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起來逆反、“作”的人,只是在用這種方式,找尋真正的自己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心理學 赫爾曼·黑塞 柏燕誼心理諮詢師 2019-04-17


那些看起來逆反、“作”的人,只是在用這種方式,找尋真正的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不停的作?

文 劉曉丹、柏燕誼


對於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黑塞


“如果我不是我,一切的經驗都沒有意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句話,有種一下被點中要穴的強烈觸動。

“我還是我嗎”的自我詢問,瞬間湧入腦海。

也許,正因為人類有如此困惑,“成為你自己”才成為我們生命的終極追求目標吧。


那些看起來逆反、“作”的人,只是在用這種方式,找尋真正的自己



01

不能真實的做自己

可以從什麼時候開始溯源?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能做自己?

大家都經歷過“別人家的孩子”吧?

也許你曾經被這樣要求過,也許你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不管是什麼身份和角色,一旦進入與人的關係當中,我們就會不自覺地、不可避免的承擔起,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和標籤。

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用“假自體”、“真自體”來描述孩子的心理髮展:

當一個嬰兒發出的眾多需求信號,被母親或者養育者,及時接收到並給予迴應,那麼,孩子的真實自體就得到了發展,他就能夠圍繞自己的真實需求和周圍的環境,整合他自己,使孩子的自我得到發展。

但如果一位母親或者養育者,總是錯過孩子的需求信號,甚至,要讓孩子來適應自己的需求,那麼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恐懼和毀滅感,而為了保存自己,孩子就會隱藏自己的需要,轉而迎合母親,從而發展出“虛假的自體”。

發展出“虛假自體”的人,可能可以很好的適應人際關係、適應環境,或者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但他不能或是很難取悅自己,也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或者總是有一些空虛和乏味感。

也許,這樣的場景大家比較熟悉:

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卻總是極度自卑;

一個明明非常優秀的人,對自己卻總是各種不滿意;

一個看起來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的人,卻在某一個時刻,給人極度孤單、落寞的感覺……

因為,那些外在看起來輝煌亮麗的光環,是他在黑暗中,流著淚,用自己的真實需要換回來的。

在他深不見底的心靈世界裡,埋藏著深深的孤獨,以及不被允許以真實的自己的方式而存在的哀傷……

但誰不想做自己呢?


那些看起來逆反、“作”的人,只是在用這種方式,找尋真正的自己



02

破壞行為的背後

是對真實自我的渴求


我們可能還不能夠順利的探索整個世界,但已經開始拒絕父母的幫助,非要用自己的手,觸摸那些危險的東西;

我們可能拒絕父母的好心幫助,拒絕父母正確的建議,不是因為我們喜歡錯誤,或是自甘墮落,而是我們要感受,自己的真實力量、真實智慧、真實價值。

而這一切的真實,或許都是從弱小、犯錯、幼稚開始,逐步的走向強大、正確、成熟的。

當我們不被允許成為真實的自己時,即便在現實中,很多事情能夠按照父母,或者領導的期待和要求,做得很出色,可是,內心還是會莫名其妙地產生想要去破壞的衝動,其實,那是真實的自我抗爭的結果。

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的人,當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做到很不錯成績的時候,就要跳槽到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重新開始自我挑戰。

這個行為的背後,是因為,他呈現出的“優秀”,並不能夠真正滿足自我內心的聲音,而“我到底還能做什麼”,才是真實自我的不斷探索和呼喚。

再比如,一位女士選擇的丈夫,是和她一樣名牌大學畢業,穩定的工作,但她卻總是對一些不循規蹈矩的、叛逆的“壞男人”有很多渴望,最後終於出軌,自己很痛苦自己的濫情。

這個破壞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己被壓抑的、不是那麼乖的自我的一個渴望,只不過,這個自我靠近的代價有些巨大。

想要證明什麼,想要逃離什麼,所以,總是讓自己做點什麼?

但這可能,都不是真的做自己。


那些看起來逆反、“作”的人,只是在用這種方式,找尋真正的自己



03

幼小的自己可能會為了生存而適應外在

但當自己有力量的時候

應該讓自己活出自我


我真的喜歡什麼?只是純粹想做而做的,那也許,才是真實自體發出的呼喚。

但因為離真實的自我太久,有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害怕,害怕那個呼喚背後,有更多的慾望,會把自己淹沒,害怕那個真實的自己,沒有能力面對生活的挑戰。

但是,如果說,曾經那個“幼小的我”為了存活下來,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慾望,去適應外在世界,那麼,在我們有力量,讓自己活下來的基礎上,我們就有機會和能力,為自己的真實需要去爭取。

這個爭取,不是去跟隨那些慾望,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去看到自己的真實需要,去主動選擇的過程。

因為無論怎樣,人們彷彿都不可抑制的、想要去完成一個自我探索。

如果只是在別人的要求和期待的目光上完成,內心就會慢慢積累很多委屈、憤怒,空洞,直到這種情緒壓抑不住,最終讓自己做出很多自己都莫名其妙的選擇。

所以,如果說生命的前半段是“我要活下來”,那麼在後面的幾十年裡,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加自由、精彩”。



如果你是一位新手諮詢師,想通過自我體驗獲得成長、提高專業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企業管理者,想要更好的感受團體動力、提高工作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想要更深入的瞭解人和進行育人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位成熟心理諮詢師,想要緩解職業倦怠和定期滋養自己的專業;

柏燕誼動力團體體驗工作坊,能夠滿足您的這些需求

我們邀請您共同開啟,一段共有的心靈成長之旅……

柏燕誼老師將帶領小組成員在足夠安全和抱持的環境裡,讓我們舒適自由的與其他成員互動,重現各種現實中的關係與衝突,並在小組互動中解讀關係背後的真相,從而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

點擊下方標題,

招募 | 柏燕誼動力學諮詢師體驗成長團體工作坊 即可詳細瞭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