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兩面談:看看這五個育兒老大難,你中招了嗎

小飛老師說:

前段時間,我姐生了二胎,我問她:

"第二胎是不是覺得輕鬆多了?"

她說:

“怎麼可能輕鬆?前幾天還跟婆婆吵了一架,婆婆不讓用紙尿片,非得給孩子用棉布,說棉布更舒服,怎麼都說不聽。這種戰爭,在老大出生的時候就上演過,現在不過是又上演了一遍。”

很多家庭,在育兒過程中總充斥著問題。

都覺得對方不對。

卻都不確信自己是不是對!

小飛老師採訪了很多粉絲家長,發現,像我姐一樣有教養矛盾的家庭,非常普遍。

大家可以看一下,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1、永遠也不配合的老人,永遠也養不好的孩子

樂樂媽,長沙,30歲,兒子3歲

作為飛慕課的粉絲,樂樂媽是個堅定的科學育兒踐行者。

但她跟我說,只要老人在家,什麼科學教養都沒辦法施行!

比如,孩子的吃飯問題。

給老人說過很多遍,不要沒事兒就喂孩子吃東西,可老人就是不聽,恨不能讓孩子一整天都不住嘴。

弄得孩子吃飯沒有個準點兒,該吃飯時不慌不忙的玩兒,餓了就大喊大叫要東西吃,這不止對身體不好,還讓孩子一點時間觀念和規矩都沒有。

光吃飯問題也就算了,老人還不讓管孩子,就見不得孩子哭。

老人才來幾個月,就把本來懂事自律的孩子,慣成了玻璃心,動不動就不聽話,用哭鬧來達成目的。

樂樂媽和老公氣得連重話都跟老人說了,但依舊不管用。

最後只能自己辭職看孩子,錢少掙點可以,但實在不放心孩子這樣下去。


育兒兩面談:看看這五個育兒老大難,你中招了嗎


年輕人不聽老人的那套育兒觀念,但是想讓老人聽自己的,又談何容易?老人也有很強自尊心,他們養了那麼多孩子,怎麼可能會覺得不如你?


2、錯過了教育的機會,重來會更加艱難

杜女士,瀋陽,42歲,女兒15歲

杜女士女兒15歲了,中考在即,但學習成績卻一直下滑。

每天回家就是玩手機遊戲、跟同學聊天,一句話也不願意跟媽媽交流。

說少了孩子裝聽不見,說多了就大吼一聲,摔門而出,孩子屏蔽了媽媽,杜女士也不知道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女兒相處。

她知道一定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可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改變現狀。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陌生至此,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互相漠視。

在孩子還喜歡纏著父母時,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孩子建立好的連接,等需要跟孩子溝通時,才發現,從來沒有真正溝通過,孩子連話都不想跟家長說了。


3、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依舊搞不定一個“熊孩子”

李先生,廣州,26歲,孩子2歲

李先生的孩子2歲了,跟飛慕課裡的很多粉絲一樣,他也在面臨孩子突然間的不聽話的問題。

他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關注了一大批的育兒賬號,而且還買了些書來看。

但育兒知識學的越多,他反而越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有段時間,他不管跟孩子說什麼,孩子都說:不要,不要,不要。

他學的育兒知識裡面說,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可孩子什麼都說不要,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過來諮詢我。

這種家長,就是很典型的不懂幼兒在心理髮展各個階段的自然表現,所以才如此不知所措。


4、總怕自己金錢與情商不夠,耽誤了孩子

米粒媽媽,桂林,27歲,孩子4歲半

米粒媽媽說,她沒生孩子的時候就不善交際,後來做全職媽媽,發現自己越發的內斂了。

有一天帶孩子出去,她4歲半的女兒想跟幾個小孩一起玩,結果被拒絕了,她們說,只跟有英文名字的小孩玩,米粒沒有英文名。

孩子很沮喪地向她求助,她卻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硬是沒有說話。看到女兒被欺負了似的表情,她覺得不是滋味。

一來,她也諮詢過英文培訓班,一年需要2萬多塊錢,當時她沒捨得,就沒有報,現在覺得孩子被嫌棄,都是因為自己沒錢。

二來,她覺得孩子越大,越需要父母用高情商和好的格局去教導,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學習解決問題。哪怕自己情商高點,也能讓孩子免受傷害。

可看看自己,她真的做不到,覺得好內疚,好自責。

甚至有時候,她覺得自己不配生孩子,如果孩子有個更有錢,更優秀的媽媽,會不會更開心?


5、沒時間陪伴,成為永遠的愧疚

童童媽,北京,32歲,孩子5歲

童童媽經常需要出差,有一次,她要出差半個月,正好趕上回家給孩子過生日,卻沒想到又延期半個月,孩子生日那天,她晚上十二點鐘才打電話回去,老公一接電話,兒子就醒了,他興奮地叫:“是媽媽嗎?媽媽。”

孩子搶過電話,跟媽媽說:“我知道媽媽工作忙,我很乖哦,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想你了,我覺得都快忘記你長什麼樣子了。”

一個女強人,遇到多麼強勢的競爭對手,都沒有怕過。

卻在凌晨十二點鐘,聽著孩子的“我想你了,覺得都快忘記你長什麼樣子了”,哭成淚人。

拿起工作抱不了孩子,抱了孩子就要失去工作,這成為像童童媽這樣的職業女性,非常揪心的生活狀況。

在不能兩全的情況下,我們更加需要學習,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給孩子最高質量的陪伴。



養孩子,為什麼會那麼難呢?

因為要求變高了!


育兒兩面談:看看這五個育兒老大難,你中招了嗎


你還記得這張照片嗎?

它拍攝於1991年。

伴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標語,瞬間能看哭無數人。希望工程憑藉這個形象大使,用18年時間籌款41億元,改變了幾百萬失學兒童的命運。

那時候,窮到吃不上飯的人很多。

養孩子也根本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矛盾,能吃飽、穿暖、不生病、有書讀,就夠了。

而現在,我們想的是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眼界、學識和教養。

與過去相比,養孩子產生了完全不同維度的困難。

想把孩子養活很容易,但想養優秀,非常困難。

如此一來,問題就產生了。

沒有經過科學教養的我們,並不信服上一輩人的教養經驗,同時,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和孩子一起進步,家長才能成為更好的家長!

以上我舉出的育兒難題。

只是小飛老師做飛慕課以來遇到的冰山一角。

從孩子降生之日起,新手爸爸媽媽們,其實都在持續不斷地面臨困惑。

家長們都想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可因為無知,反而白費了勁。

就拿我姐來說,她給自己買500塊錢一套的護膚品都捨不得。

但給兩個孩子買東西,直接就買最好的!

紙尿褲用最貴的,奶粉買澳洲的,輔食買美國的,嬰兒推車都一定得符合人體工學的,益智玩具一套5000塊買起來毫不手軟......

但要說這樣就一定是對孩子好的嗎?還真不一定!

養孩子在花錢之前,得先學知識!

我姐給孩子買的奶粉是挺好的,但她給孩子戒母乳的原因就搞笑了。

小外甥6個月時,她就要給小外甥戒母乳,我問她,孩子吃母乳挺好的,才6個月,你為什麼要給他戒?

她說:“奶水都不經常脹,覺得母乳不夠孩子吃的。”

這直接給我說懵了,判斷孩子能不能吃飽,可不是看奶水一天脹多久的,而是要看孩子的身體反應,比如排便和食慾!

做了教育這個行業,我首先扭轉的,就是姐姐的錯誤育兒觀念。

並由此發現,太多太多家長,只捨得為孩子花錢,卻不花心思,去學學養育孩子的知識!

育兒是講究科學的,一定要用心學習才行,決不能想當然。

讓大家都能得到正確的育兒指導,也是我們做飛慕課的原因。


最近很多讀者來問我:小飛老師,你能不能多發點文章呀,每天發一次,都不夠看。

我才發現,很多人都不知道飛慕課還有導師制作的內容可以學習!

我們有自己的網站、app和公號,都叫“飛慕課”。

裡面有非常多的育兒知識可以學習。

飛慕課的內容,主要針對0~12歲孩子的成長問題。

包括親子游戲、親子溝通、行為習慣、兒童心理、健康等知識。

平臺邀請了育兒領域頂尖的導師。

比如:

1、哈佛訪問學者、20年從醫經驗的閆明老師,為大家提供兒科醫學知識。

2、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認證遊戲治療師、大中華區家庭及遊戲治療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張欣華老師。

教你用遊戲的方式,解決育兒難題,比如孩子專注力不好,如何通過玩遊戲,玩出專注力呢?

3、北京協和醫院主治醫師、博士生導師潘慧。用20萬兒童驗證有效的增高知識,來指導家長們學習如何幫助孩子長個子!

.......

飛慕課追求就是:不玩虛的,不用雲山霧繞的理論知識湊字數,要能真的幫你解決問題!給家長最需要的通識教育。

絕對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可以解決問題。

實用,是我們的第一追求,絕對不玩虛的!!

這時候可能有人說:

小飛老師,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學習育兒知識的。

是的,的確很多的地方都有育兒知識可以看。

但你在這兒學一招,在那兒學半式。

有沒有發現,育兒知識看的越多。

反而越不知道該怎樣教孩子了?

因為網上信息龐雜,我們看似學了很多,卻沒有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體系。

所以只會照搬,遇到真實的問題時,依舊不知道該怎麼辦!

飛慕課的導師,都是相關領域的資深學者。

他們把自己的畢生研究,用系統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講給你聽。

防止你拿雜七雜八的知識,在自己孩子身上亂試。

被無數孩子驗證過的知識,才是靠譜的!!

現在已經有上百萬家長,在飛慕課導師們的幫助下,解決了各種棘手的育兒問題。還有家長專門寫文章來投稿,感謝老師幫她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呢。

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接觸不到的育兒專家。

在飛慕課都能找到。

而且加入課程就可以隨時隨地循環聽講,還可以跟導師留言溝通。

如果你也有各種育兒與教養難題。

就關注我們,去飛慕課首頁逛逛吧。

說不定哪門課,就能幫你解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哦。

覺得實用的話,也可以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哦,或許你的一個小小分享,就能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

畢竟,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


今天介紹了一下飛慕課是做啥的

文末留下幾個精選問題和配套解答

點開鏈接就可以看到哦!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越吼越不聽話,試試這5招,立馬省心多了

為什麼要對女兒更“狠”?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看了黃磊的女兒才知道,父母規劃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關注,接收更多精品文章推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