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情的訴苦+嚴肅的說教=更加叛逆的青春期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好好學習 曦曦媽說教育 2019-07-14

“女兒,你一定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後就只能像爸媽一樣成為農民,每天做這些髒活累活不說,更重要是的費力不掙錢。”

“女兒,你看看吧,你伯父就是因為你堂姐考了名牌大學還有體面的工作,所以他說話的聲音都要大一點,說話的時候腰都要站得直點。你若是不好好學習,你爸媽這一輩子都要低人一等了。”

“女兒,你真的要好好讀書呀,媽媽真沒騙你!媽媽當年就是因為外公外婆拿不出學費錢,所以我才沒有繼續上學。你現在有條件讀書,一定要珍惜機會呀,不然像爸媽這樣一輩子可就毀了。”

15歲的瑤瑤有一個超級會訴苦的媽媽,很多時候她邊說邊哭,煽情極了。可在瑤瑤眼裡,媽媽更像一個演員,說哭就哭,讓人很是厭煩。

煽情的訴苦+嚴肅的說教=更加叛逆的青春期

和瑤瑤媽媽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瑤瑤的爸爸,他擅長嚴肅的說教。比如:

“一個女孩子,抽菸、喝酒、打架、逃課!一點都沒有羞恥之心,說出去都丟臉!”

“我要怎麼跟你說,叫你不要早戀,但你就是不聽,你是不是想我狠狠的揍你一頓,你才會長點記性!”

“我像你這麼小的時候,早就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了,你以為還像你這樣悠哉悠哉的過日子嗎!”

媽媽煽情的訴苦,加上爸爸嚴肅的說教,對正值青春期的瑤瑤沒有半分影響,反而助長了瑤瑤更嚴重的叛逆。因為她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總覺得媽媽訴苦是傾訴自己悲慘的人生,而爸爸說教,不過是表述自己內心的憤怒,好像跟自己沒有一丁點關係似的。

有多少家庭,正面臨這樣的處境?青春期的孩子,最缺的是什麼?是媽媽的眼淚還是爸爸的說教?都不是!他們最缺的往往是以下幾點:

煽情的訴苦+嚴肅的說教=更加叛逆的青春期

(1)孩子缺的不是大道理,是來自父母內心細緻的愛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很有遠見,很偉大,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愛總是很別緻。比如:孩子早戀了,他們想到的第一點就是孩子不知羞恥,讓作為父母的他們蒙羞了,所以自己必須要強行制止孩子的這個錯誤行為,否者就對不起家長這個身份。如果你也這樣想,那你的出發點就錯誤了。

孩子為什麼會早戀?無非就是在家裡得不到關愛,體味不到溫暖,所以才會另謀出路去異性那裡獲得安慰。如果孩子從小就被父愛母愛包圍,孩子又怎會嚴重缺愛?缺關注?

指責孩子無濟於事,你越指責孩子越反感;煽情訴苦一次兩次可能管用,但是三次四次,就會讓孩子感覺家長很假,很會裝。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大道理都懂,但就是內心有點小執拗,如若家長讓孩子感覺自己不重要了,那孩子一定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引起家長的憤怒,這樣折磨家長的過程,很多孩子內心甚至會有一絲快感。他們總覺得:“早的時候不知道關心我,愛我,現在知道氣急敗壞了吧!”

煽情的訴苦+嚴肅的說教=更加叛逆的青春期

(2)孩子缺的不是批評指責,而是來自父母的認可和陪伴

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選擇工作,放棄孩子,他們總認為我們掙足夠多的錢,才能為孩子打下經濟基礎,才不至於讓孩子活在窮孩子的自卑下。可事實上呢?心裡缺愛的孩子,比缺錢的孩子更值得被同情。

林則徐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說:子孫如果比我優秀,那麼我就沒有必要給他留錢,賢能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沒我優秀能幹,那麼我留給她錢也沒用,愚笨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增加他的過失。

在似懂非懂的年紀,各種各樣的誘惑,父母陪伴的缺失等一系列的原因,最終都是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溝通橋樑斷裂的根本原因。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很重要,但為了掙錢而忽略孩子的成長,這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______________

青春期,一個極其敏感的時間段。家長別隻顧著批評教育和打罵教育,你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學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你才能擁有聽話乖巧,不會誤入歧途的好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