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喬衛東給英子送望遠鏡那一集中,聽到有人敲門後,母親一邊合上玻璃牆的百葉窗,一邊跟英子說好好看書,不要出來。

宋倩手裡百葉窗的開關不僅僅是一個開關,更是提線木偶的那根線,孩子只是她的玩具。

宋倩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她並不信任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透過玻璃窗,她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過度監督真的好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足夠的信任,更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

生活中,父母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真正的重視,他們要麼變得麻木,要麼繼而反抗。但是父母們以為他們只是在關愛孩子,通常意識不到這中間的矛盾的根源。

02索取承諾

引誘孩子給出關於以後行為會更得體的承諾,這種嘗試不僅毫無作用,其後果甚至是有害的。——《父母:挑戰》

高考誓師大會上,每個人都要在氣球上填寫心願,英子寫了要考中國航空航天局,宋倩說寫考清華,爸爸喬衛東說寫考天文學專業,宋倩又說寫上考700分,最後氣球在三人的爭持下爆炸了,英子哭著跑開,三人不歡而散。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喬衛東給英子送望遠鏡那一集中,聽到有人敲門後,母親一邊合上玻璃牆的百葉窗,一邊跟英子說好好看書,不要出來。

宋倩手裡百葉窗的開關不僅僅是一個開關,更是提線木偶的那根線,孩子只是她的玩具。

宋倩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她並不信任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透過玻璃窗,她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過度監督真的好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足夠的信任,更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

生活中,父母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真正的重視,他們要麼變得麻木,要麼繼而反抗。但是父母們以為他們只是在關愛孩子,通常意識不到這中間的矛盾的根源。

02索取承諾

引誘孩子給出關於以後行為會更得體的承諾,這種嘗試不僅毫無作用,其後果甚至是有害的。——《父母:挑戰》

高考誓師大會上,每個人都要在氣球上填寫心願,英子寫了要考中國航空航天局,宋倩說寫考清華,爸爸喬衛東說寫考天文學專業,宋倩又說寫上考700分,最後氣球在三人的爭持下爆炸了,英子哭著跑開,三人不歡而散。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宋倩正是犯了“引誘”的錯誤,表面看是想要孩子做出承諾,把以700分上清華作為高考的終極目標,但是這樣做卻引起了英子深深地厭惡。

母親只遵從自己的意願,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想法,高考誓師,放飛心願這麼隆重的時刻,母親都要橫加阻撓。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除非孩子主動要求,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逼迫孩子做出承諾,否則就是自討沒趣。

如果父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養育過程中的重重困難,那麼如何做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呢?

控制慾強的家長如何改善

01發展興趣 轉換角色

①父母

尋找愛好,轉移注意力,父母,要先有能力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子女,否則愛就會成為一副枷鎖,死死套住你和孩子。

宋倩對於英子的愛源於婚姻的挫敗和不幸,她以為辭掉工作,全心全意付出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是事與願違,英子更喜歡跟爸爸、甚至是爸爸的女友在一起。

②孩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需要學會和同伴相處,甚至跟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在與別人的合作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試自己的方式,使他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喬衛東給英子送望遠鏡那一集中,聽到有人敲門後,母親一邊合上玻璃牆的百葉窗,一邊跟英子說好好看書,不要出來。

宋倩手裡百葉窗的開關不僅僅是一個開關,更是提線木偶的那根線,孩子只是她的玩具。

宋倩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她並不信任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透過玻璃窗,她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過度監督真的好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足夠的信任,更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

生活中,父母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真正的重視,他們要麼變得麻木,要麼繼而反抗。但是父母們以為他們只是在關愛孩子,通常意識不到這中間的矛盾的根源。

02索取承諾

引誘孩子給出關於以後行為會更得體的承諾,這種嘗試不僅毫無作用,其後果甚至是有害的。——《父母:挑戰》

高考誓師大會上,每個人都要在氣球上填寫心願,英子寫了要考中國航空航天局,宋倩說寫考清華,爸爸喬衛東說寫考天文學專業,宋倩又說寫上考700分,最後氣球在三人的爭持下爆炸了,英子哭著跑開,三人不歡而散。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宋倩正是犯了“引誘”的錯誤,表面看是想要孩子做出承諾,把以700分上清華作為高考的終極目標,但是這樣做卻引起了英子深深地厭惡。

母親只遵從自己的意願,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想法,高考誓師,放飛心願這麼隆重的時刻,母親都要橫加阻撓。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除非孩子主動要求,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逼迫孩子做出承諾,否則就是自討沒趣。

如果父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養育過程中的重重困難,那麼如何做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呢?

控制慾強的家長如何改善

01發展興趣 轉換角色

①父母

尋找愛好,轉移注意力,父母,要先有能力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子女,否則愛就會成為一副枷鎖,死死套住你和孩子。

宋倩對於英子的愛源於婚姻的挫敗和不幸,她以為辭掉工作,全心全意付出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是事與願違,英子更喜歡跟爸爸、甚至是爸爸的女友在一起。

②孩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需要學會和同伴相處,甚至跟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在與別人的合作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試自己的方式,使他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的英子和方一凡,每天除了學習,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應付母親,英子每天要絞盡腦汁藏起來爸爸送的禮物,擔心媽媽不高興,她將爸爸送的生日禮物寄存在方一凡家。

方一凡模擬考試,位居全校最後一名,擔心媽媽發飆,和表弟林磊兒一起演戲假裝身體不舒服,媽媽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的身體居然忘了發火,方一凡還假裝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並和林磊兒做鬼臉慶祝躲過一“劫”。

很顯然,宋倩和董文潔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都扮演的是“敵人”的角色。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需要學習鬥爭——但對手不是你,你應該是他的朋友。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勵,而非挑剔和壓制,父母和孩子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父母不應站在道德制高點通過暴力樹立權威,而是通過充分的尊重,善意的提醒,持續的激勵讓孩子自己明確目標(比如高考)的重要性。

02有秩序的家庭氛圍

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往往要求過高,希望孩子每天看書,認真學習,成為有用的人,然而很少有父母會做出這樣的示範。一個喜歡經常玩電子產品的母親,很難要求一個孩子每天去讀書學習,因為連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加諸於孩子身上,如果你非要孩子做到,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習慣於忽視你的全部要求。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喬衛東給英子送望遠鏡那一集中,聽到有人敲門後,母親一邊合上玻璃牆的百葉窗,一邊跟英子說好好看書,不要出來。

宋倩手裡百葉窗的開關不僅僅是一個開關,更是提線木偶的那根線,孩子只是她的玩具。

宋倩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她並不信任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透過玻璃窗,她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過度監督真的好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足夠的信任,更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

生活中,父母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真正的重視,他們要麼變得麻木,要麼繼而反抗。但是父母們以為他們只是在關愛孩子,通常意識不到這中間的矛盾的根源。

02索取承諾

引誘孩子給出關於以後行為會更得體的承諾,這種嘗試不僅毫無作用,其後果甚至是有害的。——《父母:挑戰》

高考誓師大會上,每個人都要在氣球上填寫心願,英子寫了要考中國航空航天局,宋倩說寫考清華,爸爸喬衛東說寫考天文學專業,宋倩又說寫上考700分,最後氣球在三人的爭持下爆炸了,英子哭著跑開,三人不歡而散。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宋倩正是犯了“引誘”的錯誤,表面看是想要孩子做出承諾,把以700分上清華作為高考的終極目標,但是這樣做卻引起了英子深深地厭惡。

母親只遵從自己的意願,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想法,高考誓師,放飛心願這麼隆重的時刻,母親都要橫加阻撓。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除非孩子主動要求,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逼迫孩子做出承諾,否則就是自討沒趣。

如果父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養育過程中的重重困難,那麼如何做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呢?

控制慾強的家長如何改善

01發展興趣 轉換角色

①父母

尋找愛好,轉移注意力,父母,要先有能力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子女,否則愛就會成為一副枷鎖,死死套住你和孩子。

宋倩對於英子的愛源於婚姻的挫敗和不幸,她以為辭掉工作,全心全意付出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是事與願違,英子更喜歡跟爸爸、甚至是爸爸的女友在一起。

②孩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需要學會和同伴相處,甚至跟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在與別人的合作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試自己的方式,使他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的英子和方一凡,每天除了學習,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應付母親,英子每天要絞盡腦汁藏起來爸爸送的禮物,擔心媽媽不高興,她將爸爸送的生日禮物寄存在方一凡家。

方一凡模擬考試,位居全校最後一名,擔心媽媽發飆,和表弟林磊兒一起演戲假裝身體不舒服,媽媽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的身體居然忘了發火,方一凡還假裝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並和林磊兒做鬼臉慶祝躲過一“劫”。

很顯然,宋倩和董文潔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都扮演的是“敵人”的角色。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需要學習鬥爭——但對手不是你,你應該是他的朋友。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勵,而非挑剔和壓制,父母和孩子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父母不應站在道德制高點通過暴力樹立權威,而是通過充分的尊重,善意的提醒,持續的激勵讓孩子自己明確目標(比如高考)的重要性。

02有秩序的家庭氛圍

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往往要求過高,希望孩子每天看書,認真學習,成為有用的人,然而很少有父母會做出這樣的示範。一個喜歡經常玩電子產品的母親,很難要求一個孩子每天去讀書學習,因為連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加諸於孩子身上,如果你非要孩子做到,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習慣於忽視你的全部要求。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已經和同學看過一遍《碟中諜》了,媽媽不知道。她買了兩張票興沖沖地邀請女兒和自己一起看電影,觀影途中,物理教師出身的宋倩質疑起了影片的合影性,女兒勸導媽媽看電影就是圖個開心,並一不小心說漏了影片後續的內容,母女不歡而散。

宋倩希望孩子誠實,可她自己是如何做的呢?她將父女三人在高考誓師大會的照片截圖只保留了自己和女兒的部分。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不可能建立雙重的價值觀,他們只會成為像自己父母那樣的人。

誠實是信任的基石,每一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尊重,父母給孩子制定規則,前提是他自己要做到,否則便是“強權”。

03孩子需要榜樣力量

①父親的權威

雖然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但是,父親同樣更重要,對孩子來說,爸爸強壯且有力量,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儘快父親時常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但是這不影響他贏得孩子的愛。

模擬考結束以後,喬衛東和小女友邀請英子吃飯,即使在女朋友面前,他也絲毫無法掩飾對女兒的疼愛,甚至不惜花八千多錢給英子買生日禮物。他還鼓勵英子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放鬆的時候好好放鬆,英子很開心,興奮地去親吻爸爸的額頭。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喬衛東給英子送望遠鏡那一集中,聽到有人敲門後,母親一邊合上玻璃牆的百葉窗,一邊跟英子說好好看書,不要出來。

宋倩手裡百葉窗的開關不僅僅是一個開關,更是提線木偶的那根線,孩子只是她的玩具。

宋倩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她並不信任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透過玻璃窗,她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過度監督真的好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足夠的信任,更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

生活中,父母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真正的重視,他們要麼變得麻木,要麼繼而反抗。但是父母們以為他們只是在關愛孩子,通常意識不到這中間的矛盾的根源。

02索取承諾

引誘孩子給出關於以後行為會更得體的承諾,這種嘗試不僅毫無作用,其後果甚至是有害的。——《父母:挑戰》

高考誓師大會上,每個人都要在氣球上填寫心願,英子寫了要考中國航空航天局,宋倩說寫考清華,爸爸喬衛東說寫考天文學專業,宋倩又說寫上考700分,最後氣球在三人的爭持下爆炸了,英子哭著跑開,三人不歡而散。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宋倩正是犯了“引誘”的錯誤,表面看是想要孩子做出承諾,把以700分上清華作為高考的終極目標,但是這樣做卻引起了英子深深地厭惡。

母親只遵從自己的意願,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想法,高考誓師,放飛心願這麼隆重的時刻,母親都要橫加阻撓。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除非孩子主動要求,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逼迫孩子做出承諾,否則就是自討沒趣。

如果父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養育過程中的重重困難,那麼如何做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呢?

控制慾強的家長如何改善

01發展興趣 轉換角色

①父母

尋找愛好,轉移注意力,父母,要先有能力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子女,否則愛就會成為一副枷鎖,死死套住你和孩子。

宋倩對於英子的愛源於婚姻的挫敗和不幸,她以為辭掉工作,全心全意付出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是事與願違,英子更喜歡跟爸爸、甚至是爸爸的女友在一起。

②孩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需要學會和同伴相處,甚至跟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在與別人的合作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試自己的方式,使他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的英子和方一凡,每天除了學習,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應付母親,英子每天要絞盡腦汁藏起來爸爸送的禮物,擔心媽媽不高興,她將爸爸送的生日禮物寄存在方一凡家。

方一凡模擬考試,位居全校最後一名,擔心媽媽發飆,和表弟林磊兒一起演戲假裝身體不舒服,媽媽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的身體居然忘了發火,方一凡還假裝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並和林磊兒做鬼臉慶祝躲過一“劫”。

很顯然,宋倩和董文潔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都扮演的是“敵人”的角色。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需要學習鬥爭——但對手不是你,你應該是他的朋友。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勵,而非挑剔和壓制,父母和孩子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父母不應站在道德制高點通過暴力樹立權威,而是通過充分的尊重,善意的提醒,持續的激勵讓孩子自己明確目標(比如高考)的重要性。

02有秩序的家庭氛圍

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往往要求過高,希望孩子每天看書,認真學習,成為有用的人,然而很少有父母會做出這樣的示範。一個喜歡經常玩電子產品的母親,很難要求一個孩子每天去讀書學習,因為連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加諸於孩子身上,如果你非要孩子做到,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習慣於忽視你的全部要求。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已經和同學看過一遍《碟中諜》了,媽媽不知道。她買了兩張票興沖沖地邀請女兒和自己一起看電影,觀影途中,物理教師出身的宋倩質疑起了影片的合影性,女兒勸導媽媽看電影就是圖個開心,並一不小心說漏了影片後續的內容,母女不歡而散。

宋倩希望孩子誠實,可她自己是如何做的呢?她將父女三人在高考誓師大會的照片截圖只保留了自己和女兒的部分。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不可能建立雙重的價值觀,他們只會成為像自己父母那樣的人。

誠實是信任的基石,每一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尊重,父母給孩子制定規則,前提是他自己要做到,否則便是“強權”。

03孩子需要榜樣力量

①父親的權威

雖然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但是,父親同樣更重要,對孩子來說,爸爸強壯且有力量,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儘快父親時常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但是這不影響他贏得孩子的愛。

模擬考結束以後,喬衛東和小女友邀請英子吃飯,即使在女朋友面前,他也絲毫無法掩飾對女兒的疼愛,甚至不惜花八千多錢給英子買生日禮物。他還鼓勵英子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放鬆的時候好好放鬆,英子很開心,興奮地去親吻爸爸的額頭。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爸爸在一個家庭裡充當的是女孩的“戀人”,男孩的“合作者”的角色。

與喬衛東不同,方圓是董文潔和兒子的“救火隊長”,他更是家中的“糾紛協調者”,同樣,方一凡更喜歡父親方圓。

孩子的成長,父母雙方都承擔著各自的責任,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了他在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孩子感受到的愛越充足,他應對外界環境的能力就越強,而父親,始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②年長的“朋友”

孩子的生活中除了父母和朋友,應該還有一個年長的“阿姨”或者“叔叔”作為朋友,他可以是爸爸媽媽的姐妹或者朋友。

在他們眼中,你不是孩子,而是一個有思想、有夢想的成人,他可以專注傾聽你的談話,和你暢聊未來。

“阿姨”或“叔叔”可以成為“女孩”或者“男孩”夢想的引領者,而孩子們身上年輕的“因子”也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思想的侷限,這是彼此受益的一段“合作之旅”。

"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都市情感劇《小歡喜》自7月31日熱播以來,穩把收視第一的寶座,該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其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真實形象的刻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多人感嘆,宋倩簡直就是我親媽啊。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該劇的熱播,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中國式家庭控制慾#的討論。

我們同情宋倩的遭遇,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但是,同時又對宋倩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深地懷疑,因為她對英子的愛讓人窒息,更重要的是,宋倩本人也在這場“教育博弈”中陷入深深地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句話“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導致養育過程陷入困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控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父母:挑戰》一書認為育兒過程種產生的摩擦和衝突,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愛、焦慮、期望和要求

01愛

愛的唯一目標是佔有——《父母:挑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束縛,父母想牢牢地抓住孩子,彼此拉鋸的狀態便造成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小歡喜》中的宋倩,是一位好母親的代表。

孩子上高三後,她每天除了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要給孩子做飯,為了保證英子的營養,她選擇做藥膳給孩子補腦。

開學後,學校臨時通知晚自習,很多家長都來接孩子,看著學校緊閉的大門,只有宋倩一個人拎著飯盒在等英子,她不僅隨時關注學校發佈的動態信息,而且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晚餐,按時送到學校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好母親。

宋倩在婚姻上是失敗的,離異後,她規定前夫每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不許英子和其他同學去幹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看電影和玩樂高。

宋倩對於孩子的愛同時又是自私的,她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止父女相見,阻礙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會交往,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英子成了她的私有物品。

正是宋倩對英子這種愛,使她與孩子的關係複雜化。

愛可以盲目,教育不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02焦慮

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父母:挑戰》

我們經常提到焦慮,究竟什麼是焦慮?

卡倫·霍妮在《焦慮的現代人》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輕微的感冒,而做母親的卻擔心孩子會死,我們稱這種擔心為焦慮。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就稱她的恐懼心理為反應性恐懼。

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焦慮就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宋倩和董文潔就是“高考焦慮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覺得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同時又覺得孩子要好好學習責任還在父母身上,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前途堪憂。

宋倩比董文潔好一些,教師出身的她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而董文潔完全就是個無頭蒼蠅,看到別人報補習班,自己也給孩子報補習班,聽到有家長說現在補習流行“套課”,她立馬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也上“套課”。

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過高估計容易讓父母自身焦慮,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03期望和要求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應有的期望。——《父母:挑戰》

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擁有可靠的人生、美好的前途,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父母眼中的孩子的自我,和孩子眼中自己的自我往往產生衝突。

有些父母是教師,他會要求孩子以後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做生意,他會要求孩子以後經商,承接自己的衣缽,父母務農,他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個好大學,永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擁有體面的人生。

而孩子們呢?他們渴望新奇、刺激的世界,父母對孩子錯誤的估計和孩子理想的自我產生衝突,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枚定時炸彈。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喜歡天文,在天文館做雙語講解員,宋倩覺得天文跟高考風馬牛不相及,喜歡天文不會對她的高考有任何加分,可以暫時放一放。

宋倩對孩子的期望和英子眼中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存在差距,母女的衝突由此埋下了伏筆。

父母對孩子自私的愛、過度的焦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成為了彼此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本質是權力之爭,往往伴隨著“強迫”和“屈服”出現。

控制慾的表現

01過度監督

憂慮的父母不信任孩子,焦慮促使他們傾向於過度監督孩子,他們從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規定好的。——《父母:挑戰》

《小歡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宋倩給女兒房間書桌前安裝的玻璃牆。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在喬衛東給英子送望遠鏡那一集中,聽到有人敲門後,母親一邊合上玻璃牆的百葉窗,一邊跟英子說好好看書,不要出來。

宋倩手裡百葉窗的開關不僅僅是一個開關,更是提線木偶的那根線,孩子只是她的玩具。

宋倩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她並不信任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各種情況的發生,透過玻璃窗,她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過度監督真的好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足夠的信任,更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

生活中,父母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孩子真正的重視,他們要麼變得麻木,要麼繼而反抗。但是父母們以為他們只是在關愛孩子,通常意識不到這中間的矛盾的根源。

02索取承諾

引誘孩子給出關於以後行為會更得體的承諾,這種嘗試不僅毫無作用,其後果甚至是有害的。——《父母:挑戰》

高考誓師大會上,每個人都要在氣球上填寫心願,英子寫了要考中國航空航天局,宋倩說寫考清華,爸爸喬衛東說寫考天文學專業,宋倩又說寫上考700分,最後氣球在三人的爭持下爆炸了,英子哭著跑開,三人不歡而散。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宋倩正是犯了“引誘”的錯誤,表面看是想要孩子做出承諾,把以700分上清華作為高考的終極目標,但是這樣做卻引起了英子深深地厭惡。

母親只遵從自己的意願,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想法,高考誓師,放飛心願這麼隆重的時刻,母親都要橫加阻撓。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除非孩子主動要求,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逼迫孩子做出承諾,否則就是自討沒趣。

如果父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養育過程中的重重困難,那麼如何做才能改善這一現狀呢?

控制慾強的家長如何改善

01發展興趣 轉換角色

①父母

尋找愛好,轉移注意力,父母,要先有能力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子女,否則愛就會成為一副枷鎖,死死套住你和孩子。

宋倩對於英子的愛源於婚姻的挫敗和不幸,她以為辭掉工作,全心全意付出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是事與願違,英子更喜歡跟爸爸、甚至是爸爸的女友在一起。

②孩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需要學會和同伴相處,甚至跟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在與別人的合作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試自己的方式,使他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小歡喜》中的英子和方一凡,每天除了學習,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應付母親,英子每天要絞盡腦汁藏起來爸爸送的禮物,擔心媽媽不高興,她將爸爸送的生日禮物寄存在方一凡家。

方一凡模擬考試,位居全校最後一名,擔心媽媽發飆,和表弟林磊兒一起演戲假裝身體不舒服,媽媽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的身體居然忘了發火,方一凡還假裝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並和林磊兒做鬼臉慶祝躲過一“劫”。

很顯然,宋倩和董文潔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都扮演的是“敵人”的角色。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需要學習鬥爭——但對手不是你,你應該是他的朋友。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勵,而非挑剔和壓制,父母和孩子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父母不應站在道德制高點通過暴力樹立權威,而是通過充分的尊重,善意的提醒,持續的激勵讓孩子自己明確目標(比如高考)的重要性。

02有秩序的家庭氛圍

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往往要求過高,希望孩子每天看書,認真學習,成為有用的人,然而很少有父母會做出這樣的示範。一個喜歡經常玩電子產品的母親,很難要求一個孩子每天去讀書學習,因為連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加諸於孩子身上,如果你非要孩子做到,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習慣於忽視你的全部要求。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英子已經和同學看過一遍《碟中諜》了,媽媽不知道。她買了兩張票興沖沖地邀請女兒和自己一起看電影,觀影途中,物理教師出身的宋倩質疑起了影片的合影性,女兒勸導媽媽看電影就是圖個開心,並一不小心說漏了影片後續的內容,母女不歡而散。

宋倩希望孩子誠實,可她自己是如何做的呢?她將父女三人在高考誓師大會的照片截圖只保留了自己和女兒的部分。

《父母:挑戰》中認為,孩子不可能建立雙重的價值觀,他們只會成為像自己父母那樣的人。

誠實是信任的基石,每一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尊重,父母給孩子制定規則,前提是他自己要做到,否則便是“強權”。

03孩子需要榜樣力量

①父親的權威

雖然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但是,父親同樣更重要,對孩子來說,爸爸強壯且有力量,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儘快父親時常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但是這不影響他贏得孩子的愛。

模擬考結束以後,喬衛東和小女友邀請英子吃飯,即使在女朋友面前,他也絲毫無法掩飾對女兒的疼愛,甚至不惜花八千多錢給英子買生日禮物。他還鼓勵英子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放鬆的時候好好放鬆,英子很開心,興奮地去親吻爸爸的額頭。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爸爸在一個家庭裡充當的是女孩的“戀人”,男孩的“合作者”的角色。

與喬衛東不同,方圓是董文潔和兒子的“救火隊長”,他更是家中的“糾紛協調者”,同樣,方一凡更喜歡父親方圓。

孩子的成長,父母雙方都承擔著各自的責任,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了他在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孩子感受到的愛越充足,他應對外界環境的能力就越強,而父親,始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②年長的“朋友”

孩子的生活中除了父母和朋友,應該還有一個年長的“阿姨”或者“叔叔”作為朋友,他可以是爸爸媽媽的姐妹或者朋友。

在他們眼中,你不是孩子,而是一個有思想、有夢想的成人,他可以專注傾聽你的談話,和你暢聊未來。

“阿姨”或“叔叔”可以成為“女孩”或者“男孩”夢想的引領者,而孩子們身上年輕的“因子”也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思想的侷限,這是彼此受益的一段“合作之旅”。

《小歡喜》:中國家長的控制慾,正在毀了多少年輕人

天文館放映廳,英子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坐在後排,英子告訴阿姨期中考試成績不好,心裡難受,不知道如何跟媽媽交代,劉靜說:“誰規定的,你次次都得名列前茅。”

對英子來說,如果母親在生活中扮演“統治者”的角色的話,那麼劉錚阿姨是她生活中的“夢想合作者”。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的“夢想合作者”。

——感謝閱讀——

參考書籍:

《父母:挑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