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認知發展理論”。

他認為: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而“幼升小”的孩子們,正好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而在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去自我中心”

2、遵守規則

3、抽象思維萌芽

4、“守恆”觀念開始發展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證“幼升小”的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認知發展理論”。

他認為: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而“幼升小”的孩子們,正好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而在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去自我中心”

2、遵守規則

3、抽象思維萌芽

4、“守恆”觀念開始發展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證“幼升小”的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一、“去自我中心”——身份發生轉變,開始明白自己不是一切的中心

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總是隨意走動、隨意去衛生間;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玩自己的;交頭接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引發“群體反應”。

這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開始由“幼兒”到“少年”轉變。家長們過度強調:上了小學你就是個大孩子了,而實際的情況是在他們心中,無法理解“大孩子”這一概念,大人們的過度強調會加重孩子們的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清楚為什麼要去上學。

這個時候,家長們對於孩子不要一味的指揮、批評,而是要正確引導,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他們一套新的需要遵守的規則。

二、遵守規則——開始理解規則和原則,只能刻板遵守,不能變通

孩子們在“自我中心”階段時,所有的行為標準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但是當發展到“去自我中心”階段時,他們意識到自己遵守的行為標準不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一套新的規則,孩子們將這些規則同化,從內心認同,才能去遵守。

父母的權威,在這個時候尤為明顯,具體表現在: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做事:你得這樣;必須這樣;應該怎樣,這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方式,言語不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不願意去遵守規則。不論孩子處於那種年齡段,好的溝通都是必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卻沒有多少家長真正把自己當做老師,總覺得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意識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紀律、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的關鍵。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認知發展理論”。

他認為: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而“幼升小”的孩子們,正好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而在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去自我中心”

2、遵守規則

3、抽象思維萌芽

4、“守恆”觀念開始發展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證“幼升小”的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一、“去自我中心”——身份發生轉變,開始明白自己不是一切的中心

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總是隨意走動、隨意去衛生間;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玩自己的;交頭接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引發“群體反應”。

這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開始由“幼兒”到“少年”轉變。家長們過度強調:上了小學你就是個大孩子了,而實際的情況是在他們心中,無法理解“大孩子”這一概念,大人們的過度強調會加重孩子們的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清楚為什麼要去上學。

這個時候,家長們對於孩子不要一味的指揮、批評,而是要正確引導,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他們一套新的需要遵守的規則。

二、遵守規則——開始理解規則和原則,只能刻板遵守,不能變通

孩子們在“自我中心”階段時,所有的行為標準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但是當發展到“去自我中心”階段時,他們意識到自己遵守的行為標準不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一套新的規則,孩子們將這些規則同化,從內心認同,才能去遵守。

父母的權威,在這個時候尤為明顯,具體表現在: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做事:你得這樣;必須這樣;應該怎樣,這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方式,言語不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不願意去遵守規則。不論孩子處於那種年齡段,好的溝通都是必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卻沒有多少家長真正把自己當做老師,總覺得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意識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紀律、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的關鍵。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三、抽象思維,守恆概念——開始進入一個真正的學習體系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們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要好好學習。而實際情況卻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我跟孩子們聊天,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媽媽要我好好學習;學習好爸爸媽媽會給我買最喜歡的玩具;我要是學習不好,爸爸媽媽會打我等等。

對孩子們而言,學習這件事,再也不是在幼兒園裡做做遊戲,而是開始端端正正的坐在課堂裡,他們並不理解學習的真正含義,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正處在一個轉變的階段。

孩子的發展遵循一個順序性、階段性,過度的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揠苗助長未必就能早成才,先聲奪人的以後未必就會更出色,剛剛進入小學,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追求成績更重要。

四、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

做教育工作多年,跟太多的家長接觸過發現,即使是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還是有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負有全部的責任。

事實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認定的都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學校裡有對孩子認真負責的老師;家庭中,父母提供的條件、對待孩子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溝通、交流的種種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學校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決定了孩子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去走向社會。

特別是小升初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整個小學生活,家長們在生活上要引導他們去“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理上,要樹立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會伴隨他們一生;認知上,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耐心和很多很多的愛。

特別喜歡黃磊老師說過的一段話: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認知發展理論”。

他認為: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而“幼升小”的孩子們,正好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而在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去自我中心”

2、遵守規則

3、抽象思維萌芽

4、“守恆”觀念開始發展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證“幼升小”的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一、“去自我中心”——身份發生轉變,開始明白自己不是一切的中心

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總是隨意走動、隨意去衛生間;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玩自己的;交頭接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引發“群體反應”。

這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開始由“幼兒”到“少年”轉變。家長們過度強調:上了小學你就是個大孩子了,而實際的情況是在他們心中,無法理解“大孩子”這一概念,大人們的過度強調會加重孩子們的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清楚為什麼要去上學。

這個時候,家長們對於孩子不要一味的指揮、批評,而是要正確引導,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他們一套新的需要遵守的規則。

二、遵守規則——開始理解規則和原則,只能刻板遵守,不能變通

孩子們在“自我中心”階段時,所有的行為標準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但是當發展到“去自我中心”階段時,他們意識到自己遵守的行為標準不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一套新的規則,孩子們將這些規則同化,從內心認同,才能去遵守。

父母的權威,在這個時候尤為明顯,具體表現在: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做事:你得這樣;必須這樣;應該怎樣,這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方式,言語不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不願意去遵守規則。不論孩子處於那種年齡段,好的溝通都是必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卻沒有多少家長真正把自己當做老師,總覺得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意識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紀律、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的關鍵。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三、抽象思維,守恆概念——開始進入一個真正的學習體系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們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要好好學習。而實際情況卻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我跟孩子們聊天,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媽媽要我好好學習;學習好爸爸媽媽會給我買最喜歡的玩具;我要是學習不好,爸爸媽媽會打我等等。

對孩子們而言,學習這件事,再也不是在幼兒園裡做做遊戲,而是開始端端正正的坐在課堂裡,他們並不理解學習的真正含義,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正處在一個轉變的階段。

孩子的發展遵循一個順序性、階段性,過度的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揠苗助長未必就能早成才,先聲奪人的以後未必就會更出色,剛剛進入小學,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追求成績更重要。

四、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

做教育工作多年,跟太多的家長接觸過發現,即使是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還是有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負有全部的責任。

事實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認定的都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學校裡有對孩子認真負責的老師;家庭中,父母提供的條件、對待孩子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溝通、交流的種種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學校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決定了孩子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去走向社會。

特別是小升初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整個小學生活,家長們在生活上要引導他們去“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理上,要樹立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會伴隨他們一生;認知上,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耐心和很多很多的愛。

特別喜歡黃磊老師說過的一段話: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我想起女兒剛上小學時,去開家長會,會後老師佈置了一份作業,於是我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親愛的女兒:

這會兒你已經進入的甜蜜的夢鄉。今天下午從家長會回來後,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作業:《我希望孩子成什麼樣的才》,我想了很多。

你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懂事、聽話、讓家裡人放心。我知道,你長大以後可以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做任何想要做的事,我從來不曾懷疑你可以好好生活的能力。只是,在你的羽翼還沒豐滿之前,請先聽我說。

之前有一期《朗讀者》,節目組請到了柳傳志,他寫給兒子柳林的《一封家信》中,裡面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也是我想對你說的。

這曾是柳傳志的父親對柳傳志說的,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自己的兒子:

“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認知發展理論”。

他認為: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而“幼升小”的孩子們,正好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而在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去自我中心”

2、遵守規則

3、抽象思維萌芽

4、“守恆”觀念開始發展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證“幼升小”的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一、“去自我中心”——身份發生轉變,開始明白自己不是一切的中心

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總是隨意走動、隨意去衛生間;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玩自己的;交頭接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引發“群體反應”。

這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開始由“幼兒”到“少年”轉變。家長們過度強調:上了小學你就是個大孩子了,而實際的情況是在他們心中,無法理解“大孩子”這一概念,大人們的過度強調會加重孩子們的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清楚為什麼要去上學。

這個時候,家長們對於孩子不要一味的指揮、批評,而是要正確引導,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他們一套新的需要遵守的規則。

二、遵守規則——開始理解規則和原則,只能刻板遵守,不能變通

孩子們在“自我中心”階段時,所有的行為標準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但是當發展到“去自我中心”階段時,他們意識到自己遵守的行為標準不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一套新的規則,孩子們將這些規則同化,從內心認同,才能去遵守。

父母的權威,在這個時候尤為明顯,具體表現在: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做事:你得這樣;必須這樣;應該怎樣,這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方式,言語不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不願意去遵守規則。不論孩子處於那種年齡段,好的溝通都是必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卻沒有多少家長真正把自己當做老師,總覺得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意識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紀律、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的關鍵。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三、抽象思維,守恆概念——開始進入一個真正的學習體系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們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要好好學習。而實際情況卻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我跟孩子們聊天,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媽媽要我好好學習;學習好爸爸媽媽會給我買最喜歡的玩具;我要是學習不好,爸爸媽媽會打我等等。

對孩子們而言,學習這件事,再也不是在幼兒園裡做做遊戲,而是開始端端正正的坐在課堂裡,他們並不理解學習的真正含義,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正處在一個轉變的階段。

孩子的發展遵循一個順序性、階段性,過度的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揠苗助長未必就能早成才,先聲奪人的以後未必就會更出色,剛剛進入小學,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追求成績更重要。

四、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

做教育工作多年,跟太多的家長接觸過發現,即使是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還是有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負有全部的責任。

事實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認定的都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學校裡有對孩子認真負責的老師;家庭中,父母提供的條件、對待孩子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溝通、交流的種種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學校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決定了孩子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去走向社會。

特別是小升初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整個小學生活,家長們在生活上要引導他們去“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理上,要樹立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會伴隨他們一生;認知上,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耐心和很多很多的愛。

特別喜歡黃磊老師說過的一段話: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我想起女兒剛上小學時,去開家長會,會後老師佈置了一份作業,於是我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親愛的女兒:

這會兒你已經進入的甜蜜的夢鄉。今天下午從家長會回來後,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作業:《我希望孩子成什麼樣的才》,我想了很多。

你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懂事、聽話、讓家裡人放心。我知道,你長大以後可以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做任何想要做的事,我從來不曾懷疑你可以好好生活的能力。只是,在你的羽翼還沒豐滿之前,請先聽我說。

之前有一期《朗讀者》,節目組請到了柳傳志,他寫給兒子柳林的《一封家信》中,裡面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也是我想對你說的。

這曾是柳傳志的父親對柳傳志說的,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自己的兒子:

“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路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寫的一篇作文的題目是《我的理想》,我曾經寫過要當醫生救死扶傷;要做警察嫉惡如仇;成為一名科學家來改變世界等等偉大的職業,可是,“現實很骨感”,一樣也沒實現。

我不想把我這些沒有完成的理想強加到你身上,所以,我想,我希望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有沒有做正確的事。

你剛剛上一年級,我沒有辦法給你解釋清楚為什麼“成人比成才重要”,我總是要你好好學習,是因為我知道,所有關於你對世界的初步探索,你對社會的初步認知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得到答案。

我從不認同“學習無用論”,也從不鼓吹“學習萬能論”。學習好不能成為衡量一個人標準,但是,你要記住,良好的教育和優異的成績,是你人生道路上的捷徑,可以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一生,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愛你。

愛你的媽媽

"

“為什麼要放假?”“怕老師瘋了”

“為什麼要開學?”“怕家長瘋了”

在經歷了剛放假時的其樂融融、母慈子孝;放假中的百般嫌棄、雞飛狗跳後,家長們苦盡甘來,終於迎來了秋季的開學季。

“家有活寶”的父母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而學校裡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學事宜,學校的講座、會議一個接一個的進行,從研究教育問題到研究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從安排教師崗位到開學典禮的舉行,老師們全都嚴陣以待,做好十足的準備迎接新一屆的“小學生”。

每年秋季開學“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一定保證“幼升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關於這屆“小學生”入學,如何讓孩子們快速適應小學生活,新生家庭如何做好準備,我進行了重點的梳理,希望對新生家庭的父母能有所幫助。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認知發展理論”。

他認為: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而“幼升小”的孩子們,正好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而在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去自我中心”

2、遵守規則

3、抽象思維萌芽

4、“守恆”觀念開始發展

瞭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證“幼升小”的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一、“去自我中心”——身份發生轉變,開始明白自己不是一切的中心

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總是隨意走動、隨意去衛生間;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玩自己的;交頭接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引發“群體反應”。

這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開始由“幼兒”到“少年”轉變。家長們過度強調:上了小學你就是個大孩子了,而實際的情況是在他們心中,無法理解“大孩子”這一概念,大人們的過度強調會加重孩子們的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清楚為什麼要去上學。

這個時候,家長們對於孩子不要一味的指揮、批評,而是要正確引導,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他們一套新的需要遵守的規則。

二、遵守規則——開始理解規則和原則,只能刻板遵守,不能變通

孩子們在“自我中心”階段時,所有的行為標準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但是當發展到“去自我中心”階段時,他們意識到自己遵守的行為標準不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一套新的規則,孩子們將這些規則同化,從內心認同,才能去遵守。

父母的權威,在這個時候尤為明顯,具體表現在: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做事:你得這樣;必須這樣;應該怎樣,這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方式,言語不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不願意去遵守規則。不論孩子處於那種年齡段,好的溝通都是必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卻沒有多少家長真正把自己當做老師,總覺得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其實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意識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嚴格要求自己、是否遵守紀律、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的關鍵。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三、抽象思維,守恆概念——開始進入一個真正的學習體系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們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要好好學習。而實際情況卻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我跟孩子們聊天,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媽媽要我好好學習;學習好爸爸媽媽會給我買最喜歡的玩具;我要是學習不好,爸爸媽媽會打我等等。

對孩子們而言,學習這件事,再也不是在幼兒園裡做做遊戲,而是開始端端正正的坐在課堂裡,他們並不理解學習的真正含義,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正處在一個轉變的階段。

孩子的發展遵循一個順序性、階段性,過度的要求孩子要好好學習,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揠苗助長未必就能早成才,先聲奪人的以後未必就會更出色,剛剛進入小學,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追求成績更重要。

四、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

做教育工作多年,跟太多的家長接觸過發現,即使是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還是有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負有全部的責任。

事實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認定的都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的結果。學校裡有對孩子認真負責的老師;家庭中,父母提供的條件、對待孩子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溝通、交流的種種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學校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決定了孩子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去走向社會。

特別是小升初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整個小學生活,家長們在生活上要引導他們去“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理上,要樹立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會伴隨他們一生;認知上,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耐心和很多很多的愛。

特別喜歡黃磊老師說過的一段話: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我想起女兒剛上小學時,去開家長會,會後老師佈置了一份作業,於是我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親愛的女兒:

這會兒你已經進入的甜蜜的夢鄉。今天下午從家長會回來後,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作業:《我希望孩子成什麼樣的才》,我想了很多。

你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懂事、聽話、讓家裡人放心。我知道,你長大以後可以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做任何想要做的事,我從來不曾懷疑你可以好好生活的能力。只是,在你的羽翼還沒豐滿之前,請先聽我說。

之前有一期《朗讀者》,節目組請到了柳傳志,他寫給兒子柳林的《一封家信》中,裡面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也是我想對你說的。

這曾是柳傳志的父親對柳傳志說的,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自己的兒子:

“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路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寫的一篇作文的題目是《我的理想》,我曾經寫過要當醫生救死扶傷;要做警察嫉惡如仇;成為一名科學家來改變世界等等偉大的職業,可是,“現實很骨感”,一樣也沒實現。

我不想把我這些沒有完成的理想強加到你身上,所以,我想,我希望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有沒有做正確的事。

你剛剛上一年級,我沒有辦法給你解釋清楚為什麼“成人比成才重要”,我總是要你好好學習,是因為我知道,所有關於你對世界的初步探索,你對社會的初步認知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得到答案。

我從不認同“學習無用論”,也從不鼓吹“學習萬能論”。學習好不能成為衡量一個人標準,但是,你要記住,良好的教育和優異的成績,是你人生道路上的捷徑,可以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一生,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愛你。

愛你的媽媽

開學季,“家有新生”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

記得昨天開會的時候,有同事問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你是否依舊激情滿滿,興致盎然?

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想了一下,然後堅定的告訴他:是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