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週六,我和朋友約了喝咖啡,這個咖啡很別緻,在一間鞋店裡。結果咖啡還沒上來,我就買了兩雙高跟鞋,一雙銀色鏡面,另一雙是裸色的緞面上,繡著蕾絲,各有各的調調兒,都美極了。

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特別有物慾的女人,小時候家庭條件還好,並沒有飢餓貧窮,匱乏到骨子裡的恐懼。所以,圍巾,T恤或者包包,我從來沒有過“每個顏色都給我來一個”的執念,但買也是我作為女人的愛好,割捨不得。

古時候,有個成語叫做:家徒四壁。就是坐在中間,環顧四周空空如也,只有四面牆壁,會覺得萬分悲哀。而今天,我坐在家中間,環顧四周全是東西,已經到了看不到牆壁的地步,我也很悲哀啊,我。

對於中年女人來說,購物是一件有負罪感的快樂。明明知道不能也不可以買,已經谷滿坑滿,放不下了,可還是忍不住,因為捧在手裡的那種擁有,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滿足,能讓女人蹭的一下,就幸福得飛上天。

所以,購物之於女人,有點像揹著老公去見小鮮肉情人,都是一面愧疚,一面甜蜜,於是快樂就會加劇了很多。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有一次,我又買了一堆東西,看著盧先生正在醞釀風暴的臉,我趕快給他解釋了我的科研成果:“關於購物和出軌的波長等值定律”,然後說:“你看,我只是買了東西,比起找情人,還是明智了很多,不是麼?”

盧先生上下打量了我一下,做出恍然大悟狀說:“A選不了,就只能選B,我懂了,你買吧,老婆。”

我需要愣一下,才反應過來他是在轉著圈子罵我。一賭氣,我又去買了兩件衣服。

轉天早上,雖然我上班不用出門,我還是穿著新衣服,雄赳赳氣槓槓地從臥室走到了客廳,在客廳裡晃了一圈,才走進了我的書房。

盧先生已經去上班了,家裡沒有人,只有幾尾熱帶魚,愣了一會,我在公司群裡發:“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去租個辦公室。”

這個想法,一下子就被早上起不來床的90後們,全盤否決了。好吧,那也不可以阻止我繼續買,這是一種私享的快樂。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其實,女人的物慾,在這個充滿物慾的世界裡,一直是一個被追捧也被質疑,扭成麻花的概念。

雖然,每個女人都會對物,有或淺或深的迷戀,可真的敢大聲承認自己是有物慾的女人,並不太多。

因為按照普世群眾的邏輯,如果一個女人肯承認自己戀物,就是承認自己是個物質女孩,就等於承認自己可以被物化,成為一個有價格的商品,那麼就是承認了自己可以接受買賣,也就說人盡可夫,來者不拒。

可作為一個正經而高尚的女人來說,早就被N個人提點過了:把快樂建立在物質上,是一種虛假的幻滅。錢買得來的是東西,卻買不來快樂。

然而,整個社會的商業脈搏,就是女人的慾望。消費升級不僅讓生活更加舒適,更是在不斷的檢測和刺激慾望盲區,轉化成更高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維持著高效運轉的經濟。

所以,理論也是混亂和撕裂的,一會兒要對自己好一點,那就要買貴點的東西;一會兒要提高人生的品質,那就要學會斷舍離。

於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買買買和斷舍離之間,艱難且盲目地搖擺著。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捫心自問,我想要的並不是瘋狂購買之後的擁有,而是購買時的快樂。

否則,作為中年女人來說,我發現我越來越難快樂,我的日常是一種由於狀態自己無法掌握,正在下墜失重的煩躁。

哪兒都不對勁兒,諸事都不滿,覺得委屈,覺得無力,想要吼,想要掙脫,想要找到一個頂罪者,都是Ta的錯。

人生在世,心理學家總會給你說,鑑於不同的原生家庭,並不是每個人都追求幸福。

但我相信,每個人一定都追求快樂。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四月份,我們在摩洛哥的時候,從馬拉喀什去撒哈拉沙漠,要翻過整個非洲最古老的阿特拉斯山脈,開十個小時的車。在山裡,村莊是順著河走的,有河的地方就有房子,有綠色。常會看到晒得黑紅的孩子們在野地裡玩兒,輕盈得如山中飛鳥掠過。

司機Saïd說:“別看他們的生活匱乏,比起在卡薩布蘭卡,悶在房子裡,偷偷玩兒playstation的小孩子來說,撿幾個瓶子蓋就玩一整個下午,他們更快樂。”

中間我們停車休息,有一片開滿野花的草地,我帶著孩子們去拍照。

突然,草中急匆匆地逃出來一隻田鼠,慌不擇路。兩個孩子加上我,尖叫成一團,比田鼠逃得還迅速。逃跑的時候,我還踩上了牛糞,看著我手足無措的局面,盧先生動了一次惻隱之心,他拿著我的鞋,用礦泉水幫我洗乾淨。

我知道我的樣子狼狽而可笑,可有誰能夠違背自己的人生呢?從小長在城市裡,穿著襪子還穿著鞋的我,知道,縱使我再渴望,縱使我在努力,我永遠都做不到山裡孩子赤腳從草地跑過的快樂,就像是他們也不會體會到,我把胖腳塞進細高跟鞋,雖然疼得齜牙咧嘴,但那種心花怒放的快樂。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漸漸地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是你快樂還是我快樂,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快樂,無論是赤腳在山間奔跑,還是買了雙自己雖然不需要,但是心儀的鞋子,其實,都是同一種快樂。

對同一個人來說,十年前,夜市上,淘到50塊的鞋子,和今天在專賣店裡,相熟的導購幫我留了5000塊的鞋子,快樂都是同一種快樂。

在人生中,快樂的計算方式,有純度,更有頻次和時長。

每個人的人生已經被固定在某一段軌道里,生在城市裡的我,不需要羞恥我不懂山裡的快樂;長在山裡的孩子,也不需要慚愧自己看不出霓虹燈的快樂,我們並不需要感同身受地瞭解別人的快樂,我們只需要創造自己的快樂。

快樂是一種輕盈,而且私密的感覺,是別人給與不了的,自己才是唯一的創造者。

所以,出生在城市裡,長在商業社會中的我,除了買,我還能有什麼方式,能夠立即消減自己的厭遁,平復自己的悲傷 ,獎勵自己的付出,在繁繁雜雜的人生中,讓自己能有點簡單且有效的快樂?

所以,我們要質疑的,並不是這物慾是快樂還是幻滅,而是怎麼樣做,才能增加我的快樂?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前一陣子,有品牌給我寄了一個小儀器,甚是好用,難得夸人的秋小天,連續兩天都誇我。

我心裡一動,趕快說:“喜歡麼,我送給你吧?”

其實,我有個私心,因為我發現這機器還有個高階版本,功能更多,把這個送給秋小天,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買那個了,這年頭能讓我喜歡的東西,真的不太多。

沒想到秋小天笑語盈盈地說:“我已經查過了,還有個高階版呢,我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自己買,才能更快樂。”

她領了券,加了購物車,定了表去搶,零點03分,給我發了截屏:“Done!”一副旗開得勝的快樂。

我在頭冒青煙地寫稿子,回:“我真高興,你快樂。”

是的,無論是買買買,還是在山中風跑,快樂只有一種特質,就是要親力親為,才能快樂。

買,要自己買,跑也要自己跑,哪怕會踩到牛糞,才會快樂。平心靜氣地回想一下,攢三個月的錢去買的一隻包包,和一瞬間某人送的,快樂的純度,尤其是可延續的時長,絕對是不同的。

說來說去,作為一個動物,人終究還是講感情的,在這個花花世界裡,能讓我們撐下去的,並不是觸手可及的物品,也不是無法填滿的物慾,而是在擁有那一瞬間的快樂。

在叢林年代,快樂是在山上奔跑後,費力摘到的果子,在商品時代,快樂是在電腦後面,努力賺到的錢,然後再換成的東西。

每個人只有一輩子,我們都已經被固定在某個頻道的波段裡,既然,我已經無法明白什麼為什麼在山上奔跑會快樂,那麼,在還能買,還想買,自已又買得起的時候,那就買吧,畢竟人生苦短,而快樂難得。

別為難正在花錢的女人,這是我們僅剩的快樂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新書《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正在熱賣。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