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不完美媽媽 奧斯卡 黎巴嫩 技術 戴維德的雜貨鋪子 2019-06-10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導讀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絕望中,依然有人性光芒。

2019年4月29日,大家都去看復聯四,但我逆流去看了《何以為家》,它被稱作“奧斯卡最大遺珠”(又名《迦百農》)。這個被多數人忽視掉的電影,上座率普遍慘淡,評分卻出奇的高。看完後我深覺,不能用平常的視角去看待它。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今天這部電影終於上了熱搜。這不是偶然,觸碰到人性深處的東西總是會讓人關注。評論區有人說:“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動人、揪心又發人深省,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賞。”“生命如此沉重,導演還是柔軟。”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故事發生在戰爭頻仍的中東地區,黎巴嫩。這個地區難民問題突出,人們的基本生活和權益得不到保障,孩子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甚至沒有合法的身份。他們的生活就像人間地獄。孩子們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電影圍繞虐待兒童、移民工人等問題真實地展現了黎巴嫩這個國家的底層人民的命運。

《何以為家》給人性以刺骨的痛擊。“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裡,父母之恩比山高比水深,是這樣的,但那是在平常的家庭裡,同時那個家庭在有人性溫暖的體制下。父母的身份無需培訓,不像做教師先考教師資格證,做會計先考會計證。他們直接決定孩子的出身,生長的環境,孩子無權選擇,這些孩子的世界只有虐待、毒打、窮困,而且惡性循環。他們自認為也被認為是“社會的寄生蟲”,註定身處底層。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擔任父母的角色,卻無法讓孩子們享有同齡人的日常。所以: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被丟在滿是水漬的地板上並且一隻腳被繩子綁住;稍大一些的孩子拿著許多杯甜菜汁在街上叫賣;到街道上拉著人的衣角或者趴在車窗邊乞討;十三歲的大哥在雜貨店打工,拉著比自己還大的煤氣罐走街串巷技術嫻熟;妹妹月經初潮,哥哥的第一反應是不能讓父母知道,並幫妹妹洗內褲偷衛生巾,因為不想妹妹被“賣”出去;孩子們看著掛滿書包的送學車來了又走,那些學生的笑聲和所討論的世界似乎來自天堂。

一群孩子們擠在一起睡覺,與他們的父母只有一張輕薄的簾子相隔。咳嗽聲、呼吸聲、夢囈擁擠地夾雜在這個低矮狹窄的屋簷下。孩子們營養不足,看起來都比實際年齡小兩三歲。可是一旦身軀長大,小小的環境裡便容不下他們。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單身媽媽拉希爾沒錢給孩子過生日,就像做賊那樣緊張地打包了別人吃剩遺棄的大塊蛋糕帶回家給兩個孩子吃,贊恩也難得地露出了笑容。我們總是期待從生活裡獲得更多的滿足感以抵達慾望的更高層,就像那個扔掉大塊蛋糕的人,殊不知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光是能夠活下來就用盡了所有的運氣。

拉希爾被警察逮捕,贊恩開始自己想辦法掙錢,他雖然是個瘦弱的孩子,但動不動就爆粗口,揮拳挑釁,臉上永遠是冷漠無笑,實際上只是自我防衛的表現。他過早地看透了世態炎涼,在賺錢和生活的各種方式上甚至比大人還要熟練,但是生活不會變好,而且更糟,這種環境下的努力沒有價值了。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觀影到這裡時我身邊不少人在悄悄抹淚,壓抑和絕望感沉重地伴隨著他稚嫩的聲音刺在所有人的心臟裡並以淚水的方式湧出來。

法庭上,贊恩的母親蘇阿德哭喊著生活的艱難,並說:“為了讓孩子活,我願意犯下千萬罪,沒有人有權批評我,我是自己的法官。”

是的,並不能完全怪贊恩的父母親,他們處於不合理的體制下的惡循環中。他們的父母不能給予他們的溫暖,他們同樣不懂得給予自己的孩子。可是無論如何,他們的無情不應該被原諒。同樣是母親,拉希爾絕不賣掉孩子,所以在她的身上,贊恩才能感受到一個母親的溫暖和可依賴感。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蘇阿德去探監時告訴贊恩,很快就會有一個新生命代替薩哈。她的話再次刺穿了贊恩的心。可以料想,如果蘇阿德生下的也是一個女兒,她的命運會直接從薩哈的經歷裡複製。

影片的最後告訴我們,這些大部分都是贊恩的真實經歷。同時,贊恩是不幸中的萬幸,只有他被挑選出來擔任主角,從而獲得了合法身份,實現了全家移居挪威的夢想,可是還有無數的孩子們還在重複他的經歷,甚至更為心酸。畢竟,生活遠比電影殘酷。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身邊許多人沒有聽說這部電影,或者拒絕這些令人壓抑的故事。但,走近它的人才會明白那些更接近於生活本質的東西。長大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多數時候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贊恩哪怕被關進了監獄,明知一切已經無能無力,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呼喊,於是一通震驚世界的電話從監獄裡打了出去。

影片的主角不是一個拯救國家乃至地球的大英雄,沒辦法在一刻一時之間改變世界,它有的只是幾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卻也足以震撼人心。即使只是一部電影,但它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導演娜丁·拉巴基說:“我總是覺得我有必要,通過我的電影去質疑這個預先建立好的社會體系與它所帶來的矛盾,甚至來改變這個體系。”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贊恩終於有了正常幸福的生活,他拍攝身份證時露出的笑臉是觀影過程中給我的最大的安慰。可是,其他人,依然用生命探尋:何以為家?

家,從來不只是一間房子,不只是幾個名為父母兄弟姐妹的人群組合,不只是柴米油鹽的日常。血緣之愛是維繫家的紐帶,但是最刻骨的傷害有時又往往來源於此。

但願世間的父母都能給予孩子們有人性溫暖的親情,但願戰亂平息,一個具有人文主義關懷的社會體系能夠被廣泛地建立起來,上帝也能把溫暖灑在地球的每個角落。所有人,都有家。

end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電影《何以為家》:這不是演技,是生活本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