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


我的故事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蕉皮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51篇原創文章

現在的人好像很不容易,提前進入了中年危機。

可是,他們明明才大學畢業,或者剛剛結婚生子。即使已經三四十歲,也還在人生和事業的上升期。很難想像這樣一群年輕人,開始被“中年危機”侵襲。

有同學問我,潤總,你27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我27歲,是2003年,那一年:

1.我是微軟部門經理,跨過“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管理者”這道坎;2.接受過了對我此生影響最大的一個培訓《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3.開始參加公益,寫博客,建立影響力。

我也許和你一樣,每天重複著具體、辛苦的工作。那個時候,雖然我口袋裡也沒幾個錢,但我揣著大把的時間,仍充滿希望地努力。

很多人說自己開始慌了,不到“三十而立”的年齡,已經“不寒而慄”,但我想說:

你還這麼年輕,怎麼就中年危機了?


中年危機?





1


1999年,我以工程師的身份加入微軟,經過兩年努力工作,2001年升任為部門主管。看起來還不錯,對吧。

可是,我從“個人貢獻者”成長為“團隊管理者”,這道坎,我跨了兩年。

在關係上,我的同事們開始對我疏遠。

因為我們之前是同事,是朋友,是兄弟,昨天還一起吐槽老闆,今天你就成了他們的老闆。之前還說要一同進退,現在你居然要去管他們了。

我似乎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三個字:

你變了。

那種感覺我很不喜歡,時時刻刻處在高壓緊張之中,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一起吃午飯,都讓我很不自在。如果是在上廁所時不小心碰到了,那場面更是無比尷尬……

笨拙的我,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常常樓下買冰淇淋給大家吃。一個不夠,那就兩個。

我不懂關係,也不會關係,只能進行冰淇淋外交。


中年危機?


——


工作上的轉變,更難。我逼著自己不再說“放著我來”,而是狠心地說“這事你做”。

在過去,我和同事們一起討論問題,看到誰的代碼還沒寫完,寫的不夠好,自己都忍不住動手幫忙分擔。

但管理者,是幫助大家進步。一旦自己動手,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以後類似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更糟糕的是,下屬能力沒有絲毫提升。

當項目進展緩慢,所有人都心急如焚時,他們多麼希望你能幫忙敲幾行代碼。但我每一次,都提醒自己,千萬不行,千萬不行。我要忍住。要忍住。

我的責任不是替你完成工作,是幫助大家變得更好。這,是你的工作。

在過去,是個人貢獻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現在,是團隊管理者,診斷問題,溝通激勵。

有人說,劉潤,你太狠心了。

是的,管理者需要變得狠心。你需要眼睜睜地看著下屬把事做砸。這是在自己和下屬成長道路上,必須交的學費。

這個學費太貴了。我一交就是兩年。


中年危機?



我想說的是,在我27歲的時候,工作上也充滿“危機”。

因為你是他們的老闆了,你不能幫他們工作了,以前的同事朋友可能說不喜歡你就不喜歡你了。

這有點像一個同學問的問題,潤總,假如你在微信被人拉黑了,怎麼辦?

我說我會繼續努力。直到有一天,他自己把我加回來。

那兩年,我也在努力成為好的管理者。和大家一起進步。讓大家喜歡和我一起工作。

這一次成長對我而言,充滿挑戰,但這是從燒煤的蒸汽機,到燒汽油的內燃機的躍升。

27歲的我,還想跑的更快更遠。我不僅想燒汽油,我還想找到自己的核反應堆。



2


在微軟的14年裡,如果只讓我推薦一本書,推薦最好的一次培訓,我會選擇《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沒有之一。沒有之一。

我甚至認為,這是此生最重要的一次培訓。


中年危機?



我經常要出差,出差的生活,毫無懸念。就是白天說話交流,晚上寫信回信。昨晚過了午夜,第二天很早很早起床。

有一段時間,我產生強烈的厭倦,我不清楚我是盼望白天,還是渴望夜晚。

只知道,一天,又開始了。

我經常以思考的方式發呆,我也總是後知後覺地明白: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

不過,有個聲音總是適時地當頭棒喝般響起:

劉潤!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積極主動,正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個習慣。

於是我刮淨鬍子,從充電器上拔下所有裝備,面朝未來,拿起鎮定自若而充滿能量的一面,戴在臉上,開始全新的一天。

——

而這本書,這次培訓,某種程度也改變了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裡,說過一個“關注圈”“影響圈”的模型。

你知道但不能改變的事情,是關注圈。你能影響並改變的事情,是影響圈。

專注於關注圈的人,總是會把問題歸結為“社會風氣越來越壞”,“國人的素質太差”,這些也許對也許不對。

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歸因,總是太草率的。如果不經過思考,就說出這樣的結論,難免讓人覺得是不成熟的憤青,在逞口舌之快。

真正高效的人會想:我能改變什麼?

哪怕你還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但你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周遭的環境。

比如繼續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抵抗“中年危機”。

比如學鋼琴,學畫畫,探尋生活新的可能性。

比如陪伴自己的家人孩子,在家庭中汲取支持和能量。

把注意力放在影響圈,去做點什麼。哪怕做的很少。哪怕你只對生活多了一點點的熱情,“中年危機”都會悄悄離你遠去。


中年危機?





3


所以我一直認為,我的生活,要更豐富,更有趣。

2003年,27歲時,我開始寫博客,做公益,建立影響力。

是啊,你想想,我27歲才開始寫博客,起步太晚了。等到我寫出小有名氣的《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時,是2006年,我都已經30歲了。

我默默無聞寫了3年。

而我的文章開始真正公開發表,是1994年刊登在《中學生報》上的一篇文章。

其實,我是默默無聞寫了12年。

12年,一個輪迴啊。看看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也想通過寫作放大自己的優勢,卻堅持不到12個月。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說,我要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我要打造自己的影響力,於是開通公眾號,在各個平臺上寫文章,寫了幾篇,沒什麼效果,就放棄了。

從默默無聞到小有名氣,我寫了12年。從我開始寫作到今天,我寫了24年。我到現在還在寫!

如果抱著速成的心態,當然會焦慮。如果是想長久地打磨一門手藝,功夫又豈在這一朝一夕。

我其實很羨慕你,你還這麼年輕,可以允許自己犯錯,可以允許自己堅持的再久一點。

——

而做公益,也是如此。

2003年開始做公益,是受一個人的啟發。前微軟華盛頓區總裁John Woods。他寫了一本書,《離開微軟,改變世界》。他用商業的方法做公益,給我很多啟發。

後來,我在復旦讀MBA的碩士論文,研究的也是公益。論文名字叫《用商業的理念,做公益的事業》。

我研究了很久,也堅持了很久。

因為我喜歡那種幫助別人的感覺。

你要如何讓自己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擁有一顆柔軟的心?

我找到的答案是:公益。

在幫助別人時,我自己心存感激。感激他們幫助了我們,始終擁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

做一件事情,如果是為了名和利,也許做不長久。我告誡自己,不要成為眼睛裡有淚滴,卻心如鋼鐵的人。

去熱愛生活,擁有一顆柔軟的心,這顆心,會讓自己這輩子感到幸福,保持純淨。


中年危機?





最後的話


27歲,是我人生中不大不小的轉折點。在那個年紀,我充滿疑惑,卻從未感受過“中年危機”。

但我很理解,“中年危機”式的恐懼,是一種除了年齡,什麼都沒往前走的焦慮。

我聽過一個段子:成功的人有兩會,業務會和培訓會。那些不成功的人,是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我們就這樣被夾在中間,生怕跌落到後者的境地。

但其實還有奮鬥者,奮鬥者的兩會,是這個要會。必須會。

很多人都喜歡這句話:

願上帝賜予我平靜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情願上帝賜予我勇氣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情願上帝賜予我智慧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更多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學會接納世界上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但遺憾的,是也喪失了再去改變的勇氣。

改變不是一個“開關”,按下去,燈就亮了。改變是“一浴缸的水”,要放很久,很久。然後,你最終可以享受到它的好處。

你這麼年輕,怎麼就中年危機了?

去改變。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