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靠的是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

其實,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著。”“我們家孩子總要時刻盯著才能好好看書、做事。”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靠的是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

其實,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著。”“我們家孩子總要時刻盯著才能好好看書、做事。”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所以,孩子的自覺、自律,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長的引導和督促。小孩子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因為動物性的表現是本能,毫不費力的;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點苦頭才成。

因此,要培養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不能靠放養解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孔子“十又五而至於學”,十五歲可以看作孔子自覺性的初步建立,從此他才能夠自主學習。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靠的是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

其實,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著。”“我們家孩子總要時刻盯著才能好好看書、做事。”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所以,孩子的自覺、自律,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長的引導和督促。小孩子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因為動物性的表現是本能,毫不費力的;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點苦頭才成。

因此,要培養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不能靠放養解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孔子“十又五而至於學”,十五歲可以看作孔子自覺性的初步建立,從此他才能夠自主學習。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日常中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對孩子懶床、不吃飯、無理取鬧都束手無策,家裡整天像打仗一樣。也有不少父母給孩子講道理磨破了嘴,但孩子不為所動。

其實,這都是自詡開明進步的現代父母們自找苦吃。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當他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如果家長不進行指出糾正,不及時約束孩子,那隻會讓他越來越放縱自己。

今年高考成績一出,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總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也成為了不少學子的榜樣。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靠的是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

其實,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著。”“我們家孩子總要時刻盯著才能好好看書、做事。”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所以,孩子的自覺、自律,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長的引導和督促。小孩子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因為動物性的表現是本能,毫不費力的;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點苦頭才成。

因此,要培養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不能靠放養解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孔子“十又五而至於學”,十五歲可以看作孔子自覺性的初步建立,從此他才能夠自主學習。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日常中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對孩子懶床、不吃飯、無理取鬧都束手無策,家裡整天像打仗一樣。也有不少父母給孩子講道理磨破了嘴,但孩子不為所動。

其實,這都是自詡開明進步的現代父母們自找苦吃。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當他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如果家長不進行指出糾正,不及時約束孩子,那隻會讓他越來越放縱自己。

今年高考成績一出,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總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也成為了不少學子的榜樣。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當談到兒子以高分奪得理科狀元的頭銜,楊晨煜的媽媽直言:“我覺得他會考好,但沒想到他考得這麼好。”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楊晨煜媽媽說:“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楊媽媽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做好了對孩子的監督、引導工作,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這個過程也是不容易的,楊媽媽曾在採訪中提到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要時時刻刻地監督他、留意他。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靠的是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

其實,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著。”“我們家孩子總要時刻盯著才能好好看書、做事。”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所以,孩子的自覺、自律,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長的引導和督促。小孩子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因為動物性的表現是本能,毫不費力的;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點苦頭才成。

因此,要培養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不能靠放養解決,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孔子“十又五而至於學”,十五歲可以看作孔子自覺性的初步建立,從此他才能夠自主學習。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日常中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對孩子懶床、不吃飯、無理取鬧都束手無策,家裡整天像打仗一樣。也有不少父母給孩子講道理磨破了嘴,但孩子不為所動。

其實,這都是自詡開明進步的現代父母們自找苦吃。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當他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如果家長不進行指出糾正,不及時約束孩子,那隻會讓他越來越放縱自己。

今年高考成績一出,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總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也成為了不少學子的榜樣。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當談到兒子以高分奪得理科狀元的頭銜,楊晨煜的媽媽直言:“我覺得他會考好,但沒想到他考得這麼好。”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楊晨煜媽媽說:“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楊媽媽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做好了對孩子的監督、引導工作,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這個過程也是不容易的,楊媽媽曾在採訪中提到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要時時刻刻地監督他、留意他。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

孩子的自覺,取決與家長的督促

說到底,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時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所以,父母師長們,不要再指望孩子的“自覺”了,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師長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GRG提醒:孩子的自覺性培養,越早越好,因為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千萬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覺、自律,父母一定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