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華服、外交出訪,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僅僅是故事的下半段而已,米歇爾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而是出生和成長在芝加哥毒品和槍支氾濫的貧民窟。那裡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什麼正經工作,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著。

每一個階層逆襲的故事,背後都是家長的奮鬥史。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養出了米歇爾這樣成功從底層逆襲為超級精英的孩子?

01 樂呵呵地接受現實

1964年1月17日,芝加哥南城一個普通的藍領家庭——羅賓遜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兒,加上兩年前出生的哥哥,羅賓遜家的四位家庭成員一一到位。父親弗雷澤是一位鍋爐工,在芝加哥水處理廠工作,母親瑪麗安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就是家裡所有開支的來源。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華服、外交出訪,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僅僅是故事的下半段而已,米歇爾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而是出生和成長在芝加哥毒品和槍支氾濫的貧民窟。那裡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什麼正經工作,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著。

每一個階層逆襲的故事,背後都是家長的奮鬥史。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養出了米歇爾這樣成功從底層逆襲為超級精英的孩子?

01 樂呵呵地接受現實

1964年1月17日,芝加哥南城一個普通的藍領家庭——羅賓遜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兒,加上兩年前出生的哥哥,羅賓遜家的四位家庭成員一一到位。父親弗雷澤是一位鍋爐工,在芝加哥水處理廠工作,母親瑪麗安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就是家裡所有開支的來源。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前排右一 襁褓中的米歇爾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米歇爾家一直寄住在母親的姑姑蘿比家裡。在不到80平米的公寓樓裡,四口人一住就是二十餘年,晚上睡覺時,米歇爾和哥哥克雷格隔著一層薄薄的木板睡覺,相伴著鼾聲入眠。直到蘿比姑婆去世,將這棟房子贈予米歇爾父母,他們家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不但家庭條件一般,家裡唯一的壯勞力——父親弗雷澤在三十多歲時,竟確診患上了一種脊髓病變的惡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會逐漸導致無法行走,甚至癱瘓、心臟病等。70年代的美國,作為黑人家庭,是沒有什麼醫療保險的,面對重大疾病,基本只有硬抗著不去看和看病看到傾家蕩產這兩條路。

是的,為了兒女的未來,父親選擇了犧牲自己。確診後,他從未接受過有效的治療。

他每天都樂呵呵的,給家裡人講笑話,給朋友講笑話,人人都很愛他。

02 不抱怨任何事,不論大小

一次,米歇爾一家被邀請去位於別墅的朋友家裡做客,作為生長在衰退的貧民窟的他們來說,那得多麼地開心啊。 然而,高檔社區的住戶們,卻未必歡迎他們。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華服、外交出訪,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僅僅是故事的下半段而已,米歇爾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而是出生和成長在芝加哥毒品和槍支氾濫的貧民窟。那裡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什麼正經工作,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著。

每一個階層逆襲的故事,背後都是家長的奮鬥史。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養出了米歇爾這樣成功從底層逆襲為超級精英的孩子?

01 樂呵呵地接受現實

1964年1月17日,芝加哥南城一個普通的藍領家庭——羅賓遜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兒,加上兩年前出生的哥哥,羅賓遜家的四位家庭成員一一到位。父親弗雷澤是一位鍋爐工,在芝加哥水處理廠工作,母親瑪麗安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就是家裡所有開支的來源。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前排右一 襁褓中的米歇爾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米歇爾家一直寄住在母親的姑姑蘿比家裡。在不到80平米的公寓樓裡,四口人一住就是二十餘年,晚上睡覺時,米歇爾和哥哥克雷格隔著一層薄薄的木板睡覺,相伴著鼾聲入眠。直到蘿比姑婆去世,將這棟房子贈予米歇爾父母,他們家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不但家庭條件一般,家裡唯一的壯勞力——父親弗雷澤在三十多歲時,竟確診患上了一種脊髓病變的惡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會逐漸導致無法行走,甚至癱瘓、心臟病等。70年代的美國,作為黑人家庭,是沒有什麼醫療保險的,面對重大疾病,基本只有硬抗著不去看和看病看到傾家蕩產這兩條路。

是的,為了兒女的未來,父親選擇了犧牲自己。確診後,他從未接受過有效的治療。

他每天都樂呵呵的,給家裡人講笑話,給朋友講笑話,人人都很愛他。

02 不抱怨任何事,不論大小

一次,米歇爾一家被邀請去位於別墅的朋友家裡做客,作為生長在衰退的貧民窟的他們來說,那得多麼地開心啊。 然而,高檔社區的住戶們,卻未必歡迎他們。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站在父親的愛車前

當他們興高采烈地從朋友家裡吃完飯出來,走到自家的車子前面時,卻發現車身上多了一條長長的印記, 從車門一直到車尾。 那道劃痕長地扎眼,可以肯定,絕不是意外。

如若是一般人,一定會破口大罵找尋肇事者了。但父親弗雷澤是那種接納生活中一切壞消息的人,就算可以可以去找人理論,他也不會那麼做。

“真是搞笑啊! ”他說, 然後打開了車門。 沒過多久,得了空,父親就把車開到修理廠, 把那道劃痕給抹掉了。

父親弗雷澤從30歲得病,逐漸要靠柺杖行走,到40多歲時下半身癱瘓,完全靠輪椅行動,他的病情逐漸加重。但他從不抱怨生活的苦痛,繼續快樂地工作、生活、給孩子們講笑話。生病20多年來,他從沒曠過一天工,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工作,為自己把鍋爐維護地很好感到驕傲。

甚至,在因為病情危急被送往醫院時,他還無辜跟醫生說:“我的喉嚨裡有這麼大的腫塊?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沒注意到!”

然而就在一週後,5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03 自己再難,也要幫助別人

父親弗雷澤雖身患重疾,但一直喜歡幫助別人。他不顧母親的反對,主動承擔了消耗大量時間卻收入寥寥的選區區長(類似於我們的社區志願者)的工作。當人們遇到垃圾收集、掃雪、路面坑坑窪窪等問題時,父親就會傾聽人們反映問題、安撫大家的情緒並聯系解決問題。

他喜歡為社區的鄰居們服務,他杵著柺杖走街串巷,稱讚老奶奶家裡可愛的孫子,耐心地聆聽人們講八卦、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健康問題,聽到人家說錢如何不夠用時點頭表示理解。

在志願工作之外,父親還長期幫助一位單親男孩——大衛。大衛很早就失去了父親,米歇爾父親就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看,在經濟和情感上給予各種支持。後來,大衛成了米歇爾的男友,當然,是在奧巴馬之前。

04 想說什麼,那就盡情地說吧!

米歇爾的家庭氛圍是輕鬆愉快的,她和哥哥可以盡情地和父母說他們遇到的一切事情、對事物的看法。4歲開始,米歇爾開始在姑婆蘿比那開始學習彈鋼琴,她學的很快,但也經常和嚴厲的姑婆發生爭執,主要是因為米歇爾總想盡快地學習更難的曲子。

吃晚飯時, 米歇爾繪聲繪色地和父母、哥哥講述跟蘿比的“戰鬥”, 情緒激動。 父母認真地傾聽著,對米歇爾的遭遇並沒有表示同情, 對蘿比也沒有,並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在聽完以後哈哈大笑。對於米歇爾的“控訴”,父母並沒有責備她對長輩不敬,他們充分尊重孩子對外界的態度和想法。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華服、外交出訪,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僅僅是故事的下半段而已,米歇爾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而是出生和成長在芝加哥毒品和槍支氾濫的貧民窟。那裡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什麼正經工作,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著。

每一個階層逆襲的故事,背後都是家長的奮鬥史。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養出了米歇爾這樣成功從底層逆襲為超級精英的孩子?

01 樂呵呵地接受現實

1964年1月17日,芝加哥南城一個普通的藍領家庭——羅賓遜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兒,加上兩年前出生的哥哥,羅賓遜家的四位家庭成員一一到位。父親弗雷澤是一位鍋爐工,在芝加哥水處理廠工作,母親瑪麗安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就是家裡所有開支的來源。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前排右一 襁褓中的米歇爾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米歇爾家一直寄住在母親的姑姑蘿比家裡。在不到80平米的公寓樓裡,四口人一住就是二十餘年,晚上睡覺時,米歇爾和哥哥克雷格隔著一層薄薄的木板睡覺,相伴著鼾聲入眠。直到蘿比姑婆去世,將這棟房子贈予米歇爾父母,他們家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不但家庭條件一般,家裡唯一的壯勞力——父親弗雷澤在三十多歲時,竟確診患上了一種脊髓病變的惡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會逐漸導致無法行走,甚至癱瘓、心臟病等。70年代的美國,作為黑人家庭,是沒有什麼醫療保險的,面對重大疾病,基本只有硬抗著不去看和看病看到傾家蕩產這兩條路。

是的,為了兒女的未來,父親選擇了犧牲自己。確診後,他從未接受過有效的治療。

他每天都樂呵呵的,給家裡人講笑話,給朋友講笑話,人人都很愛他。

02 不抱怨任何事,不論大小

一次,米歇爾一家被邀請去位於別墅的朋友家裡做客,作為生長在衰退的貧民窟的他們來說,那得多麼地開心啊。 然而,高檔社區的住戶們,卻未必歡迎他們。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站在父親的愛車前

當他們興高采烈地從朋友家裡吃完飯出來,走到自家的車子前面時,卻發現車身上多了一條長長的印記, 從車門一直到車尾。 那道劃痕長地扎眼,可以肯定,絕不是意外。

如若是一般人,一定會破口大罵找尋肇事者了。但父親弗雷澤是那種接納生活中一切壞消息的人,就算可以可以去找人理論,他也不會那麼做。

“真是搞笑啊! ”他說, 然後打開了車門。 沒過多久,得了空,父親就把車開到修理廠, 把那道劃痕給抹掉了。

父親弗雷澤從30歲得病,逐漸要靠柺杖行走,到40多歲時下半身癱瘓,完全靠輪椅行動,他的病情逐漸加重。但他從不抱怨生活的苦痛,繼續快樂地工作、生活、給孩子們講笑話。生病20多年來,他從沒曠過一天工,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工作,為自己把鍋爐維護地很好感到驕傲。

甚至,在因為病情危急被送往醫院時,他還無辜跟醫生說:“我的喉嚨裡有這麼大的腫塊?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沒注意到!”

然而就在一週後,5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03 自己再難,也要幫助別人

父親弗雷澤雖身患重疾,但一直喜歡幫助別人。他不顧母親的反對,主動承擔了消耗大量時間卻收入寥寥的選區區長(類似於我們的社區志願者)的工作。當人們遇到垃圾收集、掃雪、路面坑坑窪窪等問題時,父親就會傾聽人們反映問題、安撫大家的情緒並聯系解決問題。

他喜歡為社區的鄰居們服務,他杵著柺杖走街串巷,稱讚老奶奶家裡可愛的孫子,耐心地聆聽人們講八卦、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健康問題,聽到人家說錢如何不夠用時點頭表示理解。

在志願工作之外,父親還長期幫助一位單親男孩——大衛。大衛很早就失去了父親,米歇爾父親就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看,在經濟和情感上給予各種支持。後來,大衛成了米歇爾的男友,當然,是在奧巴馬之前。

04 想說什麼,那就盡情地說吧!

米歇爾的家庭氛圍是輕鬆愉快的,她和哥哥可以盡情地和父母說他們遇到的一切事情、對事物的看法。4歲開始,米歇爾開始在姑婆蘿比那開始學習彈鋼琴,她學的很快,但也經常和嚴厲的姑婆發生爭執,主要是因為米歇爾總想盡快地學習更難的曲子。

吃晚飯時, 米歇爾繪聲繪色地和父母、哥哥講述跟蘿比的“戰鬥”, 情緒激動。 父母認真地傾聽著,對米歇爾的遭遇並沒有表示同情, 對蘿比也沒有,並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在聽完以後哈哈大笑。對於米歇爾的“控訴”,父母並沒有責備她對長輩不敬,他們充分尊重孩子對外界的態度和想法。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萌萌的米歇爾

在這樣的氛圍中,米歇爾兄妹和父母的關係極其融洽,他們討論每天發生的事情,也討論毒品、性、人生選擇,還有種族、不平等和政治等等。

05 把孩子推向世界

米歇爾父母在教育兒女上秉持著一種“佛系”的冷靜,孩子們遇到的事情他們都看在眼裡,卻儘量都讓孩子自己處理。就像母親瑪麗安經常說的一樣“我培養的不是小孩子,是未來的大人。”

米歇爾的哥哥克雷格八年級時,喜歡上一個女孩。一天,那個女孩向他發出了一個邀請,讓他到她家裡去,還特意讓他知道她的父母不在家,就他們兩個人。

克雷格內心很掙扎,這個機會很有誘惑力,但他知道這是不光彩的事。經過一番權衡,他還是告訴母親有這麼一個邀請,只不過他隱瞞了一部分事實,說他們會在公園見面。 在沒有向母親說出真相後,他愧疚地寢食難安,最終把整件事向母親和盤托出。他以為母親會發脾氣,或者不許他去。

出乎意料的是,母親聽了之後,並沒有採取任何強制措施,很平淡地聳聳肩,漫不經心地說:“你覺得怎麼合適就怎麼處理吧。”然後就轉身去洗碗去了。

放手,有時候是一種最大程度的信任,相信孩子能正確地處理好身邊的大事小事。

06 當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難時,果斷相助

米歇爾上小學二年級時,班級裡的孩子們不好好聽課,課堂風氣很差。老師認定他們是一班“壞孩子”,不再好好上課,整班學生被髮配到學校的地下室裡。 回家後,米歇爾和母親抱怨班級的現狀。母親很快意識到:孩子在一個不適合學習的環境當中,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華服、外交出訪,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僅僅是故事的下半段而已,米歇爾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而是出生和成長在芝加哥毒品和槍支氾濫的貧民窟。那裡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什麼正經工作,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著。

每一個階層逆襲的故事,背後都是家長的奮鬥史。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養出了米歇爾這樣成功從底層逆襲為超級精英的孩子?

01 樂呵呵地接受現實

1964年1月17日,芝加哥南城一個普通的藍領家庭——羅賓遜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兒,加上兩年前出生的哥哥,羅賓遜家的四位家庭成員一一到位。父親弗雷澤是一位鍋爐工,在芝加哥水處理廠工作,母親瑪麗安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就是家裡所有開支的來源。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前排右一 襁褓中的米歇爾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米歇爾家一直寄住在母親的姑姑蘿比家裡。在不到80平米的公寓樓裡,四口人一住就是二十餘年,晚上睡覺時,米歇爾和哥哥克雷格隔著一層薄薄的木板睡覺,相伴著鼾聲入眠。直到蘿比姑婆去世,將這棟房子贈予米歇爾父母,他們家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不但家庭條件一般,家裡唯一的壯勞力——父親弗雷澤在三十多歲時,竟確診患上了一種脊髓病變的惡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會逐漸導致無法行走,甚至癱瘓、心臟病等。70年代的美國,作為黑人家庭,是沒有什麼醫療保險的,面對重大疾病,基本只有硬抗著不去看和看病看到傾家蕩產這兩條路。

是的,為了兒女的未來,父親選擇了犧牲自己。確診後,他從未接受過有效的治療。

他每天都樂呵呵的,給家裡人講笑話,給朋友講笑話,人人都很愛他。

02 不抱怨任何事,不論大小

一次,米歇爾一家被邀請去位於別墅的朋友家裡做客,作為生長在衰退的貧民窟的他們來說,那得多麼地開心啊。 然而,高檔社區的住戶們,卻未必歡迎他們。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站在父親的愛車前

當他們興高采烈地從朋友家裡吃完飯出來,走到自家的車子前面時,卻發現車身上多了一條長長的印記, 從車門一直到車尾。 那道劃痕長地扎眼,可以肯定,絕不是意外。

如若是一般人,一定會破口大罵找尋肇事者了。但父親弗雷澤是那種接納生活中一切壞消息的人,就算可以可以去找人理論,他也不會那麼做。

“真是搞笑啊! ”他說, 然後打開了車門。 沒過多久,得了空,父親就把車開到修理廠, 把那道劃痕給抹掉了。

父親弗雷澤從30歲得病,逐漸要靠柺杖行走,到40多歲時下半身癱瘓,完全靠輪椅行動,他的病情逐漸加重。但他從不抱怨生活的苦痛,繼續快樂地工作、生活、給孩子們講笑話。生病20多年來,他從沒曠過一天工,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工作,為自己把鍋爐維護地很好感到驕傲。

甚至,在因為病情危急被送往醫院時,他還無辜跟醫生說:“我的喉嚨裡有這麼大的腫塊?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沒注意到!”

然而就在一週後,5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03 自己再難,也要幫助別人

父親弗雷澤雖身患重疾,但一直喜歡幫助別人。他不顧母親的反對,主動承擔了消耗大量時間卻收入寥寥的選區區長(類似於我們的社區志願者)的工作。當人們遇到垃圾收集、掃雪、路面坑坑窪窪等問題時,父親就會傾聽人們反映問題、安撫大家的情緒並聯系解決問題。

他喜歡為社區的鄰居們服務,他杵著柺杖走街串巷,稱讚老奶奶家裡可愛的孫子,耐心地聆聽人們講八卦、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健康問題,聽到人家說錢如何不夠用時點頭表示理解。

在志願工作之外,父親還長期幫助一位單親男孩——大衛。大衛很早就失去了父親,米歇爾父親就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看,在經濟和情感上給予各種支持。後來,大衛成了米歇爾的男友,當然,是在奧巴馬之前。

04 想說什麼,那就盡情地說吧!

米歇爾的家庭氛圍是輕鬆愉快的,她和哥哥可以盡情地和父母說他們遇到的一切事情、對事物的看法。4歲開始,米歇爾開始在姑婆蘿比那開始學習彈鋼琴,她學的很快,但也經常和嚴厲的姑婆發生爭執,主要是因為米歇爾總想盡快地學習更難的曲子。

吃晚飯時, 米歇爾繪聲繪色地和父母、哥哥講述跟蘿比的“戰鬥”, 情緒激動。 父母認真地傾聽著,對米歇爾的遭遇並沒有表示同情, 對蘿比也沒有,並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在聽完以後哈哈大笑。對於米歇爾的“控訴”,父母並沒有責備她對長輩不敬,他們充分尊重孩子對外界的態度和想法。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萌萌的米歇爾

在這樣的氛圍中,米歇爾兄妹和父母的關係極其融洽,他們討論每天發生的事情,也討論毒品、性、人生選擇,還有種族、不平等和政治等等。

05 把孩子推向世界

米歇爾父母在教育兒女上秉持著一種“佛系”的冷靜,孩子們遇到的事情他們都看在眼裡,卻儘量都讓孩子自己處理。就像母親瑪麗安經常說的一樣“我培養的不是小孩子,是未來的大人。”

米歇爾的哥哥克雷格八年級時,喜歡上一個女孩。一天,那個女孩向他發出了一個邀請,讓他到她家裡去,還特意讓他知道她的父母不在家,就他們兩個人。

克雷格內心很掙扎,這個機會很有誘惑力,但他知道這是不光彩的事。經過一番權衡,他還是告訴母親有這麼一個邀請,只不過他隱瞞了一部分事實,說他們會在公園見面。 在沒有向母親說出真相後,他愧疚地寢食難安,最終把整件事向母親和盤托出。他以為母親會發脾氣,或者不許他去。

出乎意料的是,母親聽了之後,並沒有採取任何強制措施,很平淡地聳聳肩,漫不經心地說:“你覺得怎麼合適就怎麼處理吧。”然後就轉身去洗碗去了。

放手,有時候是一種最大程度的信任,相信孩子能正確地處理好身邊的大事小事。

06 當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難時,果斷相助

米歇爾上小學二年級時,班級裡的孩子們不好好聽課,課堂風氣很差。老師認定他們是一班“壞孩子”,不再好好上課,整班學生被髮配到學校的地下室裡。 回家後,米歇爾和母親抱怨班級的現狀。母親很快意識到:孩子在一個不適合學習的環境當中,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米歇爾幼兒園畢業照(第三排右二)

連續幾個星期時間,母親每天都去學校,遊說校長將米歇爾調出班級。在母親的幫助下,經過考試,米歇爾跳了一級,插班進了三年級學習,那裡光線充足、秩序井然,老師課講得非常好。

這件小事改變了米歇爾的人生。如果當年,她在地下室裡,跟著一群不好好學習同學,一直被稱為“壞孩子”,那她一定不能考上普林斯頓,不會考上哈佛法學院,更不會遇到奧巴馬。那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就會換人了吧。

"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演講感人風采卓越的米歇爾,勵志兩個字遠遠不足以形容她...

引子

對,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奧巴馬總統的最愛——米歇爾 奧巴馬。1981年,米歇爾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88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2008年,米歇爾44歲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在任期間,她每每和老奧十指緊扣地出訪各國,恩愛程度羨煞旁人。這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嗎?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華服、外交出訪,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僅僅是故事的下半段而已,米歇爾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而是出生和成長在芝加哥毒品和槍支氾濫的貧民窟。那裡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什麼正經工作,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著。

每一個階層逆襲的故事,背後都是家長的奮鬥史。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養出了米歇爾這樣成功從底層逆襲為超級精英的孩子?

01 樂呵呵地接受現實

1964年1月17日,芝加哥南城一個普通的藍領家庭——羅賓遜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兒,加上兩年前出生的哥哥,羅賓遜家的四位家庭成員一一到位。父親弗雷澤是一位鍋爐工,在芝加哥水處理廠工作,母親瑪麗安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就是家裡所有開支的來源。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前排右一 襁褓中的米歇爾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米歇爾家一直寄住在母親的姑姑蘿比家裡。在不到80平米的公寓樓裡,四口人一住就是二十餘年,晚上睡覺時,米歇爾和哥哥克雷格隔著一層薄薄的木板睡覺,相伴著鼾聲入眠。直到蘿比姑婆去世,將這棟房子贈予米歇爾父母,他們家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不但家庭條件一般,家裡唯一的壯勞力——父親弗雷澤在三十多歲時,竟確診患上了一種脊髓病變的惡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會逐漸導致無法行走,甚至癱瘓、心臟病等。70年代的美國,作為黑人家庭,是沒有什麼醫療保險的,面對重大疾病,基本只有硬抗著不去看和看病看到傾家蕩產這兩條路。

是的,為了兒女的未來,父親選擇了犧牲自己。確診後,他從未接受過有效的治療。

他每天都樂呵呵的,給家裡人講笑話,給朋友講笑話,人人都很愛他。

02 不抱怨任何事,不論大小

一次,米歇爾一家被邀請去位於別墅的朋友家裡做客,作為生長在衰退的貧民窟的他們來說,那得多麼地開心啊。 然而,高檔社區的住戶們,卻未必歡迎他們。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站在父親的愛車前

當他們興高采烈地從朋友家裡吃完飯出來,走到自家的車子前面時,卻發現車身上多了一條長長的印記, 從車門一直到車尾。 那道劃痕長地扎眼,可以肯定,絕不是意外。

如若是一般人,一定會破口大罵找尋肇事者了。但父親弗雷澤是那種接納生活中一切壞消息的人,就算可以可以去找人理論,他也不會那麼做。

“真是搞笑啊! ”他說, 然後打開了車門。 沒過多久,得了空,父親就把車開到修理廠, 把那道劃痕給抹掉了。

父親弗雷澤從30歲得病,逐漸要靠柺杖行走,到40多歲時下半身癱瘓,完全靠輪椅行動,他的病情逐漸加重。但他從不抱怨生活的苦痛,繼續快樂地工作、生活、給孩子們講笑話。生病20多年來,他從沒曠過一天工,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工作,為自己把鍋爐維護地很好感到驕傲。

甚至,在因為病情危急被送往醫院時,他還無辜跟醫生說:“我的喉嚨裡有這麼大的腫塊?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沒注意到!”

然而就在一週後,5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03 自己再難,也要幫助別人

父親弗雷澤雖身患重疾,但一直喜歡幫助別人。他不顧母親的反對,主動承擔了消耗大量時間卻收入寥寥的選區區長(類似於我們的社區志願者)的工作。當人們遇到垃圾收集、掃雪、路面坑坑窪窪等問題時,父親就會傾聽人們反映問題、安撫大家的情緒並聯系解決問題。

他喜歡為社區的鄰居們服務,他杵著柺杖走街串巷,稱讚老奶奶家裡可愛的孫子,耐心地聆聽人們講八卦、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健康問題,聽到人家說錢如何不夠用時點頭表示理解。

在志願工作之外,父親還長期幫助一位單親男孩——大衛。大衛很早就失去了父親,米歇爾父親就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看,在經濟和情感上給予各種支持。後來,大衛成了米歇爾的男友,當然,是在奧巴馬之前。

04 想說什麼,那就盡情地說吧!

米歇爾的家庭氛圍是輕鬆愉快的,她和哥哥可以盡情地和父母說他們遇到的一切事情、對事物的看法。4歲開始,米歇爾開始在姑婆蘿比那開始學習彈鋼琴,她學的很快,但也經常和嚴厲的姑婆發生爭執,主要是因為米歇爾總想盡快地學習更難的曲子。

吃晚飯時, 米歇爾繪聲繪色地和父母、哥哥講述跟蘿比的“戰鬥”, 情緒激動。 父母認真地傾聽著,對米歇爾的遭遇並沒有表示同情, 對蘿比也沒有,並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在聽完以後哈哈大笑。對於米歇爾的“控訴”,父母並沒有責備她對長輩不敬,他們充分尊重孩子對外界的態度和想法。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萌萌的米歇爾

在這樣的氛圍中,米歇爾兄妹和父母的關係極其融洽,他們討論每天發生的事情,也討論毒品、性、人生選擇,還有種族、不平等和政治等等。

05 把孩子推向世界

米歇爾父母在教育兒女上秉持著一種“佛系”的冷靜,孩子們遇到的事情他們都看在眼裡,卻儘量都讓孩子自己處理。就像母親瑪麗安經常說的一樣“我培養的不是小孩子,是未來的大人。”

米歇爾的哥哥克雷格八年級時,喜歡上一個女孩。一天,那個女孩向他發出了一個邀請,讓他到她家裡去,還特意讓他知道她的父母不在家,就他們兩個人。

克雷格內心很掙扎,這個機會很有誘惑力,但他知道這是不光彩的事。經過一番權衡,他還是告訴母親有這麼一個邀請,只不過他隱瞞了一部分事實,說他們會在公園見面。 在沒有向母親說出真相後,他愧疚地寢食難安,最終把整件事向母親和盤托出。他以為母親會發脾氣,或者不許他去。

出乎意料的是,母親聽了之後,並沒有採取任何強制措施,很平淡地聳聳肩,漫不經心地說:“你覺得怎麼合適就怎麼處理吧。”然後就轉身去洗碗去了。

放手,有時候是一種最大程度的信任,相信孩子能正確地處理好身邊的大事小事。

06 當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難時,果斷相助

米歇爾上小學二年級時,班級裡的孩子們不好好聽課,課堂風氣很差。老師認定他們是一班“壞孩子”,不再好好上課,整班學生被髮配到學校的地下室裡。 回家後,米歇爾和母親抱怨班級的現狀。母親很快意識到:孩子在一個不適合學習的環境當中,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米歇爾幼兒園畢業照(第三排右二)

連續幾個星期時間,母親每天都去學校,遊說校長將米歇爾調出班級。在母親的幫助下,經過考試,米歇爾跳了一級,插班進了三年級學習,那裡光線充足、秩序井然,老師課講得非常好。

這件小事改變了米歇爾的人生。如果當年,她在地下室裡,跟著一群不好好學習同學,一直被稱為“壞孩子”,那她一定不能考上普林斯頓,不會考上哈佛法學院,更不會遇到奧巴馬。那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就會換人了吧。

貧民窟女孩,蝸居租房,父親重疾,靠這六點逆襲為“第一夫人”

米歇爾的成功不僅僅來源於她自己奮鬥,更是父母極其牛逼的家庭教育的結果。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靠撞大運是不現實的,必須未雨綢繆。

生命何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米歇爾一家做到了逆襲,這並不容易,而我們也可以。米歇爾在寫作自己的自傳《成為》時寫出了其中的祕密:父親的奉獻精神,母親的勤勞努力,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不管面對什麼都充滿力量。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戰勝生活中的困難,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相信自己是一個優秀的“父親”、“母親”,相信自己能幫助別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就會很敏銳地發現並繼承這一點。

孩子們的腦海中會持續出現: 我很有價值,只要我努力,我就可以做到。 這些積極正向的話語。我們的耐心、堅韌、應對挫折的態度,極大概率地會感染並影響孩子,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不管眼前面對的是最普通的工作、凋敝的社區還是病痛的折磨,我們都能挺直我們的脊樑,用我們的善良、勤奮、毅力去面對他們,發揮我們最大的對生活的善意。

這麼做的時候我們積極地面對了苦難,也笑對了苦難。在面對風浪時,我們的孩子們也能習得這些最寶貴的品質,機智地避開溝溝坎坎,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找尋向上生長的力量,並在合適的時刻一躍而起,走向自我成就的彼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