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好不容易到了足夠強大,可以安慰媽媽的年紀,但卻已是過了說“謝謝”“我愛你”的太過成熟的年紀。

很多話開不了口,其實,對媽媽簡單地說一句“我需要你”,媽媽就已經很開心了。

作者:塔姐(爸媽精讀主筆)

01

母親不曾放棄等待的,是子女的“消息”

”來不及了,這幾天晚上就去!必須!“同事嬌嬌沒好氣地對著電話那頭嚷了最後一句,啪的一聲把電話摔到辦公桌上。

我們驚愕到下巴掉了似的定格住表情:什麼情況?這麼大火氣!

”誒,你們這週末咋過?“嬌嬌還沒有平復情緒,焦躁地說。

好像她意識到我們還沒明白怎麼回事,補充道:”週末母親節,你們都買東西了嗎?“

原來,嬌嬌是在跟她那不著調的妹妹置氣。

母女三人同在一座城,居然每年三個人同框的次數屈指可數。

嬌嬌給妹妹下了最後通牒,必須週末前搞定禮物,一起給媽媽過節。

大家一邊七嘴八舌地安慰嬌嬌,一邊互通有無地討論著“母親節禮物”。

我只迴應了一句:”今年,不過母親節!“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說到母親,我想起了一件事,開手機店的朋友給我講的。

有一天,店裡來了一個老太太,著急地求助:”姑娘,哪個手機好使?要貴的!“

朋友納悶,看著穿著打扮並不富裕的老太太,幹嘛非要一部貴手機?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從衣兜裡掏出一部老年機:”姑娘,我總是接不到電話,找了好幾家維修店,都說我手機沒問題。可是,我真的接不到孩子們的電話啊!“

朋友瞬間明白了……

她一定是把手機音量開到最大,無時無刻不揣在身上,生怕漏接一個孩子的電話。

她痴痴地盼著兒女的聲音,電話卻一直沒有響起。

朋友說:”大媽,孩子是哪個號啊?我幫您看看。“

然後,悄悄記下那一排排數字,轉身告訴老太太,手機又調了調,這次應該沒大問題了。

看著老太太目光呆滯、蹣跚地走出店,朋友聯繫了她的三個孩子……

估計這位母親不會再想著買好手機了。

自從聽了這個故事,我做了一個決定:不再讓媽媽等待!

又是一年母親節,朋友圈又熱鬧起來了,微信、微博上各類祝福語又開始刷屏。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可事實上,很老母親根本就不會用智能手機,更別提上微信了,我們在朋友圈或者群裡發祝福,說到底,只是圖自己的心安,和老人無關。

父母把兒女養大,兒女卻成了通訊錄裡的一個符號。

人民網有一篇報道說中國老年人因為上了年紀,因為和子女分隔兩地,不論是生病還是有其他的事情,只能看著通訊錄裡的子女的名字暗自流淚,不想給孩子打電話,影響孩子的工作生活。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02

母親一直渴盼的,是子女的“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曾提出: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想起了同媽媽的幾次分離。

媽媽說,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次她要出差一個星期,那是她與我的第一次短暫且長久的分離。

爸爸讓媽媽悄悄地走,不要告訴我,免得我大哭大鬧。

媽媽猶豫再三,還是提前跟我“坦白”。

媽媽解釋:”出差,是離開家到外地辦事,辦完後馬上就回來,不是扔下你不管。“

可我依舊大哭,抱著媽媽的腿不放,不依不饒。

媽媽用了三天時間,化解了這場“生離死別”。

她耐心、反覆地跟我重申著,我最終接受:”拉鉤,辦完事,馬上回來。“

媽媽說,我對她的這種依戀,讓她痛並快樂著。她真希望,這種依戀能再久一些。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第二次分離,是上大學的時候。

這次不是媽媽與我分離,而是我與她分離。

我從老家考上北京的大學,10個小時的車程。

媽媽一邊給我收拾行囊,一邊數著,再見就是十一長假,7天的假,有2天在路上。

怕媽媽太難過,我一個勁保證,每個假期都會回家。

或許,要飛出家門的喜悅已經溢於言表了,實在掩藏不住,媽媽感嘆道:”女大不中留,現在是女兒要出差了,只是出差時間有點久啊。這是女兒跟媽媽要分離了。“

過了很多年,我結婚了,這是第三次分離,也是最徹底的一次。

所有的成年人一樣,我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留給了我自己的小家,對媽媽的依戀、陪伴越來越少。

好像,曾經最依戀的媽媽,已經不再需要我。

媽媽卻說:”女兒已經不再需要媽媽了。“

但我心裡很清楚,我還是需要媽媽的:

當工作不順利的時候,當跟婆婆發生不愉快的時候,當兒子總是教不好的時候……我總是會撥通媽媽的電話。

原來,我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才需要媽媽。

在心理學界,馬斯洛提出過一個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中第四層是尊重需求層次,就是希望別人注意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意識到在世界上的價值。

媽媽總告訴我,她很開心,因為她還有“被需要”的價值。

她一直在等待我的打擾,希望我會一直打擾下去……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03

不讓媽媽等待,是對母親最高級的愛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感慨自己老了,時間都去哪兒了?

七歲的兒子撲倒在我的懷裡,緊緊地抱著我說:”時間都在我的身體裡,我會越來越高,很快就小學畢業了,長大了上北京最好的大學。“

”等我長大了,媽媽就變老了嗎?“兒子追問道。

”不會的!“

”那我長到媽媽這麼大,媽媽不會像姥姥這麼老了嗎?“

“姥姥”,兒子提醒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我那位已經老去的媽媽。

我小的時候,媽媽也有過我這樣的心境吧!

既盼著孩子長大,又怕孩子長大。

怕自己老去、怕自己不被孩子需要、怕自己成為孩子的拖累、怕一直等待著忙到抽不出時間的孩子……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

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

媽媽,是最有力量的名字。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是不是你也有這樣的感觸?

好不容易到了足夠強大,可以安慰媽媽的年紀,但卻已是過了說“謝謝”“我愛你”的太過成熟的年紀。

很多話開不了口,其實,對媽媽簡單地說一句“我需要你”,媽媽就已經很開心了。

你有多久沒跟媽媽聊天了?

你有多久沒給媽媽打電話了?

你多久給媽媽打一次電話?

在《我們的師傅》中,大家被韓磊驚到:韓磊30年來堅持每天給媽媽打電話!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原來,最大的孝順是把媽媽時刻放在心裡!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如果你很愛你的媽媽,那就拋下你的吝嗇吧!

對媽媽的愛,不可以吝嗇到,一年只有母親節這一次。

其實,人都有一種“被需求”感,參加工作後,最好的孝順莫過於繼續給父母添麻煩,讓父母覺得子女還需要自己。

讓媽媽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你的需要,就是最好的孝順,當然了,依賴父母僅限於生活上的小事。

我們的目的是讓父母開心滿足,不是讓父母擔心。在重要的事情上,還是要表現出一個成年人的決斷和擔當。

百孝不如一順,百順不如一用。

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母親最高級的愛!

母親節告別“秀孝順”,不讓媽媽等待,才是對她最高級的愛

作者簡介:塔姐,富書專欄作者,自學成才型職場女性,自助療愈型的“幸福力領跑者”。職業規劃師、婚姻家庭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本文首發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