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

本文由 護芽媽媽 原創,感謝閱讀,歡迎轉發與分享。

現在網絡詞語層出不窮,類似什麼“巨嬰”、“媽寶男”等等,這種詞語是形容那些從小就被家長寵壞的,長大後毫無生活基本自理能力的孩子。

"

本文由 護芽媽媽 原創,感謝閱讀,歡迎轉發與分享。

現在網絡詞語層出不窮,類似什麼“巨嬰”、“媽寶男”等等,這種詞語是形容那些從小就被家長寵壞的,長大後毫無生活基本自理能力的孩子。

“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一直覺得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很遠,直到從一個朋友那聽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陽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都在機關單位上班,有著可觀的收入。

因為是小張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個男孩,父母就格外的疼惜,本著只生一個的原則,就算國家開發能夠二胎,也從沒想過要個二胎。

自然,小陽作為家裡的獨生子自然就被寶貝起來,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很幸福地成長。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陽發現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同學都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可是小陽的衣服永遠都是攢了一堆等回家媽媽洗;

別的同學都是在食堂吃飯,小陽卻是每天都要等媽媽送來飯,為此,小陽沒少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後來,小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生活能力是多麼的差,自己根本一點生活常識都沒有。

為此,女朋友也提出分手,因為他連自己的衣服尺碼都要打電話問媽媽。女朋友就送他三個字:“媽寶男”。

"

本文由 護芽媽媽 原創,感謝閱讀,歡迎轉發與分享。

現在網絡詞語層出不窮,類似什麼“巨嬰”、“媽寶男”等等,這種詞語是形容那些從小就被家長寵壞的,長大後毫無生活基本自理能力的孩子。

“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一直覺得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很遠,直到從一個朋友那聽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陽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都在機關單位上班,有著可觀的收入。

因為是小張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個男孩,父母就格外的疼惜,本著只生一個的原則,就算國家開發能夠二胎,也從沒想過要個二胎。

自然,小陽作為家裡的獨生子自然就被寶貝起來,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很幸福地成長。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陽發現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同學都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可是小陽的衣服永遠都是攢了一堆等回家媽媽洗;

別的同學都是在食堂吃飯,小陽卻是每天都要等媽媽送來飯,為此,小陽沒少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後來,小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生活能力是多麼的差,自己根本一點生活常識都沒有。

為此,女朋友也提出分手,因為他連自己的衣服尺碼都要打電話問媽媽。女朋友就送他三個字:“媽寶男”。

“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小陽終於忍受不住,回到家和媽媽大吼:不想再做一個凡事都要媽媽參與的“媽寶男”了!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事事包辦的後果,把孩子的生活和生存能力都給扼殺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以便學會自己以後處理生活中的小困難和小麻煩。

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的一切,他們在人格的形成上就會非常依賴媽媽,沒有自己的想法,凡事都要詢問,遵循媽媽的意見,最後孩子就變成了父母的複製體

如何避免養育出“媽寶男”?

【退居二線】

孩子在三歲以後,對世界已經足夠熟悉,有獨立面對成長的勇氣,母親就要學會及時“退居二線”。

一個媽媽要理解自己對孩子的愛,學會去表達對孩子的愛。母親和孩子之間關係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我愛你,但是我不會左右你。

學會在適當的時間段適當地放手,是孩子成長的必經歷程。

"

本文由 護芽媽媽 原創,感謝閱讀,歡迎轉發與分享。

現在網絡詞語層出不窮,類似什麼“巨嬰”、“媽寶男”等等,這種詞語是形容那些從小就被家長寵壞的,長大後毫無生活基本自理能力的孩子。

“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一直覺得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很遠,直到從一個朋友那聽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陽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都在機關單位上班,有著可觀的收入。

因為是小張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個男孩,父母就格外的疼惜,本著只生一個的原則,就算國家開發能夠二胎,也從沒想過要個二胎。

自然,小陽作為家裡的獨生子自然就被寶貝起來,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很幸福地成長。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陽發現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同學都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可是小陽的衣服永遠都是攢了一堆等回家媽媽洗;

別的同學都是在食堂吃飯,小陽卻是每天都要等媽媽送來飯,為此,小陽沒少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後來,小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生活能力是多麼的差,自己根本一點生活常識都沒有。

為此,女朋友也提出分手,因為他連自己的衣服尺碼都要打電話問媽媽。女朋友就送他三個字:“媽寶男”。

“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小陽終於忍受不住,回到家和媽媽大吼:不想再做一個凡事都要媽媽參與的“媽寶男”了!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事事包辦的後果,把孩子的生活和生存能力都給扼殺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以便學會自己以後處理生活中的小困難和小麻煩。

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的一切,他們在人格的形成上就會非常依賴媽媽,沒有自己的想法,凡事都要詢問,遵循媽媽的意見,最後孩子就變成了父母的複製體

如何避免養育出“媽寶男”?

【退居二線】

孩子在三歲以後,對世界已經足夠熟悉,有獨立面對成長的勇氣,母親就要學會及時“退居二線”。

一個媽媽要理解自己對孩子的愛,學會去表達對孩子的愛。母親和孩子之間關係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我愛你,但是我不會左右你。

學會在適當的時間段適當地放手,是孩子成長的必經歷程。

“媽媽,我不想再被別人嘲笑”,一個23歲男孩的咆哮

【父親的決定性作用】

育兒圈的喪偶式育兒,讓很多媽媽失去所謂的安全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孩子的身上。

這種情感極度缺失的媽媽對孩子有著極強的“佔有慾”,而孩子也要在充當兒子的同時也要承擔母親對父親的感情寄託,這樣的關係就會超越正常的母子關係。

已為人父的男人們,在進入家庭後,就意味著責任。在家庭生活中,愛妻子、愛孩子,這並不是負累,而應該是甜蜜。

孩子需要來自父母雙方的愛,缺失了哪一部分都會給成長帶來傷害。

【以愛之名】

都是為你好”聽起來是對孩子的關愛,但如果企圖控制孩子的生活,會讓孩子過於依賴。

如何讓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出去,從來都是父母都要思考的重要功課。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需要傾訴和解決,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