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家長是最焦慮的,但培養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上週末接到中學同學的一通電話。

一上來就問美國這邊的就業形勢怎樣,IT、大數據行業的工作好不好找,說有點兒想移民。

很不解,據我所知,他的事業一直挺順利,在國內也過得有滋有味啊。

一問原因,是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傷腦筋了。

同學是當年有名的學霸,聰明、能幹,早早買了學區房,兒子上了一所不錯的小學。

他和夫人對孩子一直非常自信,想著自家的基因差不到哪兒去,所以沒給他太多壓力,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學習上七七八八隨大流就好,反正他自己當年是初二、初三左右才長醒“開竅”,成績也就蹭蹭蹭地冒上去了。

不過,隨著“小升初”漸漸逼近,他越來越不淡定,因為按照新的多校劃片政策,孩子很有可能派到一所“菜中”,且不考慮成績,單是學風,就讓他們有些擔心。

想轉戰私校,一輪調查後發現希望非常渺茫。孩子課外興趣班沒少上,主流的活動都試過,學得倒是很多,什麼都會一點兒,但從來也沒得過什麼獎。總之,成績一般,特長也不夠長。

同學懊惱這些年太大意,又忙於工作,對孩子有些愧疚。於是想了解另闢蹊徑的可能性。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覺到他的焦慮。

不過作為老同學,我也很實話實說地和他分析了這邊的形勢。在美國,尤其一些有競爭力的地區,真不像大家以為的那麼雲淡風輕。

儘管不至於“慌得一批”,但也肯定不是一個“逃難”之所。

尤其作為一位亞裔孩子,壓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因為你要競爭的,也是一群很強悍的亞裔。

這一屆家長是最焦慮的,但培養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1、孩子不容易,校內學習簡單,但真正的較量在校外

大家熟知美國基礎教育比較寬鬆,這個不假。

如果單看校內教學,在小學階段,無論公校還是私校,學術方面都是相對輕鬆簡單的。因為它得照顧到各族小朋友的智力發展水平,還得講究綜合能力,素質素養的總體平衡。

但這必然造成很多孩子“喂不飽”,尤其是頭腦比較聰明,又相對早慧的亞裔孩子。

作為一位亞裔孩子,大家對你的期待默認就是,學校裡的考試都應該在最高一層的水平。

前幾年,每次拿到逃逃漂亮的成績單時,我還會稍微小激動一下,後來漸漸習慣了。放眼望去,周圍同膚色的孩子,或者隔壁的小印同學們都大體如此,因為這才算正常啊。

這一屆家長是最焦慮的,但培養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逃逃最近的閱讀考試成績,一份正常的亞裔孩子成績單~

校內的優秀算是基本配置,而真正的較量在校外。

校外的各種活動、競賽,可以說是沒底線,也沒上限。

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數學來說。

去年逃逃參加了一次AMC8(American Math Competition美國數學競賽,AMC8指的是適合8年級及其以下孩子參加的級別),而逃逃才5年級,只要分數上了60%以上,就能拿到Honor Roll的榮譽證書。結果他過線了,我挺高興,心想平時的輔導功夫沒白費。

於是美滋滋地也順便查查同一期競賽的其他情況,發現隔壁小學有個同樣是5年級的孩子,考AMC10(比AMC8高一個級別,適合10年級及其以下孩子參加)拿了滿分,著實被嚇了一大跳。

AMC10大概是什麼水平?我直接上一道真題大家自行感受感受好了。

這一屆家長是最焦慮的,但培養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唯有感嘆,娃啊,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在美國,雖然也能通過學區房來擇校,但到了初中,很多學科都是分難度級別的,比如數學,就分了好幾個難度級別,高級別和低級別一起上課的學生構成不同,學風自然也不一樣。

孩子的成績,從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他的學習、社交圈子。

2、家長也不容易,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優秀且給力的家長

亞裔孩子整體的優秀,和背後的“推手”有關。

別說孩子,就是家長,在一群如此優秀且給力的家長中,也會感到有壓力。

這群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是一代移民,當年靠努力打拼留在美國發展,大多畢業於名高校,從事著高科技、醫生、律師等行業,在孩子培養上也很捨得投時間花精力。

逃逃一印度好友的爸爸,我是在小區球場上認識的。每次他家兒子打比賽,他必定到場。開始我還琢磨對方是不是全職奶爸,怎麼常常有空。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醫生,有自己的診所,平時忙得抽風,但兒子的球賽,他力爭一場不拉。

用心陪伴的同時,亞裔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

前陣子看到一加拿大華裔孩子寫的日記,其中有個例子特好玩:

我:老爸,我考了個第一名!

我爸:什麼時候?

我:昨天。

我爸:哦,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我估計是真事,因為類似的段子在我家也上演過,

逃逃:“爸爸,我科學考了100分。”

逃爸正在看書,頭也不抬地回答“噢,是麼?那下次爭取考101吧!”

不過,可別以為亞裔家長們只推學習,這一代海外家長可是吃過“只會讀書”的虧,所以尤其注重學習以外的其他素養,科學、運動、演講、辯論……現在都是亞裔孩子的熱門活動,也頻頻取得好成績。

比如去年我們本地一所中學出了兩位全美的演講辯論冠軍,都是亞裔。

這一屆家長是最焦慮的,但培養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圖片來源於aldridge elementary官網)

我們所在的達拉斯地區,有一所叫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的中學,九次佔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Report) 全美最佳公立高中排行榜首,曾有記者採訪一位在校亞裔學生,為何那麼努力,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想比爸媽混得差。”

水漲船高,優秀的家長,也培養出一群優秀的孩子。

這一屆家長是最焦慮的,但培養出的孩子,能量密度也是巨大的!

在國內,因為人口基數大,相對資源就變得稀少,競爭壓力很大。

在國外,儘管看起來資源相對豐富,但孩子面臨的競爭可能是一支“精兵”,因為作為少數族裔,要有立身之地,每個人就都得強大起來。

哪兒都不容易。

突然想起網上的一個段子,

小時候,我在寫作業,我爸媽在看電視。

長大了,我依然在陪娃寫作業,我爸媽在客廳看電視。

我算明白了,看電視的永遠是同一批人,寫作業的也永遠是同一批人。

這一屆家長,無處可逃。這一屆孩子,壓力也不會小。

今天這篇分享,不是來給大夥兒添堵。那天和同學聊了很久,我一股腦兒地把這些年在美國感受到的競爭和壓力都抖出來了,所以也特別想和你們說說。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我想說,能熱愛最好,如果不行,至少勇敢地去面對它,一個一個問題地解決。

其實,有競爭,有壓力是好事,只要不被壓垮就好。

你不覺得比起同齡時的自己,現在的孩子要強大很多嗎?

這一屆的家長,會有焦慮,也很辛苦,但培養出的這一屆孩子,能量密度也肯定是巨大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