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

文/溫馨的親子日記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也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寫了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工嗯呢該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髮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儘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常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

文/溫馨的親子日記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也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寫了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工嗯呢該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髮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儘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常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隔代教育

由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繁衍出來的隔代教育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職業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的越來越多。據中國老齡科研究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佔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隔代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七十四,也就是說,我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儘管隔代教育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出於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過多地包容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妻蠻橫,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範圍。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生六類不良習慣:(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2)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係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後不知道尊重別人;(3)社會適應能力強。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4)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5)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6)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容易厭學。

"

文/溫馨的親子日記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也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寫了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工嗯呢該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髮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儘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常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隔代教育

由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繁衍出來的隔代教育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職業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的越來越多。據中國老齡科研究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佔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隔代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七十四,也就是說,我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儘管隔代教育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出於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過多地包容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妻蠻橫,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範圍。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生六類不良習慣:(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2)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係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後不知道尊重別人;(3)社會適應能力強。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4)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5)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6)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容易厭學。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隔代教育,會造成孩子成年以後不知道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輕的父母本身就是有祖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缺乏擔當父母責任的意識,比如不少年輕的媽媽為了保持身材拒絕哺乳;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休閒娛樂,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養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從而使不良的親子關係一直在不斷地複製。也就是說,隔代教育實際上是以孩子的成長為代價換取了父母的相對自由,隔代教育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也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中國年輕父母遇到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大不相同。

"

文/溫馨的親子日記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也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寫了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工嗯呢該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髮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儘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常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隔代教育

由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繁衍出來的隔代教育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職業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的越來越多。據中國老齡科研究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佔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隔代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七十四,也就是說,我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儘管隔代教育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出於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過多地包容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妻蠻橫,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範圍。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生六類不良習慣:(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2)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係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後不知道尊重別人;(3)社會適應能力強。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4)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5)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6)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容易厭學。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隔代教育,會造成孩子成年以後不知道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輕的父母本身就是有祖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缺乏擔當父母責任的意識,比如不少年輕的媽媽為了保持身材拒絕哺乳;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休閒娛樂,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養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從而使不良的親子關係一直在不斷地複製。也就是說,隔代教育實際上是以孩子的成長為代價換取了父母的相對自由,隔代教育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也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中國年輕父母遇到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大不相同。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在歐美等國,不少國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長達一年,兒童照料中心可以接受六個月甚至三個月以上的嬰兒,所以,年輕父母們更多地藉助於社會力量來解決工作與生活的矛盾。父母親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的共識是:孩子需要與父母共同生活,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祖父母們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家裡的保姆;祖父母可以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參謀,但不會過多介入孩子們的生活。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外國的兒童在成年以後表現得更有安全感、更獨立、富有探索精神,也更有愛心和責任感,這恰恰是中國孩子所缺失的心理品質和人格魅力。

父親教育的缺失

我國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事業,掙錢養家;女人專注於家庭,教養孩子。每當學校開家長會或者是開公開課,參會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媽媽,或者是家裡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來越多的父親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對孩子來說爸爸是起床已經走了、快睡覺的時候才回來的那個人;對很多媽媽來說,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己賢惠持家的軍功章。這種父親遊離於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從小缺失與父親的接觸和交流,已成為我國當前兒童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

文/溫馨的親子日記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也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寫了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工嗯呢該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髮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儘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常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隔代教育

由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繁衍出來的隔代教育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職業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的越來越多。據中國老齡科研究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佔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隔代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七十四,也就是說,我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儘管隔代教育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出於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過多地包容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妻蠻橫,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範圍。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生六類不良習慣:(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2)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係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後不知道尊重別人;(3)社會適應能力強。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4)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5)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6)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容易厭學。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隔代教育,會造成孩子成年以後不知道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輕的父母本身就是有祖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缺乏擔當父母責任的意識,比如不少年輕的媽媽為了保持身材拒絕哺乳;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休閒娛樂,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養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從而使不良的親子關係一直在不斷地複製。也就是說,隔代教育實際上是以孩子的成長為代價換取了父母的相對自由,隔代教育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也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中國年輕父母遇到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大不相同。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在歐美等國,不少國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長達一年,兒童照料中心可以接受六個月甚至三個月以上的嬰兒,所以,年輕父母們更多地藉助於社會力量來解決工作與生活的矛盾。父母親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的共識是:孩子需要與父母共同生活,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祖父母們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家裡的保姆;祖父母可以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參謀,但不會過多介入孩子們的生活。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外國的兒童在成年以後表現得更有安全感、更獨立、富有探索精神,也更有愛心和責任感,這恰恰是中國孩子所缺失的心理品質和人格魅力。

父親教育的缺失

我國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事業,掙錢養家;女人專注於家庭,教養孩子。每當學校開家長會或者是開公開課,參會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媽媽,或者是家裡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來越多的父親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對孩子來說爸爸是起床已經走了、快睡覺的時候才回來的那個人;對很多媽媽來說,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己賢惠持家的軍功章。這種父親遊離於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從小缺失與父親的接觸和交流,已成為我國當前兒童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父教缺失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爸爸們真的那麼“忙”,而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文化將父親定位於社會成員,把父親參與子女教育視為家庭地位低下,制度性地排斥、豁免著父親作為家庭成員對子女所負有的教育職責,近年來,愈加激烈的社會競爭更是讓許多男性固著在職場上,無暇履行其作為父親的家庭責任。父教缺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讓很多父親望而卻步,既然媽媽們更有耐心,索性就完全交給媽媽,自己只追求最後的那個結果。父教缺失不僅使孩子心理問題頻出,而且也造成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媽媽們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應對日常生活、教育子女的巨大壓力,分身乏術,一旦孩子出了問題,不僅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面臨來自丈夫的指責,負面情緒激增,不利於家庭的和諧穩定,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

文/溫馨的親子日記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也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今天小編寫了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工嗯呢該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髮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儘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常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隔代教育

由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繁衍出來的隔代教育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職業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的越來越多。據中國老齡科研究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佔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隔代撫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七十四,也就是說,我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儘管隔代教育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出於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過多地包容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妻蠻橫,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範圍。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生六類不良習慣:(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2)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係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後不知道尊重別人;(3)社會適應能力強。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4)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5)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6)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容易厭學。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隔代教育,會造成孩子成年以後不知道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輕的父母本身就是有祖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缺乏擔當父母責任的意識,比如不少年輕的媽媽為了保持身材拒絕哺乳;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休閒娛樂,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養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從而使不良的親子關係一直在不斷地複製。也就是說,隔代教育實際上是以孩子的成長為代價換取了父母的相對自由,隔代教育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也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中國年輕父母遇到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大不相同。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在歐美等國,不少國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長達一年,兒童照料中心可以接受六個月甚至三個月以上的嬰兒,所以,年輕父母們更多地藉助於社會力量來解決工作與生活的矛盾。父母親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的共識是:孩子需要與父母共同生活,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祖父母們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家裡的保姆;祖父母可以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參謀,但不會過多介入孩子們的生活。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外國的兒童在成年以後表現得更有安全感、更獨立、富有探索精神,也更有愛心和責任感,這恰恰是中國孩子所缺失的心理品質和人格魅力。

父親教育的缺失

我國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事業,掙錢養家;女人專注於家庭,教養孩子。每當學校開家長會或者是開公開課,參會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媽媽,或者是家裡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來越多的父親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對孩子來說爸爸是起床已經走了、快睡覺的時候才回來的那個人;對很多媽媽來說,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己賢惠持家的軍功章。這種父親遊離於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從小缺失與父親的接觸和交流,已成為我國當前兒童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父教缺失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爸爸們真的那麼“忙”,而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文化將父親定位於社會成員,把父親參與子女教育視為家庭地位低下,制度性地排斥、豁免著父親作為家庭成員對子女所負有的教育職責,近年來,愈加激烈的社會競爭更是讓許多男性固著在職場上,無暇履行其作為父親的家庭責任。父教缺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讓很多父親望而卻步,既然媽媽們更有耐心,索性就完全交給媽媽,自己只追求最後的那個結果。父教缺失不僅使孩子心理問題頻出,而且也造成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媽媽們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應對日常生活、教育子女的巨大壓力,分身乏術,一旦孩子出了問題,不僅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面臨來自丈夫的指責,負面情緒激增,不利於家庭的和諧穩定,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中國式問題

小編有話講: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絕不是一個能幹的媽媽就能全面替代的。父親缺失家庭的兒童比

父親在位家庭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反社會傾向,父親積極參與到家庭教育之中,將對孩子的學業成就、道德發展、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等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現代家庭教育呼籲“父教歸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父親提供的良好物質條件,也需要爸爸的時間投入和高質量的陪伴。

本文由溫馨的親子日記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