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不完美媽媽 農村 發現佩奇 愚伯的自留地 2019-08-13
"

文:古岸雲沙

圖:來自網絡

購物回到家,才看到老公的短信:二大娘走了,我直接回老家了。

老公的二大娘去世了。應該有八十五、六歲了吧?前幾天,老公還說,二大娘快不行了。沒想到走的這麼快。

兩個月前回家,去看二大娘,精神還不錯,剛剛不能動了,股骨頭壞死,我想與她長期缺鈣有關。之前,還到處走著去別人家打長條牌。


"

文:古岸雲沙

圖:來自網絡

購物回到家,才看到老公的短信:二大娘走了,我直接回老家了。

老公的二大娘去世了。應該有八十五、六歲了吧?前幾天,老公還說,二大娘快不行了。沒想到走的這麼快。

兩個月前回家,去看二大娘,精神還不錯,剛剛不能動了,股骨頭壞死,我想與她長期缺鈣有關。之前,還到處走著去別人家打長條牌。


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二大娘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們各住各的,她一個人住在用水泥板搭起的板房裡。記得第一次回老家,看老公的大娘大爺時,他們亦住在板房裡,我問老公,為什麼他們不住在兒子們家裡?老公說他們那兒都那樣,老人都住板房,兒子們都住著渾磚大屋套小屋的四合院。

所謂的板房,就是幾塊水泥板立起來圍成的小房子,夏天熱得透不過氣來,住在裡面象被光球包裹著一樣;冬天到處漏縫,水泥板之間大的縫隙用紅的綠的白的黑的塑料袋子摶成一團密密麻麻地塞著,即便是這樣,也難免有透風的地方,被子蓋了好幾層,也擋不住寒冷,與住在戶外沒什麼本質的區別。這樣的板房也不如以前老舊的土牆房子,至少土房冷暖夏涼,住著讓人安慰。

老公的二大爺十年前去世,之後老公的大爺大娘去世,我只在老公的二大爺去世時回去守過靈,那一次,去火化之前淨面的時候,要大兒媳淨面,大兒媳說什麼也不肯,最後還是大兒子為老頭兒淨了面。

老公的大娘大爺去世時,我沒有回去,好象也沒有人讓我回去。後來老公說,大爺是前邊一個奶奶生的,而二大爺與公公是一個娘生的,所以相比而言,大爺那邊就遠了。大凡家中有事,也是二大爺家這邊走得近。農村裡這種事兒不稀罕,就象出了過繼一樣,不怎麼顯親。雖說是一爹倆母親兄弟,到底是隔了一層肚皮。

自二大爺去後,二大娘一直一個人住,一間屋子,除了一張床是抬高的,鍋碗瓢勺都擺在地上,幾隻木板凳,在腳下踢來踢去的。屋裡點一煤球爐子,無論冬夏,房子四下裡透風,唯一不用擔心的就是煤氣中毒。

有一年她過八十大壽,好象也沒有擺酒,我們回家,我去看她,也沒有買什麼東西,給了她五十塊錢,回家來,婆婆生氣,嫌二大娘沒有給我女兒二十塊錢壓歲錢。五十塊錢已經夠少的了,那時經濟條件也不好,我已經覺得很失面子,婆婆又嘮叨個沒完。

每次回家去看二大娘,婆婆都是這樣,不管拿什麼,都嫌多。今年婆婆比往年略有進步,這也與她近二年一直在小兒子家看孩子,不常回家有關,我們去看二大娘的時候,她也跟了去,拉著二大娘的手,問寒問暖的。


"

文:古岸雲沙

圖:來自網絡

購物回到家,才看到老公的短信:二大娘走了,我直接回老家了。

老公的二大娘去世了。應該有八十五、六歲了吧?前幾天,老公還說,二大娘快不行了。沒想到走的這麼快。

兩個月前回家,去看二大娘,精神還不錯,剛剛不能動了,股骨頭壞死,我想與她長期缺鈣有關。之前,還到處走著去別人家打長條牌。


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二大娘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們各住各的,她一個人住在用水泥板搭起的板房裡。記得第一次回老家,看老公的大娘大爺時,他們亦住在板房裡,我問老公,為什麼他們不住在兒子們家裡?老公說他們那兒都那樣,老人都住板房,兒子們都住著渾磚大屋套小屋的四合院。

所謂的板房,就是幾塊水泥板立起來圍成的小房子,夏天熱得透不過氣來,住在裡面象被光球包裹著一樣;冬天到處漏縫,水泥板之間大的縫隙用紅的綠的白的黑的塑料袋子摶成一團密密麻麻地塞著,即便是這樣,也難免有透風的地方,被子蓋了好幾層,也擋不住寒冷,與住在戶外沒什麼本質的區別。這樣的板房也不如以前老舊的土牆房子,至少土房冷暖夏涼,住著讓人安慰。

老公的二大爺十年前去世,之後老公的大爺大娘去世,我只在老公的二大爺去世時回去守過靈,那一次,去火化之前淨面的時候,要大兒媳淨面,大兒媳說什麼也不肯,最後還是大兒子為老頭兒淨了面。

老公的大娘大爺去世時,我沒有回去,好象也沒有人讓我回去。後來老公說,大爺是前邊一個奶奶生的,而二大爺與公公是一個娘生的,所以相比而言,大爺那邊就遠了。大凡家中有事,也是二大爺家這邊走得近。農村裡這種事兒不稀罕,就象出了過繼一樣,不怎麼顯親。雖說是一爹倆母親兄弟,到底是隔了一層肚皮。

自二大爺去後,二大娘一直一個人住,一間屋子,除了一張床是抬高的,鍋碗瓢勺都擺在地上,幾隻木板凳,在腳下踢來踢去的。屋裡點一煤球爐子,無論冬夏,房子四下裡透風,唯一不用擔心的就是煤氣中毒。

有一年她過八十大壽,好象也沒有擺酒,我們回家,我去看她,也沒有買什麼東西,給了她五十塊錢,回家來,婆婆生氣,嫌二大娘沒有給我女兒二十塊錢壓歲錢。五十塊錢已經夠少的了,那時經濟條件也不好,我已經覺得很失面子,婆婆又嘮叨個沒完。

每次回家去看二大娘,婆婆都是這樣,不管拿什麼,都嫌多。今年婆婆比往年略有進步,這也與她近二年一直在小兒子家看孩子,不常回家有關,我們去看二大娘的時候,她也跟了去,拉著二大娘的手,問寒問暖的。


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我老家裡也有一位二大娘,有點迂,我父親與大爺都喊她二迂沫嫂(迂沫是囉嗦,搞不太清楚的意思)。我那個大娘雖然迂,可是待人非常親,每次回老家,二大娘都要拉著手留我們吃飯;我的大娘自不必說,自小看我如親生一般地疼愛,所以我對於大娘輩的老太太們,從心底裡有一種親近感。

無論是老公的大娘還是我自己家的大娘,我都喜歡與之攀談。唯一不喜的就是婆婆,為人處事太尖銳、鋼硬。這可能也與我們朝夕相處有關,太親近了,反而失去了寬容。

我婆婆比大爺大娘們過日子紮實,有先見之明,老早地蓋好了四合院子,不常在家住,所以都賃了出去,我想她大約是怕步了大爺大娘們的後塵。這一點想法,可以理解。好在,我們都不在家,真要到了沒有地方住的地步,也不至去住板房的,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兄弟媳婦們怎麼想?

想想未免覺得悲哀。老有所養,說起來是應當的,當然兒女們還是管吃管喝的,不能說不孝順,只是住的太差了。

所謂活人,一輩一輩的人煙,都是活給誰的呢?都是活給下一代的。

不捨得吃不捨得喝,把兒女們養大了,走不動了,也無能力再活動了,只好搬到板房裡去挨日月。一日日老下去,不能動,也就那樣了。

慢慢老死,熬死,靠死了。生命不過短短百年,更多的人走不過百年。我們為自己活著,為兒女活著,有幾個為老人活著?

我的大娘如今也八十多歲了,耳背,心臟不好,每天幾乎不怎麼說話,一到下午就寂寞地去睡覺。有一天,我對大爺說,你要去看看她,天天這樣睡,不要睡過去了。

老年人覺少,白天睡了,晚上就難得入睡了,難得入睡,難免想三想四,心思寂寞,無處傾訴,也無人傾聽。想想我是能夠體會她老人家的寂寞的。

每天圍著孩子打轉,幾乎沒有時間去看一看大娘,每次去,大娘都眼巴巴地希望我能夠多停留一會。

每個人都在為下一代活著,連老的那一代也是為下一代作著犧牲,忍受著寂寞,為下一代活著。

有一天為了方便手機聯繫,我在輸入手機號碼的時候,第一個把女兒的號碼輸上去,然後是老公的,然後是弟弟,哥哥,弟媳,嫂子,這樣一直輸下去,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孩子。我何曾不是在為孩子活著?

誰比誰近?誰比誰親?有個同事說,除了我生的,就是生我的。


"

文:古岸雲沙

圖:來自網絡

購物回到家,才看到老公的短信:二大娘走了,我直接回老家了。

老公的二大娘去世了。應該有八十五、六歲了吧?前幾天,老公還說,二大娘快不行了。沒想到走的這麼快。

兩個月前回家,去看二大娘,精神還不錯,剛剛不能動了,股骨頭壞死,我想與她長期缺鈣有關。之前,還到處走著去別人家打長條牌。


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二大娘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們各住各的,她一個人住在用水泥板搭起的板房裡。記得第一次回老家,看老公的大娘大爺時,他們亦住在板房裡,我問老公,為什麼他們不住在兒子們家裡?老公說他們那兒都那樣,老人都住板房,兒子們都住著渾磚大屋套小屋的四合院。

所謂的板房,就是幾塊水泥板立起來圍成的小房子,夏天熱得透不過氣來,住在裡面象被光球包裹著一樣;冬天到處漏縫,水泥板之間大的縫隙用紅的綠的白的黑的塑料袋子摶成一團密密麻麻地塞著,即便是這樣,也難免有透風的地方,被子蓋了好幾層,也擋不住寒冷,與住在戶外沒什麼本質的區別。這樣的板房也不如以前老舊的土牆房子,至少土房冷暖夏涼,住著讓人安慰。

老公的二大爺十年前去世,之後老公的大爺大娘去世,我只在老公的二大爺去世時回去守過靈,那一次,去火化之前淨面的時候,要大兒媳淨面,大兒媳說什麼也不肯,最後還是大兒子為老頭兒淨了面。

老公的大娘大爺去世時,我沒有回去,好象也沒有人讓我回去。後來老公說,大爺是前邊一個奶奶生的,而二大爺與公公是一個娘生的,所以相比而言,大爺那邊就遠了。大凡家中有事,也是二大爺家這邊走得近。農村裡這種事兒不稀罕,就象出了過繼一樣,不怎麼顯親。雖說是一爹倆母親兄弟,到底是隔了一層肚皮。

自二大爺去後,二大娘一直一個人住,一間屋子,除了一張床是抬高的,鍋碗瓢勺都擺在地上,幾隻木板凳,在腳下踢來踢去的。屋裡點一煤球爐子,無論冬夏,房子四下裡透風,唯一不用擔心的就是煤氣中毒。

有一年她過八十大壽,好象也沒有擺酒,我們回家,我去看她,也沒有買什麼東西,給了她五十塊錢,回家來,婆婆生氣,嫌二大娘沒有給我女兒二十塊錢壓歲錢。五十塊錢已經夠少的了,那時經濟條件也不好,我已經覺得很失面子,婆婆又嘮叨個沒完。

每次回家去看二大娘,婆婆都是這樣,不管拿什麼,都嫌多。今年婆婆比往年略有進步,這也與她近二年一直在小兒子家看孩子,不常回家有關,我們去看二大娘的時候,她也跟了去,拉著二大娘的手,問寒問暖的。


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我老家裡也有一位二大娘,有點迂,我父親與大爺都喊她二迂沫嫂(迂沫是囉嗦,搞不太清楚的意思)。我那個大娘雖然迂,可是待人非常親,每次回老家,二大娘都要拉著手留我們吃飯;我的大娘自不必說,自小看我如親生一般地疼愛,所以我對於大娘輩的老太太們,從心底裡有一種親近感。

無論是老公的大娘還是我自己家的大娘,我都喜歡與之攀談。唯一不喜的就是婆婆,為人處事太尖銳、鋼硬。這可能也與我們朝夕相處有關,太親近了,反而失去了寬容。

我婆婆比大爺大娘們過日子紮實,有先見之明,老早地蓋好了四合院子,不常在家住,所以都賃了出去,我想她大約是怕步了大爺大娘們的後塵。這一點想法,可以理解。好在,我們都不在家,真要到了沒有地方住的地步,也不至去住板房的,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兄弟媳婦們怎麼想?

想想未免覺得悲哀。老有所養,說起來是應當的,當然兒女們還是管吃管喝的,不能說不孝順,只是住的太差了。

所謂活人,一輩一輩的人煙,都是活給誰的呢?都是活給下一代的。

不捨得吃不捨得喝,把兒女們養大了,走不動了,也無能力再活動了,只好搬到板房裡去挨日月。一日日老下去,不能動,也就那樣了。

慢慢老死,熬死,靠死了。生命不過短短百年,更多的人走不過百年。我們為自己活著,為兒女活著,有幾個為老人活著?

我的大娘如今也八十多歲了,耳背,心臟不好,每天幾乎不怎麼說話,一到下午就寂寞地去睡覺。有一天,我對大爺說,你要去看看她,天天這樣睡,不要睡過去了。

老年人覺少,白天睡了,晚上就難得入睡了,難得入睡,難免想三想四,心思寂寞,無處傾訴,也無人傾聽。想想我是能夠體會她老人家的寂寞的。

每天圍著孩子打轉,幾乎沒有時間去看一看大娘,每次去,大娘都眼巴巴地希望我能夠多停留一會。

每個人都在為下一代活著,連老的那一代也是為下一代作著犧牲,忍受著寂寞,為下一代活著。

有一天為了方便手機聯繫,我在輸入手機號碼的時候,第一個把女兒的號碼輸上去,然後是老公的,然後是弟弟,哥哥,弟媳,嫂子,這樣一直輸下去,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孩子。我何曾不是在為孩子活著?

誰比誰近?誰比誰親?有個同事說,除了我生的,就是生我的。


鄉村紀事:老公的二大娘和我的二大娘



在這個世上,生了你的,永遠不會比你生那個人親。總有那麼一點點差別,需要你付出更多。

二大娘這樣走了,未嘗不是一件福事。至少不用在冷天裡受冷,不用在夏日裡熱熬。願二大娘一路走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