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不完美媽媽 自閉症 與恆對接 2019-08-12
"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上午下雨,沒有去工作室,在家裡過了一個安逸的上午。下午出門,做了一個五個多小時的諮詢。

為人父母者,最是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稍有差錯,父母就表現的憂心忡忡。不能說擔心是多餘,但的確有些過於如臨大敵。

"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上午下雨,沒有去工作室,在家裡過了一個安逸的上午。下午出門,做了一個五個多小時的諮詢。

為人父母者,最是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稍有差錯,父母就表現的憂心忡忡。不能說擔心是多餘,但的確有些過於如臨大敵。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這個事情說起來也挺簡單,只是放在哪個家長身上,都難以淡然處之。

孩子自從上了初中,成績穩步下滑,從班級第一,一路下滑到班裡的十來名。家長無計可施,找老師瞭解情況,而老師的結論很簡單,孩子可能有些心理問題,建議找心理醫生。

而我近距離接觸孩子的體驗卻是,孩子很正常,既不厭學,也不叛逆,還不自閉,溝通也很流暢,並沒有所謂的心理問題。

經過了解,事情大體是這樣的:孩子考初中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所以,被分到了普通班級。不為鳳尾,卻為雞頭。孩子的成績在普通班倒是獨佔鰲頭,最初幾次考試,都是班裡的第一名。老師也很器重,不僅委以重任,還讓孩子承擔帶領大家成長的重任。

"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上午下雨,沒有去工作室,在家裡過了一個安逸的上午。下午出門,做了一個五個多小時的諮詢。

為人父母者,最是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稍有差錯,父母就表現的憂心忡忡。不能說擔心是多餘,但的確有些過於如臨大敵。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這個事情說起來也挺簡單,只是放在哪個家長身上,都難以淡然處之。

孩子自從上了初中,成績穩步下滑,從班級第一,一路下滑到班裡的十來名。家長無計可施,找老師瞭解情況,而老師的結論很簡單,孩子可能有些心理問題,建議找心理醫生。

而我近距離接觸孩子的體驗卻是,孩子很正常,既不厭學,也不叛逆,還不自閉,溝通也很流暢,並沒有所謂的心理問題。

經過了解,事情大體是這樣的:孩子考初中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所以,被分到了普通班級。不為鳳尾,卻為雞頭。孩子的成績在普通班倒是獨佔鰲頭,最初幾次考試,都是班裡的第一名。老師也很器重,不僅委以重任,還讓孩子承擔帶領大家成長的重任。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每個孩子體內都有一個小宇宙,他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出來,維持班級紀律,督促大家寫作業,忙得不亦樂乎。然而,老師尚且不能讓每個學生積極學習,更何況一個優秀的同學。所以,一番努力之後,孩子不僅沒有讓班裡其他人的學習積極性提起來,反而影響了自己的成績,從第一名變成了第三名。

其實,這個所謂的成績下滑並不明顯,然而,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覺得孩子不夠努力。孩子當然不服氣,與老師的觀念發生了分歧。老師對孩子不再肯定,學生也對老師不再滿意。孩子作為弱勢一方,情緒出現了一些波動,學習的效果不免受到影響。

對老師有意見,學不進去;學不進去,成績下滑;成績下滑,老師再批評;老師批評,更不服氣,對老師的芥蒂更深;芥蒂更深,更加學不進去,成績再下滑。於是,走進了一個死循環。

"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上午下雨,沒有去工作室,在家裡過了一個安逸的上午。下午出門,做了一個五個多小時的諮詢。

為人父母者,最是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稍有差錯,父母就表現的憂心忡忡。不能說擔心是多餘,但的確有些過於如臨大敵。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這個事情說起來也挺簡單,只是放在哪個家長身上,都難以淡然處之。

孩子自從上了初中,成績穩步下滑,從班級第一,一路下滑到班裡的十來名。家長無計可施,找老師瞭解情況,而老師的結論很簡單,孩子可能有些心理問題,建議找心理醫生。

而我近距離接觸孩子的體驗卻是,孩子很正常,既不厭學,也不叛逆,還不自閉,溝通也很流暢,並沒有所謂的心理問題。

經過了解,事情大體是這樣的:孩子考初中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所以,被分到了普通班級。不為鳳尾,卻為雞頭。孩子的成績在普通班倒是獨佔鰲頭,最初幾次考試,都是班裡的第一名。老師也很器重,不僅委以重任,還讓孩子承擔帶領大家成長的重任。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每個孩子體內都有一個小宇宙,他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出來,維持班級紀律,督促大家寫作業,忙得不亦樂乎。然而,老師尚且不能讓每個學生積極學習,更何況一個優秀的同學。所以,一番努力之後,孩子不僅沒有讓班裡其他人的學習積極性提起來,反而影響了自己的成績,從第一名變成了第三名。

其實,這個所謂的成績下滑並不明顯,然而,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覺得孩子不夠努力。孩子當然不服氣,與老師的觀念發生了分歧。老師對孩子不再肯定,學生也對老師不再滿意。孩子作為弱勢一方,情緒出現了一些波動,學習的效果不免受到影響。

對老師有意見,學不進去;學不進去,成績下滑;成績下滑,老師再批評;老師批評,更不服氣,對老師的芥蒂更深;芥蒂更深,更加學不進去,成績再下滑。於是,走進了一個死循環。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為什麼說孩子並不是厭學、不努力呢?因為孩子的成績很穩定,每次都下滑一點,一年下來,成績也僅僅倒退了十來名。可以想見,孩子並沒有放棄,但的確沒有克服掉心中的芥蒂。

說實話,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在情緒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成績出現一些波動是很正常的。實際上,成績層面表現出來的巨大落差,在導源上僅僅是毫釐之差。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求關注、求重視,對外在的變化很敏感。當老師出現一些細微的態度變化,也許老師本人並沒有覺察,卻被孩子敏銳的捕捉到,並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波瀾。這種心理上的波瀾,表現在學業上,就會是較大影響。

我們可以無限肯定現在的孩子聰明、早熟,但實際上,孩子就是孩子,心理還是稚嫩。比如,學習這件事,除非極少數的孩子之外,大多數孩子,都不是因為課程本身帶來的興趣而學習,往往是因為外在的興趣而學習。其中,一小部分是家庭的引導和同學之間的互促,更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老師體現力。

老師的個人魅力,老師的授課方式,老師對學生的關注、肯定程度,在早期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太多的學生,都是喜歡哪個老師,哪門課程就好。不喜歡哪個老師了,哪門課程就不好。老師即課程,課程即老師,這是一個很難破局的尷尬。

誠然,教育是全方位的問題,我並不是指責老師的甩鍋。但現行教育體制下,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老師的確把過多問題,扔給了不懂教育的家長。這種方式,除了增加家長的負擔,更大的問題是增加了家長的焦慮。而最終,這些壓力都轉嫁到了孩子身上。

當老師不再大包大攬,就對每個教育主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家長需要懂教育,能配合督促、管理,還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抗挫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最重要的還有一定化轉能力,可以把外在所有的壓力,都要轉化成學習的動力。成年人尚且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更何況十幾歲的孩子。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的學習壓力,是以前學生的十倍,這是有道理的。當他的生活,被放在顯微鏡下,事無鉅細的分析;當他的生活,被放在攝像頭下,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當他的生活,被放在聚光燈下,每時每刻的關注。生活變得沒有任何空間,有明確的要求,卻沒有精準的給予,增加的只是孩子內心巨大的焦慮。

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再輕易的給孩子貼任何標貼,因為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甚至都還沒有上路,還有著無限的可能。不要因為一些狹隘的訴求,而對孩子束手束腳。我們能做的,不是限制些什麼,而是先讓自己放輕鬆。再讓讓孩子放輕鬆,才能讓孩子活出從容和堅定。

"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上午下雨,沒有去工作室,在家裡過了一個安逸的上午。下午出門,做了一個五個多小時的諮詢。

為人父母者,最是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稍有差錯,父母就表現的憂心忡忡。不能說擔心是多餘,但的確有些過於如臨大敵。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這個事情說起來也挺簡單,只是放在哪個家長身上,都難以淡然處之。

孩子自從上了初中,成績穩步下滑,從班級第一,一路下滑到班裡的十來名。家長無計可施,找老師瞭解情況,而老師的結論很簡單,孩子可能有些心理問題,建議找心理醫生。

而我近距離接觸孩子的體驗卻是,孩子很正常,既不厭學,也不叛逆,還不自閉,溝通也很流暢,並沒有所謂的心理問題。

經過了解,事情大體是這樣的:孩子考初中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所以,被分到了普通班級。不為鳳尾,卻為雞頭。孩子的成績在普通班倒是獨佔鰲頭,最初幾次考試,都是班裡的第一名。老師也很器重,不僅委以重任,還讓孩子承擔帶領大家成長的重任。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每個孩子體內都有一個小宇宙,他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出來,維持班級紀律,督促大家寫作業,忙得不亦樂乎。然而,老師尚且不能讓每個學生積極學習,更何況一個優秀的同學。所以,一番努力之後,孩子不僅沒有讓班裡其他人的學習積極性提起來,反而影響了自己的成績,從第一名變成了第三名。

其實,這個所謂的成績下滑並不明顯,然而,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覺得孩子不夠努力。孩子當然不服氣,與老師的觀念發生了分歧。老師對孩子不再肯定,學生也對老師不再滿意。孩子作為弱勢一方,情緒出現了一些波動,學習的效果不免受到影響。

對老師有意見,學不進去;學不進去,成績下滑;成績下滑,老師再批評;老師批評,更不服氣,對老師的芥蒂更深;芥蒂更深,更加學不進去,成績再下滑。於是,走進了一個死循環。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為什麼說孩子並不是厭學、不努力呢?因為孩子的成績很穩定,每次都下滑一點,一年下來,成績也僅僅倒退了十來名。可以想見,孩子並沒有放棄,但的確沒有克服掉心中的芥蒂。

說實話,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在情緒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成績出現一些波動是很正常的。實際上,成績層面表現出來的巨大落差,在導源上僅僅是毫釐之差。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求關注、求重視,對外在的變化很敏感。當老師出現一些細微的態度變化,也許老師本人並沒有覺察,卻被孩子敏銳的捕捉到,並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波瀾。這種心理上的波瀾,表現在學業上,就會是較大影響。

我們可以無限肯定現在的孩子聰明、早熟,但實際上,孩子就是孩子,心理還是稚嫩。比如,學習這件事,除非極少數的孩子之外,大多數孩子,都不是因為課程本身帶來的興趣而學習,往往是因為外在的興趣而學習。其中,一小部分是家庭的引導和同學之間的互促,更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老師體現力。

老師的個人魅力,老師的授課方式,老師對學生的關注、肯定程度,在早期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太多的學生,都是喜歡哪個老師,哪門課程就好。不喜歡哪個老師了,哪門課程就不好。老師即課程,課程即老師,這是一個很難破局的尷尬。

誠然,教育是全方位的問題,我並不是指責老師的甩鍋。但現行教育體制下,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老師的確把過多問題,扔給了不懂教育的家長。這種方式,除了增加家長的負擔,更大的問題是增加了家長的焦慮。而最終,這些壓力都轉嫁到了孩子身上。

當老師不再大包大攬,就對每個教育主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家長需要懂教育,能配合督促、管理,還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抗挫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最重要的還有一定化轉能力,可以把外在所有的壓力,都要轉化成學習的動力。成年人尚且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更何況十幾歲的孩子。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的學習壓力,是以前學生的十倍,這是有道理的。當他的生活,被放在顯微鏡下,事無鉅細的分析;當他的生活,被放在攝像頭下,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當他的生活,被放在聚光燈下,每時每刻的關注。生活變得沒有任何空間,有明確的要求,卻沒有精準的給予,增加的只是孩子內心巨大的焦慮。

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再輕易的給孩子貼任何標貼,因為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甚至都還沒有上路,還有著無限的可能。不要因為一些狹隘的訴求,而對孩子束手束腳。我們能做的,不是限制些什麼,而是先讓自己放輕鬆。再讓讓孩子放輕鬆,才能讓孩子活出從容和堅定。

最簡單粗暴的甩鍋是貼標籤,所以,你自己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