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不完美媽媽 跑步 摔跤 育兒小當家KING 2019-06-18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含著淚水繼續奔跑的人。——董卿《朗讀者》"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沒事的…"

這句話是從朵朵爸爸的口中迸出來的,爸爸如此激勵人心的話語最終還是沒能讓朵朵平靜下來,反而哭得愈發傷心了。

朵朵,一個三歲半的小女孩。某日上午,爸爸帶著朵朵在小區的遊樂園裡玩耍。遊樂園裡有秋千、滑滑梯、搖搖船等兒童遊樂設施,朵朵選擇了自己平時玩得最多的鞦韆。但是朵朵玩鞦韆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願意自己蕩,必須要爸爸在後面助推,然後飛得高高的。

朵朵在爸爸的助推下,玩得很開心。可就在這時,朵朵由於身體失衡,不小心從千秋上掉了下來,雖然無大礙,但朵朵趴在地上大哭了起來。爸爸見狀,立即將朵朵抱了起來,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所發生的那一幕。

什麼是勇敢啊?我想,對於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她能理解嗎?在大人常常把"不哭"與"勇敢"掛在嘴邊時,可能在孩子的心中,"不哭"就是勇敢,但孩子不得不哭,因為她痛啊!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好多父母何嘗不像朵朵爸爸那樣啊。只要孩子面臨問題或受到傷害而哭泣時,這句話或類似的話,父母總是脫口而出,而場合往往都是在孩子奔跑摔跤了,孩子感冒打針吃藥了,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欺負而哭了……,貌似這句話已經成為父母在安慰孩子時的"標配語言",不管孩子是什麼心情,什麼感受,總之“孩子你不能哭,你要勇敢!”

"不要哭,要勇敢"是父母對孩子的鼓勵,也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父母要意識到,孩子的勇敢並不是靠你說出來的,更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所以,父母不要再讓無畏的"勇敢"氾濫了,因為無畏的"勇敢"氾濫的背後是一把尖刀,既扎肉又扎心,孩子真的受不起。

孩子需不需要勇敢?答案是確定以及肯定的

只是孩子的"勇敢"並不等於"不要哭",也不是義無反顧的無畏,並且孩子勇敢的背後一定是父母的"並肩作戰",而不是孩子一個人在戰鬥。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01

真正的勇敢的孩子不是不流淚,而是擁有一顆勇於挑戰自我,充滿渴望的強大內心

"眼淚是勇敢的開始,在成長的路上,每一次嘗試,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進步。"

"不要哭,你要勇敢,沒事的"往往會讓孩子認為勇敢就是不哭泣,不流淚。然而,五味雜陳的生活總是會讓人承受壓力,不斷接受挑戰,當無助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哭泣,面對黑暗,我們也可能會害怕,但這些都不足以證明我們不夠勇敢。面對生活,有的時候,大人的內心都沒那麼強大,何況還是一個孩子呢?所以對孩子來說,眼淚是勇敢的開始

真正勇敢的孩子,勇於挑戰自我。對於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和成長,都是孩子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結果。我們常說,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我們自己,孩子更是如此。

不是滑滑梯太陡,不是下雨天路太滑,也不是孩子不喜歡在別人面前唱歌,而是孩子不敢挑戰自我,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孩子止步了,放棄了本來可以變得更優秀的自己。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勇敢,然而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需要認識自己,走出自己,才能突破自我,從而讓勇敢青睞自己。

真正勇敢的孩子,充滿內心的渴望。一個人有內心的渴望,才敢於直面一切,擁有不懈向前的動力。一般來講,勇敢的孩子對自己渴望的事物擁有強的追求慾望,這也就是父母經常教育孩子要有的追求。而正是這種渴望賦予了孩子乘風破浪的勇氣無限動力,就是流著淚,也要繼續向前奔跑。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02

真正勇敢的孩子不是不害怕,而是敢於嘗試,並對生活持有一顆敬畏之心和積極進取的態度

"不懂得害怕的人不能算勇敢,因為勇敢指的是面對一切風雲變幻堅強不屈的能力。——里歐·羅斯頓"

害怕是每個人的天性,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所以不害怕,不能說明一個人就勇敢,害怕,也不能證明一個人就不勇敢。

勇於嘗試是孩子勇敢的一種體現。孩子天性好玩好動,對新鮮事物擁有無盡的探索慾望,而嘗試是孩子探究事物的最初行為。由於孩子對事物的不瞭解,無法判定利害關係,孩子不可能不害怕。但孩子能夠通過自己或父母的幫助,克服自己的膽怯,在一定條件下作出嘗試行為,這就是孩子勇敢的一種體現。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孩子的勇敢需要建立在敬畏之心上。孩子的敬畏之心不可無,主要表現在對生活、原則和規矩等方面,要遵守生活秩序,要講原則和規矩。若是孩子破壞生活秩序,破換原則和規矩所表現出的勇敢,站在成人的角度來講,那叫"魯莽",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那叫"不知者無畏",但這種看似勇敢的行為是可怕的,也是不可取的。

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是孩子勇敢的"加成"。對孩子來講,擁有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至關重要,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基本態度,更是孩子感恩生活,挑戰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正是因為有了積極進取的態度,孩子將變得愈發勇敢,最終敢於直面生活中的一切。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03

孩子勇敢的背後永遠是父母與之的"並肩作戰"

"兒童恐怖的重要基礎既然是痛苦,鍛鍊兒童使他們不恐怖、不怕危險的方法就是使他們受慣痛苦。 ——約翰·洛克"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也想通過自己的幫助讓孩子變得勇敢一些。孩子勇敢了,當父母放手的時候,孩子就會走得豪邁一些,父母也就會坦然一些。

父母要給孩子多的自我挑戰的機會。孩子的勇氣是哪裡來的?最直接的就是孩子突破自我,接受挑戰所鑄就的強大內心。所以,父母應該放下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走出"溫室",接受更多的刺激,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

孩子的勇於嘗試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礎之上的。孩子的勇敢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通過嘗試總結汲取的。然而,要讓孩子勇於嘗試,具有安全感是基礎。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自我,並提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讓孩子能夠判斷事物的利害關係,在原則和規矩的範圍內去嘗試,有了安全感,孩子的嘗試行為也就更容易作出。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父母要深入孩子的"痛點",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很多時候,孩子的"痛點"在父母看來都只是"小case" ,這是因為父母用自己成人的思維去思考孩子所面對的問題而造成的,所以在父母看來,孩子很多時候是不勇敢的。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就要把自己當著一個孩子,也就是要用孩子的眼光,成人的智慧來對待孩子所面臨的問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和麵對的問題。

父母不僅要做孩子的"身後人",給孩子默默的鼓勵,也要做孩子的"身前人",給孩子做好榜樣。當孩子面對困難時,孩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孩子的身後應該是父母的鼓勵,給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同時,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讓自己的勇敢去感染孩子,帶著孩子一起體驗生活、挑戰生活和感恩生活,慢慢地變成一個真正勇敢的人。


'寶貝,要勇敢,不要哭',這句話的背後是把尖刀,扎肉又扎心

結束語: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也不是不害怕的人,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沒有絕對的勇敢,只有更強大的自己,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我是育兒小當家KING,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教育我的學生。在育兒的道路上,有很多感受,希望可以與您一起分享,在育兒能力上的"本領恐慌",也讓我迫切向您學習,希望您關注和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和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