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那麼多人,卻救不了自己的孩子!”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上饒 大學 媽咪讀呀 2019-05-16

媽咪讀呀

最近特別想提起筆,寫一寫上饒事件。

有一個細節一直在腦海裡閃回,那個慘死在刀下的小學生,他的醫生媽媽說:“我救了那麼多人,我卻救不了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在急診室搶救的時候,他的媽媽在門外放聲痛哭。養育10年的孩子,生命就這樣突然隕滅。不論事件真相如何,這,絕對不是聲張正義的正確做法。

因孩子被霸凌而怒而拔刀相向,上饒並不是孤例。2018年9月21日,因為學生間的一點小摩擦,浙江瑞安市的一位家長林某帶刀進入學校,連捅女兒的同學小葉多刀,導致10歲的小葉經搶救無效死亡。

很多聲音交織在一起:關於校園欺凌、關於學校責任,而我更想探討一個話題: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憤怒?在這兩起悲劇當中,憤怒情緒是始作俑者——孩子的父親因為無法遏制的怒氣,走上了不歸路。試想,如果這件事換一種方式去處理,以更多的溝通和交涉去代替情緒的宣洩,那麼結果是不是不一樣?

“我救了那麼多人,卻救不了自己的孩子!”


憤怒,是思維方式的錯誤

很多人在情緒發洩完之後往往陷入後悔的境地。我在大學畢業實習時,有一次,一起實習的一位男同學因為瑣事生氣,忽然向另外一個女同學大聲呵斥。他本來嗓門就大,憤怒之下更加怒不可遏,這憤怒的熊熊烈火不但把事情鬧得一層樓都知道,領導對他形象非常不好。第二天就跟他談話,讓他離職。

他後來跟我坦誠,本來希望藉著實習的機會能進到那家單位,但是很可惜,機會就這樣失之交臂。有心理學家說,如果把情緒做一個比喻,有時候憤怒就像火山爆發,一旦爆發,攻擊力很強大,強大到結果無法逆轉、復原。

為什麼人會忍不住爆發?到底哪個環節做錯了?在兩起悲劇中,有沒有心平氣和的解決途徑?

問題的根源也許是:思維方式的錯誤。很多人以為,因為外部事件是誘因,導致自己生氣。實際上,生氣的根源是我們對待事情的思考方式錯了。心理學認為,這是非理性思想在作祟。

讓我們迴歸到校園欺凌事件來舉例。

受欺負孩子的父親,他的非理性思想也許是:

1、這個學生居然這樣對我的女兒,太可惡了!

2、我不能忍受女兒被欺負!絕對不行!

3、這個學生不應該、不可以欺負人,這個壞孩子,他必須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種思維方式指向1點:強迫性思維。強迫性思維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他人必須按照、服從自己的想法行為,如果別人做不到,那麼自己就要憤怒。——這其實是憤怒的根本原因。

如何控制憤怒,而不是被憤怒控制?

如何才能不被憤怒的情緒奴役?心理學家提出了3種方法。

第一種是信念質疑法——核心解決方案。當你非常生氣的時候,去找到你生氣根源裡提到的非理性信念。然後辨別哪一種是理性的,然後堅決質疑頭腦裡非理性的那種。

理性和非理性的對比:

1)比如,這個男孩欺負我女兒,他必須受到懲罰——非理性

2)這個男孩欺負我女兒,太調皮了,我希望他不要這樣做,也許我應該去和他的父母見面,或者找老師。一定有什麼解決的途徑——理性

當你反覆質疑那種非理性的做法,你會相對來說感覺心靈平衡很多,而不是像憤怒的公牛一樣衝向鬥牛士。

第二種是理性宣洩法,較為感性的方法。心理學家有川真由美在《整理情緒的力量》中說:自己一直默默忍耐當然不好,如果沒有發洩的出口,身心就會受傷。正確的做法是跟人聊天,跟信任的人把這個事情說出來,聽聽對方的認知。

比如,孩子的父親可以把孩子受欺負的事情告訴親朋好友,從親朋好友處得到規勸和安慰,訴說自己的不滿、意見,讓矛盾的觀點得以調和。別一個人悶著,瞎琢磨就會進入思想的小巷子。

第三種方案就是學會思考憤怒。這是輔助性的方法。為此,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識別憤怒的原因,可以在腦海裡坦誠我憤怒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第二種,是作出決定,到底哪個解決方式最正確。當一個人開始思考憤怒,憤怒就成為自我疏解的一個渠道,讓人的心靈漸漸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