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就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蔘與的遊戲。

在這期間,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做主導,有些孩子可能發現自己更喜歡跟著大家。無論是哪種,合作都是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好機會。

做法:

最好鍛鍊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麼。

做飯的時候給每個家庭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家務的時候讓他們參與進來,都是強調合作重要性的好機會。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動手收拾玩具,然後跟他們說可以幫一下忙嗎。假如他們做到了就給予他們正面的獎勵“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聽他人

傾聽別人說話,不只是說懂得別人說話時不出聲,而是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就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蔘與的遊戲。

在這期間,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做主導,有些孩子可能發現自己更喜歡跟著大家。無論是哪種,合作都是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好機會。

做法:

最好鍛鍊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麼。

做飯的時候給每個家庭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家務的時候讓他們參與進來,都是強調合作重要性的好機會。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動手收拾玩具,然後跟他們說可以幫一下忙嗎。假如他們做到了就給予他們正面的獎勵“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聽他人

傾聽別人說話,不只是說懂得別人說話時不出聲,而是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學會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裡能學到多少知識很大部分取決於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懂多少。

當然,對孩子來說聆聽別人說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是從現在開始訓練他們會讓他們更快地掌握並運用到溝通交流當中。

做法:

當你給孩子讀書時候,有意識地暫停一下,問一些剛在讀的內容“哇,大灰狼做了什麼呀讓村子裡的人那麼害怕?”

讓他們總結一下剛剛的情節“大灰狼會吃人……”幫他們補充錯過的部分“會吃人,還會破壞村莊對不對?”

鼓勵他們接下來繼續認真聽“你聽得很認真呀,這麼凶狠的大灰狼,獵人會怎麼辦呢……”

平時也要教他們注意不要在別人說話時打斷他們,緊急情況除外,因為這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行為。

4、遵守規則

李茜在《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中曾提到:

在幼兒教育中,德國人極其強調設置規則的重要性,因為規則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不至於迷茫沒有方向,有規則的知道才能更安全地到達自由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就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蔘與的遊戲。

在這期間,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做主導,有些孩子可能發現自己更喜歡跟著大家。無論是哪種,合作都是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好機會。

做法:

最好鍛鍊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麼。

做飯的時候給每個家庭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家務的時候讓他們參與進來,都是強調合作重要性的好機會。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動手收拾玩具,然後跟他們說可以幫一下忙嗎。假如他們做到了就給予他們正面的獎勵“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聽他人

傾聽別人說話,不只是說懂得別人說話時不出聲,而是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學會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裡能學到多少知識很大部分取決於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懂多少。

當然,對孩子來說聆聽別人說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是從現在開始訓練他們會讓他們更快地掌握並運用到溝通交流當中。

做法:

當你給孩子讀書時候,有意識地暫停一下,問一些剛在讀的內容“哇,大灰狼做了什麼呀讓村子裡的人那麼害怕?”

讓他們總結一下剛剛的情節“大灰狼會吃人……”幫他們補充錯過的部分“會吃人,還會破壞村莊對不對?”

鼓勵他們接下來繼續認真聽“你聽得很認真呀,這麼凶狠的大灰狼,獵人會怎麼辦呢……”

平時也要教他們注意不要在別人說話時打斷他們,緊急情況除外,因為這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行為。

4、遵守規則

李茜在《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中曾提到:

在幼兒教育中,德國人極其強調設置規則的重要性,因為規則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不至於迷茫沒有方向,有規則的知道才能更安全地到達自由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但是,孩子分心到別的事情上,忘記他們該做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才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當他們做到的時候正面鼓勵他們。

不要威脅他們去遵守規則,威脅會隨著孩子長大而失去效力。讓孩子明白箇中的關係,他們才會自發地遵守。

做法:

耐心地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給他們建立最初的道德觀和是非觀。

當他們遵守時,正面鼓勵他們“今天很棒地遵守我們的約定,到時間就把平板放下了。”

自然結果法比任何威脅都有效。在餐廳裡跑來跑去不肯坐下吃飯,帶走;吃飯吃到一半跑去玩別的,沒得吃。

5、尊重別人

有些孩子會很熱情,喜歡粘著別人,還有些孩子會主動親別的小朋友,卻不知道這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就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蔘與的遊戲。

在這期間,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做主導,有些孩子可能發現自己更喜歡跟著大家。無論是哪種,合作都是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好機會。

做法:

最好鍛鍊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麼。

做飯的時候給每個家庭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家務的時候讓他們參與進來,都是強調合作重要性的好機會。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動手收拾玩具,然後跟他們說可以幫一下忙嗎。假如他們做到了就給予他們正面的獎勵“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聽他人

傾聽別人說話,不只是說懂得別人說話時不出聲,而是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學會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裡能學到多少知識很大部分取決於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懂多少。

當然,對孩子來說聆聽別人說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是從現在開始訓練他們會讓他們更快地掌握並運用到溝通交流當中。

做法:

當你給孩子讀書時候,有意識地暫停一下,問一些剛在讀的內容“哇,大灰狼做了什麼呀讓村子裡的人那麼害怕?”

讓他們總結一下剛剛的情節“大灰狼會吃人……”幫他們補充錯過的部分“會吃人,還會破壞村莊對不對?”

鼓勵他們接下來繼續認真聽“你聽得很認真呀,這麼凶狠的大灰狼,獵人會怎麼辦呢……”

平時也要教他們注意不要在別人說話時打斷他們,緊急情況除外,因為這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行為。

4、遵守規則

李茜在《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中曾提到:

在幼兒教育中,德國人極其強調設置規則的重要性,因為規則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不至於迷茫沒有方向,有規則的知道才能更安全地到達自由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但是,孩子分心到別的事情上,忘記他們該做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才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當他們做到的時候正面鼓勵他們。

不要威脅他們去遵守規則,威脅會隨著孩子長大而失去效力。讓孩子明白箇中的關係,他們才會自發地遵守。

做法:

耐心地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給他們建立最初的道德觀和是非觀。

當他們遵守時,正面鼓勵他們“今天很棒地遵守我們的約定,到時間就把平板放下了。”

自然結果法比任何威脅都有效。在餐廳裡跑來跑去不肯坐下吃飯,帶走;吃飯吃到一半跑去玩別的,沒得吃。

5、尊重別人

有些孩子會很熱情,喜歡粘著別人,還有些孩子會主動親別的小朋友,卻不知道這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還有的孩子喜歡從別人的手裡搶東西,或者在不耐煩的時候推搡別人。

這樣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把他帶到一邊,給他提供一些指導,幫助他更多地瞭解關於尊重別人的事情。

做法:

教孩子在說話時站在離人一臂遠的地方。當他排隊的時候,告訴他要與前面的人保持多少距離。

當孩子想要擁抱剛認識的夥伴時,要先詢問對方,看到對方猶豫或者拒絕不要勉強,明白“不”就是“不”的意思。

還可以通過不同場景的扮演來幫助他理解為何要尊重別人。

6、眼神交流

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別人不僅是一種禮貌,還能展現你的自信,表示你在專心聽別人說話。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就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蔘與的遊戲。

在這期間,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做主導,有些孩子可能發現自己更喜歡跟著大家。無論是哪種,合作都是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好機會。

做法:

最好鍛鍊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麼。

做飯的時候給每個家庭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家務的時候讓他們參與進來,都是強調合作重要性的好機會。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動手收拾玩具,然後跟他們說可以幫一下忙嗎。假如他們做到了就給予他們正面的獎勵“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聽他人

傾聽別人說話,不只是說懂得別人說話時不出聲,而是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學會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裡能學到多少知識很大部分取決於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懂多少。

當然,對孩子來說聆聽別人說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是從現在開始訓練他們會讓他們更快地掌握並運用到溝通交流當中。

做法:

當你給孩子讀書時候,有意識地暫停一下,問一些剛在讀的內容“哇,大灰狼做了什麼呀讓村子裡的人那麼害怕?”

讓他們總結一下剛剛的情節“大灰狼會吃人……”幫他們補充錯過的部分“會吃人,還會破壞村莊對不對?”

鼓勵他們接下來繼續認真聽“你聽得很認真呀,這麼凶狠的大灰狼,獵人會怎麼辦呢……”

平時也要教他們注意不要在別人說話時打斷他們,緊急情況除外,因為這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行為。

4、遵守規則

李茜在《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中曾提到:

在幼兒教育中,德國人極其強調設置規則的重要性,因為規則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不至於迷茫沒有方向,有規則的知道才能更安全地到達自由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但是,孩子分心到別的事情上,忘記他們該做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才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當他們做到的時候正面鼓勵他們。

不要威脅他們去遵守規則,威脅會隨著孩子長大而失去效力。讓孩子明白箇中的關係,他們才會自發地遵守。

做法:

耐心地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給他們建立最初的道德觀和是非觀。

當他們遵守時,正面鼓勵他們“今天很棒地遵守我們的約定,到時間就把平板放下了。”

自然結果法比任何威脅都有效。在餐廳裡跑來跑去不肯坐下吃飯,帶走;吃飯吃到一半跑去玩別的,沒得吃。

5、尊重別人

有些孩子會很熱情,喜歡粘著別人,還有些孩子會主動親別的小朋友,卻不知道這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還有的孩子喜歡從別人的手裡搶東西,或者在不耐煩的時候推搡別人。

這樣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把他帶到一邊,給他提供一些指導,幫助他更多地瞭解關於尊重別人的事情。

做法:

教孩子在說話時站在離人一臂遠的地方。當他排隊的時候,告訴他要與前面的人保持多少距離。

當孩子想要擁抱剛認識的夥伴時,要先詢問對方,看到對方猶豫或者拒絕不要勉強,明白“不”就是“不”的意思。

還可以通過不同場景的扮演來幫助他理解為何要尊重別人。

6、眼神交流

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別人不僅是一種禮貌,還能展現你的自信,表示你在專心聽別人說話。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因此,無論孩子是因為害羞寧願盯著地板,還是他只是在全神貫注的時候不喜歡抬頭,都可以讓他們學著做眼神交流

假如你的孩子忘了,不用著急,可以給他們一個小提示,問他們“別人說話的時候你的小眼睛應該看向哪裡呀?”

做法:

來一次角色扮演,向他展示和沒有眼神交流的人談話是什麼感覺。

讓他給你講一個故事,你盯著地面,或者看向任何地方。

然後,邀請他講另一個故事,並在他說話的時候進行適當地保持眼神交流。

結束後,與他一起討論討論兩種情況下的不同感受。

7、有禮貌

說“請”、“謝謝”還有良好的餐桌禮儀都可以幫助你的孩子獲得正向的關注,老師、其他家長和其他孩子都會尊重有禮貌的孩子。


"

9月份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很多父母會擔心孩會有分離焦慮。除了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外,學會一點社交技巧同樣能幫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國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幫助孩子降低在幼兒園或者在託兒所中產生的焦慮。

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又沒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慮會增加。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綜藝:我們長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別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們焦慮就能得到緩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時還意味著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這不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還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就提到,兒童在幼兒園時社交和情緒發展情況最能看出長大後的生活。

在5歲左右能學著與他人分享、聆聽別人、與人合作和遵守紀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而且能在25歲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緒發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會有成癮問題,或陷入不健康的關係當中。因此提出了7點可以在入園前就在家培養的社交技巧:

1、嘗試分享

學會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開始,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孩子在2歲的時候是不會喜歡與他人分享的,除非他們擁有的豐富的資源,3-6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更願意分享一個他已經不怎麼感興趣或者已經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經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考慮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歲的時候,才會變得關心公平的問題,變得更樂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是所有分享的重點和原則。

你可以告訴他們分享是一個好的行為,並給這種行為進行一定的解說,“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這個玩具,我猜她會很開心哦,你可以試試看。”

告訴他們可以去分享,無論他願意與否都不去強迫,重點在於讓他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2、學會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在團體中融洽相處的根本,大多數的工作環境都是需要靠員工們的團隊合作起來。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大約在三歲半的時候,孩子就能就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別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蔘與的遊戲。

在這期間,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做主導,有些孩子可能發現自己更喜歡跟著大家。無論是哪種,合作都是一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好機會。

做法:

最好鍛鍊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麼。

做飯的時候給每個家庭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家務的時候讓他們參與進來,都是強調合作重要性的好機會。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動手收拾玩具,然後跟他們說可以幫一下忙嗎。假如他們做到了就給予他們正面的獎勵“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聽他人

傾聽別人說話,不只是說懂得別人說話時不出聲,而是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學會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裡能學到多少知識很大部分取決於孩子能在課堂上聽懂多少。

當然,對孩子來說聆聽別人說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是從現在開始訓練他們會讓他們更快地掌握並運用到溝通交流當中。

做法:

當你給孩子讀書時候,有意識地暫停一下,問一些剛在讀的內容“哇,大灰狼做了什麼呀讓村子裡的人那麼害怕?”

讓他們總結一下剛剛的情節“大灰狼會吃人……”幫他們補充錯過的部分“會吃人,還會破壞村莊對不對?”

鼓勵他們接下來繼續認真聽“你聽得很認真呀,這麼凶狠的大灰狼,獵人會怎麼辦呢……”

平時也要教他們注意不要在別人說話時打斷他們,緊急情況除外,因為這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行為。

4、遵守規則

李茜在《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中曾提到:

在幼兒教育中,德國人極其強調設置規則的重要性,因為規則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不至於迷茫沒有方向,有規則的知道才能更安全地到達自由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但是,孩子分心到別的事情上,忘記他們該做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才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當他們做到的時候正面鼓勵他們。

不要威脅他們去遵守規則,威脅會隨著孩子長大而失去效力。讓孩子明白箇中的關係,他們才會自發地遵守。

做法:

耐心地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給他們建立最初的道德觀和是非觀。

當他們遵守時,正面鼓勵他們“今天很棒地遵守我們的約定,到時間就把平板放下了。”

自然結果法比任何威脅都有效。在餐廳裡跑來跑去不肯坐下吃飯,帶走;吃飯吃到一半跑去玩別的,沒得吃。

5、尊重別人

有些孩子會很熱情,喜歡粘著別人,還有些孩子會主動親別的小朋友,卻不知道這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還有的孩子喜歡從別人的手裡搶東西,或者在不耐煩的時候推搡別人。

這樣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把他帶到一邊,給他提供一些指導,幫助他更多地瞭解關於尊重別人的事情。

做法:

教孩子在說話時站在離人一臂遠的地方。當他排隊的時候,告訴他要與前面的人保持多少距離。

當孩子想要擁抱剛認識的夥伴時,要先詢問對方,看到對方猶豫或者拒絕不要勉強,明白“不”就是“不”的意思。

還可以通過不同場景的扮演來幫助他理解為何要尊重別人。

6、眼神交流

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別人不僅是一種禮貌,還能展現你的自信,表示你在專心聽別人說話。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因此,無論孩子是因為害羞寧願盯著地板,還是他只是在全神貫注的時候不喜歡抬頭,都可以讓他們學著做眼神交流

假如你的孩子忘了,不用著急,可以給他們一個小提示,問他們“別人說話的時候你的小眼睛應該看向哪裡呀?”

做法:

來一次角色扮演,向他展示和沒有眼神交流的人談話是什麼感覺。

讓他給你講一個故事,你盯著地面,或者看向任何地方。

然後,邀請他講另一個故事,並在他說話的時候進行適當地保持眼神交流。

結束後,與他一起討論討論兩種情況下的不同感受。

7、有禮貌

說“請”、“謝謝”還有良好的餐桌禮儀都可以幫助你的孩子獲得正向的關注,老師、其他家長和其他孩子都會尊重有禮貌的孩子。


為什麼我建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可以從社交入手?


當然,教孩子禮儀有時會感覺像一場艱苦的戰鬥。

從在餐桌上大聲打嗝到和長輩說話時突然把衣服掀起來,所有的孩子都會有把自己的禮貌丟到腦後的時候

然而,讓孩子們知道如何禮貌待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他們在別人家裡或學校的時候。

做法:

父母首先要有個榜樣,你也要經常對孩子使用“不,謝謝”和“是的,請”等禮貌用語。當你和別人交往時,給他們一個與人交往的模板。

當孩子忘記時提醒他們,當你發現他有禮貌時表揚他。結合講禮貌的繪本,或是習慣養成系列的繪本進行輔助。像,Little princess、Tracey Corderoy和Tim Warnes的《Now!No!More!Why!》等等。

最後:

教孩子社交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卻是一件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做的事情。

總得來說,父母會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耐心、教他們規則,學會自然結果法。

從最基本的社交技能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得到不斷的鍛鍊和提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