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

“母親打死8歲兒子被批捕!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感慨。

對於棍棒教育,我更多的是麻木,從小生活在農村,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除了棍棒,貌似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今社會,國人所提倡的“棍棒式教育”,真的站得住腳嗎?

"

“母親打死8歲兒子被批捕!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感慨。

對於棍棒教育,我更多的是麻木,從小生活在農村,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除了棍棒,貌似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今社會,國人所提倡的“棍棒式教育”,真的站得住腳嗎?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在現代,其實很多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沒資格去做父母,甚至連自己都做不好,就匆匆結婚生子,你考慮過你的後代嗎?

國人常常講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要多打罵,長大才會孝順。

我在想,這...應該過時了吧!

因為古人講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因為當時國家以孝治天下。

《孝經·五刑》中寫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在隋唐律中,不孝被列屬“十惡”範疇。

只要父母告子忤逆,不需審問直接判刑。也就是父母隨時掌握子女的生殺大權。這種情況下,子女就是奴隸。

“棍棒底下出聽話的奴才”才是真實情況。

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這樣所謂的孝子是集體無意識的。

而事實上從小被打罵的小孩,長大後多不自信,自卑,甚至抑鬱。

棍棒教育所帶來的順從,在不太需要創造力的古代,是相當實用。

然而在複雜性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有創造力和能動性的人。

"

“母親打死8歲兒子被批捕!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感慨。

對於棍棒教育,我更多的是麻木,從小生活在農村,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除了棍棒,貌似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今社會,國人所提倡的“棍棒式教育”,真的站得住腳嗎?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在現代,其實很多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沒資格去做父母,甚至連自己都做不好,就匆匆結婚生子,你考慮過你的後代嗎?

國人常常講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要多打罵,長大才會孝順。

我在想,這...應該過時了吧!

因為古人講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因為當時國家以孝治天下。

《孝經·五刑》中寫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在隋唐律中,不孝被列屬“十惡”範疇。

只要父母告子忤逆,不需審問直接判刑。也就是父母隨時掌握子女的生殺大權。這種情況下,子女就是奴隸。

“棍棒底下出聽話的奴才”才是真實情況。

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這樣所謂的孝子是集體無意識的。

而事實上從小被打罵的小孩,長大後多不自信,自卑,甚至抑鬱。

棍棒教育所帶來的順從,在不太需要創造力的古代,是相當實用。

然而在複雜性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有創造力和能動性的人。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被愛大的孩子更聰明自制力更強,情商更高”

在生活中,總能聽到家長們這樣的抱怨:“我跟他講道理了呀,講了100遍了,可是沒用啊,著急了我就只有打了呀...”聽起來很無奈也很無辜。

問題是,家長們真的有這麼“無辜”嗎?

打孩子,實際是某種程度上,對自己的失敗之處感到憤怒,但卻把懲罰實施到孩子身上。

這表面上是對孩子好,但對他卻是很不公平的。

憑什麼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成為你們的附庸?憑什麼孩子從小就要為你們的失敗負責?

心理學家西蒙·萊文,曾經在幼鼠身上做過一個關於這種壓力反應的實驗。

他發現,幼鼠生命早期體驗的過度的,不可預期的壓力,就算僅僅是幾分鐘,也會對幼鼠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這些幼鼠此後對周圍的環境變得異常敏感,就算最細微的環境變化也會使它們焦慮,驚恐,失控。

這個實驗恰恰證明了:早期環境的影響是如何在大腦中留下印記,隨後又伴隨人一生的。

"

“母親打死8歲兒子被批捕!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感慨。

對於棍棒教育,我更多的是麻木,從小生活在農村,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除了棍棒,貌似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今社會,國人所提倡的“棍棒式教育”,真的站得住腳嗎?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在現代,其實很多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沒資格去做父母,甚至連自己都做不好,就匆匆結婚生子,你考慮過你的後代嗎?

國人常常講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要多打罵,長大才會孝順。

我在想,這...應該過時了吧!

因為古人講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因為當時國家以孝治天下。

《孝經·五刑》中寫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在隋唐律中,不孝被列屬“十惡”範疇。

只要父母告子忤逆,不需審問直接判刑。也就是父母隨時掌握子女的生殺大權。這種情況下,子女就是奴隸。

“棍棒底下出聽話的奴才”才是真實情況。

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這樣所謂的孝子是集體無意識的。

而事實上從小被打罵的小孩,長大後多不自信,自卑,甚至抑鬱。

棍棒教育所帶來的順從,在不太需要創造力的古代,是相當實用。

然而在複雜性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有創造力和能動性的人。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被愛大的孩子更聰明自制力更強,情商更高”

在生活中,總能聽到家長們這樣的抱怨:“我跟他講道理了呀,講了100遍了,可是沒用啊,著急了我就只有打了呀...”聽起來很無奈也很無辜。

問題是,家長們真的有這麼“無辜”嗎?

打孩子,實際是某種程度上,對自己的失敗之處感到憤怒,但卻把懲罰實施到孩子身上。

這表面上是對孩子好,但對他卻是很不公平的。

憑什麼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成為你們的附庸?憑什麼孩子從小就要為你們的失敗負責?

心理學家西蒙·萊文,曾經在幼鼠身上做過一個關於這種壓力反應的實驗。

他發現,幼鼠生命早期體驗的過度的,不可預期的壓力,就算僅僅是幾分鐘,也會對幼鼠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這些幼鼠此後對周圍的環境變得異常敏感,就算最細微的環境變化也會使它們焦慮,驚恐,失控。

這個實驗恰恰證明了:早期環境的影響是如何在大腦中留下印記,隨後又伴隨人一生的。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父母對子女的恩情不是來自於孕育,而是來源於養育”

不過有些家長會提出質疑,他們為自己辯解道:“打孩子沒那麼大事兒,孩子們都有復原能力,他們長大了就懂了。”

然而,現代心理學的實驗證明: 有復原能力的孩子是鍛煉出來的,並非天生如此。

大腦在其早期的發展中往往是最敏感,最容易受到經歷改變的——不管是好的經歷還是壞的經歷。

孩子不聽話的最大原因,是父母說的“你應該”與孩子內在對世界的體會出現了矛盾,這種矛盾找不到能讓自己滿意的解決方法。

如果每個父母都可以真的拿出專業精神,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聽話”的事情不可能發生,“不孝”也不會出現。

因為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感,從而在快樂或不快樂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想要與父母去溝通。

顯然這種“深愛”所帶來的親子關係質量要比表面的“孝”要高得多、穩定得多,對父母各方面帶來的好處也要大得多。

"

“母親打死8歲兒子被批捕!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感慨。

對於棍棒教育,我更多的是麻木,從小生活在農村,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除了棍棒,貌似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今社會,國人所提倡的“棍棒式教育”,真的站得住腳嗎?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在現代,其實很多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沒資格去做父母,甚至連自己都做不好,就匆匆結婚生子,你考慮過你的後代嗎?

國人常常講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要多打罵,長大才會孝順。

我在想,這...應該過時了吧!

因為古人講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因為當時國家以孝治天下。

《孝經·五刑》中寫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在隋唐律中,不孝被列屬“十惡”範疇。

只要父母告子忤逆,不需審問直接判刑。也就是父母隨時掌握子女的生殺大權。這種情況下,子女就是奴隸。

“棍棒底下出聽話的奴才”才是真實情況。

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這樣所謂的孝子是集體無意識的。

而事實上從小被打罵的小孩,長大後多不自信,自卑,甚至抑鬱。

棍棒教育所帶來的順從,在不太需要創造力的古代,是相當實用。

然而在複雜性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有創造力和能動性的人。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被愛大的孩子更聰明自制力更強,情商更高”

在生活中,總能聽到家長們這樣的抱怨:“我跟他講道理了呀,講了100遍了,可是沒用啊,著急了我就只有打了呀...”聽起來很無奈也很無辜。

問題是,家長們真的有這麼“無辜”嗎?

打孩子,實際是某種程度上,對自己的失敗之處感到憤怒,但卻把懲罰實施到孩子身上。

這表面上是對孩子好,但對他卻是很不公平的。

憑什麼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成為你們的附庸?憑什麼孩子從小就要為你們的失敗負責?

心理學家西蒙·萊文,曾經在幼鼠身上做過一個關於這種壓力反應的實驗。

他發現,幼鼠生命早期體驗的過度的,不可預期的壓力,就算僅僅是幾分鐘,也會對幼鼠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這些幼鼠此後對周圍的環境變得異常敏感,就算最細微的環境變化也會使它們焦慮,驚恐,失控。

這個實驗恰恰證明了:早期環境的影響是如何在大腦中留下印記,隨後又伴隨人一生的。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父母對子女的恩情不是來自於孕育,而是來源於養育”

不過有些家長會提出質疑,他們為自己辯解道:“打孩子沒那麼大事兒,孩子們都有復原能力,他們長大了就懂了。”

然而,現代心理學的實驗證明: 有復原能力的孩子是鍛煉出來的,並非天生如此。

大腦在其早期的發展中往往是最敏感,最容易受到經歷改變的——不管是好的經歷還是壞的經歷。

孩子不聽話的最大原因,是父母說的“你應該”與孩子內在對世界的體會出現了矛盾,這種矛盾找不到能讓自己滿意的解決方法。

如果每個父母都可以真的拿出專業精神,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聽話”的事情不可能發生,“不孝”也不會出現。

因為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感,從而在快樂或不快樂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想要與父母去溝通。

顯然這種“深愛”所帶來的親子關係質量要比表面的“孝”要高得多、穩定得多,對父母各方面帶來的好處也要大得多。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打你罵你是為了更好的記住”是逃避思考、將問題簡單化去技術化的思維邏輯。

以這種方法去消除自罪感並自欺欺人,最後騙著騙著,自己也信了。

父母對子女的恩情,不是來自於孕育,而是來源於養育。

別在用棍棒教育了,因為誰都沒有使用棍棒的權力。

"

“母親打死8歲兒子被批捕!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感慨。

對於棍棒教育,我更多的是麻木,從小生活在農村,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除了棍棒,貌似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教育方式。

但是,當今社會,國人所提倡的“棍棒式教育”,真的站得住腳嗎?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在現代,其實很多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沒資格去做父母,甚至連自己都做不好,就匆匆結婚生子,你考慮過你的後代嗎?

國人常常講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要多打罵,長大才會孝順。

我在想,這...應該過時了吧!

因為古人講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因為當時國家以孝治天下。

《孝經·五刑》中寫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在隋唐律中,不孝被列屬“十惡”範疇。

只要父母告子忤逆,不需審問直接判刑。也就是父母隨時掌握子女的生殺大權。這種情況下,子女就是奴隸。

“棍棒底下出聽話的奴才”才是真實情況。

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這樣所謂的孝子是集體無意識的。

而事實上從小被打罵的小孩,長大後多不自信,自卑,甚至抑鬱。

棍棒教育所帶來的順從,在不太需要創造力的古代,是相當實用。

然而在複雜性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有創造力和能動性的人。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被愛大的孩子更聰明自制力更強,情商更高”

在生活中,總能聽到家長們這樣的抱怨:“我跟他講道理了呀,講了100遍了,可是沒用啊,著急了我就只有打了呀...”聽起來很無奈也很無辜。

問題是,家長們真的有這麼“無辜”嗎?

打孩子,實際是某種程度上,對自己的失敗之處感到憤怒,但卻把懲罰實施到孩子身上。

這表面上是對孩子好,但對他卻是很不公平的。

憑什麼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成為你們的附庸?憑什麼孩子從小就要為你們的失敗負責?

心理學家西蒙·萊文,曾經在幼鼠身上做過一個關於這種壓力反應的實驗。

他發現,幼鼠生命早期體驗的過度的,不可預期的壓力,就算僅僅是幾分鐘,也會對幼鼠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這些幼鼠此後對周圍的環境變得異常敏感,就算最細微的環境變化也會使它們焦慮,驚恐,失控。

這個實驗恰恰證明了:早期環境的影響是如何在大腦中留下印記,隨後又伴隨人一生的。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父母對子女的恩情不是來自於孕育,而是來源於養育”

不過有些家長會提出質疑,他們為自己辯解道:“打孩子沒那麼大事兒,孩子們都有復原能力,他們長大了就懂了。”

然而,現代心理學的實驗證明: 有復原能力的孩子是鍛煉出來的,並非天生如此。

大腦在其早期的發展中往往是最敏感,最容易受到經歷改變的——不管是好的經歷還是壞的經歷。

孩子不聽話的最大原因,是父母說的“你應該”與孩子內在對世界的體會出現了矛盾,這種矛盾找不到能讓自己滿意的解決方法。

如果每個父母都可以真的拿出專業精神,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聽話”的事情不可能發生,“不孝”也不會出現。

因為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感,從而在快樂或不快樂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想要與父母去溝通。

顯然這種“深愛”所帶來的親子關係質量要比表面的“孝”要高得多、穩定得多,對父母各方面帶來的好處也要大得多。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打你罵你是為了更好的記住”是逃避思考、將問題簡單化去技術化的思維邏輯。

以這種方法去消除自罪感並自欺欺人,最後騙著騙著,自己也信了。

父母對子女的恩情,不是來自於孕育,而是來源於養育。

別在用棍棒教育了,因為誰都沒有使用棍棒的權力。

“中國式虐童”,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