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相信在這兩天裡已經刷了不少小夥伴的屏了,對於這件事大家熱議的重點都在於,心理健康和負面情緒的排解……

而這些都是毛媽在以前也一直有強調,也一直有分享的:

高情商的孩子怎樣處理負面情緒?美國心理學家推薦了這6招!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從這50件小事出發,培養3-12歲孩子的情緒管理技能

快樂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幸福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應該記住這10句話

每個娃必學的情緒管理,怎能少了這本書

……

所以,這次毛媽想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談談這件事。

在這次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留言說孩子自私、不考慮爸媽的感受、父母老了怎麼辦……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面對這些評論,一個博主說了這樣一段話: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這些獲贊如此之高的評論,表達的中心都是,孩子生下來就是為了父母的。

前段時間,那個因為孩子沒考到95分就把孩子丟在高速路入口的新聞也是如此。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我們孩子的人生似乎是建立在“父母的感受”之上,只要你讓爸爸媽媽不高興了,你就不是一個好孩子。


百花獎、金雞獎的雙料影帝姜文在《十三邀》被提問說迄今為止之最大的失敗是什麼,姜文想了一圈說,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也處不好。

直到母親去世了,姜文也還在想為什麼自己跟媽媽的關係會處不好。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在他記憶裡好像無論做什麼,母親似乎都對他不滿意。姜文把中戲的錄取通知書給他媽看,他媽卻說你還有衣服沒洗。他效仿著別人給她買房,他媽也還是住在舊屋裡。

姜文對他媽媽最後的印象就是,她老有一種不高興的樣子。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父母在圍著孩子轉的同時,孩子也總在圍著父母轉。

孩子願意做讓父母高興的事情,於是父母就拿自己的情緒“命令”著孩子,漸漸的孩子就迷失在讓父母高興,而忘了怎麼讓自己高興中。

當姜文不再創作電影,回到現實生活當中時,他又會覺得像回到十幾歲時那樣,不自信,也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之前看到一張很好笑的圖,家長跟孩子說“我希望你能得到世上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孩子問了一句“那我能吃冰淇淋嗎?”家長說“不。”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我們常常也會看到父母嘴上問孩子你想吃什麼,想吃什麼都可以,但是當孩子說炸雞、布丁、漢堡時父母就會拒絕。

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很困惑,我到底要怎麼選。

為了孩子好,父母總會“偷偷”幫孩子做決定。可是在這種模式下長大的孩子,會面臨著一個問題,他們變得不認識自己。

我們以為是給孩子節省了時間,選好了一條好的道路,殊不知卻繞了一條最遠的路,讓孩子把自己弄丟了。


臺灣著名教育家李崇建老師在TED上分享了一個故事,有個媽媽帶著自己資優生的女兒來做諮詢。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女兒輟學了不想再去上學,因為在學校裡沒有朋友。在做諮詢的時候,李崇建老師問她你想要你的媽媽在旁邊嗎?

媽媽搶答說,你說啊,要媽媽在媽媽就在這陪著你。我女兒跟我關係很好的,無話不談的。

女兒考慮了一下說,不想要媽媽在旁邊,媽媽聽到就帶著失望的表情離開了。這真的叫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嗎?

在諮詢的最後,李崇建老師問了小女孩一個問題“你願意和自己當朋友嗎?假如現在有個xxx在這,你願意和她當朋友嗎?”

小女孩搖了搖頭,不願意,她太糟糕了,太不ok了,我不想和她當朋友。

因為每次小女孩和媽媽說自己在學校沒朋友時,她媽媽就會罵她,會對她有很多意見,還會表現得很難過,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糟糕,所以才沒有人和自己當朋友。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多次“被決定”的孩子,連認識自己的機會也沒有,只能將父母的差評當成自己的性格。

這位媽媽關注了孩子的方方面面,卻忽視了最應該關注的事情——孩子的內心。

漠視了孩子內在的感受和想法,導致孩子內心情感的極度缺失。沒辦法與別人做朋友,也沒辦法與自己做朋友,到最後連孩子自己也變得不喜歡自己了。


搜狗CEO王小川對他媽媽的形容就是,對我抱有極高、極高的要求,總看到事情的負面,很挑剔。

就連在搜狗上市期間他媽媽也是說,才50億市值,你看騰訊、阿里。

直到現在上節目,王小川還是會說“我媽老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會這個會那個。”覺得媽媽帶給自己的感覺是,“不是優秀更好,而是覺得不優秀你就完蛋了。”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所幸,王小川有個總會為他的成就而歡呼雀躍的父親,會因為王小川發表的東西上報了就剪下來留下來的父親。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提起父親時,王小川總是笑得特別幸福,也因此王小川逐漸意識到他想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我們總用最嚴厲的方式,最嚴格的手段讓孩子走上最好的道路。我們甚至不表揚孩子、不認同孩子的成就、不去誇我們的孩子,只是因為怕孩子驕傲。

總說挫折教育鍛鍊孩子的意志,但鍛鍊並不等於打壓,聽不到讚揚只會讓孩子深陷在自卑的沼澤之中。

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當作自己的風向標,當父母給予正面的、實際的、準確的反饋時,他們才會往這方面努力發展。

但當父母總是對孩子表現不滿意時,孩子就會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


在談到育兒的關鍵時,專家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尊重孩子的選擇。

海姆·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裡就寫道“在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不讓孩子發言,不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就很難培養孩子覺得自己重要的感覺。”

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可以儘可能地完美,想要讓他們不要後悔做錯決定。於是我們來幫孩子做決定。

但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錯失了許多培養責任感、學會承擔後果、鍛鍊自己大腦的機會。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國外一位媽媽分享的孩子穿搭:短袖外面套裙子,下面穿著睡褲,一隻腳上一雙襪子。)

只有經過自己的選擇,經過自己的試錯,孩子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孩子是通過一個個選擇來尋找自我的,如果我們剝奪了孩子選擇的過程,等孩子離開我們之後他連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擅長什麼,一個都不瞭解。

在一些小的事情上多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告訴孩子要注意的地方,給孩子認識自己的機會,漸漸的孩子就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與自己內在的聯結。


問小朋友在家裡爸爸媽媽說得最多的話是什麼,孩子會說:

“快點快點”

“功課做了沒,澡洗了沒?”

“都幾點了怎麼還不上床?”

“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玩手機!不可以打遊戲!”

……

這些命令式、教導式的語句充斥在我們與孩子的對話之間,長大了大人才發現孩子已經不跟自己講話了。

在綜藝節目《旋風孝子》中,陳喬恩跟媽媽就是這樣一種開口也不知道說什麼的狀態。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同乘一輛車,卻莫名有大寫的尷尬。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小時候媽媽的壓力大,導致陳喬恩越來越謹言慎行,害怕說錯什麼媽媽就會打她。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但是,她媽媽也表達了,媽媽一定是很愛孩子的。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其實,關係僵化的根源在於母女間相處方式的出錯,陳喬恩希望能和媽媽真實地相處。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假如孩子一開口,我們就跟他們說教、就指責他們、給他們的行為貼標籤,這些根本就不能算作溝通和談話。

只有蹲下來,面對面看著孩子,與孩子“就事論事”,他們才會越來越願意和你聊天。

試想一下,假如有一天孩子拿了一塊石頭到你跟前與你分享,你能做到和孩子有5句以上的對話嗎?

比利時萊特學院的閱讀調查發現,孩子喜歡聽爸爸說故事更勝於聽媽媽說,因為爸爸比較活潑。


上海17歲男孩跳橋的網絡評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育兒觀”


可是爸爸會不專心,或者只會叫孩子好好聽不會跟孩子進行互動,其實孩子最喜歡的是和父母有互動。

研究指出與養育者有良好互動的孩子,在1歲的時候他的情緒力、記憶力和穩定性都會比同齡的孩子要高。

和孩子進行多積極、正向的溝通和互動,認真聆聽他們的話,與他們進行對話。

當我們能和他們發展聯結性互動時,孩子才能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注,你對他的愛,孩子才能喜歡自己。

結 語

我們都渴望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對待,渴望被尊重,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離不開父母的引導、接納和愛,所以多和孩子聊聊多尊重孩子的選擇。

只有當他們與自己的關係好了,他們與世界的關係才會變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