, 我跟娃爹交流起這件事。我說我的憤怒、不解,“打住!”娃爹果斷制止我,“如果你的孩子跟別人一樣,那他還是小小費嗎?你為什麼要用一把尺子來衡量他的表現呢?”娃爹問我。

我忽然被問住,對啊,都說天底下沒有一模一樣的葉片,為什麼我卻要求孩子必須要端正地坐滿1小時。

“雖然他扭來扭去,看似沒有專注課堂。但你看效果,那些坐直了的小朋友跟不上擺棋的節奏,他能跟上。相比較下來,結果是好的,對嗎?”娃爹循循善誘。

“你說得對。”我想了想說,我們往往用自己的尺子去判斷孩子的表現,把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行為斷定就是“錯誤的、表現不好的”,但每個人有他自己的個性,何必以過程論英雄

《濃情巧克力》裡微微安說:“Being different is not easy。”在這個紛繁雜亂的世界裡要保持自己的個性,活出自我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在圍棋試聽課這件事上,我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新生代育兒觀點的碰撞。

關愛孩子性格上的弱點

我曾經非常熱愛池莉的《立》,這本書裡描寫了池莉和女兒共同成長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幾個細節是,她的女兒每天就是各種玩,往往晚上要到媽媽在陽臺上喊“xxx,回家吃飯”,孩子才回家。女兒特別喜歡張羅孩子們到家裡做客,媽媽總是喜滋滋地做好美味佳餚,讓女兒特別有面兒。女兒貪玩,上中學為了不上自習,約著同學悄悄翻牆出去……

孩子表現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先別發飆,你該再“寵溺”他一點

這些在我們傳統教育觀念裡,肯定被視為調皮搗蛋的孩子,但在媽媽池莉的眼裡,卻是一種值得包容和溺愛的事情。

“課本教育只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單純知識的教學。他需要的是與自己個性相得益彰的各種知識和能力。 讓孩子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自然地獲得這個階段應該有的成長經歷和經驗,在任何階段的拔苗助長都是殘害。”——池莉《立》。

這段話充分囊括了池莉對育兒的態度。

關愛孩子性格上的弱點。每個孩子生來各不相同,在某些表現上存在優劣勢。但許多父母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總是用比較的態度,把自己期望的那種表現強加於孩子身上。於是,在他們眼裡,孩子變得那麼差勁。

就像小小費回來以後,姥姥、姥爺除了跟我“告狀”,我相信他們也沒有少批評孩子,批評他坐不住、不專心、膽子小。傳統父母習慣了打擊、批評,能不能試著多溺愛孩子的弱點呢?試著先理解他,鼓勵他,再促進他變得更好。

中國式的打擊教育,往往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委屈。他可能真的第一次接觸圍棋,就是有點膽怯,他不敢上講臺擺棋,問題出在他對自己要求高,怕擺錯了讓家長失望。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一句“你可以做得更好”類似的句式,得以釋懷,放下小小的膽怯。然而小小的情緒不但沒有得以釋放,卻再次被堵塞、迴流。

孩子表現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先別發飆,你該再“寵溺”他一點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很多家長有先入為主的強勢,喜歡插手孩子的愛好,主宰孩子的課外教育,以愛孩子的名義要求孩子應該要學習這個或者哪個。而池莉卻主張,給孩子更多的尊重,而不是一定要孩子必須聽自己的。

池莉喜歡做什麼事情都和孩子商量,在生活中營造更知心、平等對話的關係。其實,我也特別注意和孩子商量。圍棋試聽課結束後,關於到底要不要報名,我說“我要和孩子商量下”。姥姥卻說“商量什麼?你商量的結局就是他肯定不想去,他就是不想動腦筋……”一下子,孩子又被貼上標籤了。

正面管教裡講,要讓孩子參與決策,這樣他才會好好合作。如果我們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最後也是“強扭的瓜不甜”。

為什麼要多和孩子商量呢?

在今天,社會的變化造成了孩子的變化,

社會進步導致服從和順從不在重要了,

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

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太少,更多的是父母包辦。

當家長和老師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們培養不出責任感。

在對待學不學圍棋這件事上,有3種和孩子溝通的方式:

嚴厲型——“這課你必須上;要是你不上,就會得到懲罰。” 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

驕縱型——“不上就不上吧,我相信你會找到更喜歡的其他課。”放任自流。

但實際上,我們父母認知圍棋課很好,希望孩子去上,所以商量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正面管教型—— “我們一起來探討下上課有什麼好處。我感覺這件事對你的益處在於……你在課堂上的表現其實還不錯,為何不多給自己一次機會?再試試去聽一下課,如果還是不喜歡,我會堅定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

如果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和我們的意願相悖離,不妨用這樣的新生代育兒思維去看待他們。欣賞自己的孩子,是一輩子的功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