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出處 / 飛慕課及網絡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凶。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萌媽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1

前幾天,萌媽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出處 / 飛慕課及網絡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凶。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萌媽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1

前幾天,萌媽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

而是個普遍問題。

為什麼育兒必須要聽媽媽的?

這是現實所迫。

其實更準確的說,帶孩子最多,為孩子負責,有科學育兒的理念,肯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成為家裡育兒的最高長官。

這個人如果是爸爸或者老人,當然也可以。

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人多數是媽媽。

老人多數溺愛,他們忍不住要遷就孩子,讓孩子開心,甚至圖省事安撫孩子,而不是為孩子負責!

舉個例子,很多媽媽,控制孩子吃巧克力,是怕孩子過於肥胖和爛牙,這是為孩子負責。

但很多老人就會偷偷給孩子吃,用以安撫孩子的哭鬧,或者純粹想讓孩子開心。

往往給孩子吃時,還不忘加上一句:“別讓你媽知道。”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

你說氣人不?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

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戰線,絕對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2

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比家庭和睦更重要

教育統一戰線,就是為了讓家庭避免爭吵,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指引。

有天晚上刷著朋友圈,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很感動:

我胃疼的不行了,可是球寶寶不肯睡。

於是,練先森於千里之外連線給寶寶講故事哄睡。

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出處 / 飛慕課及網絡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凶。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萌媽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1

前幾天,萌媽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

而是個普遍問題。

為什麼育兒必須要聽媽媽的?

這是現實所迫。

其實更準確的說,帶孩子最多,為孩子負責,有科學育兒的理念,肯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成為家裡育兒的最高長官。

這個人如果是爸爸或者老人,當然也可以。

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人多數是媽媽。

老人多數溺愛,他們忍不住要遷就孩子,讓孩子開心,甚至圖省事安撫孩子,而不是為孩子負責!

舉個例子,很多媽媽,控制孩子吃巧克力,是怕孩子過於肥胖和爛牙,這是為孩子負責。

但很多老人就會偷偷給孩子吃,用以安撫孩子的哭鬧,或者純粹想讓孩子開心。

往往給孩子吃時,還不忘加上一句:“別讓你媽知道。”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

你說氣人不?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

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戰線,絕對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2

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比家庭和睦更重要

教育統一戰線,就是為了讓家庭避免爭吵,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指引。

有天晚上刷著朋友圈,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很感動:

我胃疼的不行了,可是球寶寶不肯睡。

於是,練先森於千里之外連線給寶寶講故事哄睡。

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看完了後心生感慨: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爸爸”吧,隔著千山萬水,臨睡前還能給孩子語音講故事。

後來我問四月:“這樣哄睡哄著了嗎?”

她說:“當然沒有。可是,這樣給了我緩衝時間來休息,並且孩子想講故事的心願被滿足了,結束後十來分鐘就睡著了。”

她頓了頓,又說了一句:“最重要的是,讓我感覺到帶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

深以為然。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分工,很多時候媽媽是照顧孩子的主力軍。

但是當媽的總歸會有個頭疼腦熱,或者精力不濟分身無術的時候。

這種時候,爸爸伸出雙手,把孩子接過去。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哪怕只是短短半小時,於精神上對媽媽來說都是莫大的救贖。

為什麼產後得抑鬱症的人很多,除了生理方面激素變化以外,太累了,是最大的根由。

體力充沛諸事順心的時候,我們對孩子不難做到循循善誘,對家人也可以溫柔體貼如沐春風。

可身心疲憊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亂吼一氣。

“我體貼你,誰來體貼我?”很累的時候,我們都會滿心憤懣的這樣想。

在婚姻家庭生活裡一個人勉力支撐太久,心也會慢慢變涼的。環顧四周,無人可以依靠,久而久之,誰還能成天嘴角上翹,淡定從容?

家,是兩個人的家,孩子的應運而生,不僅僅需要媽媽的無微不至,也需要爸爸的一起付出,這才是完整的家,才會是幸福的家。

3

與老人溝通太過困難,該怎麼辦?

自從小外甥女出生,姐姐對小外甥疏於管教,他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飯前吃零食,導致吃不下飯;睡前不刷牙,才幾個月,牙就壞掉了;再加上學習習慣的破壞。

孩子再讓這樣下去,眼看就要偏遠。

我教給姐姐幾個辦法,實行的結果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讓丈夫發揮作用

姐姐把原則性問題列出來給姐夫,讓姐夫跟他爸媽溝通。

效果還不錯,自己親兒子的話,老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誰的爸媽誰搞定。

所以在公婆溝通中,丈夫給力,真的很重要。

不要盲目自己上,那樣很容易擦槍走火,你以為在溝通孩子教育,老人還以為你找茬呢,很難談到一塊。

這倒不是老人不講理,主要是這種關係,不如兒子可以說的話多。

  • 不經意間給老人科普

老人很多時候也不是故意怎樣,他們也是不知道有什麼後果。

所以,可以轉發一些科普類小文章到朋友圈,家族群什麼的,比如一些專家學者講座的視頻音頻,不要刻意,要漫不經心。

為確保所有人看見,還可以聯合丈夫,針對轉發的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在群裡討論討論,尤其是家裡曾有過的類似情況。

對老人來講,專家說的話,往往比身邊人說的話對多了。

還可以經常轉發一些有嚴重後果的科普文章。

比如給孩子用皮筋扎袖子,導致孩子截肢。

嚴重後果,能立竿見影杜絕一些壞習慣。

老人都很愛孩子的。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出處 / 飛慕課及網絡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凶。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萌媽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1

前幾天,萌媽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

而是個普遍問題。

為什麼育兒必須要聽媽媽的?

這是現實所迫。

其實更準確的說,帶孩子最多,為孩子負責,有科學育兒的理念,肯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成為家裡育兒的最高長官。

這個人如果是爸爸或者老人,當然也可以。

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人多數是媽媽。

老人多數溺愛,他們忍不住要遷就孩子,讓孩子開心,甚至圖省事安撫孩子,而不是為孩子負責!

舉個例子,很多媽媽,控制孩子吃巧克力,是怕孩子過於肥胖和爛牙,這是為孩子負責。

但很多老人就會偷偷給孩子吃,用以安撫孩子的哭鬧,或者純粹想讓孩子開心。

往往給孩子吃時,還不忘加上一句:“別讓你媽知道。”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

你說氣人不?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

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戰線,絕對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2

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比家庭和睦更重要

教育統一戰線,就是為了讓家庭避免爭吵,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指引。

有天晚上刷著朋友圈,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很感動:

我胃疼的不行了,可是球寶寶不肯睡。

於是,練先森於千里之外連線給寶寶講故事哄睡。

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看完了後心生感慨: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爸爸”吧,隔著千山萬水,臨睡前還能給孩子語音講故事。

後來我問四月:“這樣哄睡哄著了嗎?”

她說:“當然沒有。可是,這樣給了我緩衝時間來休息,並且孩子想講故事的心願被滿足了,結束後十來分鐘就睡著了。”

她頓了頓,又說了一句:“最重要的是,讓我感覺到帶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

深以為然。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分工,很多時候媽媽是照顧孩子的主力軍。

但是當媽的總歸會有個頭疼腦熱,或者精力不濟分身無術的時候。

這種時候,爸爸伸出雙手,把孩子接過去。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哪怕只是短短半小時,於精神上對媽媽來說都是莫大的救贖。

為什麼產後得抑鬱症的人很多,除了生理方面激素變化以外,太累了,是最大的根由。

體力充沛諸事順心的時候,我們對孩子不難做到循循善誘,對家人也可以溫柔體貼如沐春風。

可身心疲憊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亂吼一氣。

“我體貼你,誰來體貼我?”很累的時候,我們都會滿心憤懣的這樣想。

在婚姻家庭生活裡一個人勉力支撐太久,心也會慢慢變涼的。環顧四周,無人可以依靠,久而久之,誰還能成天嘴角上翹,淡定從容?

家,是兩個人的家,孩子的應運而生,不僅僅需要媽媽的無微不至,也需要爸爸的一起付出,這才是完整的家,才會是幸福的家。

3

與老人溝通太過困難,該怎麼辦?

自從小外甥女出生,姐姐對小外甥疏於管教,他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飯前吃零食,導致吃不下飯;睡前不刷牙,才幾個月,牙就壞掉了;再加上學習習慣的破壞。

孩子再讓這樣下去,眼看就要偏遠。

我教給姐姐幾個辦法,實行的結果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讓丈夫發揮作用

姐姐把原則性問題列出來給姐夫,讓姐夫跟他爸媽溝通。

效果還不錯,自己親兒子的話,老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誰的爸媽誰搞定。

所以在公婆溝通中,丈夫給力,真的很重要。

不要盲目自己上,那樣很容易擦槍走火,你以為在溝通孩子教育,老人還以為你找茬呢,很難談到一塊。

這倒不是老人不講理,主要是這種關係,不如兒子可以說的話多。

  • 不經意間給老人科普

老人很多時候也不是故意怎樣,他們也是不知道有什麼後果。

所以,可以轉發一些科普類小文章到朋友圈,家族群什麼的,比如一些專家學者講座的視頻音頻,不要刻意,要漫不經心。

為確保所有人看見,還可以聯合丈夫,針對轉發的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在群裡討論討論,尤其是家裡曾有過的類似情況。

對老人來講,專家說的話,往往比身邊人說的話對多了。

還可以經常轉發一些有嚴重後果的科普文章。

比如給孩子用皮筋扎袖子,導致孩子截肢。

嚴重後果,能立竿見影杜絕一些壞習慣。

老人都很愛孩子的。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 強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

還拿我鄰居舉例吧。

那個不穿鞋的孩子,如今還是自己穿鞋了。因為媽媽真的從來不妥協。不管孩子在爺爺奶奶那兒是什麼待遇。只要回家,就必須遵守家裡的規矩。

這樣嚴格捋著,孩子也就養成好習慣了,只是艱難了一點。

環境實在無法改變,就嚴格要求一下自己。

強化自己的作用,做最大努力,儘量把孩子往好了教。

4

爸爸體貼媽媽的家庭,才最幸福!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然而,讓媽媽做到情緒穩定、笑口常開,並非易事。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上廳堂,下廚房,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工作和家庭忙得連軸轉.......

埋在媽媽身上的“情緒炸彈”實在太多。

但,最讓媽媽們糟心的,不是邊帶孩子邊工作的辛苦,而是爸爸把媽媽為這個家付出的所有辛苦和努力,都視為理所當然的,甚至有些爸爸還視而不見。

記得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沙溢和胡可爆發過一次爭吵。

在胡可訴說著自己又要當媽又要顧及工作的難處的時候,沙溢一臉茫然地說:

“我沒給你這麼大壓力呀?”

胡可哽咽著反駁到:

“這些事情本身一點都不辛苦,最辛苦的是你的態度。”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出處 / 飛慕課及網絡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凶。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萌媽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1

前幾天,萌媽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

而是個普遍問題。

為什麼育兒必須要聽媽媽的?

這是現實所迫。

其實更準確的說,帶孩子最多,為孩子負責,有科學育兒的理念,肯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成為家裡育兒的最高長官。

這個人如果是爸爸或者老人,當然也可以。

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人多數是媽媽。

老人多數溺愛,他們忍不住要遷就孩子,讓孩子開心,甚至圖省事安撫孩子,而不是為孩子負責!

舉個例子,很多媽媽,控制孩子吃巧克力,是怕孩子過於肥胖和爛牙,這是為孩子負責。

但很多老人就會偷偷給孩子吃,用以安撫孩子的哭鬧,或者純粹想讓孩子開心。

往往給孩子吃時,還不忘加上一句:“別讓你媽知道。”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

你說氣人不?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

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戰線,絕對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2

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比家庭和睦更重要

教育統一戰線,就是為了讓家庭避免爭吵,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指引。

有天晚上刷著朋友圈,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很感動:

我胃疼的不行了,可是球寶寶不肯睡。

於是,練先森於千里之外連線給寶寶講故事哄睡。

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看完了後心生感慨: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爸爸”吧,隔著千山萬水,臨睡前還能給孩子語音講故事。

後來我問四月:“這樣哄睡哄著了嗎?”

她說:“當然沒有。可是,這樣給了我緩衝時間來休息,並且孩子想講故事的心願被滿足了,結束後十來分鐘就睡著了。”

她頓了頓,又說了一句:“最重要的是,讓我感覺到帶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

深以為然。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分工,很多時候媽媽是照顧孩子的主力軍。

但是當媽的總歸會有個頭疼腦熱,或者精力不濟分身無術的時候。

這種時候,爸爸伸出雙手,把孩子接過去。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哪怕只是短短半小時,於精神上對媽媽來說都是莫大的救贖。

為什麼產後得抑鬱症的人很多,除了生理方面激素變化以外,太累了,是最大的根由。

體力充沛諸事順心的時候,我們對孩子不難做到循循善誘,對家人也可以溫柔體貼如沐春風。

可身心疲憊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亂吼一氣。

“我體貼你,誰來體貼我?”很累的時候,我們都會滿心憤懣的這樣想。

在婚姻家庭生活裡一個人勉力支撐太久,心也會慢慢變涼的。環顧四周,無人可以依靠,久而久之,誰還能成天嘴角上翹,淡定從容?

家,是兩個人的家,孩子的應運而生,不僅僅需要媽媽的無微不至,也需要爸爸的一起付出,這才是完整的家,才會是幸福的家。

3

與老人溝通太過困難,該怎麼辦?

自從小外甥女出生,姐姐對小外甥疏於管教,他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飯前吃零食,導致吃不下飯;睡前不刷牙,才幾個月,牙就壞掉了;再加上學習習慣的破壞。

孩子再讓這樣下去,眼看就要偏遠。

我教給姐姐幾個辦法,實行的結果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讓丈夫發揮作用

姐姐把原則性問題列出來給姐夫,讓姐夫跟他爸媽溝通。

效果還不錯,自己親兒子的話,老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誰的爸媽誰搞定。

所以在公婆溝通中,丈夫給力,真的很重要。

不要盲目自己上,那樣很容易擦槍走火,你以為在溝通孩子教育,老人還以為你找茬呢,很難談到一塊。

這倒不是老人不講理,主要是這種關係,不如兒子可以說的話多。

  • 不經意間給老人科普

老人很多時候也不是故意怎樣,他們也是不知道有什麼後果。

所以,可以轉發一些科普類小文章到朋友圈,家族群什麼的,比如一些專家學者講座的視頻音頻,不要刻意,要漫不經心。

為確保所有人看見,還可以聯合丈夫,針對轉發的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在群裡討論討論,尤其是家裡曾有過的類似情況。

對老人來講,專家說的話,往往比身邊人說的話對多了。

還可以經常轉發一些有嚴重後果的科普文章。

比如給孩子用皮筋扎袖子,導致孩子截肢。

嚴重後果,能立竿見影杜絕一些壞習慣。

老人都很愛孩子的。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 強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

還拿我鄰居舉例吧。

那個不穿鞋的孩子,如今還是自己穿鞋了。因為媽媽真的從來不妥協。不管孩子在爺爺奶奶那兒是什麼待遇。只要回家,就必須遵守家裡的規矩。

這樣嚴格捋著,孩子也就養成好習慣了,只是艱難了一點。

環境實在無法改變,就嚴格要求一下自己。

強化自己的作用,做最大努力,儘量把孩子往好了教。

4

爸爸體貼媽媽的家庭,才最幸福!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然而,讓媽媽做到情緒穩定、笑口常開,並非易事。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上廳堂,下廚房,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工作和家庭忙得連軸轉.......

埋在媽媽身上的“情緒炸彈”實在太多。

但,最讓媽媽們糟心的,不是邊帶孩子邊工作的辛苦,而是爸爸把媽媽為這個家付出的所有辛苦和努力,都視為理所當然的,甚至有些爸爸還視而不見。

記得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沙溢和胡可爆發過一次爭吵。

在胡可訴說著自己又要當媽又要顧及工作的難處的時候,沙溢一臉茫然地說:

“我沒給你這麼大壓力呀?”

胡可哽咽著反駁到:

“這些事情本身一點都不辛苦,最辛苦的是你的態度。”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出處 / 飛慕課及網絡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凶。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萌媽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1

前幾天,萌媽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

而是個普遍問題。

為什麼育兒必須要聽媽媽的?

這是現實所迫。

其實更準確的說,帶孩子最多,為孩子負責,有科學育兒的理念,肯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成為家裡育兒的最高長官。

這個人如果是爸爸或者老人,當然也可以。

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人多數是媽媽。

老人多數溺愛,他們忍不住要遷就孩子,讓孩子開心,甚至圖省事安撫孩子,而不是為孩子負責!

舉個例子,很多媽媽,控制孩子吃巧克力,是怕孩子過於肥胖和爛牙,這是為孩子負責。

但很多老人就會偷偷給孩子吃,用以安撫孩子的哭鬧,或者純粹想讓孩子開心。

往往給孩子吃時,還不忘加上一句:“別讓你媽知道。”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

你說氣人不?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

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戰線,絕對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2

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比家庭和睦更重要

教育統一戰線,就是為了讓家庭避免爭吵,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指引。

有天晚上刷著朋友圈,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很感動:

我胃疼的不行了,可是球寶寶不肯睡。

於是,練先森於千里之外連線給寶寶講故事哄睡。

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看完了後心生感慨: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爸爸”吧,隔著千山萬水,臨睡前還能給孩子語音講故事。

後來我問四月:“這樣哄睡哄著了嗎?”

她說:“當然沒有。可是,這樣給了我緩衝時間來休息,並且孩子想講故事的心願被滿足了,結束後十來分鐘就睡著了。”

她頓了頓,又說了一句:“最重要的是,讓我感覺到帶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

深以為然。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分工,很多時候媽媽是照顧孩子的主力軍。

但是當媽的總歸會有個頭疼腦熱,或者精力不濟分身無術的時候。

這種時候,爸爸伸出雙手,把孩子接過去。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哪怕只是短短半小時,於精神上對媽媽來說都是莫大的救贖。

為什麼產後得抑鬱症的人很多,除了生理方面激素變化以外,太累了,是最大的根由。

體力充沛諸事順心的時候,我們對孩子不難做到循循善誘,對家人也可以溫柔體貼如沐春風。

可身心疲憊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亂吼一氣。

“我體貼你,誰來體貼我?”很累的時候,我們都會滿心憤懣的這樣想。

在婚姻家庭生活裡一個人勉力支撐太久,心也會慢慢變涼的。環顧四周,無人可以依靠,久而久之,誰還能成天嘴角上翹,淡定從容?

家,是兩個人的家,孩子的應運而生,不僅僅需要媽媽的無微不至,也需要爸爸的一起付出,這才是完整的家,才會是幸福的家。

3

與老人溝通太過困難,該怎麼辦?

自從小外甥女出生,姐姐對小外甥疏於管教,他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飯前吃零食,導致吃不下飯;睡前不刷牙,才幾個月,牙就壞掉了;再加上學習習慣的破壞。

孩子再讓這樣下去,眼看就要偏遠。

我教給姐姐幾個辦法,實行的結果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讓丈夫發揮作用

姐姐把原則性問題列出來給姐夫,讓姐夫跟他爸媽溝通。

效果還不錯,自己親兒子的話,老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誰的爸媽誰搞定。

所以在公婆溝通中,丈夫給力,真的很重要。

不要盲目自己上,那樣很容易擦槍走火,你以為在溝通孩子教育,老人還以為你找茬呢,很難談到一塊。

這倒不是老人不講理,主要是這種關係,不如兒子可以說的話多。

  • 不經意間給老人科普

老人很多時候也不是故意怎樣,他們也是不知道有什麼後果。

所以,可以轉發一些科普類小文章到朋友圈,家族群什麼的,比如一些專家學者講座的視頻音頻,不要刻意,要漫不經心。

為確保所有人看見,還可以聯合丈夫,針對轉發的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在群裡討論討論,尤其是家裡曾有過的類似情況。

對老人來講,專家說的話,往往比身邊人說的話對多了。

還可以經常轉發一些有嚴重後果的科普文章。

比如給孩子用皮筋扎袖子,導致孩子截肢。

嚴重後果,能立竿見影杜絕一些壞習慣。

老人都很愛孩子的。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 強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

還拿我鄰居舉例吧。

那個不穿鞋的孩子,如今還是自己穿鞋了。因為媽媽真的從來不妥協。不管孩子在爺爺奶奶那兒是什麼待遇。只要回家,就必須遵守家裡的規矩。

這樣嚴格捋著,孩子也就養成好習慣了,只是艱難了一點。

環境實在無法改變,就嚴格要求一下自己。

強化自己的作用,做最大努力,儘量把孩子往好了教。

4

爸爸體貼媽媽的家庭,才最幸福!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然而,讓媽媽做到情緒穩定、笑口常開,並非易事。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上廳堂,下廚房,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工作和家庭忙得連軸轉.......

埋在媽媽身上的“情緒炸彈”實在太多。

但,最讓媽媽們糟心的,不是邊帶孩子邊工作的辛苦,而是爸爸把媽媽為這個家付出的所有辛苦和努力,都視為理所當然的,甚至有些爸爸還視而不見。

記得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沙溢和胡可爆發過一次爭吵。

在胡可訴說著自己又要當媽又要顧及工作的難處的時候,沙溢一臉茫然地說:

“我沒給你這麼大壓力呀?”

胡可哽咽著反駁到:

“這些事情本身一點都不辛苦,最辛苦的是你的態度。”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可見,一個家庭裡,媽媽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丈夫的態度。

如果爸爸在家庭中對媽媽的態度是愛與包容,是理解與欣賞,是主動承擔家務和耐心交流,那麼媽媽的臉上必定會經常掛著笑容。

反之,倘若爸爸在家庭中對妻子的態度只有刻薄與猜疑,把妻子當保姆,讓妻子獨自操勞,沒有半分的體貼與尊重,那麼媽媽的臉一定會日漸失去光澤,更別提所謂的笑容了。

想要收穫一個快樂的孩子,先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媽媽。想要媽媽的情緒好,先要做一個合格有擔當的爸爸。

在有愛的家庭中孕育出來的孩子,從眼神裡就能看得出來。她能感知到生活中那些細微的美好,待人友好,溫和體貼,微笑包容。

爸爸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愛她的媽媽。因為被重視了,被體諒了,媽媽才會心態平和,才會使家庭氛圍更加溫馨。

文章來源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