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服裝 思源姐姐 2019-07-28
"

“外婆,快來呀!”“外婆,你來陪我玩!”“外婆做飯呢,等一會做完就陪你啊!”“不行,不行,現在就要玩!”孩子急促地叫哭喊著,拉著外婆的衣服不撒手,見外婆不理他,揮舞著小拳頭表示抗議。“好了,好了,別哭了,陪你玩,哎,一會這樣,一會那樣,你這是要累死外婆呀!”外婆無奈地被孩子拽著一起玩,不一會兒孩子又開心地笑了起來。

家長陪孩子都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陪孩子玩比上班還累,甚至有的家長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想回家陪娃,熊孩子陪不起呀,父母們內心真實的寫照。

"

“外婆,快來呀!”“外婆,你來陪我玩!”“外婆做飯呢,等一會做完就陪你啊!”“不行,不行,現在就要玩!”孩子急促地叫哭喊著,拉著外婆的衣服不撒手,見外婆不理他,揮舞著小拳頭表示抗議。“好了,好了,別哭了,陪你玩,哎,一會這樣,一會那樣,你這是要累死外婆呀!”外婆無奈地被孩子拽著一起玩,不一會兒孩子又開心地笑了起來。

家長陪孩子都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陪孩子玩比上班還累,甚至有的家長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想回家陪娃,熊孩子陪不起呀,父母們內心真實的寫照。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一、急躁的孩子,焦慮的家長

總能看到孩子“欺負”大人的場景,當孩子有各種需求時總急促地喊人,家長們,尤其是老人就像個“消防員”一樣,孩子的情緒就是“火情”,只要“火情”一出現,家長就要背起滅火器去救火,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忙得團團轉。

同情被孩子搞得團團轉的家長,經常是精疲力盡,但同時也會引發了深思,家長能夠永遠在孩子需要時就出現嗎?能夠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嗎?

明智的家長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面對和幫助他解決所有事情,人生的成長道路需要他自己走。

二、孩子的急脾氣從哪來?

很多父母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可能會很疑惑,自己或者愛人的性格也不是爆脾氣啊,怎麼生出來的孩子卻是個急脾氣呢?要不著東西哭,吃不著東西喊,不給東西就打,想要什麼得不到就開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滿足他為止。

1、情緒釋放是孩子的天性

0~3歲學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語言能力,又缺乏社會能力,當他們玩耍或開起新技能學習時,很容易因為能力的缺乏而變得沮喪,當缺乏語言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時,就會出現發脾氣,暴躁摔東西,打人或其他攻擊性行為。

學步期的孩子在成長髮展期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他們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所以當他有需求時就會很自私的認為,別人就應該滿足他,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發洩情緒。

正確地瞭解孩子在生長期發展的狀態,能夠幫助大人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以及做出的行為舉動,孩子的大多數社會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比如分享、玩耍、學習技能之類的社會能力,都是通過訓練和犯錯誤而培養的,孩子心理上的挫敗或者身體上的受傷,都是成長之路上的標誌。

2、熊孩子是家長行為引導的“產物”

釋放情緒既然是發展的正常行為,那我們做為家長就放任自流,任其孩子自由發展,等過了這個成長期,孩子就會變好了?

別做美夢了,家長如果不積極地做出引導,孩子只會變本加厲。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怎麼養了性格這麼急躁的熊孩子,其實熊孩子是家長平時對孩子行為反應的產物。

因為學步期的孩子出現不良的情緒或者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沮喪,並且不具有達到自己目標的能力,很多孩子只是在通過情緒的發洩來探究各種可能。

這時的孩子看到大人怎麼迴應,他就學會了什麼,比如你吼他不乖,他會學會當自己有情緒時也可以吼叫,比如你動手打了他,他會學到當我想發脾氣時也可以打人。

"

“外婆,快來呀!”“外婆,你來陪我玩!”“外婆做飯呢,等一會做完就陪你啊!”“不行,不行,現在就要玩!”孩子急促地叫哭喊著,拉著外婆的衣服不撒手,見外婆不理他,揮舞著小拳頭表示抗議。“好了,好了,別哭了,陪你玩,哎,一會這樣,一會那樣,你這是要累死外婆呀!”外婆無奈地被孩子拽著一起玩,不一會兒孩子又開心地笑了起來。

家長陪孩子都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陪孩子玩比上班還累,甚至有的家長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想回家陪娃,熊孩子陪不起呀,父母們內心真實的寫照。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一、急躁的孩子,焦慮的家長

總能看到孩子“欺負”大人的場景,當孩子有各種需求時總急促地喊人,家長們,尤其是老人就像個“消防員”一樣,孩子的情緒就是“火情”,只要“火情”一出現,家長就要背起滅火器去救火,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忙得團團轉。

同情被孩子搞得團團轉的家長,經常是精疲力盡,但同時也會引發了深思,家長能夠永遠在孩子需要時就出現嗎?能夠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嗎?

明智的家長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面對和幫助他解決所有事情,人生的成長道路需要他自己走。

二、孩子的急脾氣從哪來?

很多父母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可能會很疑惑,自己或者愛人的性格也不是爆脾氣啊,怎麼生出來的孩子卻是個急脾氣呢?要不著東西哭,吃不著東西喊,不給東西就打,想要什麼得不到就開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滿足他為止。

1、情緒釋放是孩子的天性

0~3歲學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語言能力,又缺乏社會能力,當他們玩耍或開起新技能學習時,很容易因為能力的缺乏而變得沮喪,當缺乏語言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時,就會出現發脾氣,暴躁摔東西,打人或其他攻擊性行為。

學步期的孩子在成長髮展期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他們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所以當他有需求時就會很自私的認為,別人就應該滿足他,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發洩情緒。

正確地瞭解孩子在生長期發展的狀態,能夠幫助大人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以及做出的行為舉動,孩子的大多數社會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比如分享、玩耍、學習技能之類的社會能力,都是通過訓練和犯錯誤而培養的,孩子心理上的挫敗或者身體上的受傷,都是成長之路上的標誌。

2、熊孩子是家長行為引導的“產物”

釋放情緒既然是發展的正常行為,那我們做為家長就放任自流,任其孩子自由發展,等過了這個成長期,孩子就會變好了?

別做美夢了,家長如果不積極地做出引導,孩子只會變本加厲。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怎麼養了性格這麼急躁的熊孩子,其實熊孩子是家長平時對孩子行為反應的產物。

因為學步期的孩子出現不良的情緒或者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沮喪,並且不具有達到自己目標的能力,很多孩子只是在通過情緒的發洩來探究各種可能。

這時的孩子看到大人怎麼迴應,他就學會了什麼,比如你吼他不乖,他會學會當自己有情緒時也可以吼叫,比如你動手打了他,他會學到當我想發脾氣時也可以打人。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三、不想當孩子情緒的“消防員”,怎麼辦?

1、調整心態是第一步

成年人的生活是緊張忙碌的,父母們煩惱而倉促,當你疲憊了一天又做完了所有家務,所有的父母時常都需要休息一下,而此時熊孩子的高需求、高陪伴會讓你更加疲憊不堪,孩子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會一直挑戰你隱忍能力的底線。

此時家長需要更多的包容心和耐心,當孩子發洩不良情緒時,不要責罵和打他,讓孩子看到能怎麼做,而不是不能怎麼做會更有效。

不要將孩子看成煩惱或負擔,改變一下你的心態,可以慢些來享受和孩子一起做事嗎?想想孩子通過和你一起做事學習了寶貴的技能,還可以加強你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件很美好的事?

2、“唐僧式”的引導

樊登老師在教育方面就很重視對孩子行為和理解的引導,他兒子小時候要喝奶喝不到時就會歇斯底里的哭,他跟孩子說,爸爸知道你很想喝牛奶,但如果你能做到不哭等著喝奶,這就叫耐心。

當然剛開始引導時不會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第二天孩子在等著喝奶時,還是哭得撕心裂肺,樊老師這時又說,兒子,昨天爸爸說如果在你想喝奶時,你忍著不哭地等待,叫什麼?

孩子哭泣聲逐漸變小喃喃地說出,“叫耐心”。樊老師立刻給出反饋說,對,兒子你這個行為就叫做耐心。雖然孩子有點理解但他還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是哇哇大哭要奶喝,但孩子已經有了改變情緒的意識,這就是進步。

在孩子發洩情緒時,家長要耐心地不斷重複地引導孩子控制情緒,積極地對他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期待他下一次的表現。

"

“外婆,快來呀!”“外婆,你來陪我玩!”“外婆做飯呢,等一會做完就陪你啊!”“不行,不行,現在就要玩!”孩子急促地叫哭喊著,拉著外婆的衣服不撒手,見外婆不理他,揮舞著小拳頭表示抗議。“好了,好了,別哭了,陪你玩,哎,一會這樣,一會那樣,你這是要累死外婆呀!”外婆無奈地被孩子拽著一起玩,不一會兒孩子又開心地笑了起來。

家長陪孩子都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陪孩子玩比上班還累,甚至有的家長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想回家陪娃,熊孩子陪不起呀,父母們內心真實的寫照。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一、急躁的孩子,焦慮的家長

總能看到孩子“欺負”大人的場景,當孩子有各種需求時總急促地喊人,家長們,尤其是老人就像個“消防員”一樣,孩子的情緒就是“火情”,只要“火情”一出現,家長就要背起滅火器去救火,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忙得團團轉。

同情被孩子搞得團團轉的家長,經常是精疲力盡,但同時也會引發了深思,家長能夠永遠在孩子需要時就出現嗎?能夠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嗎?

明智的家長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面對和幫助他解決所有事情,人生的成長道路需要他自己走。

二、孩子的急脾氣從哪來?

很多父母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可能會很疑惑,自己或者愛人的性格也不是爆脾氣啊,怎麼生出來的孩子卻是個急脾氣呢?要不著東西哭,吃不著東西喊,不給東西就打,想要什麼得不到就開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滿足他為止。

1、情緒釋放是孩子的天性

0~3歲學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語言能力,又缺乏社會能力,當他們玩耍或開起新技能學習時,很容易因為能力的缺乏而變得沮喪,當缺乏語言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時,就會出現發脾氣,暴躁摔東西,打人或其他攻擊性行為。

學步期的孩子在成長髮展期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他們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所以當他有需求時就會很自私的認為,別人就應該滿足他,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發洩情緒。

正確地瞭解孩子在生長期發展的狀態,能夠幫助大人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以及做出的行為舉動,孩子的大多數社會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比如分享、玩耍、學習技能之類的社會能力,都是通過訓練和犯錯誤而培養的,孩子心理上的挫敗或者身體上的受傷,都是成長之路上的標誌。

2、熊孩子是家長行為引導的“產物”

釋放情緒既然是發展的正常行為,那我們做為家長就放任自流,任其孩子自由發展,等過了這個成長期,孩子就會變好了?

別做美夢了,家長如果不積極地做出引導,孩子只會變本加厲。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怎麼養了性格這麼急躁的熊孩子,其實熊孩子是家長平時對孩子行為反應的產物。

因為學步期的孩子出現不良的情緒或者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沮喪,並且不具有達到自己目標的能力,很多孩子只是在通過情緒的發洩來探究各種可能。

這時的孩子看到大人怎麼迴應,他就學會了什麼,比如你吼他不乖,他會學會當自己有情緒時也可以吼叫,比如你動手打了他,他會學到當我想發脾氣時也可以打人。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三、不想當孩子情緒的“消防員”,怎麼辦?

1、調整心態是第一步

成年人的生活是緊張忙碌的,父母們煩惱而倉促,當你疲憊了一天又做完了所有家務,所有的父母時常都需要休息一下,而此時熊孩子的高需求、高陪伴會讓你更加疲憊不堪,孩子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會一直挑戰你隱忍能力的底線。

此時家長需要更多的包容心和耐心,當孩子發洩不良情緒時,不要責罵和打他,讓孩子看到能怎麼做,而不是不能怎麼做會更有效。

不要將孩子看成煩惱或負擔,改變一下你的心態,可以慢些來享受和孩子一起做事嗎?想想孩子通過和你一起做事學習了寶貴的技能,還可以加強你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件很美好的事?

2、“唐僧式”的引導

樊登老師在教育方面就很重視對孩子行為和理解的引導,他兒子小時候要喝奶喝不到時就會歇斯底里的哭,他跟孩子說,爸爸知道你很想喝牛奶,但如果你能做到不哭等著喝奶,這就叫耐心。

當然剛開始引導時不會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第二天孩子在等著喝奶時,還是哭得撕心裂肺,樊老師這時又說,兒子,昨天爸爸說如果在你想喝奶時,你忍著不哭地等待,叫什麼?

孩子哭泣聲逐漸變小喃喃地說出,“叫耐心”。樊老師立刻給出反饋說,對,兒子你這個行為就叫做耐心。雖然孩子有點理解但他還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是哇哇大哭要奶喝,但孩子已經有了改變情緒的意識,這就是進步。

在孩子發洩情緒時,家長要耐心地不斷重複地引導孩子控制情緒,積極地對他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期待他下一次的表現。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3、學會引導小技巧,輕鬆化解臭脾氣

(1)放低聲音

家長可以用“悄悄話”來代替吼叫,如果孩子在電梯大喊大叫,你可以走近他蹲下來,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噓,請你小點聲”。不用吼叫,悄悄話也可以把你的要求表達得清楚直接。

(2)利用幽默、驚訝和創意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情緒化,幽默和驚訝的態度會比吼叫的方式更有效。比如當孩子坐在超市地上,哭著要糖果時,媽媽可以坐在孩子旁邊,也假裝哭泣地看著他,做出滑稽的聲音,孩子可能立即就不會吵鬧了。

(3)試試數數

數數對孩子們有著魔法般的效力,你可以只是簡單地說:“現在請停止哭鬧。”如果他們不聽,家長就用平靜而堅定的態度說:我數到3,就要離開了。當開始數“1”,孩子可能就會不哭了,因為孩子能從你的語調和態度裡明白,你是認真的。

(4)請再來一次

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要求孩子做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就像導演要求演員一樣,直到你滿意為止,這個簡單的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當孩子行為不禮貌地要東西時,就可以平靜地要求:“請你有禮貌地和我說,要說請和謝謝,請你重新做一次。”

養育孩子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勞神費力,或者令人精疲力盡,而在於你必須知道自己的選擇和心態,以及這對你的孩子成長和信念所造成的影響。

家長們要善於觀察,學會預判,掌握主動權,不要把自己變成為被動的“滅火器”、隨時準備救火的消防員。

"

“外婆,快來呀!”“外婆,你來陪我玩!”“外婆做飯呢,等一會做完就陪你啊!”“不行,不行,現在就要玩!”孩子急促地叫哭喊著,拉著外婆的衣服不撒手,見外婆不理他,揮舞著小拳頭表示抗議。“好了,好了,別哭了,陪你玩,哎,一會這樣,一會那樣,你這是要累死外婆呀!”外婆無奈地被孩子拽著一起玩,不一會兒孩子又開心地笑了起來。

家長陪孩子都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陪孩子玩比上班還累,甚至有的家長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想回家陪娃,熊孩子陪不起呀,父母們內心真實的寫照。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一、急躁的孩子,焦慮的家長

總能看到孩子“欺負”大人的場景,當孩子有各種需求時總急促地喊人,家長們,尤其是老人就像個“消防員”一樣,孩子的情緒就是“火情”,只要“火情”一出現,家長就要背起滅火器去救火,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忙得團團轉。

同情被孩子搞得團團轉的家長,經常是精疲力盡,但同時也會引發了深思,家長能夠永遠在孩子需要時就出現嗎?能夠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嗎?

明智的家長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面對和幫助他解決所有事情,人生的成長道路需要他自己走。

二、孩子的急脾氣從哪來?

很多父母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可能會很疑惑,自己或者愛人的性格也不是爆脾氣啊,怎麼生出來的孩子卻是個急脾氣呢?要不著東西哭,吃不著東西喊,不給東西就打,想要什麼得不到就開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滿足他為止。

1、情緒釋放是孩子的天性

0~3歲學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語言能力,又缺乏社會能力,當他們玩耍或開起新技能學習時,很容易因為能力的缺乏而變得沮喪,當缺乏語言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時,就會出現發脾氣,暴躁摔東西,打人或其他攻擊性行為。

學步期的孩子在成長髮展期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他們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所以當他有需求時就會很自私的認為,別人就應該滿足他,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發洩情緒。

正確地瞭解孩子在生長期發展的狀態,能夠幫助大人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以及做出的行為舉動,孩子的大多數社會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比如分享、玩耍、學習技能之類的社會能力,都是通過訓練和犯錯誤而培養的,孩子心理上的挫敗或者身體上的受傷,都是成長之路上的標誌。

2、熊孩子是家長行為引導的“產物”

釋放情緒既然是發展的正常行為,那我們做為家長就放任自流,任其孩子自由發展,等過了這個成長期,孩子就會變好了?

別做美夢了,家長如果不積極地做出引導,孩子只會變本加厲。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怎麼養了性格這麼急躁的熊孩子,其實熊孩子是家長平時對孩子行為反應的產物。

因為學步期的孩子出現不良的情緒或者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沮喪,並且不具有達到自己目標的能力,很多孩子只是在通過情緒的發洩來探究各種可能。

這時的孩子看到大人怎麼迴應,他就學會了什麼,比如你吼他不乖,他會學會當自己有情緒時也可以吼叫,比如你動手打了他,他會學到當我想發脾氣時也可以打人。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三、不想當孩子情緒的“消防員”,怎麼辦?

1、調整心態是第一步

成年人的生活是緊張忙碌的,父母們煩惱而倉促,當你疲憊了一天又做完了所有家務,所有的父母時常都需要休息一下,而此時熊孩子的高需求、高陪伴會讓你更加疲憊不堪,孩子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會一直挑戰你隱忍能力的底線。

此時家長需要更多的包容心和耐心,當孩子發洩不良情緒時,不要責罵和打他,讓孩子看到能怎麼做,而不是不能怎麼做會更有效。

不要將孩子看成煩惱或負擔,改變一下你的心態,可以慢些來享受和孩子一起做事嗎?想想孩子通過和你一起做事學習了寶貴的技能,還可以加強你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件很美好的事?

2、“唐僧式”的引導

樊登老師在教育方面就很重視對孩子行為和理解的引導,他兒子小時候要喝奶喝不到時就會歇斯底里的哭,他跟孩子說,爸爸知道你很想喝牛奶,但如果你能做到不哭等著喝奶,這就叫耐心。

當然剛開始引導時不會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第二天孩子在等著喝奶時,還是哭得撕心裂肺,樊老師這時又說,兒子,昨天爸爸說如果在你想喝奶時,你忍著不哭地等待,叫什麼?

孩子哭泣聲逐漸變小喃喃地說出,“叫耐心”。樊老師立刻給出反饋說,對,兒子你這個行為就叫做耐心。雖然孩子有點理解但他還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是哇哇大哭要奶喝,但孩子已經有了改變情緒的意識,這就是進步。

在孩子發洩情緒時,家長要耐心地不斷重複地引導孩子控制情緒,積極地對他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期待他下一次的表現。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3、學會引導小技巧,輕鬆化解臭脾氣

(1)放低聲音

家長可以用“悄悄話”來代替吼叫,如果孩子在電梯大喊大叫,你可以走近他蹲下來,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噓,請你小點聲”。不用吼叫,悄悄話也可以把你的要求表達得清楚直接。

(2)利用幽默、驚訝和創意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情緒化,幽默和驚訝的態度會比吼叫的方式更有效。比如當孩子坐在超市地上,哭著要糖果時,媽媽可以坐在孩子旁邊,也假裝哭泣地看著他,做出滑稽的聲音,孩子可能立即就不會吵鬧了。

(3)試試數數

數數對孩子們有著魔法般的效力,你可以只是簡單地說:“現在請停止哭鬧。”如果他們不聽,家長就用平靜而堅定的態度說:我數到3,就要離開了。當開始數“1”,孩子可能就會不哭了,因為孩子能從你的語調和態度裡明白,你是認真的。

(4)請再來一次

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要求孩子做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就像導演要求演員一樣,直到你滿意為止,這個簡單的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當孩子行為不禮貌地要東西時,就可以平靜地要求:“請你有禮貌地和我說,要說請和謝謝,請你重新做一次。”

養育孩子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勞神費力,或者令人精疲力盡,而在於你必須知道自己的選擇和心態,以及這對你的孩子成長和信念所造成的影響。

家長們要善於觀察,學會預判,掌握主動權,不要把自己變成為被動的“滅火器”、隨時準備救火的消防員。

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願回家陪娃,為啥?家長常常要當消防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