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她每天必做的,就是將兒女的照片搬出來,翻來覆去看好幾遍。

邊看邊唸叨:

“這是10歲,楠楠得了數學比賽第一名”

“悠悠,這個照片哭的真醜,我還是偷拍的,她可不知道”

孩子兒時的故事,像電影般在她腦海一遍遍播放,似是她和兒女一次次的團聚。

她一直有低血糖,一次收拾照片後,起身猛了,一頭扎到地上,好久動彈不得……

躺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自己一個人慢慢爬起來,一個人打車去醫院,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住院。

躺在病床上,這才撥通孩子們的視頻電話:“是是,我很好,醫生說沒事……”

然而,醫生說,腦部有輕微震盪……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她每天必做的,就是將兒女的照片搬出來,翻來覆去看好幾遍。

邊看邊唸叨:

“這是10歲,楠楠得了數學比賽第一名”

“悠悠,這個照片哭的真醜,我還是偷拍的,她可不知道”

孩子兒時的故事,像電影般在她腦海一遍遍播放,似是她和兒女一次次的團聚。

她一直有低血糖,一次收拾照片後,起身猛了,一頭扎到地上,好久動彈不得……

躺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自己一個人慢慢爬起來,一個人打車去醫院,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住院。

躺在病床上,這才撥通孩子們的視頻電話:“是是,我很好,醫生說沒事……”

然而,醫生說,腦部有輕微震盪……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我說:您年紀大了,得讓孩子們回來看您呀!

張阿姨說:孩子們離得遠,又忙,肯定顧不上。

有人說,子女對父母撒謊,為的是掩飾自己的窘態。 父母對子女撒謊,而是為了深藏內心的苦難。

同張阿姨一樣孤獨的老人,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人。

他們忍受著孤獨,最大的期盼就是等待孩子歸家的時刻。

家鄉的街道蓋起了樓房,門前的花兒開了又謝,家中牆上白灰今年多掉了些,老母親頭上的白髮又添了一把。

而你自顧自一個勁兒往前衝,父母的傷痛孤獨,卻一無所知。

腳步請放慢一些,當閃過回家的念頭,希望回家的票根就在你手中。


3、看得見的成功,看不見的遺憾


文學大師季羨林,生前享譽世界,擁有名望和地位。

但是有一件事,令他抱憾終身——八年不曾回家見母親,再見時已經陰陽兩隔。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她每天必做的,就是將兒女的照片搬出來,翻來覆去看好幾遍。

邊看邊唸叨:

“這是10歲,楠楠得了數學比賽第一名”

“悠悠,這個照片哭的真醜,我還是偷拍的,她可不知道”

孩子兒時的故事,像電影般在她腦海一遍遍播放,似是她和兒女一次次的團聚。

她一直有低血糖,一次收拾照片後,起身猛了,一頭扎到地上,好久動彈不得……

躺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自己一個人慢慢爬起來,一個人打車去醫院,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住院。

躺在病床上,這才撥通孩子們的視頻電話:“是是,我很好,醫生說沒事……”

然而,醫生說,腦部有輕微震盪……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我說:您年紀大了,得讓孩子們回來看您呀!

張阿姨說:孩子們離得遠,又忙,肯定顧不上。

有人說,子女對父母撒謊,為的是掩飾自己的窘態。 父母對子女撒謊,而是為了深藏內心的苦難。

同張阿姨一樣孤獨的老人,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人。

他們忍受著孤獨,最大的期盼就是等待孩子歸家的時刻。

家鄉的街道蓋起了樓房,門前的花兒開了又謝,家中牆上白灰今年多掉了些,老母親頭上的白髮又添了一把。

而你自顧自一個勁兒往前衝,父母的傷痛孤獨,卻一無所知。

腳步請放慢一些,當閃過回家的念頭,希望回家的票根就在你手中。


3、看得見的成功,看不見的遺憾


文學大師季羨林,生前享譽世界,擁有名望和地位。

但是有一件事,令他抱憾終身——八年不曾回家見母親,再見時已經陰陽兩隔。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季羨林少時離家求學,一直寄住在叔父家中,幾乎不回家。

在清華大學讀大二時,收到母親病危的電報,終於爬山涉水回到家,等待他的是殮葬母親的一口薄棺。

從別人口中得知母親生前說過一句話:“如果我知道一去不回頭的話,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痛苦、悔恨、絕望,季羨林幾乎想自刎去見母親:

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難道你就不能在任何一個暑假內抽出幾天時間回家看一看母親嗎……家中只剩下母親一個人,孤苦伶仃,形單影隻,而且又缺吃少喝,她日子是怎麼過的呀!你的良心和理智哪裡去了?你連想都不想一下嗎?你還能算得上是一個人嗎?

八年沒回家見母親,那他都在想什麼呢?

季羨林想啊,再等幾年,等他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就接母親來團聚。

“再等等,等我有能力”

“等我賺夠錢了,我就回家”

遠在他鄉追夢的年輕人,都這麼想!

可是,等到什麼時候呢?

賺多少錢,才算夠?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她每天必做的,就是將兒女的照片搬出來,翻來覆去看好幾遍。

邊看邊唸叨:

“這是10歲,楠楠得了數學比賽第一名”

“悠悠,這個照片哭的真醜,我還是偷拍的,她可不知道”

孩子兒時的故事,像電影般在她腦海一遍遍播放,似是她和兒女一次次的團聚。

她一直有低血糖,一次收拾照片後,起身猛了,一頭扎到地上,好久動彈不得……

躺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自己一個人慢慢爬起來,一個人打車去醫院,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住院。

躺在病床上,這才撥通孩子們的視頻電話:“是是,我很好,醫生說沒事……”

然而,醫生說,腦部有輕微震盪……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我說:您年紀大了,得讓孩子們回來看您呀!

張阿姨說:孩子們離得遠,又忙,肯定顧不上。

有人說,子女對父母撒謊,為的是掩飾自己的窘態。 父母對子女撒謊,而是為了深藏內心的苦難。

同張阿姨一樣孤獨的老人,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人。

他們忍受著孤獨,最大的期盼就是等待孩子歸家的時刻。

家鄉的街道蓋起了樓房,門前的花兒開了又謝,家中牆上白灰今年多掉了些,老母親頭上的白髮又添了一把。

而你自顧自一個勁兒往前衝,父母的傷痛孤獨,卻一無所知。

腳步請放慢一些,當閃過回家的念頭,希望回家的票根就在你手中。


3、看得見的成功,看不見的遺憾


文學大師季羨林,生前享譽世界,擁有名望和地位。

但是有一件事,令他抱憾終身——八年不曾回家見母親,再見時已經陰陽兩隔。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季羨林少時離家求學,一直寄住在叔父家中,幾乎不回家。

在清華大學讀大二時,收到母親病危的電報,終於爬山涉水回到家,等待他的是殮葬母親的一口薄棺。

從別人口中得知母親生前說過一句話:“如果我知道一去不回頭的話,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痛苦、悔恨、絕望,季羨林幾乎想自刎去見母親:

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難道你就不能在任何一個暑假內抽出幾天時間回家看一看母親嗎……家中只剩下母親一個人,孤苦伶仃,形單影隻,而且又缺吃少喝,她日子是怎麼過的呀!你的良心和理智哪裡去了?你連想都不想一下嗎?你還能算得上是一個人嗎?

八年沒回家見母親,那他都在想什麼呢?

季羨林想啊,再等幾年,等他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就接母親來團聚。

“再等等,等我有能力”

“等我賺夠錢了,我就回家”

遠在他鄉追夢的年輕人,都這麼想!

可是,等到什麼時候呢?

賺多少錢,才算夠?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最悲哀莫過於此。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家才有了意義。


4、幫你實現夢想,就是我的夢想


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

網絡上有人算過,假如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個小時;如果父母現在60歲,能活到80歲,我們實際上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這就是所謂的“來日方長”?

其實陪父母與在路上並不衝突!只要有心,總能辦到!

最近刷到了一條新聞,被主人公的故事感動到了。

主人公宋健揮以修車為生,平時喜歡騎摩托車到處兜風。

因為母親一句:我想去西藏看看。

主人公宋健揮毅然決定,帶母親實現她這一生唯一的夢想。

做好準備工作後,54歲的宋健揮騎著摩托,載著84歲的老母親,上路了。

歷時17天、行程5000公里,因為事前做足了工作,老太太並沒有出現高原反應。路上遇到的驢友都誇獎老太太酷斃了,兒子很孝順!

實現了夢想了老人,表示還想去別的地方看看,下一站東北。

其實老人年輕時,也有嚮往遠方的心,因為照顧孩子家庭,不得不將夢想塵封。

現在,兒子帶著她圓了年輕時候的夢,老太太表示,很滿足,很開心。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她每天必做的,就是將兒女的照片搬出來,翻來覆去看好幾遍。

邊看邊唸叨:

“這是10歲,楠楠得了數學比賽第一名”

“悠悠,這個照片哭的真醜,我還是偷拍的,她可不知道”

孩子兒時的故事,像電影般在她腦海一遍遍播放,似是她和兒女一次次的團聚。

她一直有低血糖,一次收拾照片後,起身猛了,一頭扎到地上,好久動彈不得……

躺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自己一個人慢慢爬起來,一個人打車去醫院,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住院。

躺在病床上,這才撥通孩子們的視頻電話:“是是,我很好,醫生說沒事……”

然而,醫生說,腦部有輕微震盪……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我說:您年紀大了,得讓孩子們回來看您呀!

張阿姨說:孩子們離得遠,又忙,肯定顧不上。

有人說,子女對父母撒謊,為的是掩飾自己的窘態。 父母對子女撒謊,而是為了深藏內心的苦難。

同張阿姨一樣孤獨的老人,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人。

他們忍受著孤獨,最大的期盼就是等待孩子歸家的時刻。

家鄉的街道蓋起了樓房,門前的花兒開了又謝,家中牆上白灰今年多掉了些,老母親頭上的白髮又添了一把。

而你自顧自一個勁兒往前衝,父母的傷痛孤獨,卻一無所知。

腳步請放慢一些,當閃過回家的念頭,希望回家的票根就在你手中。


3、看得見的成功,看不見的遺憾


文學大師季羨林,生前享譽世界,擁有名望和地位。

但是有一件事,令他抱憾終身——八年不曾回家見母親,再見時已經陰陽兩隔。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季羨林少時離家求學,一直寄住在叔父家中,幾乎不回家。

在清華大學讀大二時,收到母親病危的電報,終於爬山涉水回到家,等待他的是殮葬母親的一口薄棺。

從別人口中得知母親生前說過一句話:“如果我知道一去不回頭的話,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痛苦、悔恨、絕望,季羨林幾乎想自刎去見母親:

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難道你就不能在任何一個暑假內抽出幾天時間回家看一看母親嗎……家中只剩下母親一個人,孤苦伶仃,形單影隻,而且又缺吃少喝,她日子是怎麼過的呀!你的良心和理智哪裡去了?你連想都不想一下嗎?你還能算得上是一個人嗎?

八年沒回家見母親,那他都在想什麼呢?

季羨林想啊,再等幾年,等他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就接母親來團聚。

“再等等,等我有能力”

“等我賺夠錢了,我就回家”

遠在他鄉追夢的年輕人,都這麼想!

可是,等到什麼時候呢?

賺多少錢,才算夠?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最悲哀莫過於此。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家才有了意義。


4、幫你實現夢想,就是我的夢想


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

網絡上有人算過,假如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個小時;如果父母現在60歲,能活到80歲,我們實際上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這就是所謂的“來日方長”?

其實陪父母與在路上並不衝突!只要有心,總能辦到!

最近刷到了一條新聞,被主人公的故事感動到了。

主人公宋健揮以修車為生,平時喜歡騎摩托車到處兜風。

因為母親一句:我想去西藏看看。

主人公宋健揮毅然決定,帶母親實現她這一生唯一的夢想。

做好準備工作後,54歲的宋健揮騎著摩托,載著84歲的老母親,上路了。

歷時17天、行程5000公里,因為事前做足了工作,老太太並沒有出現高原反應。路上遇到的驢友都誇獎老太太酷斃了,兒子很孝順!

實現了夢想了老人,表示還想去別的地方看看,下一站東北。

其實老人年輕時,也有嚮往遠方的心,因為照顧孩子家庭,不得不將夢想塵封。

現在,兒子帶著她圓了年輕時候的夢,老太太表示,很滿足,很開心。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他們用行動,把遠方與家庭畫成了一個圓滿的圈。

孝順父母有四個境界:孝敬父母之身、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願、孝敬父母之慧。

最高境界的慧,是慧心,是讓父母和我們同步,希望在你領略山頂風光時,也讓父母看看這錦繡河山。

每天一個微信問候,知曉彼此的心情;

每週一次視頻電話長談,分享彼此的趣事和煩惱;

能做的有很多,每一個飽含關心的舉動,都能慰藉父母的心。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的,不放心的目光。

也希望我們能停下腳步,回頭望望隱在歲月深處白髮銀首的父母親。

牽起他們青筋斑駁的手,成為他們餘生的依靠。

"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文丨梨醬 原創


朋友紅著眼圈跟我說了一件事。

10年前,他遠離父母,在距離老家3000公里的背景打拼,一年回家兩趟。

不久前,因為辦理護照,回到老家。

一開門,他驚恐得癱軟在地上。

在他眼前的父親,腦袋纏著繃帶,腿上打著石膏,虛弱的躺在床上。

原來十多天前,父親過馬路時被載貨的卡車撞飛。

父親收到巨大的衝擊,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左眼眉骨、肩胛骨粉碎……

而當時的他,可能在北京的街頭擼串、喝啤酒,在朋友圈裝逼……

母親怕孩子擔心,硬生生瞞了十多天,一個人默默照顧老伴,一下子又老了好幾歲。

這個一米九的大漢,跪在父親床前,哭得眼淚鼻涕糊在一起,一遍遍說對不起!

後來,他請假陪了父親一個月,回到北京後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遞出辭職信。

他說:父母已老,餘生不多,我想陪陪他們!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1、父母尚在苟且,你卻任性追夢

電視劇《青春鬥》,丁蘭的母親得知女兒收到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竟然怒燒女兒的護照和通知書。為了不讓女兒出門,還將她銀行卡和身份證剪碎了。

丁媽說:“大學供你讀了4年哲學,我們現在還得供你7年……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丁媽的強硬指控,看似蠻橫無理,背後卻透著心酸無奈。

家裡就丁蘭一個孩子,女兒遠在北京讀書,四年時間也見不了幾面。

家裡條件不好,丁爸生著病,全靠丁媽一個人打理。

有時候想女兒了,卻走不開身。

好不容易盼著女兒畢業了,能留在身邊分擔分擔,但女兒卻還想遠赴海外,再與他們離別7年……

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能有出息。

丁媽也知道,哲學讀到頭了,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可是她等不了,她爸也等不了。一是經濟供不上,二是思念女兒……

可以看出丁媽還是很疼愛女兒。由著女兒讀了4年“沒用”的哲學,畢業時又託關係幫她在文化館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這個“關係”託的可能花掉了丁媽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份愛用心良苦,丁蘭沒有看到,仍在預謀著逃離。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父母和兒女的想法,很多時候背道而馳:

父母希望子女留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而子女總想著去往更遠更高的地方飛翔。

做兒女的可能或者假裝忽視一點:

你在恣意飛翔的時候,疼你愛你的父母親,正在為你的任性受苦。


2、母親躺在病床上,兒女卻在通訊錄裡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人類。

去年因為父親胃部開刀住院,我需要在醫院陪夜。

漸漸與隔壁床的張阿姨熟稔。

每每我帶著鋁盒便當來給父親送飯時,張阿姨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張阿姨年輕時候就離了婚,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

孩子很有出息,雙雙考取國外名牌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親戚們見了張阿姨都要道一聲:好福氣,苦盡甘來……

但她並不高興。因為沒人理解她獨自在家,一室寂靜,沒人傾訴的孤獨。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她每天必做的,就是將兒女的照片搬出來,翻來覆去看好幾遍。

邊看邊唸叨:

“這是10歲,楠楠得了數學比賽第一名”

“悠悠,這個照片哭的真醜,我還是偷拍的,她可不知道”

孩子兒時的故事,像電影般在她腦海一遍遍播放,似是她和兒女一次次的團聚。

她一直有低血糖,一次收拾照片後,起身猛了,一頭扎到地上,好久動彈不得……

躺在地上緩了好久,才自己一個人慢慢爬起來,一個人打車去醫院,一個人掛號,一個人住院。

躺在病床上,這才撥通孩子們的視頻電話:“是是,我很好,醫生說沒事……”

然而,醫生說,腦部有輕微震盪……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我說:您年紀大了,得讓孩子們回來看您呀!

張阿姨說:孩子們離得遠,又忙,肯定顧不上。

有人說,子女對父母撒謊,為的是掩飾自己的窘態。 父母對子女撒謊,而是為了深藏內心的苦難。

同張阿姨一樣孤獨的老人,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人。

他們忍受著孤獨,最大的期盼就是等待孩子歸家的時刻。

家鄉的街道蓋起了樓房,門前的花兒開了又謝,家中牆上白灰今年多掉了些,老母親頭上的白髮又添了一把。

而你自顧自一個勁兒往前衝,父母的傷痛孤獨,卻一無所知。

腳步請放慢一些,當閃過回家的念頭,希望回家的票根就在你手中。


3、看得見的成功,看不見的遺憾


文學大師季羨林,生前享譽世界,擁有名望和地位。

但是有一件事,令他抱憾終身——八年不曾回家見母親,再見時已經陰陽兩隔。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季羨林少時離家求學,一直寄住在叔父家中,幾乎不回家。

在清華大學讀大二時,收到母親病危的電報,終於爬山涉水回到家,等待他的是殮葬母親的一口薄棺。

從別人口中得知母親生前說過一句話:“如果我知道一去不回頭的話,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痛苦、悔恨、絕望,季羨林幾乎想自刎去見母親:

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難道你就不能在任何一個暑假內抽出幾天時間回家看一看母親嗎……家中只剩下母親一個人,孤苦伶仃,形單影隻,而且又缺吃少喝,她日子是怎麼過的呀!你的良心和理智哪裡去了?你連想都不想一下嗎?你還能算得上是一個人嗎?

八年沒回家見母親,那他都在想什麼呢?

季羨林想啊,再等幾年,等他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就接母親來團聚。

“再等等,等我有能力”

“等我賺夠錢了,我就回家”

遠在他鄉追夢的年輕人,都這麼想!

可是,等到什麼時候呢?

賺多少錢,才算夠?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最悲哀莫過於此。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家才有了意義。


4、幫你實現夢想,就是我的夢想


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

網絡上有人算過,假如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個小時;如果父母現在60歲,能活到80歲,我們實際上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這就是所謂的“來日方長”?

其實陪父母與在路上並不衝突!只要有心,總能辦到!

最近刷到了一條新聞,被主人公的故事感動到了。

主人公宋健揮以修車為生,平時喜歡騎摩托車到處兜風。

因為母親一句:我想去西藏看看。

主人公宋健揮毅然決定,帶母親實現她這一生唯一的夢想。

做好準備工作後,54歲的宋健揮騎著摩托,載著84歲的老母親,上路了。

歷時17天、行程5000公里,因為事前做足了工作,老太太並沒有出現高原反應。路上遇到的驢友都誇獎老太太酷斃了,兒子很孝順!

實現了夢想了老人,表示還想去別的地方看看,下一站東北。

其實老人年輕時,也有嚮往遠方的心,因為照顧孩子家庭,不得不將夢想塵封。

現在,兒子帶著她圓了年輕時候的夢,老太太表示,很滿足,很開心。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他們用行動,把遠方與家庭畫成了一個圓滿的圈。

孝順父母有四個境界:孝敬父母之身、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願、孝敬父母之慧。

最高境界的慧,是慧心,是讓父母和我們同步,希望在你領略山頂風光時,也讓父母看看這錦繡河山。

每天一個微信問候,知曉彼此的心情;

每週一次視頻電話長談,分享彼此的趣事和煩惱;

能做的有很多,每一個飽含關心的舉動,都能慰藉父母的心。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的,不放心的目光。

也希望我們能停下腳步,回頭望望隱在歲月深處白髮銀首的父母親。

牽起他們青筋斑駁的手,成為他們餘生的依靠。

“你走了,我們只能在家等死!”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有觸動、有感悟,請關注我【梨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