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沒有時間的,其實是缺乏勇氣!

你以為沒有時間的,其實是缺乏勇氣!

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再有陽光似的夥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人群中,你都可能寂寞無比。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去閃避道路上的荊棘。 ——龍應臺

01

很多人都處於兩種狀態,一種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一直尋找一直迷茫,前路未知,對未來焦灼;另一種是被卡在某種固定的生活模式裡,抱怨、企圖改變、放棄、接受,周而復始。

我本身傾向於前者,尋找、迷茫,不過前路也在逐漸清晰,但偶爾想到自己現在的年齡,就焦灼起來了,並不是覺得老,是與那些被擱置、堆積如山的自己想做的事比起來,時間顯得太不夠用了。

而我身邊的人,更多屬於後者,他們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固定的生活模式,當然了,大部分就是結婚生子、扶老攜幼、工作賺錢,然後逐漸地我便感覺到,他們身體裡的靈性在一點點消失,他們開始說同樣的話,同樣的抱怨和牢騷,關於家庭、關於孩子、關於房子,每天做同樣的事。我並不是說他們的人生定格了,也許將來會在事業上大有作為,飛黃騰達也說不定呢,我只是覺得似乎他們的性格、精神,被生活定格了。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你以為沒有時間的,其實是缺乏勇氣!

02

朋友說,她覺得自己永遠都不會一個人旅行,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覺得害怕,你問我怕什麼我也說不上來,總之就是心裡沒底。”

我其實可以理解這種感覺,就像我從前絕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要一個人生活一樣,意想裡的獨身生活就是落寞的、可憐的、不開心的,生病了無人照顧,遇到麻煩了沒人可求助,孤單難過的時候也要一個人承受。

但等真的落到不得不獨自生活的時候,卻發現其實它完全不是從前想象中的樣子,生活的確會改造人,但人也有能力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生活。

從前每次生病便茶飯不思等人照顧的矯情沒有了,學會了一個人打針吃藥,生活如常。

從前遇到麻煩就手足無措坐地上哭鼻子的傻氣沒有了,學會了用頭腦思考,而不是用情緒宣洩。

從前每次淪落到一個人,便覺得生活空虛、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如何打發一個人的時間,現在終於明白,其實真正能反應一個人生活品質的,是她在面對自己的時候。

這世上有太多事是需要一個人去完成的,閱讀、思考、長大、自我發現……

你以為沒有時間的,其實是缺乏勇氣!

“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通往森林的路。在平原上,人們可以結伴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追打嬉戲;一旦進入森林,因為草叢和荊棘擋路,所以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而我也逐漸發現,很多從前以為要有人陪伴才會快樂的事,一個人做也同樣有趣。

原來,你可以一個人去酒吧,在喧鬧中闢一個自己的安靜角落,聽聽音樂,看看酒吧裡的人世萬象。

原來,想吃美食的時候不用呼朋喚友,你完全可以一個人享受一場盛宴。

原來,一個人的旅行並不會覺得孤單,太多未知等著你去發現,太多充滿新奇的路等著你去走過,哪還有心情留給你去難過。

生活把從前那個孩子氣、膽小、怯懦的小丫頭,改造的越來越大膽,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愛,而我也把自己的生活塑造的更陽光、更自由、更新鮮、更有活力。

每次跟我們家老太太打電話總能得到一種滿足,她聽到我現在不工作,收入銳減,卻也並不責備,因為她知道我已經成長成她期望的樣子,不虛度光陰、不放棄成長、不委屈自己,也沒有危害社會給其他人添麻煩,雖然想到我沒有男朋友她還是會有點心焦,但看到我比從前戀愛時都更快樂更努力,便也不覺得戀愛結婚是件十萬火急的事了。

“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要能在自己的人生裡找到意義。”

你以為沒有時間的,其實是缺乏勇氣!

03

“每個人的心裡,有多麼長的一個清單,這些清單裡寫著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們總是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麼勇氣的問題總是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鬱的、不得已的,總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覺得有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我們把工作賺錢、家長裡短、推杯換盞、逛街購物都稱之為生活,卻把自我成長獨立於生活之外,好像只有它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事。

我們必須承擔責任,必須照顧家庭,必須洗衣做飯養孩子,唯獨可以不成長。

我常常被身邊的朋友說生活的太理想化,比如讀書,他們說這是一件很高雅的事,不是生活本身,你那麼愛讀書說明你不正常!

可是恰恰相反,我覺得這是一件生活中必不可少甚至極為重要的事,不僅僅是因為我喜歡它,更因為它是一件你想獲得成長、自我精進,就必須要一直做,而且做到老的事!

你以為沒有時間的,其實是缺乏勇氣!


王小波說“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


你覺得這話太文藝,或者太高雅,太不切現實嗎?錯了,這是一個過來人在對我們總結他自己的人生體驗。

我們對生活的牢騷,事業的挫敗,對種種現實的不滿,其實很多都是因為內在精神力不夠,不夠淡然、不夠平和、不夠了解自己,對人生五味體會太少,只看到現實中的種種艱難,卻往往看不到把自己置於這種處境的內因是什麼!

All you have to do is to be the best of you!

人們習慣壓榨生活中那些輕鬆的部分,可以不旅行、不約會、不看電影、不讀書、不學習甚至不快樂,他們會說:“沒有辦法啊,孩子沒人帶,錢沒人賺,房子還沒買,車貸還要還。”

可生活中的有些沉重不可逃避,但也必須包含某些輕鬆。

當你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做,重要但急迫或者不重要但急迫的事的時候,重要但不急迫的事就被擱置了,你可能永遠都沒有時間做它,而也許那才是改變你的命運的關鍵。

就像我現在放下工作,來學英語,很多很多人都覺得無意義,工作又用不到(說明它不急迫),你又不是有花不完的存款(說明工作是急迫的),為什麼不邊工作邊學,或者等攢夠存款再去做,但是我把擺在自己面前的那些事的重要性在心裡排了排位,發現它無論如何都是排在最前列的,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因為我現在想做的很多事,都被英語這一個東西卡住了,解決不了它,我就跳不出去。


04

我贊成,人應該選擇一種確定的生活模式,因為這樣比較穩定,而且未來可以規劃,但我絕不認為選擇了它就要把自己框死,你完全可以多種生活方式並存。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一間封閉的屋子,至少要把窗戶打開,接收陽光和新鮮空氣。

要應付現實,但也必須成長。

你是一個好人,理應擁有一個更好的人生,不要讓自己的生活只有沉重,輕鬆的部分、詩意的部分,同樣是生活本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