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不完美媽媽 自閉症 香蕉 蘋果 自閉症在線 2019-09-07
"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從第11期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進入到實際訓練當中來,我們將從語言能力、語音、吞嚥餵養3大方面來與大家共同梳理。

"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從第11期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進入到實際訓練當中來,我們將從語言能力、語音、吞嚥餵養3大方面來與大家共同梳理。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如上圖所示,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理解、表達和一些基礎性過程。 很多家長會把語言語音搞混淆,其實他們是兩個密切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語言包括詞彙量、詞的意思、句子的構成和語言的使用。語言是一種編碼體系,它包含:①語言理解:即聽懂別人講的話的意圖;②語言表達:用語言將我們大腦裡的想法說出來。而語音是指構成詞的聲音。有語音問題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口齒不清,而詞彙量、句子構成和語言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有語言問題的孩子常常表現為詞彙量少,有些孩子還伴有構句困難當然,同時存在問題也是有可能的。

語言和語音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No.1

有意義的表達與“鸚鵡學舌”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出現鸚鵡學舌呢?

在語言能力中,包含理解與表達,這裡的表達,我們一般指有“有意義的表達”。一般情況下,有意義的表達會建立在理解之上。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落後於理解能力,就會表現為:想說,但說不出來。一些孩子會因此變得暴躁,問題行為凸顯,有一部分原因,還是不會表達惹的禍。 有的孩子可以說,表達能力很好,但是理解不到位,這就可能出現鸚鵡學舌的情況,也就是說,孩子並不理解說的話的意思。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鸚鵡學舌的情況可以參看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第8期:自言自語、鸚鵡學舌,自閉症孩子如何發展主動語言?

No.2

理解和表達有先後順序嗎?

理解與表達是獨立的,但又相互聯繫。 一般情況下,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是同時進行訓練的,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相輔相成。但到底怎麼練,先練哪個,要看孩子的情況而定,瞭解孩子的情況需要依靠專業的言語評估,而不是“看起來孩子哪方面差”就先練習什麼。 有的孩子可能語言理解方面比較好,理解練習做到了兩詞句(一句話中包含兩種元素,例如:大蘋果、我的帽子等),但是表達還停留在單詞上。那麼訓練其實就不是同步進行的了,可能接下來理解上開始練習簡單短句了,但表達還在練習單字單詞。

先練理解還是先練表達,一定要通過專業評估的指導。

No.3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理我?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難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出現了問題。就像我們的一個讀者曾經與我們反饋:

兒子明明經常在會念叨“蘋果”、“香蕉”、“土豆泥”,這些都是明明生活中常常會吃的一些東西,媽媽也常常對明明說這些名字,明明自己也總是反反覆覆在說。

但是媽媽每次說:“明明,把蘋果和香蕉拿過來。”的時候,他又無動於衷,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其實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鸚鵡學舌的問題:理解跟不上表達,另外一個就是孩子“聽覺記憶廣度”的問題。 什麼是聽覺記憶廣度?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聽到的內容,他能記住多少。

如果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只有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孩子只能記住一個元素,只能記住一個動作的要求或者一個物品的要求,他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單位上,那麼你說再多,描述再詳細,對孩子來說也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說,與孩子溝通要抓住重點,簡單講,別說那麼多“廢話”,做有意義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能講太長了,孩子記不住。有的時候你講的很長,重點又放在後面,這就不能怪孩子對你“不理不睬”了,因為你說了啥,他根本記不住呀! 有時候孩子“無動於衷”,不不意味著他不想聽,沒有聽,他不聽話,可能單純就是因為他的聽覺記憶廣度很短。那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只能從一些單字、單詞上入手,是不能直接到句式的練習的。因為最簡單的兩詞句,裡面都包含兩種元素了。 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其實也是建立在孩子理解能力基礎上的。

所以,如果孩子不理你,就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根本就記不住你長長的要求吧!

下期預告

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

單詞單字如何訓練理解與表達?

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從哪裡開始練起?

在家有哪些好方法?

... ...

在接下來的系列內容中,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

"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從第11期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進入到實際訓練當中來,我們將從語言能力、語音、吞嚥餵養3大方面來與大家共同梳理。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如上圖所示,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理解、表達和一些基礎性過程。 很多家長會把語言語音搞混淆,其實他們是兩個密切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語言包括詞彙量、詞的意思、句子的構成和語言的使用。語言是一種編碼體系,它包含:①語言理解:即聽懂別人講的話的意圖;②語言表達:用語言將我們大腦裡的想法說出來。而語音是指構成詞的聲音。有語音問題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口齒不清,而詞彙量、句子構成和語言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有語言問題的孩子常常表現為詞彙量少,有些孩子還伴有構句困難當然,同時存在問題也是有可能的。

語言和語音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No.1

有意義的表達與“鸚鵡學舌”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出現鸚鵡學舌呢?

在語言能力中,包含理解與表達,這裡的表達,我們一般指有“有意義的表達”。一般情況下,有意義的表達會建立在理解之上。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落後於理解能力,就會表現為:想說,但說不出來。一些孩子會因此變得暴躁,問題行為凸顯,有一部分原因,還是不會表達惹的禍。 有的孩子可以說,表達能力很好,但是理解不到位,這就可能出現鸚鵡學舌的情況,也就是說,孩子並不理解說的話的意思。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鸚鵡學舌的情況可以參看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第8期:自言自語、鸚鵡學舌,自閉症孩子如何發展主動語言?

No.2

理解和表達有先後順序嗎?

理解與表達是獨立的,但又相互聯繫。 一般情況下,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是同時進行訓練的,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相輔相成。但到底怎麼練,先練哪個,要看孩子的情況而定,瞭解孩子的情況需要依靠專業的言語評估,而不是“看起來孩子哪方面差”就先練習什麼。 有的孩子可能語言理解方面比較好,理解練習做到了兩詞句(一句話中包含兩種元素,例如:大蘋果、我的帽子等),但是表達還停留在單詞上。那麼訓練其實就不是同步進行的了,可能接下來理解上開始練習簡單短句了,但表達還在練習單字單詞。

先練理解還是先練表達,一定要通過專業評估的指導。

No.3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理我?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難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出現了問題。就像我們的一個讀者曾經與我們反饋:

兒子明明經常在會念叨“蘋果”、“香蕉”、“土豆泥”,這些都是明明生活中常常會吃的一些東西,媽媽也常常對明明說這些名字,明明自己也總是反反覆覆在說。

但是媽媽每次說:“明明,把蘋果和香蕉拿過來。”的時候,他又無動於衷,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其實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鸚鵡學舌的問題:理解跟不上表達,另外一個就是孩子“聽覺記憶廣度”的問題。 什麼是聽覺記憶廣度?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聽到的內容,他能記住多少。

如果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只有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孩子只能記住一個元素,只能記住一個動作的要求或者一個物品的要求,他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單位上,那麼你說再多,描述再詳細,對孩子來說也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說,與孩子溝通要抓住重點,簡單講,別說那麼多“廢話”,做有意義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能講太長了,孩子記不住。有的時候你講的很長,重點又放在後面,這就不能怪孩子對你“不理不睬”了,因為你說了啥,他根本記不住呀! 有時候孩子“無動於衷”,不不意味著他不想聽,沒有聽,他不聽話,可能單純就是因為他的聽覺記憶廣度很短。那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只能從一些單字、單詞上入手,是不能直接到句式的練習的。因為最簡單的兩詞句,裡面都包含兩種元素了。 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其實也是建立在孩子理解能力基礎上的。

所以,如果孩子不理你,就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根本就記不住你長長的要求吧!

下期預告

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

單詞單字如何訓練理解與表達?

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從哪裡開始練起?

在家有哪些好方法?

... ...

在接下來的系列內容中,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從第11期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進入到實際訓練當中來,我們將從語言能力、語音、吞嚥餵養3大方面來與大家共同梳理。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如上圖所示,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理解、表達和一些基礎性過程。 很多家長會把語言語音搞混淆,其實他們是兩個密切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語言包括詞彙量、詞的意思、句子的構成和語言的使用。語言是一種編碼體系,它包含:①語言理解:即聽懂別人講的話的意圖;②語言表達:用語言將我們大腦裡的想法說出來。而語音是指構成詞的聲音。有語音問題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口齒不清,而詞彙量、句子構成和語言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有語言問題的孩子常常表現為詞彙量少,有些孩子還伴有構句困難當然,同時存在問題也是有可能的。

語言和語音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No.1

有意義的表達與“鸚鵡學舌”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出現鸚鵡學舌呢?

在語言能力中,包含理解與表達,這裡的表達,我們一般指有“有意義的表達”。一般情況下,有意義的表達會建立在理解之上。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落後於理解能力,就會表現為:想說,但說不出來。一些孩子會因此變得暴躁,問題行為凸顯,有一部分原因,還是不會表達惹的禍。 有的孩子可以說,表達能力很好,但是理解不到位,這就可能出現鸚鵡學舌的情況,也就是說,孩子並不理解說的話的意思。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鸚鵡學舌的情況可以參看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第8期:自言自語、鸚鵡學舌,自閉症孩子如何發展主動語言?

No.2

理解和表達有先後順序嗎?

理解與表達是獨立的,但又相互聯繫。 一般情況下,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是同時進行訓練的,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相輔相成。但到底怎麼練,先練哪個,要看孩子的情況而定,瞭解孩子的情況需要依靠專業的言語評估,而不是“看起來孩子哪方面差”就先練習什麼。 有的孩子可能語言理解方面比較好,理解練習做到了兩詞句(一句話中包含兩種元素,例如:大蘋果、我的帽子等),但是表達還停留在單詞上。那麼訓練其實就不是同步進行的了,可能接下來理解上開始練習簡單短句了,但表達還在練習單字單詞。

先練理解還是先練表達,一定要通過專業評估的指導。

No.3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理我?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難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出現了問題。就像我們的一個讀者曾經與我們反饋:

兒子明明經常在會念叨“蘋果”、“香蕉”、“土豆泥”,這些都是明明生活中常常會吃的一些東西,媽媽也常常對明明說這些名字,明明自己也總是反反覆覆在說。

但是媽媽每次說:“明明,把蘋果和香蕉拿過來。”的時候,他又無動於衷,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其實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鸚鵡學舌的問題:理解跟不上表達,另外一個就是孩子“聽覺記憶廣度”的問題。 什麼是聽覺記憶廣度?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聽到的內容,他能記住多少。

如果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只有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孩子只能記住一個元素,只能記住一個動作的要求或者一個物品的要求,他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單位上,那麼你說再多,描述再詳細,對孩子來說也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說,與孩子溝通要抓住重點,簡單講,別說那麼多“廢話”,做有意義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能講太長了,孩子記不住。有的時候你講的很長,重點又放在後面,這就不能怪孩子對你“不理不睬”了,因為你說了啥,他根本記不住呀! 有時候孩子“無動於衷”,不不意味著他不想聽,沒有聽,他不聽話,可能單純就是因為他的聽覺記憶廣度很短。那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只能從一些單字、單詞上入手,是不能直接到句式的練習的。因為最簡單的兩詞句,裡面都包含兩種元素了。 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其實也是建立在孩子理解能力基礎上的。

所以,如果孩子不理你,就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根本就記不住你長長的要求吧!

下期預告

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

單詞單字如何訓練理解與表達?

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從哪裡開始練起?

在家有哪些好方法?

... ...

在接下來的系列內容中,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從第11期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進入到實際訓練當中來,我們將從語言能力、語音、吞嚥餵養3大方面來與大家共同梳理。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如上圖所示,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理解、表達和一些基礎性過程。 很多家長會把語言語音搞混淆,其實他們是兩個密切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語言包括詞彙量、詞的意思、句子的構成和語言的使用。語言是一種編碼體系,它包含:①語言理解:即聽懂別人講的話的意圖;②語言表達:用語言將我們大腦裡的想法說出來。而語音是指構成詞的聲音。有語音問題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口齒不清,而詞彙量、句子構成和語言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有語言問題的孩子常常表現為詞彙量少,有些孩子還伴有構句困難當然,同時存在問題也是有可能的。

語言和語音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No.1

有意義的表達與“鸚鵡學舌”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出現鸚鵡學舌呢?

在語言能力中,包含理解與表達,這裡的表達,我們一般指有“有意義的表達”。一般情況下,有意義的表達會建立在理解之上。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落後於理解能力,就會表現為:想說,但說不出來。一些孩子會因此變得暴躁,問題行為凸顯,有一部分原因,還是不會表達惹的禍。 有的孩子可以說,表達能力很好,但是理解不到位,這就可能出現鸚鵡學舌的情況,也就是說,孩子並不理解說的話的意思。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鸚鵡學舌的情況可以參看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第8期:自言自語、鸚鵡學舌,自閉症孩子如何發展主動語言?

No.2

理解和表達有先後順序嗎?

理解與表達是獨立的,但又相互聯繫。 一般情況下,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是同時進行訓練的,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相輔相成。但到底怎麼練,先練哪個,要看孩子的情況而定,瞭解孩子的情況需要依靠專業的言語評估,而不是“看起來孩子哪方面差”就先練習什麼。 有的孩子可能語言理解方面比較好,理解練習做到了兩詞句(一句話中包含兩種元素,例如:大蘋果、我的帽子等),但是表達還停留在單詞上。那麼訓練其實就不是同步進行的了,可能接下來理解上開始練習簡單短句了,但表達還在練習單字單詞。

先練理解還是先練表達,一定要通過專業評估的指導。

No.3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理我?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難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出現了問題。就像我們的一個讀者曾經與我們反饋:

兒子明明經常在會念叨“蘋果”、“香蕉”、“土豆泥”,這些都是明明生活中常常會吃的一些東西,媽媽也常常對明明說這些名字,明明自己也總是反反覆覆在說。

但是媽媽每次說:“明明,把蘋果和香蕉拿過來。”的時候,他又無動於衷,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其實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鸚鵡學舌的問題:理解跟不上表達,另外一個就是孩子“聽覺記憶廣度”的問題。 什麼是聽覺記憶廣度?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聽到的內容,他能記住多少。

如果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只有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孩子只能記住一個元素,只能記住一個動作的要求或者一個物品的要求,他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單位上,那麼你說再多,描述再詳細,對孩子來說也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說,與孩子溝通要抓住重點,簡單講,別說那麼多“廢話”,做有意義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能講太長了,孩子記不住。有的時候你講的很長,重點又放在後面,這就不能怪孩子對你“不理不睬”了,因為你說了啥,他根本記不住呀! 有時候孩子“無動於衷”,不不意味著他不想聽,沒有聽,他不聽話,可能單純就是因為他的聽覺記憶廣度很短。那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只能從一些單字、單詞上入手,是不能直接到句式的練習的。因為最簡單的兩詞句,裡面都包含兩種元素了。 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其實也是建立在孩子理解能力基礎上的。

所以,如果孩子不理你,就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根本就記不住你長長的要求吧!

下期預告

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

單詞單字如何訓練理解與表達?

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從哪裡開始練起?

在家有哪些好方法?

... ...

在接下來的系列內容中,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在前10期的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孩子學說話之前需要具備的語前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溝通動機、視線追蹤、輪流等待、互聯注意、模仿、遊玩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與訓練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從第11期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進入到實際訓練當中來,我們將從語言能力、語音、吞嚥餵養3大方面來與大家共同梳理。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如上圖所示,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理解、表達和一些基礎性過程。 很多家長會把語言語音搞混淆,其實他們是兩個密切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語言包括詞彙量、詞的意思、句子的構成和語言的使用。語言是一種編碼體系,它包含:①語言理解:即聽懂別人講的話的意圖;②語言表達:用語言將我們大腦裡的想法說出來。而語音是指構成詞的聲音。有語音問題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口齒不清,而詞彙量、句子構成和語言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有語言問題的孩子常常表現為詞彙量少,有些孩子還伴有構句困難當然,同時存在問題也是有可能的。

語言和語音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No.1

有意義的表達與“鸚鵡學舌”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出現鸚鵡學舌呢?

在語言能力中,包含理解與表達,這裡的表達,我們一般指有“有意義的表達”。一般情況下,有意義的表達會建立在理解之上。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落後於理解能力,就會表現為:想說,但說不出來。一些孩子會因此變得暴躁,問題行為凸顯,有一部分原因,還是不會表達惹的禍。 有的孩子可以說,表達能力很好,但是理解不到位,這就可能出現鸚鵡學舌的情況,也就是說,孩子並不理解說的話的意思。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鸚鵡學舌的情況可以參看家庭言語干預系列專題·第8期:自言自語、鸚鵡學舌,自閉症孩子如何發展主動語言?

No.2

理解和表達有先後順序嗎?

理解與表達是獨立的,但又相互聯繫。 一般情況下,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是同時進行訓練的,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相輔相成。但到底怎麼練,先練哪個,要看孩子的情況而定,瞭解孩子的情況需要依靠專業的言語評估,而不是“看起來孩子哪方面差”就先練習什麼。 有的孩子可能語言理解方面比較好,理解練習做到了兩詞句(一句話中包含兩種元素,例如:大蘋果、我的帽子等),但是表達還停留在單詞上。那麼訓練其實就不是同步進行的了,可能接下來理解上開始練習簡單短句了,但表達還在練習單字單詞。

先練理解還是先練表達,一定要通過專業評估的指導。

No.3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理我?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難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出現了問題。就像我們的一個讀者曾經與我們反饋:

兒子明明經常在會念叨“蘋果”、“香蕉”、“土豆泥”,這些都是明明生活中常常會吃的一些東西,媽媽也常常對明明說這些名字,明明自己也總是反反覆覆在說。

但是媽媽每次說:“明明,把蘋果和香蕉拿過來。”的時候,他又無動於衷,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其實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鸚鵡學舌的問題:理解跟不上表達,另外一個就是孩子“聽覺記憶廣度”的問題。 什麼是聽覺記憶廣度?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聽到的內容,他能記住多少。

如果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只有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孩子只能記住一個元素,只能記住一個動作的要求或者一個物品的要求,他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單位上,那麼你說再多,描述再詳細,對孩子來說也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說,與孩子溝通要抓住重點,簡單講,別說那麼多“廢話”,做有意義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能講太長了,孩子記不住。有的時候你講的很長,重點又放在後面,這就不能怪孩子對你“不理不睬”了,因為你說了啥,他根本記不住呀! 有時候孩子“無動於衷”,不不意味著他不想聽,沒有聽,他不聽話,可能單純就是因為他的聽覺記憶廣度很短。那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只能從一些單字、單詞上入手,是不能直接到句式的練習的。因為最簡單的兩詞句,裡面都包含兩種元素了。 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其實也是建立在孩子理解能力基礎上的。

所以,如果孩子不理你,就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根本就記不住你長長的要求吧!

下期預告

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

單詞單字如何訓練理解與表達?

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從哪裡開始練起?

在家有哪些好方法?

... ...

在接下來的系列內容中,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總是對我“愛搭不理”?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