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誠言呈語 2019-09-11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是性格的體現

1、倒地就哭,越哭越凶

有的孩子只要摔倒就會“無條件”地直接哭出來,而且越哭越凶,越哭越委屈。雖然摔倒的疼痛感和受到的驚嚇會讓大部分孩子忍不住哭泣,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摔倒都會非常疼,而且疼痛感是會快速降低的。如果孩子無論是否摔疼了都會哭,而且越哭越凶,那麼這種哭實際上是一種尋求父母安慰的表達方式。

這種孩子的性格通常會比較軟弱、怯懦,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覺得一切都應該由父母來為他們解決。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是性格的體現

1、倒地就哭,越哭越凶

有的孩子只要摔倒就會“無條件”地直接哭出來,而且越哭越凶,越哭越委屈。雖然摔倒的疼痛感和受到的驚嚇會讓大部分孩子忍不住哭泣,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摔倒都會非常疼,而且疼痛感是會快速降低的。如果孩子無論是否摔疼了都會哭,而且越哭越凶,那麼這種哭實際上是一種尋求父母安慰的表達方式。

這種孩子的性格通常會比較軟弱、怯懦,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覺得一切都應該由父母來為他們解決。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2、摔倒後先看父母,然後再哭

不少孩子在剛摔倒後並不會直接哭出聲,而是會先觀察父母的反應。這種“可哭可不哭”的狀態最終是否會讓孩子哭出來,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立刻過來安慰,孩子很可能就會哭出來。相反,如果父母不聞不問,也許他們就自己站起身來,不哭也不鬧了。

這種“察言觀色”的小心思並不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反而說明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思想非常嚴重,自己的情緒表達需要通過父母的反應才能做出決定。這一類孩子往往不太有主見,很容易受到父母或者他人的影響,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當然,這也並不完全是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親人和朋友會非常貼心,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後,依然會是非常出色的性格。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是性格的體現

1、倒地就哭,越哭越凶

有的孩子只要摔倒就會“無條件”地直接哭出來,而且越哭越凶,越哭越委屈。雖然摔倒的疼痛感和受到的驚嚇會讓大部分孩子忍不住哭泣,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摔倒都會非常疼,而且疼痛感是會快速降低的。如果孩子無論是否摔疼了都會哭,而且越哭越凶,那麼這種哭實際上是一種尋求父母安慰的表達方式。

這種孩子的性格通常會比較軟弱、怯懦,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覺得一切都應該由父母來為他們解決。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2、摔倒後先看父母,然後再哭

不少孩子在剛摔倒後並不會直接哭出聲,而是會先觀察父母的反應。這種“可哭可不哭”的狀態最終是否會讓孩子哭出來,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立刻過來安慰,孩子很可能就會哭出來。相反,如果父母不聞不問,也許他們就自己站起身來,不哭也不鬧了。

這種“察言觀色”的小心思並不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反而說明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思想非常嚴重,自己的情緒表達需要通過父母的反應才能做出決定。這一類孩子往往不太有主見,很容易受到父母或者他人的影響,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當然,這也並不完全是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親人和朋友會非常貼心,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後,依然會是非常出色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3、能不哭就儘量不哭

有的孩子非常堅強,摔倒後如果不是非常疼就一定忍住不哭。這類孩子通常會非常自信、勇敢、不拘小節,當然也可能會比較固執。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堅強的,但堅強的孩子一定受到過父母在勇氣等方面的鼓勵和引導。這類孩子會具有迎難而上的精神,家長也有更多的機會去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無論哭不哭,都不會找父母

如果孩子在摔倒或受傷後,無論哭不哭都不去找父母尋求安慰的話,家長們就要警惕了。這說明孩子的內心和父母可能已經產生了隔閡,認為父母不會來安慰自己,如果哭訴的話反而可能引來父母的埋怨和責罵。這會讓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孤僻,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造成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或者長時間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很容易和孩子的心靈形成一道無形的隔閡。而這道隔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深,讓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溝通交流,那麼錯誤的想法可能也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培養。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是性格的體現

1、倒地就哭,越哭越凶

有的孩子只要摔倒就會“無條件”地直接哭出來,而且越哭越凶,越哭越委屈。雖然摔倒的疼痛感和受到的驚嚇會讓大部分孩子忍不住哭泣,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摔倒都會非常疼,而且疼痛感是會快速降低的。如果孩子無論是否摔疼了都會哭,而且越哭越凶,那麼這種哭實際上是一種尋求父母安慰的表達方式。

這種孩子的性格通常會比較軟弱、怯懦,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覺得一切都應該由父母來為他們解決。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2、摔倒後先看父母,然後再哭

不少孩子在剛摔倒後並不會直接哭出聲,而是會先觀察父母的反應。這種“可哭可不哭”的狀態最終是否會讓孩子哭出來,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立刻過來安慰,孩子很可能就會哭出來。相反,如果父母不聞不問,也許他們就自己站起身來,不哭也不鬧了。

這種“察言觀色”的小心思並不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反而說明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思想非常嚴重,自己的情緒表達需要通過父母的反應才能做出決定。這一類孩子往往不太有主見,很容易受到父母或者他人的影響,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當然,這也並不完全是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親人和朋友會非常貼心,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後,依然會是非常出色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3、能不哭就儘量不哭

有的孩子非常堅強,摔倒後如果不是非常疼就一定忍住不哭。這類孩子通常會非常自信、勇敢、不拘小節,當然也可能會比較固執。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堅強的,但堅強的孩子一定受到過父母在勇氣等方面的鼓勵和引導。這類孩子會具有迎難而上的精神,家長也有更多的機會去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無論哭不哭,都不會找父母

如果孩子在摔倒或受傷後,無論哭不哭都不去找父母尋求安慰的話,家長們就要警惕了。這說明孩子的內心和父母可能已經產生了隔閡,認為父母不會來安慰自己,如果哭訴的話反而可能引來父母的埋怨和責罵。這會讓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孤僻,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造成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或者長時間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很容易和孩子的心靈形成一道無形的隔閡。而這道隔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深,讓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溝通交流,那麼錯誤的想法可能也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培養。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卻能夠反應出孩子的性格和親子關係,家長要注意跟蹤孩子的心理動態,用正確地方法去面對這些小“挫折”。

孩子摔倒後,家長應該這樣做

一、不溺愛

孩子摔倒後越哭越凶,大多是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的。在孩子摔倒或者磕碰時,我們常常聽到有的父母會把理由強行甩鍋給“路不平”、“石頭硬”、“桌角尖”等等,總之孩子摔倒的原因永遠是外部的客觀因素。

這種方式非但不能幫孩子“解氣”,反而會讓孩子堅信是外部原因讓自己受傷的,所以越想越委屈。然而更糟糕的是,這會讓孩子在經歷失敗時,習慣於從外部原因找藉口,推脫責任,而不是審視自己的錯誤,變得越來越沒有擔當。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是性格的體現

1、倒地就哭,越哭越凶

有的孩子只要摔倒就會“無條件”地直接哭出來,而且越哭越凶,越哭越委屈。雖然摔倒的疼痛感和受到的驚嚇會讓大部分孩子忍不住哭泣,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摔倒都會非常疼,而且疼痛感是會快速降低的。如果孩子無論是否摔疼了都會哭,而且越哭越凶,那麼這種哭實際上是一種尋求父母安慰的表達方式。

這種孩子的性格通常會比較軟弱、怯懦,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覺得一切都應該由父母來為他們解決。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2、摔倒後先看父母,然後再哭

不少孩子在剛摔倒後並不會直接哭出聲,而是會先觀察父母的反應。這種“可哭可不哭”的狀態最終是否會讓孩子哭出來,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立刻過來安慰,孩子很可能就會哭出來。相反,如果父母不聞不問,也許他們就自己站起身來,不哭也不鬧了。

這種“察言觀色”的小心思並不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反而說明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思想非常嚴重,自己的情緒表達需要通過父母的反應才能做出決定。這一類孩子往往不太有主見,很容易受到父母或者他人的影響,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當然,這也並不完全是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親人和朋友會非常貼心,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後,依然會是非常出色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3、能不哭就儘量不哭

有的孩子非常堅強,摔倒後如果不是非常疼就一定忍住不哭。這類孩子通常會非常自信、勇敢、不拘小節,當然也可能會比較固執。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堅強的,但堅強的孩子一定受到過父母在勇氣等方面的鼓勵和引導。這類孩子會具有迎難而上的精神,家長也有更多的機會去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無論哭不哭,都不會找父母

如果孩子在摔倒或受傷後,無論哭不哭都不去找父母尋求安慰的話,家長們就要警惕了。這說明孩子的內心和父母可能已經產生了隔閡,認為父母不會來安慰自己,如果哭訴的話反而可能引來父母的埋怨和責罵。這會讓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孤僻,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造成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或者長時間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很容易和孩子的心靈形成一道無形的隔閡。而這道隔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深,讓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溝通交流,那麼錯誤的想法可能也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培養。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卻能夠反應出孩子的性格和親子關係,家長要注意跟蹤孩子的心理動態,用正確地方法去面對這些小“挫折”。

孩子摔倒後,家長應該這樣做

一、不溺愛

孩子摔倒後越哭越凶,大多是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的。在孩子摔倒或者磕碰時,我們常常聽到有的父母會把理由強行甩鍋給“路不平”、“石頭硬”、“桌角尖”等等,總之孩子摔倒的原因永遠是外部的客觀因素。

這種方式非但不能幫孩子“解氣”,反而會讓孩子堅信是外部原因讓自己受傷的,所以越想越委屈。然而更糟糕的是,這會讓孩子在經歷失敗時,習慣於從外部原因找藉口,推脫責任,而不是審視自己的錯誤,變得越來越沒有擔當。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二、引導孩子樂觀的情緒

摔倒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小“挫折”,家長要引導孩子樂觀地去面對。如果摔得不嚴重,千萬不要表現出驚恐和心疼,而是要輕描淡寫地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對這次摔倒表現出“不屑一顧”。

當然,在孩子勇敢地站起來後,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褒獎,這會讓孩子明確地認識到不輕易哭泣才是“好孩子”。在戰勝了摔倒這種小挫折後,孩子也會用同樣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其他的挑戰。

三、告訴孩子摔倒的原因

摔倒並不可怕,但是其他的安全隱患卻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在孩子摔倒後,要和孩子一起討論摔倒的原因,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主動避免其他的危險。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哭未必是怯懦,因為有時候可能確實摔得非常疼。但是不哭也不一定是因為堅強,也可能是覺得哭與不哭沒有區別,反正都不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孩子的性格是由家庭教育離開塑造的,在這件小事上,父母要洞察孩子的反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為孩子塑造積極健康的性格,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蹣跚學步,到滿地飛奔,每個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是他們到了4歲以後,身上總是舊傷疤還沒好,新傷疤又添上了。筆者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在一年的時間中,腿上的傷疤就沒停過。

孩子身材矮小,腳底離地高度低,路面上稍微有一些不平坦就很容易被絆倒。而在玩耍、打鬧中,摔倒更是難避免。每個孩子在摔倒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忍痛自己站起來。雖然這只是受到皮肉之苦後的正常反應,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是性格的體現

1、倒地就哭,越哭越凶

有的孩子只要摔倒就會“無條件”地直接哭出來,而且越哭越凶,越哭越委屈。雖然摔倒的疼痛感和受到的驚嚇會讓大部分孩子忍不住哭泣,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摔倒都會非常疼,而且疼痛感是會快速降低的。如果孩子無論是否摔疼了都會哭,而且越哭越凶,那麼這種哭實際上是一種尋求父母安慰的表達方式。

這種孩子的性格通常會比較軟弱、怯懦,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覺得一切都應該由父母來為他們解決。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2、摔倒後先看父母,然後再哭

不少孩子在剛摔倒後並不會直接哭出聲,而是會先觀察父母的反應。這種“可哭可不哭”的狀態最終是否會讓孩子哭出來,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立刻過來安慰,孩子很可能就會哭出來。相反,如果父母不聞不問,也許他們就自己站起身來,不哭也不鬧了。

這種“察言觀色”的小心思並不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反而說明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思想非常嚴重,自己的情緒表達需要通過父母的反應才能做出決定。這一類孩子往往不太有主見,很容易受到父母或者他人的影響,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當然,這也並不完全是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親人和朋友會非常貼心,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後,依然會是非常出色的性格。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3、能不哭就儘量不哭

有的孩子非常堅強,摔倒後如果不是非常疼就一定忍住不哭。這類孩子通常會非常自信、勇敢、不拘小節,當然也可能會比較固執。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堅強的,但堅強的孩子一定受到過父母在勇氣等方面的鼓勵和引導。這類孩子會具有迎難而上的精神,家長也有更多的機會去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無論哭不哭,都不會找父母

如果孩子在摔倒或受傷後,無論哭不哭都不去找父母尋求安慰的話,家長們就要警惕了。這說明孩子的內心和父母可能已經產生了隔閡,認為父母不會來安慰自己,如果哭訴的話反而可能引來父母的埋怨和責罵。這會讓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孤僻,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造成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或者長時間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很容易和孩子的心靈形成一道無形的隔閡。而這道隔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深,讓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溝通交流,那麼錯誤的想法可能也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培養。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摔倒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卻能夠反應出孩子的性格和親子關係,家長要注意跟蹤孩子的心理動態,用正確地方法去面對這些小“挫折”。

孩子摔倒後,家長應該這樣做

一、不溺愛

孩子摔倒後越哭越凶,大多是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的。在孩子摔倒或者磕碰時,我們常常聽到有的父母會把理由強行甩鍋給“路不平”、“石頭硬”、“桌角尖”等等,總之孩子摔倒的原因永遠是外部的客觀因素。

這種方式非但不能幫孩子“解氣”,反而會讓孩子堅信是外部原因讓自己受傷的,所以越想越委屈。然而更糟糕的是,這會讓孩子在經歷失敗時,習慣於從外部原因找藉口,推脫責任,而不是審視自己的錯誤,變得越來越沒有擔當。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二、引導孩子樂觀的情緒

摔倒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小“挫折”,家長要引導孩子樂觀地去面對。如果摔得不嚴重,千萬不要表現出驚恐和心疼,而是要輕描淡寫地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對這次摔倒表現出“不屑一顧”。

當然,在孩子勇敢地站起來後,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褒獎,這會讓孩子明確地認識到不輕易哭泣才是“好孩子”。在戰勝了摔倒這種小挫折後,孩子也會用同樣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其他的挑戰。

三、告訴孩子摔倒的原因

摔倒並不可怕,但是其他的安全隱患卻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在孩子摔倒後,要和孩子一起討論摔倒的原因,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主動避免其他的危險。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哭未必是怯懦,因為有時候可能確實摔得非常疼。但是不哭也不一定是因為堅強,也可能是覺得哭與不哭沒有區別,反正都不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孩子的性格是由家庭教育離開塑造的,在這件小事上,父母要洞察孩子的反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為孩子塑造積極健康的性格,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孩子摔倒後的反應,能體現出性格,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就要注意了

安全提示

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如果孩子摔得比較嚴重,不要著急去扶他起來,最好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檢查頭部是否受傷,如果頭部受到撞擊,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2、檢查是否有外傷,流血是否嚴重。如果流血較多,要及時去醫院或診所做消毒和止血處理。

3、如果孩子有骨折的可能性,不要立刻抱起孩子,防止二次傷害,儘快撥打急救電話請求幫助。


『誠言呈語』專注於從父親的視角解讀育兒難題。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期待您的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